随着众人的车马不停,刘备等一行人,成功地通过了“居庸关”,最终,来到了广阳郡的“驻马亭”。
一路上,有王彤帮忙发放的“身份证明”,并没有出什么岔子。只不过,其他人奇怪的目光,是免不了的。
现已开春,路上的积雪,也都渐渐地化开了,大地复苏,一片生机勃勃。
来到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不免又是一阵唏嘘。
“县官漫漫,冤死者半……”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纯真的歌谣声,从道旁传来,几个稚童正在追逐嬉戏。一不小心,撞到了刘备一行人的面前。
“吁……”刘备一拽缰绳,将马紧急制停,才避免了伤到他们。
刘备下马,蹲下身,将摔倒的稚童扶起,拍了拍他衣服上的尘土:“没伤着吧?”
“没……没……”那稚童估计是被吓到了,身体不断地发颤,正低声抽泣着。
刘备转头,向着马车内喊道:“阿婵,将车上的蜜饯拿一些过来。”
这还是他怕貂婵路上无聊,买了些吃食,当做消遣。没想到,在哄孩子这方面,倒是先派上用场了。
“来了……”
这些孩子哪里见过鲜卑人的模样,见她与其他汉人长得不太一样,纷纷好奇地打量着她。
不过,没一会儿,注意力便被她手上的蜜饯所吸引了。
刘备从她的掌心中,取来一枚蜜饯,在受惊的那个孩童面前,晃了晃。
那孩子也不哭了,可怜巴巴地看着刘备。
“来,这是给你的。”刘备拍了拍他的脑袋,将手中的蜜饯,塞到了他的嘴里。
随后,刘备鼓着嘴巴,故作生气地瞪了他一眼:“下次,可得小心点。”
“嘻……嘻……”那小孩被逗乐了,破涕为笑,认真地点了点头。
刘备站起身,却发现周围的孩子,也在眼巴巴地盯着,貂婵手中的蜜饯。
他不禁失笑,叉着腰道:“你们快喊‘姊姊真好看’,谁喊得响,谁拿的蜜饯就越多!”
闻言的稚童们,眼睛一亮,争先恐后地围在貂婵的身边,摇晃着她的衣裙,喊道:“姊姊真好看!”
“姊姊真好看!”
……
貂蝉嗔怒地白了他一眼,却是欣然地应下,弯下腰,将一颗颗蜜饯,送进了他们的嘴里。
刘备知道,他周围的人虽然不敢在他面前,明显地表现出对她的异样眼光,但私底下,的的确确地存在。
而她则怕刘备会找他们的麻烦,到头来,反而她更受排挤。因此,一直藏在心里,没有告诉他。一路上,都在闷闷不乐。
刘备正好趁此时机,逗一逗她,排遣她心中的闷气。
告诉她,别人的看法都是刻板印象,她可以试着去改变他们的看法。
告诉她,你看,这些汉人孩子,就没有像成年汉人一样,对她报以鄙视的态度。
这个心结,还是要早点解开的。无论如何,二人既然成了婚,那便是互相扶持的。
历史上,他屡吃败战,不得已喊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主角以为的历史)
小孩才做选择,这一次,兄弟和女人,他全都要。
“咦……脏。”貂婵推了推,刘备埋在她手掌中的脸。
“你可是我的妻子,我怎么会嫌弃你脏呢!”刘备揽过她的腰,尝了尝,残留在她手掌中的蜜糖。
“瞧你没个正形,孩子们可都看着呢!”貂婵的嘴上虽然斥责他,心中却和抹了这蜜糖一样。
又联想到,床笫(zi,三声)之间,他对她提出的奇怪要求,她的脸不自觉便红了。
咳,咳,咳,闺房之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咦!”
刘备好奇地看向一个稚童。只见他,虽然眼中不舍,但并没有吃下貂婵给他的蜜饯,而是小心翼翼地收拾好。
刘备一边嘱咐貂婵,去重新取来蜜饯,一边走到他的面前,蹲下身,问道:“你为何不吃这蜜饯?是不喜欢吗?”
见他一副眼馋的模样,不可能是不喜欢的样子,那么必然另有隐情。
果然,这稚童咽了咽口中的唾液,摇摇头:“它很甜,我很喜欢吃。
“但我阿父生病了,他喝的药很苦。我想将这蜜饯留给他,这样,他喝药就不会苦了。”
刘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稚童回道:“我叫大牛,我爹叫郝明。”
郝明?他好像有点印象,好像是“驻马亭”的几个亭卒之一,程同的同事。
刘备思索了片刻:“你带我去见你阿爹。”
大牛有些紧张地看着刘备,摇摇头道:“我爹不让我接近陌生人。”
刘备失笑,这古今都是一个样。
“那你看我像坏人吗?”
大牛老实地摇摇头:“不像。”说完后,他却依旧没有动身。
刘备无奈,只得道:“我认识你爹,你爹是这驻马亭的亭卒。”
大牛点点头又摇摇头,但却又不再言语。
“嗐,大牛你都拿了人家的蜜饯,怎么还怕人家是坏人呢?”一个年纪稍大些的孩子,咀嚼着嘴中的蜜饯,含糊不清地道,“你……和大叔的脾气……就和你的名字一样……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犟。”
那些知情的孩子,补充道:“郝大叔脾气太犟,得罪了人啦,早就不当亭卒啦,他那伤都是给那些人打的。”
得罪人?这亭卒虽说是“斗食小吏”,但再怎么说,也是官家的人。更别说,他们自身就是地头蛇。
“义公,今日便在此歇下了。”刘备转头,向韩发号施令。
“是。”韩当应下后,便开始招呼随从,开始安营扎寨。
刘备看向这群孩子中,为首的“孩子王”,说道:“你叫什么名字,可带我去找那郝大叔?”
那稚童点点头:“我叫‘阿良’,我还想吃蜜饯。”
刘备失笑,这个叫“阿良”的孩子,能成为这群孩子的头儿,是有理由的。居然有胆量顺杆爬,向他趁机要好处。
“回来了,去找那个漂亮姊姊,你要吃多少都随你。”
“我也要!”
“我也要!”
……
一群稚童,纷纷效仿。
“好,好!”
——————
注:
·“县官漫漫,冤死者半。”——《风俗通义·佚文》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卷一百三·志第十三·五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