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这才是春秋战国
  4. 第8章 一根筋的宋国
设置

第8章 一根筋的宋国(1 / 1)


卫国换了国君,郑国跟卫国的仇怨却并未因此消解,因为卫国对郑国的态度未变。因此,卫宣公即位的第二年,郑国人来报复了,郑军一直攻打到卫国国都的郊外。

卫国带领燕国军队反击郑国。这个燕国可不是战国七雄那个姬姓燕国,而是一个姞姓小国,一般称之为“南燕”,相传为黄帝后裔,其国在今河南延津东北,此时可能已沦为卫国的附庸了。

郑庄公让郑国三个大夫祭仲、原繁、泄驾各统领一支部队,列阵在燕军的面前,而派他的两个儿子曾在王都做过人质的长子公子忽和公子突率领原来用于守卫制邑的地方兵绕到燕军后面,发动突袭,打败了燕军。

一看郑国人打了友邦卫国,宋国马上动手,拿郑国的追随者邾国开刀,宋国军队占领了邾国的土地。邾国国君急忙派人向郑国告急:“请君对宋国报复以解恨,敝邑愿意做向导。”

郑庄公毕竟还是周王朝的卿士,就算周桓王不答应,他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强行动用天子的军队的。所以,郑庄公马上带着郑国和周王室的军队去跟邾军会合,一下子攻进了宋国国都的外城。

宋国慌忙向鲁国求援。

鲁隐公已得到情报,知道郑、周、邾联军攻进了宋国国都的外城,正准备出兵救宋,宋国求援的使者来了,鲁隐公就问他:“郑邾军队到了什么地方?”

使者或许想把情况说得轻一点,以免吓得鲁国不敢出兵,又或许是知道鲁隐公明知故问,心里不爽想讥刺他一下,竟然说:“还未打到国都呢。”

鲁隐公一听就来了气:想请我帮忙,还不跟我说实话,把我当傻瓜啊?不出兵了!当即回绝使者:“宋君命寡人一起忧虑宋国的危难,现在寡人向使者询问战况,使者却回答说‘敌军还未到国都’,这就不是寡人所敢知道的了!”

虽然没有鲁国的援助,宋国毕竟是底蕴深厚的公爵级大国,国力丝毫不比郑国弱,拚死抵抗之下,郑邾联军也没能攻下宋都,只得悻悻而退。而郑、邾退兵不久,宋国就发起反击,包围了郑国的长葛(今河南宛陵北)。

当初鲁隐公还是个公子的时候,郑国曾跟鲁国发生过摩擦,双方交战时,鲁隐公给郑军俘虏了,后来他设法逃了回去,从此鲁、郑两国结了怨。现在宋国这么难缠,若再有鲁国帮衬它一把,就更头痛了。所以,郑庄公赶紧派人向鲁国示好,努力修复两国关系。

拉拢鲁国的同时,郑庄公再向宋国的盟友陈国开刀。前两次宋、卫联军攻郑,陈国都搭了一脚。而前年卫国州吁撺掇几国伐郑时,郑庄公曾主动向陈国示好,想跟它结盟,让它脱离宋、卫团伙站到郑国这边来,没想到陈桓公却还是用不知哪个年份的老眼光在看人,以为自己是侯爵国,郑国不过是个伯爵国,不予理睬。陈国的大臣劝他,他竟然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公爵级的大国,我们不能得罪的,小小的郑国,能把我怎么样!”于是这次,他充分领教了郑国的“弱小”,陈国军队被郑军打得满地找牙。

然而宋国军队却趁郑国攻打陈国之机加紧进攻,终于把包围了一年的长葛给拿下了。而郑国刚对陈国用过兵,一时也无力夺回长葛。

就在这时,周天子那里发生了饥荒,派人告诉了鲁国,并请求帮助。鲁隐公便代周天子向宋国、卫国、齐国、郑国购买粮食。

郑庄公觉得这是个跟周天子修复关系的好机会,就到王都洛邑去朝见周桓王,这还是周桓王即位三年来郑庄公第一次去朝见他。

按照周王朝建立时定下的礼仪制度,象郑庄公这种处于旬服范围内的诸侯,每年都必须到王都来朝见一次天子。

由于这个时代没有贯通全国的交通网络,远地方的诸侯完成一次朝见耗时经年,备极艰辛,甚至路上还会遭遇危险,所以,平时在家里养尊处优的诸侯们无不视朝见为畏途。尤其是当初齐哀公千里迢迢地赶到王都去朝见,周天子非但没给一句好话,还无缘无故地把人家给烹了,这也寒了诸侯们的心,打那以后,诸侯们朝见的热情急剧下降。只是迫于王室那足以碾压一切诸侯的强大武力,不敢不来。待到平王东迁,王室的实力降到跟诸侯国差不多了,谁还愿意来朝见!

而且这也不能全怪诸侯,天子本身也没能做出好表率。按照周初的制度,天子要定期巡狩——到各地视察,以考核诸侯的政绩。但是周平王即位之后却从未巡狩过,倒是那位被平王的支持者们斥为“奸命”的携王,还能遵行祖制去虢国巡狩,不过他也就是死在了这上头。当然,周平王不巡狩倒不一定是因为懒或者怕吃苦,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穷,出一次门,那排场不是一般的大,烧不起那么多钱啊!

天子既然已不像天子,诸侯当然也不必像诸侯了,所以,不仅仅郑国因为跟天子闹矛盾而不来朝见,一向以礼仪之邦自居,被人赞叹为“周礼尽在鲁”的鲁国,在鲁隐公当国君的十一年中,一次也没有去朝见过天子,反而天子倒三次派使臣到鲁国作慰问。因此,郑庄公三年未朝见天子一点也不显得出格。

既然诸侯都不来朝见了,能有诸侯来朝见,难能可贵啊!周桓王应该非常热情地接待,大力表彰,树为典型,让诸侯们学学。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利益,有什么怨仇不可以放下?可是周桓王没有郑庄公那么高的情商,人家是能屈能伸,该示好就主动示好,他却死端着架子,死记着怨仇(其实也不算什么深恨大仇),竟然对郑庄公不加礼遇!

周天子的大夫周公黑肩(跟晋国那位黑的部位不同)劝他:“当初平王东迁时,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好好地礼遇他以鼓励其他诸侯来朝见还怕人家不一定会来呢,现在对人家不加礼遇,以后郑国就再也不会来朝见啦!”

周桓王不听,不来朝见就不来朝见,老子不稀罕,老子心里这口气就是咽不下!一次缓和关系的良机就这样被他莽撞地糟蹋掉了,这进一步降低了周桓王的威望。

既然给脸不要脸,郑庄公也就暂时不再理会周桓王,全力改善自身的周边环境,在诸侯之间展开密集外交。先跟宋国实现停火,双方结了盟。接着跟陈国结盟,陈国被扁了一通之后,清醒了不少,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结盟后竟主动提出要把陈桓公的女儿嫁给公子忽,郑庄公当然同意,于是双方结成了儿女亲家。

随后,为了示好于鲁国,郑庄公向鲁国提出,天子已经很久没祭祀泰山了,既然他不愿意祭祀泰山了,不如干脆废弃对泰山的祭祀,改为祭祀周公。鲁国公室是周公的子孙,让自己的祖宗享受天子的祭祀,鲁国当然乐意。

当初周宣王封自己同母之弟为郑国国君时,赐给他一块地,叫祊地,那块地上的出产专门用于招待和协助去祭泰山的周天子。而周成王建造成周时,曾打算迁都到成周来,也赐给鲁国一块地,那块地因靠近许国,称为“许田”,是供鲁国建造馆邑用的,以便鲁国国君前来洛邑朝见天子时居住,这是周成王对鲁国的特殊优待——实际上当时当政的是周公旦,他这是借天子名义给自己的封国捞点外快。现在,反正周天子也不祭泰山了,鲁隐公也没有朝见天子的想法,祊地和许田都失去了当初的作用。况且,祊地离新郑很远,距鲁国相对较近;许田离鲁国国都曲阜很远,距郑国相对较近。因此,郑庄公就提议,把祊地跟鲁国换许田。这笔交易很顺利地做成了,双方互利互惠,关系更加亲睦!

随后,郑庄公又刻意交好齐国,于是在齐国的斡旋下,宋国、卫国和郑国结盟,一起向神灵宣誓,实现和平。

不料,就在郑国这边形势越来越好时,周桓王又作祟了!趁着郑国忙于外交,周桓王加紧实施削权计划,任命虢公为右卿士,而让郑庄公担任左卿士,虽然没有撸郑庄公的官帽,但把郑庄公的权力分掉了一半。

郑庄公情绪很稳定,非但没有过激反应,反而以德报怨,带着齐国人一起去朝见周桓王,此举博得了人们的普遍赞扬。

至此,宋国的盟国大多已跟郑国修好,而齐、鲁两个大国跟郑国的关系更是非常亲密,郑国报复宋国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当然,作为有胸襟的政治家,郑庄公是不会为了私仇而不顾百姓死活妄动干戈的,更何况郑国刚跟宋国结过盟。所以,这次要讨伐宋国的不是郑庄公,而是周天子,当然,是郑庄公代周天子作的这个决定,他是王朝的左卿士,有权以天子的名义对不尊重天子的诸侯进行讨伐嘛!

讨伐宋国的理由很堂皇:宋殇公没有按期来朝觐周天子。按照周王朝的礼仪制度,这确实该打。

然而,不朝见周天子的诸侯多了去了,鲁隐公以前就从未朝见过天子,并且以后也不打算朝见,你怎么不去讨伐?但这不是你宋国该过问的,卿士是我郑庄公不是你宋殇公,反正你不朝见天子是事实,打你是理直气壮的!就这样,郑国的军队攻打了宋国。

没想到,半路里杀出来个挡横儿的,郑国军队刚杀进宋国境内,北戎就乘机侵袭郑国。

郑庄公只得回军抵御北戎。

面对骁勇善战的戎人,郑庄公心里很没底,忧虑地说:“戎人是步兵作战,我们是战车,做不到他们那样进退自如,容易被他们突进侵凌我军的军阵啊!”

公子突说:“我们可以先派一些有勇气却不刚毅的战士上去,让他们跟戎人稍一接战就退却,使戎人轻敌,引诱戎人追击,国君则事先设下三处埋伏,打败他们不难。”

郑庄公照儿子的建议做了,果然,戎军前队遇上郑国的伏兵转身就逃,被郑国大夫祝聃率军包围并全部歼灭,其余的戎兵大败而逃。

按照老规矩,一个诸侯国里发生了什么大事,都应该派人告知其他诸侯国,其他诸侯国的史官也就会把那事记录下来。宋国因为上次向鲁国求援鲁国没去救援,对鲁国不满,这次受到郑国攻击就没有去告知鲁国。鲁隐公更加生气,竟然敢忽视我!一怒之下断绝了跟宋国的使者来往,转而找郑国和齐国商讨,什么时候咱们一起出兵打宋国?

第二年(公元前713年)夏天,鲁、齐、郑三国在鲁国的邓(今山东滋阳)结了盟,并定下了出兵日期。然后,三国军队打进宋国,鲁国军队首先打败了来迎敌的宋军,接着,郑国军队攻下了宋国的两个城邑,郑庄公把这两个城邑都送给了鲁国,作为慰劳。这一下又博得很多人称赞——郑庄公真是大公无私!

郑庄公心里偷着乐,我现在的角色设定就是一个大忠臣,天子不礼遇我,我也无怨无悔地全力为他效劳,为了维护天子威权,我讨伐宋国,不带半点私心,战利品全送给其他诸侯,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其实,那两个城邑那么烫手我能拿吗?拿了的话凭宋殇公那犟驴脾气,还不跟我死磕到底?现在给了鲁国,让他们掐去,他们掐得越起劲,对我越有利!

这年秋天,讨伐宋国的军队各自凯旋回国。郑国军队也回来了,不料,刚回到新郑的城郊,宋国就伙同卫国杀上门来,他们进入郑国之后,大概感到兵力不足,又把蔡国人也叫过来,一起围攻郑国的戴邑(今河南兰考)。

蔡国人很不情愿,卫国人显然也不是很情愿,所以三国军队配合得很不协调,结果被郑庄公包围,最后全部成了俘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