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时间总是如白驹过隙,奏折休假的日子已然到期。
二人自大婚后整日如胶似漆,哪哪都不分离,可上朝总不能带着夫人一起去吧。李玉千言万语哄着杨思楚让其府中静坐,自己下朝之后立即返回,又怕杨思楚在府中无聊特地命人打造了鲁班飞鸟交予杨思楚把玩。楚识大体,自然不会耽误李玉的公事,送别李玉后在府中独自玩弄着鲁班飞鸟。
李玉盛情邀请老师搬入李府后便告之府中仆人,老师便是自己的祖父,任何人不得怠慢,违令者必然驱逐出府!冯老搬入李府后,玄崖阁内只剩少女孑然一身在看守,李玉本意也想邀请入住,但老师对此却是拒绝,说是玄崖阁不能没有人,此事也只好作罢。
一位名震天下的帝师,一位定国安邦的镇国侯,二人虽皆有专属马车,但始终同坐一车奔赴皇宫参与早朝,唯一变动的是驾车的马夫从之前的老汉变成了李有。
李有投入李玉麾下后,无所不用其极。常常为李玉忙前跑后,又主动请缨李府有任何事情都可安排吩咐。冯老虽然不喜此人,可李玉倒是对此人非常赏识,所以也未有多言。李有的军官更是平步青云,从一开始的无名士兵到后来的校尉,现如今成为了偏将。
“侯爷、帝师,咱们到了。”
李有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封赏和身后这两位靠山。为了迅速得抵达皇宫,李有将城中所有的路线都是提前摸索好,有些实在拥挤的道路便提前安排好人将其疏散让开一条道路以便迅速通过,所以二人在车中察觉不到堵塞一路畅通无阻,很快便抵达大殿。
二人下车后,李玉搀扶着老师向着大殿内走去。入殿后,走向各自的位置。
百官聚集后,皇帝杨由振从偏门入殿。由小齐子宣布早朝开始,百官有事说事纷纷上奏。禀报事务皆是一些蒜皮小事,正当皇帝以为今日又是平淡无奇的一天,却没想到太师王贵突然起身从怀中拿出一份自称是前线军报呈给皇帝。小齐子下殿接过后小心翼翼的放在龙案上,杨由振打开后顿时瞪大了眼睛!
上面写有:北楚郑国公孙存被北楚皇帝赐大帅一职;益阳城连续数日遭受北楚大帅孙存猛攻,情况万分危急,急需支援。
杨由振把军报递小齐子命其大声读给诸位大臣听,百官听后一片哗然,随后殿中对此事展开激烈的讨论,但是当皇帝询问百官拍板的主意时,诸臣一言不发陷入一片死寂。杨由振扫视群臣,心中十分鄙夷唾弃。既然百官不说,那皇帝得说。杨由振正准备开口打破场面的平静时,不料想太师王贵抢先开口夺了皇帝的话:“陛下,兹事体大!臣以为可派出一员猛将领兵驰援益阳城!”
此话一出,让一旁沉默不语的帝师皱起了眉头。心想:这阉人不会又要举荐赵荣吧?就连龙椅上的杨由振也揣测出王贵必然会举荐赵荣领兵前去支援,因为有前车之鉴,顿时脸色有些难堪。王贵察觉到二人异样的表情后却是说出了一个令皇帝和百官都意想不到的话:“陛下,臣举荐之人非赵荣也。”百官目光聚集在太师身上,不是赵荣还能是谁呢?皇帝也被这话吸引了目光赶忙追问道:“哦?太师不举荐赵荣?莫非还有其他良将推荐?是何人,速速说来。”王贵说:“臣举荐,镇国侯李玉!”
此言如同惊涛巨浪拍岸般冲击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就连王贵身后的其党羽也是倍感震惊。
皇帝一时有些不解,以为是听错了于是再询问一遍:“太师?你刚才举荐之人可是镇国侯李玉?国家军事可无戏言!”
王贵挺直了腰板大声喊道:“回陛下,臣,举荐之人!乃,镇国侯,李玉!”一句话断了好几个句,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连角落的铜钟也被王贵的大喊声惊动得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
如此洪亮且清晰的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的一清二楚,皇帝自然也是听得清楚,不过更多的还是吃惊。因为领兵驰援可是要掌控军队!这一点不就是王贵朝思暮想想要得到的吗?李玉乃玄崖阁弟子是帝师之徒,绝非王贵一党,王贵怎么会把李玉推了出来?
杨由振问道:“哦?太师,说说你的想法,朕心中颇有不解。”
王贵说:“陛下,臣以为,镇国侯足智多谋且年少得志,屡屡重创北楚大军,夺蒲城,智取常国公之尸首。有此等智勇双全之人,实乃我武国之幸事。所以,臣愿举荐镇国侯李玉领兵驰援益阳城!”
帝师冯纯誓死效忠武国皇室是报先帝知遇之恩,栽培李玉乃是因为李玉是张家后人,张家与王贵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自己年迈也需要有人继承衣钵忠诚武国皇室。此事就算王贵不举荐李玉,冯纯也是要推举,既然王贵举荐,那冯纯自然不会推辞。
杨由振心中窃喜但故作思考道:“嗯,太师所言,言之有理!既然太师举荐镇国侯李玉,那便依太师所言,诸位爱卿谁还有异议?若无异议,镇国侯呢?镇国侯何在!”
当事人李玉还思索王贵那阉人为何会举荐自己时,突然听到皇帝在高声呼唤自己,李玉走到殿中作辑道:“臣李玉在此!”杨由振说:“刚才太师所言你也听到了,朕问你,你可愿领兵驰援益阳城壮我武国之威吗!”‘吗’这个字从皇帝口中说出加重了几分语气有些催促的意思,李玉在帝师身边耳濡目染,自然明白其中之意。
李玉大声回答道:“臣李玉愿带领兵马火速驰援益阳城!臣必当再次重创北楚大军,以不负陛下之恩!”
杨由振点了点头说:“既然如此,传朕旨意,命镇国侯李玉领兵一万人火速驰援益阳城。”
李玉叩拜喊道:“臣,领旨!”
皇帝口述,翰林院的人笔写记录,写完之后将圣旨交予皇帝审阅,检查无误后便唤来玉玺官祖百拿出玉玺在圣旨盖上传国玉玺的玺印。事毕朝散。
师徒二人乘车返回,一路上帝师都在思索为何王贵今日如此反常,莫非否极泰来?但不管如何,圣旨已经颁布,身为臣子自当奉旨行事。
返回李府后,李玉将朝中发生的事情和圣旨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讲与杨思楚听,后者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但是知道战场上刀剑无眼十分凶险!心中不免担心。
李玉看穿杨思楚的想法,轻轻摸了摸头顺势揽入怀中说:“大丈夫之志如黄河之水奔流不息,更如高山穿云屹立不倒。夫人不必担心我,我自会照顾自己,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了。”杨思楚知道李玉心中志向远大,身为女儿身不能陪同前去,只得背后鼓励支持。
用过晚膳后,李玉立即动身奔赴军营。不过出发前,老师递给自己一个锦囊,说是抵达益阳城方可打开依计行事。
李玉抵达军营后听兵部官员口中得知,皇帝为了支持镇国侯,特别交代城中所有的将领不论级别全部都要听从镇国侯的调遣,城中粮草也是随镇国侯支配。
李玉叩谢君恩,但只是调拨了粮草命粮草官先行出发,至于城中将领并未调遣。李玉虽未调遣,但有人主动请缨。上将许义得知镇国侯要李玉要驰援益阳城领兵打仗,身为猛将岂能躺在温柔乡里充耳不闻?所以辞别妻儿后便火速奔赴军营寻找李玉,另外几人想法与许义不谋而合,一个兵部郎中王仁;二是偏将李有。
王仁因屡立战功被皇帝破格赐封为兵部郎中。
李玉清点兵马之后,立即率军火速奔赴益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