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没有追赶,虽然击退了清军,但是他们并没有欢呼,而是默默的寻找战死的兄弟们。没多久,哭声传来,活着的人抱着死去战友的尸体,悲愤的哭泣。牟世星瘫坐在血水地里,抱着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悲愤大哭,哭声凄厉,这是他的兄长牟世孝,身体已经被马蹄践踏得不成样子,只剩下头颅和半截残躯,他的血肉已经浸透这片土地。
雪花依旧下着,欲将这血腥而残酷的战场掩盖,但它掩盖不了人们心中的创伤。帝王一怒,千军万马为他的意志奔腾,但是组成千军万马的战士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什么江山社稷,什么宏图伟业,都是他们用性命,用生离死别的痛楚换来的。
……
一辆巨大的八驾四轮马车在护卫的保护下停在了武安城外,县令窦惟辂带着何复和大小官吏士绅恭敬的站立在城门外,准备恭迎总理进城。
杨易从车内出来站在车驾上,放眼望去,尸横遍野。杨易面无表情,见惯了太多战场厮杀的惨状,他已经麻木了,没有多余的情感来表达感慨。
一群将领疾步来到车驾前,单膝下跪,“恭迎理臣大人!”
杨易道,“起来吧,诸位辛苦了”
众将起身,秦双道,“启禀大人,杀敌一千一百,战死的兄弟一千,重伤三百。”这支铁骑联军,秦双是主将,他也不负杨易的信任,取得胜利。
“书吏将兄弟们的名字记下来,申请朝廷抚恤”杨易淡然道,“受伤的兄弟,好生救治。战斗中诸位好生将立功的将士名单报上来”
遍地战死的人,此时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这样的数字杨易听太多了,麻木了。
……
大军在城外扎营休息,县令窦惟辂安排人送来粮草犒劳,杨易则带着亲卫和一众将领入城。窦惟辂将县衙腾出来,作为杨易的行辕。
杨易是坐着马车入城的,沿街站满武安军民迎接。杨易坐在马车里,透过缝隙,能感受到军民劫后余生的庆幸。北上勤王,算得上初战告捷,但杨易高兴不起来。他一路上接到各地发来的塘报,这里城破、那里大屠杀,字字句句触目惊心。
令他愤怒的是,大明几十万军队居然做壁上观,仿佛鞑虏骑兵是来旅游的“客人”一般,敞开京畿的大门,任由“客人”索取。而力主抗战的卢象升受到排挤,孤军奋战,终于全军覆没,战死沙场,友军近在数十里外却袖手旁观。
鞑虏肆虐,京畿哀鸿遍野,朝廷依然党争不断,在战与抚之间喋喋不休的争执,始终拿不出统一的对策。若是朝野众志成城,何来这国威丧尽的耻辱。
闻知卢象升的死讯,杨易心中一片悲痛。他与卢象升有着亦师亦友的交情,杨易做了很多不为士人认可的举动,卢象升从没有指责过他,反而会给些缓和的建议。卢象升为人坦荡,原则性强,与士兵同甘共苦,从不扰民,尤为难得的是,卢象升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秉性,也不做那中饱私囊、结党营私的勾当,在贪腐成风的官场是难得的清流。
杨易叹道,卢象升这样的人才是振兴大明的中流砥柱,可惜他战死了,大明王朝的棺材板上又多了一颗钉子。而崇祯皇帝犹自不觉得。
车外传来一阵吵嚷声,将杨易的思绪拉了回来。这马车是为杨易特制的,坚固性和舒适性极好,连皇帝的御驾都比不上。厢体采用钢结构,能抗住劲弩和火枪的近距离射击。车轮使用上杜仲胶制的轮胎,加之超强的减震系统,非常平稳。车窗采用玻璃,采光很好。厢体宽大,有单独的卫生间和卧室。
陆青进来禀报,说是卢治云带着卢象升的几个残兵来了,杨易吩咐让他们到衙门。
到了县衙,窦惟辂率衙门上下官吏正候着。杨易朝他们点点头示意打个招呼,然后走进大堂,大咧咧的坐到了主位上。
卢治云带着几个卢象升的残兵进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卢治云本来跟着杨易北返,在得知卢象升战死的消息后,他就去寻找卢象升的尸首去了,这才回来。
“大人,督师死得惨,遗体在顺德府,朝中有人意图诬陷督师,督师遗体迟迟无法下葬,求大人伸冤”卢治云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就是杨嗣昌阻挠朝廷为卢象升定性的事情。
“卢大人,精忠报国,战死沙场,三郡之民无不悲恸。虽有宵小欲诬督师大人,但他们不会得逞的,朝野诸公都看着的,我也会奏明圣上!朝廷自会祭葬赐谥号”杨易道,“此时战乱,驱虏为首要之事,祭葬卢公之事当缓。尔等须体谅!”
卢治云和几个同袍这才宽心下来,卢治云身边一个将官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总理大人,末将白安,卢大人标营将官。这是卢大人的绝笔信,嘱咐末将一定将信亲手交给大人。”
杨易打开信函,信中卢象升恳求杨易以天下苍生为念,勇挑督师之责,驱除鞑虏,平复内乱,辅佐陛下,中兴大明。同时恳请杨易抚恤跟着他战死的兄弟,接收他残留的部下。
杨易暗叹,中兴大明太遥远了,我也不知道能否活着看到那一天,但是只要活着,就尽消除战乱,保一方平安。
杨易对卢治云、白安几人道,“卢公还剩下多少残部?”
一位叫岳维忠的将官道,“能战之人三百”
杨易道,“尔等若愿意继续从军,可到我密丰军效力,若不愿从军的,可发资费遣散回乡。贾庄一战中,战死的将士,我会向朝廷申请抚恤,若抚恤甚少,我会想办法补足。”
卢治云、白安、岳维忠几人显然已经下了决定,他们齐声道,“吾等愿誓死追随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都是跟随卢象升征战的将领,军事经验丰富。
杨易喜得良将,这些卢象升的残部在杨易以后的倥偬岁月中,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
随后,杨易接见了武安上下官吏和士绅代表,褒扬了他们同鞑虏浴血奋战的勇气和精神,勉励他们以后再接再厉,保境安民。
县令窦惟辂代表武安父老再三表示对官军的欢迎和感谢云云,总之这场接见会,气氛和谐。乡绅们想宴请总理,杨易借故疲累婉拒了,他也不想参加这些无意义的应酬。
众人散去后,杨易起身准备去后堂休息,一个叫何复的文人表示愿意到军中效力。县令窦惟辂连忙介绍,杨易这才得知何复是个人才,爽快的接纳他到军中任参赞。若是表现好,待驱除鞑虏后,为其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