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镇的老百姓收拾好细软干粮躲进山里了。
老君山如同一块蜜糖,吸引着各路“蚂蚁”不辞辛劳而来。杨易站在老君山山顶的一块石头上,注视着绵延不断的群山,群山瑰丽、山花烂漫,但光鲜的外表之下杀机四伏。
杨易走进庙里,虔诚的为“太上老君”李耳上香,道士轻敲铜钟,悦耳的钟声悠悠扬扬从庙里传遍群山。
伴随祈福钟声的是残酷的杀戮。
多路流贼在山里遭到官军伏击,死伤惨重。然而,流贼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前赴后继的扑向老君山,前路刚被官军伏击,后一路又冲了上去。导致伏击的官军压力很大,甚至有一路官军被流贼击溃。
杨易跪在老君像前,默默的祷告着,双耳不闻越来越激烈的枪炮声。
老君像旁的沙漏默默的显示时间的流逝,太阳从日出到日落,天边的残霞比鲜血还要红。
三个日升日落过去了,老君山周边十里的范围内到处是人的残肢断骸,溪谷里的流水都带着血腥的味道,夜里则成为野兽狂欢的时间,豺狼嗅着腥味寻找尸体,狂餐一顿后留下带着血迹的白骨,数百里范围内的乌鸦、秃鹫成群结队而来,在山里盘旋游弋。
山里的气候多变,上一刻还是晴空,下一刻就是雨水哗哗。
……
午时,阴云翻滚,预示着又一场大雨即将而来。
第四天了,杨易心里默默盘算着,“朋友们”都该到了。
经过上午半日的厮杀,喊杀声渐渐停歇,双方都要吃饭补充体力。当雨水降下来那一刻,厮杀声骤然响起,而且声势震天。
杨易眼睛豁然张开,他听出来了,这股流贼声势超过了以往。陆青轻跑而来,“东家,张献忠、罗汝才的军队来了,不下五万。”
“终于来了”杨易吐出一口气,“忙了这些日子,就是等着他俩”张献忠是杨易眼中头号大敌,不除掉,这场战争就没有打赢。
陆青担忧道,“东家,我们的人马太少,恐怕抵挡不住,东家应返回谷城”
为了吸引流贼上钩,杨易埋伏在周边的官军并不多,不足一万,又经过三日消耗,折损不少。官军主力都在数十里开外,若是全部带来,流贼就不可能疯狂的进攻老君山。
“我走了,流贼也就退了”杨易不为所动,眼中精芒一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老君山就是他们的坟场”
埋伏在老君山周边的官军经过流贼多日的冲击,已经疲惫不堪,减员严重,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线。张献忠、罗汝才这两大流贼主力蜂拥而来,流贼士兵漫山遍野。官军士兵且战且退,纷纷向老君山靠拢。
张献忠和罗汝才的部下分别从东西两侧向老君山进攻,他们出动的都是最精锐的士兵,战斗力很强。
双方在老君山脚下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对战,战况惨烈。下雨时,官军的火器施展不开,就往山上退,利用地势抵抗。晴天时,官军利用火枪、手榴弹、炸药包向山下的贼军展开反击。
双方在老君山脚下又惨烈的对抗了三天,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双方都损失惨重。
流贼有些攻势乏力了,罗汝才来到张献忠的中军帐里,“老张,这仗到底还能不能打?”
“打!”张献忠咬牙切齿,“杨易小儿不就是要引诱我们么,那就如他所愿,打到底,老子要活捉了他点天灯。”仗打到这份上,岂能轻言撤退。
罗汝才有些费解,“我们已经出山了,外围的官军却没有动静,这是为何?”
张献忠龇牙道,“肯定是左良玉他们对杨易不满,故意不救的”
张献忠的军师徐以显摇摇头,“非也,他们在等待时机。”
“什么时机?”张献忠和罗汝才同时问道。
徐以显指了指竹山方向,“他们在等闯塌天,闯塌天有好几万大军呢,官军在等闯塌天出动,好将我们一网打尽。”
提起闯塌天,张献忠一肚子气,“狗娘养的刘国能,我们催促他好几次,他就是不肯出兵。被官军吓破了胆。”张献忠和刘国能几乎是同时起事的,但两人一直不对付,矛盾很深。
徐以显道,“大王别急,闯塌天不来也是好事,外围的官军一直想着将我们一网打尽,他不来,官军就要等待时机。那么我们正好趁这段时机将杨易给灭了”
“军师说得太好了,命兄弟们一鼓作气攻上老君山,谁捉了杨易,赏银万两”张献忠大吼,“我们难,他杨易好不了那里去,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
确实,流贼攻山多日无果,士气大挫,但杨易的日子也不好过。连番激战,减员大半,只剩下不足两千人有战斗力了,而且弹药消耗太大,粮草也支撑不了几日了。
副将李国英提醒杨易道,“理臣大人,兄弟们死伤惨重,火药和粮草不多了,张献忠、罗汝才部已经被拖在老君山,也人困马乏,正是一举歼灭流贼的大好时机,可通知外围的官军合围流贼。”李国英是左良玉的部属,被杨易抽调出来去驻守龟峰山,其有勇有谋,立下战功,杨易将其抽调来了老君山。因为龟峰山一带的流贼近乎绝迹,杨易还将牟家的牟世孝、牟世星兄弟也抽调过来。
这次在老君山周边打伏击的官军都是在战斗中出色的,除了李国英、牟家俩兄弟,还有贺人龙的族侄贺国英、贺国勇两兄弟,总兵马犷的儿子马曦瑞,辽兵副将李辅明等将领。自己的嫡系杜新茗、许捷、林山、邬猎、沈永忠等也调了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马曦瑞,他是马家将的后人。马家三代为将,他的曾祖父马芳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名将,长期在边关同蒙古人作战,官至总兵、都督。马芳的长子马栋亦官至都督。马芳的次子马林,也就是马曦瑞的祖父,守遍边镇,官至辽东总兵官,后来在萨尔浒之战中战死,马林的两个儿子马燃、马熠也在这次战役中跟着父亲战死。马林的另外三个儿子马炯、马犷、马飚均官至总兵、同知一级的武将,马炯在天启年间征讨贵州叛乱时病死,马犷和马飚均在后来的战争在战死。史称马家,“父子兄弟并死国难”。
可能马家在骨子里有做武将的基因吧,在清朝、民国时期,马家出了很多地方军阀,有名的就是称雄西北的马家军。
马曦瑞文质彬彬的,没有父辈的勇武粗犷,所以跟随在父亲军中从事文职之事,杨易见其聪慧,就让他跟着自己。
对李国英的提醒,杨易只是摇摇头。
副将李辅明道,“大人,老君山危如累卵,末将在此拖住流贼即可。大人不必亲临险境,当挑选精兵强将护送大人离开。”
成魁、杜新茗和其他将领都纷纷劝杨易离开,杨易语气坚定,“本府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恪尽职守即可!”
杨易始终没有下令调动外围官军合围流贼,是因为他有另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