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定南卫:楚王府
  4. 第274章 海州二三事
设置

第274章 海州二三事(1 / 1)


出海州以后,杨宸和徐知余一路上谈了许多,谈了从前诸事的前因后果,谈了为他解开心结的种种往事。

比起说教,此番徐知余带着杨宸所走的这条路显然才是润物无声的真实所想。不求其他,只求杨宸不要做一位穿着锦衣华服就敢说自己知百姓冷暖,日日山珍海味便敢言通悉百姓无人受饿的楚王殿下。

他想做的,和许多年前杨景想做的一样,穿着粗布衣物去做做农桑就知一丝一粒的不易,每日野菜,买不起油盐,逢年过节都极难闻到肉味便可知同样的一片天地之下,百姓二字的饥寒。

徐知余想让杨宸走走看看,看看那些江南治世之像和此地的关联到底有几分,看看在金戈铁马的雄心壮志以外,这同样的生灵又是如何度日?且不去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就单论这不过寻常的事,立马走过,该如何作想。

若是杨威,徐知余是断然不会带他走进这些山野之地,毕竟这天底下的人命不同,有些人天生就是在战场上借着父祖辈所能给予的铁骑,为大宁一绝北奴之患,开一个不世之功,为天下开太平,以戈止武。和他说这些民生艰辛,百姓儿郎之苦,或许只会换来一句:

“那这天下的仗便都不该打,可我们不打,人家要把弯刀架到脖子上来,又该如何?”

而有些人,既然受了天恩,也没有非去沙场创一个不世之功的紧要,就该来瞧瞧自己封地上的百姓,做一个让百姓安乐的藩王。

走了几日,从本来还挺富有的桂县,柳县,花县一路往北,渐渐走进海州最穷僻的所在,徐知余未说一言,可杨宸却也不曾在换过身上的这身衣物,从箱子里翻出一件又一件雍容华贵的锦衣,任他脏去。

“先生,看来荆楚三湘之地的百姓大多迁徙是往蜀地而行确有道理,来咱们定南卫,几无平原良田,哪里是人待的地方”

杨宸的话里颇带了两分自嘲,不为别的,只为定南卫除了阳明城周边的红湖旁三堡之外,百姓最多,还颇为富裕的只有靠着大海的海州治下都是此等景象,那群山绵延之地的云州是何等景象,杨宸已经可见一般。

“看来殿下此番应该有所收获,一户百姓的收成在常年、丰年、灾年各是几何;一年所花银子又是多少,这稻米一年几熟,农闲时做什么,农忙时又做什么;若是朝廷的佃户要交租多少,若是富户的短工佃户又要交租多少;知晓这些,殿下此番也算有所得,比天下半数的县令都要强上许多了,哈哈哈”

“宸儿只觉照了先生的套”

师徒两人的相视一笑中,笑意各有不同,徐知余是满意,杨宸是苦笑。当知道一户人家一年营生不过十两银子时,他便不会再觉得那五十两一盒的胭脂并算不得贵。更不会认为当初在宫里时看到过宫廷里的一个鸡蛋要半两银子是理所当然。

“殿下,因地制宜,换随便一个庸人去江南做官,江南都不会缺粮;随意派一个目不识丁之人去关中、汉中天府之地赴任,仓禀的积粮也足够帝京就食,不会少一粒米。从新政看,便可知国之取财的一个税字,是第一等的重要。王大人自然能看明白,若是我大宁藩王不交税,勋贵世家不交税,江南并田数十万顷之事,各道官府衙门也中饱私囊,从中克扣。那我大宁的朝廷和百姓都会愈穷。世家会富,为了平乱有仗可打的官军也会富,就连那些口口声声为百姓请命的江南清流新贵也会富。”

说到此处,杨宸就接过话来,毕竟新政的诸事,当初在皇子居所里师徒两人可说起不少。

“所以太岳大人,重订了税制,重税以江南,茶盐布匹瓷器且不去说,单单江南、淮南、胶东、福闽四道每岁供给朝廷的税粮便可堆满十余个洛阳仓。又新订了一条鞭法,杜绝各道查茶盐布匹以次充好,悉数折算银两充实国库。还明令,若江南十五税一,则边地由朝廷所择选州郡便三十税一,且此类州郡朝廷每五岁一换”

徐知余摇头说道:“殿下还记得,可臣要说的并非这些”

“哦,那先生要说什么?”

“臣想说的是,殿下为何不想想,为何江南十五税一仍是边地金银,而我定南三十税一大多百姓仍是食不果腹。那换成六十税一呢?先帝怜悯百姓,直言大奉无道逼反了天下,除了大奉君王的荒淫无道,其五税一,十税一让百姓苦不堪言,致使流民遍野。那殿下又去想想,十税一的大奉阳明城,和三十税一的大奉阳明城,何处相似,何处不同?”

杨宸眼睛一沉,行了一礼,应声道:“宸儿明白,待过几日理清了头绪,便来信海州,待先生解惑”

徐知余微微点头,默然无声。对杨宸,他又何曾不是与那位天子一样期望甚厚。他不信那惊天的预言里让大宁四世国祚变成二十五世的天命之人是自己的弟子,道人谶言,何足挂齿。龙虎山还说大奉国祚百世呢,不也就历十七帝而亡。

他的期望,无非是自己这位弟子恩泽此两州四关之地,他日留名青史,为万世君王所仰。他所期待,也无非是自己这位弟子做大宁来日天子可以依仗的柱石,唯有如此,才不至移藩他处不再领军之后,蹉跎一世,成为庙堂里有心之人的刀上鱼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话,不去说情理不通之处,只论真意,的确无错。

和徐知余差不离将海州往阳明城的各县走遍,杨宸对于自己治下的土地认识也自然更深了一番,对于所谓穷苦之地,瘴棘杂生的不毛之处也不会再去争执些什么。

六月初二的晨光中,和徐知余在一处叫作赵家庄的村集之前行礼辞别过后,参差不齐的少年须,半身泥泞污垢的华服俨然成了楚王殿下的新宠。这段顾不上洁面的日子,杨宸将心淘洗了一个干净。

关于先慈爱后严教的母后都是出自有利可图方才如此行事,而向来冷遇疏远自己的父皇才是期望甚厚的事,杨宸也能一并接受。待在自己师父旁边时候,才是杨宸难得放下所有顾忌,言无不尽之时。

海州之行和巡边之旅,对这位刚刚就藩不足一年的少年楚王同等重要,都在少年郎的心头狠狠的敲上了那么一下。

为何六月便要匆忙启程回到王府,因为杨宸知道,六月是海风东行的日子,那当初在京和四哥、六哥议事时便曾说过,东渡东台岛一统山河的时候,或许会有自己的定南卫一点用处。

男人的心头总是功业,可女子不过是盼着远行之人平安归来。

因为一些下人的流言蜚语而生了杨宸几日闷气的宇文雪,听着李平安兴高采烈的说:

“娘娘,殿下并非是在海州逗留,而是跟着徐先生去了各县走走,瓮县的探马回报,说是殿下不日便会回来,还请娘娘放心”

不写一字回来,连出关羌部这种事都瞒着自己,害自己忧心数日,直到理关最新的军报传来。突然就去海州,让大军独自回返,都是我行我素,好似全然忘了这后面有一人为他忧心来着。

更何况,海州无一字传回之时,府中是都传徐大人的友人之女白姑娘在阳明城里住的是夏竹院。

如何能不气?

“殿下回来便是,与我有干系?”

“娘娘”

“退下吧,不必再报,到了王府门前再来通禀”

“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