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你必要做王,以色列的国必竖立在你手中。”
——《圣经·撒母耳记》
我们跟随以色列人来到了公元前1000年的门口。
此时,古老的中国开始步入漫长的西周。尼罗河畔的埃及正处于七零八落的国内割据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正在气息奄奄地蛰伏在两河流域苟延残喘,它的再次崛起要等到几百年以后了;显赫一时的亚述王国,也走向了没落,正在默默地韬光养晦,为它百年之后的帝国辉煌积蓄能量;而爱琴海边的古希腊文明则步入了黑暗的荷马时代,它再次绽放光芒还要等待两百多年。
周边的一只只老虎和雄狮都在蛰伏、休养生息,小国终于有了伸展拳脚的机会了。
以色列人自从出埃及以来,能够统领以色列民族的曾有过摩西和约书亚。摩西虽具备成为国王的能力,但由于当时以色列人没有自己的国土,所以尚不能提供给他称王的舞台;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迦南,本应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个国王,但由于迦南地旋即就被分割为了以支派为利益集团的零星地盘,而失去了统一国家的历史机遇。此后,先后出现的多个士师都是在为抵御外族入侵而疲于应付,统一国家似乎更加遥远了。
撒母耳的出现,为以色列人带来了一个难得的统一机遇。在他的带领下,以色列人又一次空前团结了起来,信仰也得到了净化和回归,他们渴望利用撒母耳的影响,趁周边一个个老虎都在打盹的机会,推举出一位掌权统兵的国王,将各自为政的以色列人团结起来,建立以色列人自己的国家。
此时,已是公元前1025年。天时、地利、人和,以色列王国的诞生已是万事俱备、众望所归。
撒母耳选王
这天,撒母耳来到了以法莲地的小城苏弗,在此地逗留期间,他突然收到了上帝的“天谕”,将会有一个来自远方的年轻人到此做客,而这个人,将会是以色列人的第一个国王!收到圣谕后,撒母耳不敢怠慢,赶忙准备宴席,并邀请小城内最有影响和威望的长老一起,共同见证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国王的到来!
话分两头。
还记得发生过血案的便雅闵地的基比亚小城吗?这里有一个青年叫扫罗。此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但生性腼腆,不愿出门。这几天他很郁闷,因为家里的几头驴丢了,父母一再催促他出去寻找。听够了父母的唠叨之后,他硬着头皮与仆人一起出门找寻。当两人来到苏弗时,恰巧听说大名鼎鼎的撒母耳正在此地组织祭祀活动,在仆人的劝说下,扫罗决定顺便去拜访下这位先知,以咨询自家的驴子走失何处。
扫罗走进城里时,正好碰到撒母耳准备登坛献祭。出乎扫罗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大名鼎鼎的撒母耳居然激动地拉住他的手,唯恐他要跑掉一样,盛情邀请他一起登坛,并在祭祀之后,与三十多位长者毕恭毕敬地宴请了他。接着,他又被撒母耳奉为最尊贵的客人,留宿安置在撒母耳的上房。
扫罗这个晚上失眠了。胆怯的扫罗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如堕雾里,一夜未眠。而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就更让他吃惊了:撒母耳居然亲自膏立自己为以色列王!
惊恐万状的扫罗完全忘记了自家的驴子,他急着要搞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撒母耳恭恭敬敬地告诉扫罗,上帝已经选择他担当以色列人的第一个王了。扫罗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随后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我的籍贯不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便雅悯吗?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最小的家庭吗?”是呀,一个无功无名、在此之前连家门都很少出的腼腆小伙,怎么突然就成为以色列的王哪?
表面看来,撒母耳选择扫罗似乎很偶然,也极富戏剧性,甚至如《希伯来圣经》所言是上帝的“最高指示”。但细细品味,这一切似乎都有撒母耳精心策划和设计的影子,今天所谓的“炒作”高手,还真得要向这位伟大的撒母耳学习。不过,与今天那些纯粹为了攫取金钱和个人名声的炒作相比,撒母耳的炒作却是为了民族大业,明显不在一个层次上。
按理说,犹大和以法莲是以色列两个最大、资格最老的支派,也最有可能产生国王。但正因为这两个支派过于强大,互相不服对方,如果从这两个支派中挑选一人,很可能由此导致两派相互谩骂和攻击,进而引发战争。再说,以法莲遭到耶弗他血洗之后,也的确不再具备做王的实力了。而选择相对弱小的便雅悯派,则可以避免出现这样强强相拼的悲剧出现。
至于上帝的选择,以及撒母耳导演的那场“热烈欢迎”仪式,精心炒作的痕迹更是显而易见。试想,伟大的撒母耳怎么可能在没有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贸然将一个国家交给一个陌生的毛头小伙哪?撒母耳肯定是在踏访以色列各支派之后,选择并打探清楚了老实敦厚、仪表不凡的扫罗,认定他具备做王的素质和潜质,这才精心导演了丢驴、找驴的故事,并借助上帝的名义,一下子将扫罗的地位从一个普通的小伙子,炒作到了一个上帝认可的高位,这为扫罗顺利称王并统治以色列各支派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为了以色列人的统一大业,撒母耳可真是煞费苦心。
按照上帝的旨意选择了国王,并得到了长老们的见证,“炒作”的下一步,撒母耳将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把已经头罩光环的扫罗向百姓们隆重推出,这个地点就是米斯巴小城。
撒母耳选择这个地方也是精心准备的。米斯巴是撒母耳的福地,正是在此地,撒母耳确立了他在以色列人中无冕之王的地位,并带领以色列人战胜了非利士人。他希望在这里,不仅能够交给以色列百姓一个君王,而且也是提醒以色列人,这个王是由撒母耳膏立的!
当百姓来到米斯巴,看到撒母耳为他们遴选的国王仪表堂堂、气度不凡时,立即认定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国王了。他们为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自己的国王而簇拥在扫罗的周围欢呼呐喊。
在欢呼的人群背后,我仿佛看到了慈祥的撒母耳老人静静地安坐一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得意而欣慰的微笑。
没有后宫的国王
扫罗尽管被选做国王,但是请注意:他是以色列人自愿选择的第一个国王,这个国王不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如亚述国王提革拉·帕拉萨一世),也不是世袭得到的(如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无军队、无大臣、无宫殿,更没有后宫佳丽。此时,国王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基本还都是撒母耳说了算,撒母耳其实才是事实上的以色列领袖。这也并不奇怪,按老百姓比较势利的话讲“无利不起早”,要不然撒母耳也不会这么忙活。估计这也是撒母耳选择少不更事、胆小怯懦的扫罗的原因之一吧。
万事开头难,包括当国王。但既然是国王,那就应该有王宫吧,不能说国王连“办公”和居住的地方都没有,这岂不让他国笑话。于是,当地人张罗着给自己的国王建造了一个“王宫”。说是王宫,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值班室”而已。想想看吧,盖房子得有钱,而刚刚选举出来的国王哪来的钱?近代的考古发掘,还真的找到了扫罗的“宫廷”:宫廷建在葡萄园和橄榄园深处的一个小庄园里,宫殿会客大厅长不过八米、宽不过五米。
总之,扫罗虽然名义上做了国王,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地位崇高却并无多少实际权力和用途的摆设而已,他不知道如何设立中央机构、委派官吏,也不会征收税费、差派劳役。由于没有税收,这个君主也就没有经济来源,因此不“值班”的时候,他得回家种地劳动,为自己挣口粮。登基初期,国王对于扫罗而言更像是一个兼职,只要有时间,他依然回到家里,像一个普通的农夫一样耕田生产、劳作养家。以色列人既不知道一个国王将会怎么管理他们,扫罗也不清楚自己该怎么治理人民。人们有了什么事情,还是照样会到撒母耳那里寻求帮助和指示。
这种状况持续了多年。扫罗一如既往地过着种田养家的惬意日子。这期间,扫罗娶妻生子(这个皇后的待遇估计也与同村的其他村妇没有太大的差别),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也都渐渐长大成人。三个儿子中有一个名叫约拿单,他力能拔山、胆识过人,最受扫罗喜爱。
日子久了,人们,包括扫罗自己,几乎都忘记了以色列还有个国王,各自过着安宁的日子。
但是,历史注定不会把扫罗埋没。
我们知道,在约旦河东岸生活着亚扪人。这个民族的祖先与以色列人渊源颇深,且长期对以色列人充满敌意。自从上一次犯境被士师耶弗他打败以后,多年来他们一直在韬光养晦,寻找机会东山再起。如今,亚扪出了一个新领袖拿辖,在他的带领下,亚扪部落再度“雄起”,发起了对以色列人的反攻。
位于约旦河东的基列雅比城,自然成为亚扪人首先进攻的目标。
攻城之前,拿辖派出使者,督促雅比的以色列人投降,并表示作为对方投降的恩赐,他可以只剜掉雅比城男子的右眼,而保留下他们的性命。不难猜想, 在那个弯弓射箭的年代,失去右眼意味着什么?愤怒的雅比人虽然知道这是公然的侮辱,但面对实力强大的敌人,他们明白仅仅靠自己的力量,必定是以卵击石。
危急时刻,雅比人想到了河对岸的便雅悯支派。
前面已经介绍过,当年由于基比亚人奸杀利未人,引发了灭族血案。为了十二支派的完整,以色列人允许侥幸逃脱的六百个便雅悯光棍去其他支派抢亲。其中,有四百个男人娶的或者说抢的就是基列雅比城的姑娘。因此,对于便雅悯人来说,基列雅比既是本支派的姻盟,也是本族的恩人。
雅比人决定向河西的便雅悯人求援。为了拖延和迷惑亚扪人,雅比人对亚扪王拿辖表示:给我们七天时间考虑。面对弱小的雅比城,狂妄的亚扪人估计有种猫戏老鼠的感觉,好吧,那就不妨看着自己的猎物再多耍几天吧。拿辖爽快地答应了雅比人的要求。
安抚下亚扪人后,雅比的使者立即赶往基比亚城。此时,河东的雅比人尚不知道扫罗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国王,所以根本就没有想到去找国王。由此也说明,当时以色列的很多支派,根本就没有把他们的国王当回事。
正在农田里劳作的扫罗,闻听外族入侵的消息后,一向宽厚平和的他愤怒了!他回到家里将自家的两头牛宰掉,然后派使者将切成十二块的牛肉分送给十二支派的领袖,同时还送上了扫罗王发出的第一个命令:凡不愿出来跟随扫罗为同胞而战的,他们的牛将会被这样切开!
就这样,以色列人第一次组织起了一支簇拥在国王旗号下的军队,他们随手拿起劳作的生活、生产工具做武器,加入到了反击亚扪人的行列。
初上战场,扫罗就显露出了他作为一个国王的领袖才能。
据记载,此次作战集结的以色列人居然达到了三十三万之众!面对如此众多的将士,扫罗一扫胆怯与寡断,迅速展开作战部署:他一方面通知雅比人主动向亚扪人乞降,约定第二天开城投降,以迷惑和稳住亚扪人;另一方面加紧调动大军连夜赶往雅比。凌晨的时候,以色列人就在扫罗的指挥下,悄悄地渡过了约旦河,从三个方向形成了对雅比的反包围。
随着一阵羊角号响,以色列人的进攻开始了。
此时,围在雅比城外的亚扪人都还陶醉在梦乡里,盘算着第二天自己能够抢到多少战利品。当如同天降的以色列人高举火把冲入阵营时,被喊杀声惊醒的亚扪人这才发现,到处都是以色列人的身影,亚扪人除了想到逃命外,已经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但即使逃命也为时已晚,这些士兵被以色列人团团包围,一个个很快就成了刀下鬼魂,连亚扪王拿辖也被乱军杀死。
以色列王国首战大捷。雅比一战,奠定了扫罗作为以色列国王的真正地位。扫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超凡的领导才能,赢得了人民的拥戴与认可。
以色列古王国时代的帷幕就此正式拉开。
分道扬镳
雅比大捷之后,扫罗趁热打铁,在以色列人中挑选了一批精壮战士,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国家军队,其中两千人为扫罗的私人卫队,随扫罗驻扎在吉甲附近,余下的一千人则随同扫罗的儿子约拿单驻扎在他们的老家基比亚。
事实上,面对周边复杂的形势和一次次的外族入侵,百姓的确也需要自己的国王带领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家园,所以他们都乐意见到扫罗拥有一支常备军队,也愿意加入扫罗的队伍。
扫罗统治时期,侵扰以色列人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南部的非利士人。非利士人虽然经受了以色列人的一次次打击,但依然凭借着手里的先进武器,顽强地蚕食着以色列人的地盘,并向吉甲集结大军,准备再次卷土重来。
为了抵挡非利士人的扩张,扫罗没有退缩和畏惧,他再次发布旨意,命令以色列各支派的男人在吉甲集结,准备迎击非利士人的入侵。
古时,战前都会祈求神灵的帮助,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事实上,即便今天,每当遇到重大赛事或吉凶未卜的重大行动,我们仍还经常会看到人们举行一些祈祷仪式,来提升士气和信心。按照以色列人与上帝的约定,只有祭司才有资格主持对上帝献祭的仪式,其他人都不能篡代,所以,就在以色列人集结完毕的同时,扫罗派人去请撒母耳,来主持战前的献祭仪式。
撒母耳答应将会在第七日到来。但七天眼看就要过去了,还是不见撒母耳的踪影。士兵们沉不住气了,急躁的情绪在他们中间蔓延,有些人甚至开始逃离战场。时间不等人,扫罗决定自己动手,立即举行祭祀。这在当时属于大逆不道、亵渎神灵的行为。
扫罗刚刚完成献祭仪式,撒母耳就赶到了。扫罗急忙来到军营门口,迎接大祭司,但撒母耳的责备却劈头盖脸地向他砸来,他斥责扫罗:由于僭越献祭,扫罗的王位将会丢掉,也不能传给后人!然后转身愤然而去。
这是扫罗与撒母耳的第一次冲突,也预示着君权和神权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撒母耳与扫罗的矛盾看似简单,实际上这也正是君主统治王国后,宗教神权与君主政权之间必然要产生的矛盾。
首先我们应明白一个事实:人类是先有了宗教,再有了君主。宗教是伴随着文明一起出现的。远古时期,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以及群体管理的需要,诞生了宗教,并由此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神灵。比如,一般定居的民族都会臆造出一对有家室的神(如古代中国的伏羲与女娲、古埃及的阿蒙与姆特、古希腊之宙斯与赫拉等);而游牧的民族对婚配的意愿比较淡薄,他们的神一般是单身汉(如犹太人的上帝)。
有了神,就得有供奉神的庙宇,不管他是单身还是已婚,而且应当让神住上最豪华的房子。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各种气势宏伟的宗教建筑。有了豪华的庙宇,那还得有专门伺候神的仆人,祭司或僧侣阶层就应运而生。由于这些神职人员可以直接得到神的指示,代表神的意愿,所以不仅在宗教事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都扮演着极其尊贵和不可侵犯的地位。可以说,早期文明的主要载体,就是以僧侣或祭司为代表的宗教政体。但这些僧侣或祭司的政体,带有先天的弱点:缺乏足够的军事实力,且一般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随着能征善战且可交际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君主的出现,这些替天行道的祭司的地位,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王权的挑战。
在国王出现的早期,作为神的代言人,国王的权力是由神授予的,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因此祭司的地位要高于国王。国王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如果你熟悉中世纪欧洲王室的历史,估计你会对这点理解得更深刻,直到今天,英联邦国家仍在名义上执行着这套程序)。但随着国王势力和影响的增强,作为一国之君,国王希望自己的臣民完全听命于自己,而且要建立无上的至尊地位。
两个都要说了算的人走到一起,矛盾自然就会出现了。
虽然惹怒了大祭司,让扫罗有些失落,但战斗正在等待着自己,他率领军队立即开赴前线,与儿子约拿单一起率领以色列人最终还是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暂时抵挡住了非利士人扩张的势头。
经过扫罗的苦心经营,以色列民族的国家观念和疆土概念逐步形成,昔日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支派部落,逐步走向了国家化的道路,扫罗的国王地位也渐渐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这个往日的庄稼汉也逐步找到了做国王的感觉。
眼见扫罗的势力越来越大,难以与扫罗直接抗衡的撒母耳决心另立新君来推翻扫罗的王位!由此也不难看出,在最初君王与神权的争斗中,国王还只是被宗教势力所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一旦触怒了教权,就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
以色列人的第二个国王即将登场了。
撒母耳再选王
撒母耳“造王”的运作又启动了。
为了避免引起扫罗的注意,掩盖其选王的真正目的,撒母耳手牵一只献祭用的牛犊,离开了家乡拉玛,以出外祭祀的名义,开始实施他册立新君的计划。
这天,撒母耳来到伯利恒。
伯利恒是耶稣的诞生地,今天可谓大名鼎鼎,不过在当时这里还只是犹大山地的一个小镇。作为祭司,撒母耳在整个以色列的名望和影响很大,所以当得知撒母耳来到伯利恒时,小城的祭司诚惶诚恐地赶紧出来,迎接这个大人物的光临。
接下来,与炒作扫罗类似的程序开始了。祭祀仪式照例要宰杀牲畜献祭。仪式过后,撒母耳特意点名要当地的祭司邀请耶西一家人前来共同分享祭肉。
耶西一家是当地的一个大家,这个“大家”不是说这个家庭很富有,而是人丁兴旺:耶西一共有八个儿子。听说大祭司召见,而且有肉吃,经常填不饱肚子的七个儿子都急忙赶了过来,只有最小的儿子因为太小,怕不懂规矩让撒母耳见笑,就没让来。耶西很为自己的这几个儿子骄傲,他们个个高高大大、仪表堂堂。当撒母耳发现最小的儿子没有来时,皱起了眉头,让耶西把最小的儿子也叫来。
我们不记得耶西其他七个儿子的名字,但这个最小的儿子的名字却是想忘记都难,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大卫,按照《圣经·新约》的说法,他也是耶稣的祖先(估计这是因为耶稣和大卫的家乡都是伯利恒的缘故吧)。
当大卫来到后,一直眉头紧锁的撒母耳立马神采飞扬,他激动地站起身来当众宣布,这就是以色列人未来的新国王,然后亲自以极名贵的香膏抹在大卫的额头上。这是一种当时最隆重的祝福仪式,也可以说是后来加冕仪式的雏形。
膏立大卫后,撒母耳离开了伯利恒,继续他云游四方的布道游说,而耶西一家的生活也重归平静,大卫每天早上依然赶着羊群出去放牧,他的哥哥们也照旧四处奔波各忙各的生计。大家都知道,扫罗还是这个国家的王,大卫这个新国王又能怎样哪?估计当时谁都没有把撒母耳的膏立当真。
你不能不佩服撒母耳,佩服他的眼光如此独到!他为以色列人选择了两个国王,两个国王都名垂青史。如果授予世界历史版的最佳伯乐奖,非撒母耳莫属!当时撒母耳选择大卫,估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年纪小,只有十几岁而已,一张白纸,好写最美最好的文字。
放羊娃大卫第一次走进宫廷富有戏剧性,也很耐人寻味。
据《旧约》记载,扫罗患有一种头痛病。臣仆建议扫罗用优美的音乐来减轻疾病的痛苦(看来,音乐疗法历史悠久)。有一个人就向扫罗推荐了善于弹琴的少年大卫。请注意一下这个人。按理说,扫罗的都城在基比亚,而大卫在伯利恒,两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中间隔着耶路撒冷),怎么就会偏偏选择大卫了哪?
这个推荐人看来是有嫌疑的,他脱不清与撒母耳的干系。
在这个人的推荐下,扫罗招大卫前来面试。看到眼前这个眉清目秀、言谈得当的少年,听着他弹奏悦耳的琴声,扫罗非常满意,当即就安排他做了自己的随从侍卫,除了弹琴之外,大卫还负责为扫罗拿兵器。就这样,大卫离开了他的羊群和弟兄,迈入宫廷,走进了扫罗的生活。
初露锋芒
死缠烂打的非利士人又来了。
我真的很佩服非利士人,他们一次次地战败,但屡败屡战,从不气馁。如果这个民族也能出现一位撒母耳之类的能人,以色列土地上还真的不知谁主沉浮呢。这一次,非利士人安营在犹大地的梭哥,以色列人则安营在对面的以拉山迎战。但两军交战后,以色列人却屡屡受挫,因为非利士人中有一个“超人”歌利亚。据记载,歌利亚身高将近三米,头戴铜盔,身披铠甲,仅手持长枪的枪头就重达七千克。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以色列上前应战的勇士一个个都败下阵来,以至于后来无人再敢应战,只得任由这个超人天天在阵前辱骂。
当歌利亚在阵前折磨着以色列人的神经和自尊心的时候,扫罗的头痛病估计又要发作了,即使他许诺谁能打败这个超人,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免除其全家的赋税,也没有人来捡这个“便宜”。
考虑到大卫还只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弹琴少年,战争似乎离他还很远,所以战前扫罗就给大卫放了假,让他回家放羊去了。这次作战,老耶西有三个儿子出征,持久的对峙已经四十多天了,由于战场离自家不远,耶西就让大卫准备了点吃的,给哥哥们送到前线去。
来到战场上后,恰逢狂傲的歌利亚在阵前叫骂。年轻气盛的大卫哪里听得了歌利亚肆无忌惮的阵前叫骂?于是,就要出去教训这个庞然大物。几个哥哥听说后,都呵斥小弟的鲁莽,他们不愿意看到瘦弱的小弟白白送死。但大卫主意已定,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其他人,很快就传到扫罗耳朵里。
扫罗正在为无法打破眼前的尴尬局面而头疼,听到有人请战,立马喜出望外地召见。然而,当他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弹琴的大卫时,明显表现出了失望。但当时也没有其他人可选,那就让这个大卫试试吧。扫罗主动把自己的铜盔、铠甲和铁剑送给大卫使用。穿戴整齐的大卫这才发现:身披沉重的铠甲,自己几乎寸步难行了!这让站在一旁的扫罗仅存的一点儿希望也瞬间化为乌有。
但大卫并没有关注扫罗的感受,他脱下沉重的盔甲,扔掉铁剑,拎起牧羊杖和抛石器,顺手从路边捡了五颗光滑的小石头就出发了。
大卫使用的抛石器,是牧羊人的常用工具,直到今天,这种抛石器在我国的西北牧区仍可以见到。由于常年牧羊,很多牧羊人都可以准确地将小石头抛向很远的地方。
叫嚣多日的歌利亚终于等到了一个对手,但当他看到出阵的对手竟然是个单薄的少年郎时,简直有点忍不住要笑出来了,等待了这么多天,居然只等来了这么一个小毛孩?以色列人还有工夫搞笑?不过,既然来了,那就开打吧,反正是你自己找死的,就别怪我手下无情了。
歌利亚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冲了过来,但大卫并没有退缩,他手持抛石器,毫不畏惧地迅速迎向了歌利亚。就在双方越来越近的时候,大卫手中的抛石器突然将石块迅速抛了出去。石块像出弦的利箭一样飞向歌利亚。歌利亚还没有来得及看清,石块就准确地击中了他的脑袋,超人轰然倒下,昏死过去!
在人们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大卫来到歌利亚身边,捡起他的佩剑,割下了他的大脑袋(之后,这把佩剑被作为战利品供奉在了挪伯的会幕内)!据说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大卫》雕像,就是根据他所想象的大卫准备投石击杀歌利亚的那个专注瞬间塑造出来的。
歌利亚死了,以色列军心大振,憋屈多日的怒火终于可以发泄了,他们排山倒海一般地向对方掩杀过去,而一直沾沾自喜、毫无准备的非利士人,还没有明白阵前发生的一切,就看到发疯一般的以色列人冲杀过来了。他们丢盔卸甲,掉头逃回了自己的老家。
伴君如伴虎
由于杀死了超人歌利亚,大卫摇身一变成了以色列的英雄,并被“火线”提升为战士长,也就相当于班长。凯旋的路上,迎接大军的百姓都在吟唱:“扫罗杀死千千万,大卫杀死万万千。”
显然,如此众多的百姓同时吟唱这首歌,肯定不是简单的事情,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大街小巷都唱同一首歌,这在传媒远不如今天的古代,恐怕只有大祭司撒母耳才有这种能力吧。
歌声深深地刺痛了扫罗的神经。一个牧羊娃的风头怎么可以盖过我堂堂的国王?严重受刺激的扫罗妒火中烧,而且,当扫罗进一步了解到这个貌似少不更事的少年后,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大卫不是一个简单的弹琴少年,他居然是撒母耳另起炉灶膏封的新王!
看来大卫必须要除掉了!
按照战前许诺,凯旋后,扫罗应当把他的大女儿米拉许配给大卫。聪明的大卫知道喜怒无常的扫罗难以相处,所以就以自己地位卑下为借口,婉拒了扫罗;而扫罗当时也只是战场上的一句戏言而已,他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一个放羊娃,所以也就不加推辞地答应了大卫的请求。
但有些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出乎人们的意料,尤其是爱情,它常常会在你不经意间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大卫开始恋爱了,不幸的是:热恋的女主角正是扫罗的二女儿米甲。米甲很美丽,美女爱英雄之类的爱情故事发生,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沉浸在爱情之中的大卫,勇敢地向扫罗提出要娶米甲为妻,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扫罗居然痛快地答应了!不过,要娶扫罗的女儿可是有条件的,即使是皇家的女儿,聘礼还是需要的,况且当时皇家的“余粮”真的也不多。
扫罗提出,要以一百张羊皮作为迎娶米甲的聘礼,但请注意,这一百张羊皮必须是非利士人的羊皮!
从扫罗所要求的聘礼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以色列第一个国王即使多年之后仍然相当寒酸,一百张羊皮就把公主嫁出去了,这与后面所罗门时代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第二点就是,除了收点彩礼外,其实扫罗真实的目的是要借刀杀人,假借非利士人的手除掉大卫!
但结果却让扫罗失算,大卫不久就从非利士人那里拿回来了二百张上好的羊皮!扫罗毕竟是一国之君,总不能当众一次又一次地食言吧,只好无奈地把米甲嫁给了大卫。
明的不行,那就来阴的。
一天,扫罗又犯病了,侍卫照例把大卫叫来弹琴。正当大卫拨动琴弦、聚精会神地弹奏的时候,扫罗却突然拎起身边的长矛,凶狠地刺向了大卫。多亏大卫年轻灵活、反应迅速,躲过了几枪,直到侍卫闻讯赶来拉住扫罗,扫罗这才“如梦方醒”,一脸无辜的样子。
不过,死里逃生的大卫从扫罗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杀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赶忙躲进了妻子米甲的屋里。果然,扫罗随后就派人围住了大卫的住处,准备杀死大卫。可怜的米甲知道父亲要杀丈夫后,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最后,爱情战胜了亲情,她帮助爱人连忙从后窗顺着一条绳子逃跑了,随后,米甲在大卫的床上放了一个神像,并用被子盖住,让人感觉大卫似乎还处于睡梦之中。
扫罗得知大卫逃跑后,勃然大怒,但面对自己的女儿他也无可奈何,只是把米甲下嫁给了一个叫帕铁的人。可怜的米甲就这样成为了父亲强权的牺牲品。
逃 亡
脱离扫罗魔掌的大卫踏上了逃亡之路。
逃出王宫后,大卫一路北上,踉踉跄跄地来到了挪伯。当时以色列人的会幕就设置在挪伯,这里由大祭司亚希米勒负责管理。大卫来到会幕后,请求大祭司给他提供一些水和食物。作为以色列人的一位重要宗教领袖,与撒母耳相比,亚希米勒为人更加温和善良,他不仅给民族英雄大卫提供了水和食物,更将当年杀死歌利亚之后缴获的剑赠给了大卫。
由于怕连累大祭司,大卫并没有向大祭司说明自己是逃亡之人。大卫可能也想到了自己的到来会给亚希米勒带来一些麻烦,但考虑到大祭司的地位,他想扫罗应该还不至于会对大祭司怎么样,更何况自己也只不过是偶尔路过而已。
但大卫错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短暂停留,居然给善良的亚希米勒乃至整个挪伯带来了灭顶之灾!
扫罗得知亚希米勒向逃亡的大卫提供帮助后,立马要求亚希米勒全家以及在那里供职的八十五个祭司,前来基比亚向自己解释事情的缘由。惶恐的亚希米勒赶忙带着家人和祭司们赶到基比亚,他坦诚地告诉扫罗,自己只知道大卫是扫罗的女婿,并不知道他是逃犯,更何况帮助大卫的只是自己一人,与家人及圣幕里其他的祭司没有关系。
但已经失去理智的扫罗根本听不进亚希米勒的解释,发疯一样地下令将亚希米勒及全家全部斩杀,包括一同前来的所有祭司。这还不算,他又派遣军队来到挪伯城,把全城男女老少,甚至牛羊牲畜都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挪伯屠城是扫罗王权走向自我毁灭的一个分水岭。
如此残忍的杀戮,尤其是针对祭司的杀戮,让扫罗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也导致以色列宗教集团与国王政权之间的彻底决裂。而在刚刚建立王权的初期,没有宗教的支持,扫罗将很快就会失去百姓的拥护。
无处投靠,也不敢再去投靠迦南地任何人的大卫,不得不选择离开迦南,远离扫罗的势力范围,逃往犹大山地。
一次次如丧家之犬般逃亡,难道这就是自己今后的生活吗?经过在旷野中几天几夜的徘徊和深思,为了生存和尊严,大卫决定勇敢地站出来与扫罗对抗,这也是他唯一的自救之路。
要与扫罗对抗,首先必须要有人马。此时,大卫身上固有的君王风范与气质开始发挥作用。他不但招来了自家的几个兄弟,还将当地不少的流浪者收纳到了自己的身边,跟随他的队伍渐渐发展到了几百人。
从此,大卫以犹大山地为根据地,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如果说之前大卫的成就和威望,还可以仰靠撒母耳的大名和庇护,那么从今之后,大卫的声誉和威望则要完全靠自己来打拼了。
周 旋
扫罗自然不能坐视大卫的壮大,他派出大军,展开了对大卫的围剿。
一次,扫罗将大卫围在了死海沿岸的一片绿洲。当扫罗带领人马经过该地区的一个山洞时,一时内急,便走进山洞大解。既然是方便嘛,当然也就不用带其他的随从了。专心方便的扫罗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日夜都想除掉的大卫居然就藏在山洞内,而且就悄悄地躲在他的背后!大卫此刻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仇人,但他没有这么做,只是趁扫罗不注意,悄悄割掉了扫罗袍子的一角。
当扫罗方便完毕起身走出山洞的时候,大卫口呼着“国王”,追出了洞口,并在惊讶不已的扫罗面前当众跪拜!
你还真的不能不佩服大卫超人的智慧和政治天赋,当然还有他的表演才能。他当众拿出了被割掉的扫罗的衣角,表明自己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扫罗,但他没有这么做,以此证明自己的忠诚。同时,他极尽所能地贬低自己“不过是一条恶狗,一只跳蚤”罢了,高贵的国王,你干吗要与我这样一个卑贱的小人一般见识呢。
众目睽睽之下,扫罗不可能杀死如此“谦卑仁义”的大卫。大卫似乎也终于感动了扫罗:扫罗在庆幸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同时,流着眼泪赞扬大卫的正直,并且当众向大卫承诺,自己将不再追究他的“罪过”。
就在大卫疲于奔命的时候,以色列最后一位士师、伟大的先知和祭司撒母耳寿终正寝了。这位伟大士师的辞世,象征着宗教神权时代走向衰落,也标志着王国时代与士师时代的联系就此终结,治理国家、保国为民的重任从此就落在了国王的肩膀上。
随着撒母耳的离世,大卫赖以仰仗的靠山和精神依托也不复存在,从此之后他不得不独自面对扫罗的追杀。
随着队伍的壮大,战士们的日常供给成为了大卫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当时,大卫的“游击”区域处在迦南南部商道附近。由于这里游牧民族较多,治安状况不佳,所以途经此地的商人和当地的大户人家常常需要武装人员提供保护。大卫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为途经的外来商队和当地的富户押镖护院。
在大卫的地盘上,有一个大户拿八(“愚顽”的意思)。这天,大卫派人前往拿八家里,要求他为队伍提供一些“赞助”。考虑到自己平时给拿八提供过不少关照和保护,所以大卫认为让拿八献出一些粮食应该不会有问题。可是,碰巧当天愚顽的拿八喝了不少酒,酒壮怂人胆,他不但拒绝了大卫的要求,还恶语相加地侮辱了大卫的使者!
看着大卫的使者羞愤离开,拿八的管家连忙去找拿八的妻子亚比该。虽然拿八愚顽窝囊,但他的妻子亚比该却是个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所以一般家里的大事都由她做主。听完管家所述,亚比该深为丈夫的短见贪财而担心:亚比该知道,像大卫这样的山大王,有人有刀,灭掉拿八易如反掌!于是,她赶忙准备好粮食和礼品,备好“宝驴”,亲自带人给大卫送去。当他们走到半途的时候,正好碰到气势汹汹的大卫带领几百名全副武装的手下赶过来。亚比该暗暗倒吸一口凉气,她急忙上前拦住大卫,诚惶诚恐地向大卫道歉,希望他能够原谅丈夫的无知和鲁莽。
看着眼前这个气质高贵、美丽可人的女人能有如此胸襟和眼光,大卫感到十分钦佩,他欣然接受了粮食和礼物,并且原谅了亚比该一家。此次相见,亚比该的倩影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大卫的心中。
回到家中,亚比该告诉了丈夫刚刚发生的一切。越想越怕的拿八居然吓得一头栽倒,倒地中风不起,没几天就呜呼哀哉了。
大卫一直念念不忘美丽可人的亚比该,听说拿八去世后,立即派人向亚比该提亲。亚比该也很仰慕大卫的英雄气概,自古英雄配美人,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由于拿八是当地的大财主,这次联姻也为大卫的武装提供了物质保障。
过了一段时间,将承诺丢到一边的扫罗再次集结起了队伍,前来围剿大卫。此次征战的队伍中包括扫罗的大元帅押尼珥。他是位能征善战的名将,先后指挥过许多著名的战役。
这天,征讨大卫的军队来到哈基拉安营扎寨。让扫罗没有想到的是,当天夜里,大卫就主动上门来找他了。夜深人静,大卫与自己的得力干将亚比筛悄悄潜入了扫罗驻扎的营地,摸进了扫罗的大帐内。在扫罗熟睡的卧榻旁,他的长矛插在地上,此外还有一个扫罗随身携带的饮水袋。可以说,扫罗的小命又一次掌握在了大卫的手里,只需举手之劳,大卫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割下扫罗的头颅。但大卫只是在悄悄地拿走了扫罗的长矛和水袋后,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扫罗军营。
熟睡的押尼珥被一阵喊声惊醒,喊声来自远处的山顶。原来,站在山顶上的大卫正在高声责备押尼珥,斥责他没有尽到元帅的职责、保护好自己的国王!军营里的士兵也全被喊声惊醒,他们在暗夜之中静静地听着大卫的喊话。渐渐地,他们明白了:大卫刚刚来过国王的大营!
扫罗看到床前不见了长矛和饮水袋,立马惊出一身冷汗!再次与死亡擦肩而过,扫罗心中的羞愤与绝望达到了极点。看来,大卫是有上帝呵护的,自己只能听命于上帝的安排了。天还没亮,扫罗就怅然地命令撤围收兵。经过这次挫折,扫罗终于放弃了追杀大卫的企图,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卫并没有因为这次扫罗的撤离而轻松多少,依然在他的旷野打“游击”。
自此之后,扫罗和大卫在有生之年再也没能相见,直到扫罗父子战死疆场,大卫才有机会再次回到以色列人中间。
大卫两次饶恕并放走扫罗,成为了人们赞美大卫善良和大度的美谈。大卫的目的达到了,在人们的眼里,大卫是仁慈善良的,而扫罗是卑鄙狭隘的!
但在我的眼里,分明看到了一个工于心计、老谋深算的大卫与心地磊落、敢想敢做的扫罗。大卫与扫罗的故事,与刘邦和项羽的争霸何其相似!其实,大卫清楚,自己忍饥受冻、风餐露宿所追求的并不是扫罗的性命,而是整个以色列,他夺取扫罗的性命可以轻而易举,但指点江山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因此,他宁愿忍受胯下之辱,自我贬低为扫罗王的一条恶狗或一只跳蚤,只是为了消除扫罗的顾忌和追杀,赢得百姓的同情心。事实上,大卫也的确达到了他的目的。而缺乏政治头脑、不擅权术的扫罗,则被一步步激怒,最终被逼入绝境。
扫罗之殇
随着队伍的壮大,拿八家族的财产已经不足以支撑大卫的军力,权衡再三,他带领队伍投奔了非利士人的迦特王亚吉。
非利士人知道大卫是扫罗的对手,也就是说,大卫是迦特王的敌人的敌人,因此,非利士人自然会视大卫为自己的“朋友”。再者说,大卫也算准了手下几百名能征善战的勇士,肯定会让亚吉王动心。果然,正如大卫预料的一样,亚吉很爽快地就敞开城门,接纳了大卫的队伍,并将迦特城东南的小城洗革拉派给了大卫驻扎。多年奔波后,大卫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尽管城市不大,但他再也不需要在旷野中东躲西藏了,而且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张自己的力量。
正当大卫在洗革拉积蓄力量的时候,非利士人正在酝酿一场对以色列的大规模决战。决战的地点就在以色列北部的耶斯列平原。
此战双方都举全国之力,战争的结局可以说关系到两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战前祭祀仪式必不可少。按照宗教礼仪规定,这种仪式一般都由大祭司主持。但由于撒母耳已经谢世,而亚希米勒也被扫罗杀掉,以色列面临无祭司能主持祭祀礼仪的尴尬境地。自上次被撒母耳谴责后,扫罗也不敢再僭越职权自任祭司。情急之下,就在大战的前夜,扫罗隐瞒身份,前去暗访了一个当地稍有名气的巫婆。而巫婆占卜的结果让扫罗陷入了绝望:此战以色列必败,明天的这个时辰将是扫罗生命的最后时刻!
如此的占卜结果彻底摧垮了扫罗的信心!也许,由于扫罗对宗教人士做了太多的恶事,这个巫婆有故意诅咒扫罗之嫌。但那时的人们对占卜结果极其迷信,得知占卜结果的扫罗意志消沉,当时甚至无法动弹。
第二天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没有悬念。以色列人的血肉之躯难以抵挡非利士战车的冲击和碾压,包括约拿单在内的扫罗的三个儿子冲锋在最前面,先后战死;扫罗也被对方多箭射中,身负重伤,仆倒在地。筋疲力尽的扫罗甚至连举刀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让侍卫将自己刺死,但侍卫下不了手,扫罗只好用最后的力气将刀固定在地上,然后全身向刀头扑了下去!
曾写下多首清婉流丽佳作的“一代才嫒”李清照,曾感叹英雄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诗喻扫罗之壮举,未尝不妥!一世英雄就这样与三个儿子壮烈战死沙场,为以色列流尽了他们最后一滴鲜血。对于英雄来说,也许这是最好的归宿!扫罗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以色列,他是问心无愧的国王和胸怀坦荡的英雄,尽管他作为一个凡人也有狭隘、固执、偏激的一面。
非利士人大捷,这是继丢掉圣约柜的那场战争失利之后,以色列又一次惨败给非利士。得胜后的非利士人把扫罗父子的头颅割了下来,悬挂在附近的伯珊城的城墙上,以警示反叛者。
我们还记得,扫罗刚刚担任国王初期,曾经解救过河东的基列雅比城的同胞,使其免遭亚扪人的羞辱与荼毒。闻听扫罗父子遭难并被悬首示众,基列雅比人冒着被非利士人杀死的危险,连夜出发,从约旦河东岸偷偷渡过约旦河,潜到了伯珊城下,趁黑夜爬上城墙,取下了扫罗和他三个儿子的头颅,并将他们的尸身背在身上,走了一夜,回到基列雅比城。
第二天,基列雅比人按照宗教仪式把扫罗父子的遗体火化,骨灰埋葬在城边的垂柳树下,全城人为有恩于自己的扫罗父子禁食哀悼了整整七天!
再也不见昔日少年郎
随着扫罗父子的遇难,以色列王国政局骤变,君主权力形成了真空,而这对于大卫而言,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忍耐和等待多年的他立即行动了起来。
大卫首先把总部由小城洗革拉迁到了犹大首城希伯伦。
这实际上是大卫为下一步称王所做出的战略调整:犹大是自己的家乡,返回犹大支派的百姓中间,可以获得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而面对暂时无王的以色列,各支派自然都希望以色列的王能从自己的支派诞生,所以犹大支派也鼎力支持大卫。当大卫全家及军队抵达希伯伦后,犹大的百姓奔走相告,举行了隆重的祭祀集会,并由支派的长老确认了大卫为犹大家的王。
大卫知道,得到犹大人的认可,还只是迈向以色列人国王宝座的第一步,他必须寻求更多的支持。于是,大卫派出使者来到约旦河东,拜见了基列雅比的长老,表达自己的善意,并对他们冒险埋葬扫罗父子表示感谢,而且以国王的身份表示将会善待基列雅比人。
大卫此举可谓用心良苦:首先,他以一个国王的身份向基列雅比人表达了感谢,无形中就开始行使国王的权力;其次,通过向基列雅比人施以恩惠,可以争取包括基列雅比人在内的更多以色列人;最后,这种爱民的义举,还向全体以色列人树立了一个明君、仁君的形象。
大卫即位之初,仍然明确表示犹大是非利士人的属国,所以非利士人乐于享受战后的成果,并没有对他施加进一步的压力。而这一切都为大卫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了以色列人东山再起的机会。可以说,非利士人错过了一次平定以色列、入主迦南的最佳历史机遇。
另外,大卫向河东的百姓示好,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扫罗战死之后,留下了一个儿子伊施波设。扫罗兵败非利士之后,伊施波设就在扫罗的大将押尼珥扶持下,退守约旦河东岸称王,偏安一隅。虽然扫罗的这个儿子并无君王之才,但毕竟是国王的儿子,从血统上来讲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说他依托河东各支派的支持重图霸业,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大卫要想让以色列百姓认可自己这个王,就必须打压和瓦解伊施波设所掌控的河东地区。
不过,大卫高估了伊施波设的治国能力,还没等他亲自动手,河东政权的内部就先乱起来了。尽管伊施波设是扫罗的后人,不过由于扫罗在位时并没有规定王位禅让的规则,所以实际上他只不过是押尼珥的傀儡罢了。但落魄的伊施波设却并不愿永远做一个憋屈的王,他和押尼珥之间的冲突和摩擦越来越激烈。
这天,伊施波设发现押尼珥强行霸占了扫罗的一个妃子(其实,最可怜的是这个只能逆来顺受、被逼无奈的妃子,更惨的是她的儿子们,后面我们会看到),就当面责备了他。而押尼珥更是怒不可遏:我为了你们家流血拼命,而且保你坐上王位,睡你老爸的一个闲置妃子都不行?
押尼珥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元帅,他本来希望借助伊施波设成就一番大业,但当他看到自己扶持起来的这个王软弱无能后,非常失望,打算另谋高就,于是就让人暗暗捎信给大卫,愿将自己的人马和地盘移交大卫。
大卫立即答应了押尼珥的要求,但他却提出了一个附带条件,首先要交出自己的前妻米甲。这对押尼珥而言,当然不是什么难题,他亲自将米甲送到了大卫的身边。
自大卫逃亡后,米甲就被扫罗安排嫁给了一个叫帕铁的人。关于帕铁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身世,《旧约》里没有详细描述,我们只是从此后的一段记载中,体会到他应该是一个深爱米甲的痴情男子:在送还米甲的路上,帕铁一路远远地跟随在米甲的后面,一路走一路哭……
很多文章说,大卫将米甲接回自己的身边是因为他对她的爱。其实,我觉得此时的大卫与其说是一个儿女情长的多情男儿,倒不如说是一个狡诈好胜的政客。如果大卫真的深爱米甲,在让她回到自己身边之前,就应该首先征得她的同意;如果他真的爱米甲,他不可能以这种征服者的卑鄙方式,让心爱的女人作为自己要挟对方的筹码。
可怜的米甲,实际上只不过是大卫夺回以色列王位的一颗棋子。通过她,大卫一来可以向押尼珥显示他作为胜者的居高临下,同时也考验押尼珥的诚意;更重要的是,他要利用与扫罗家族的联姻,赢得以色列除犹大支派以外的其他支派的支持,为登上王位再加一个筹码。
痛苦的米甲看透了大卫的嘴脸,她恨这个自己曾经爱过的男人强行拆散自己温馨的家庭,也痛恨他把自己当作政治玩物。在她心中,少女时代曾经热爱过的那个阳光般的弹琴少年已经死掉了,站在自己面前的,只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的君王,她的爱情之火已经熄灭。
《圣经·旧约》记载,米甲此后没有给大卫生过一个子女。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归顺的诚意,除了将米甲亲自送还大卫外,押尼珥还主动与北方各支派的长老斡旋,规劝他们归顺大卫。可怜的押尼珥为了表示诚意,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最后还是被大卫的主帅约押刺死!表面上看,杀死押尼珥的是约押,但如果没有大卫的背后纵容,我想约押是没有胆量擅自杀死押尼珥的。这就如同我们在历史上多次领教的那样,在政治较量中,高手总会隐藏在普通百姓看不到的幕后,一些可怜的走卒往往会被用作枪手,去为自己铲除对手和异己,愚蠢地做了别人的替罪羊。
失去了押尼珥的河东政权立马就土崩瓦解,伊施波设被手下的两个官员在宫中刺死,他的头颅被两个立功心切的官员送到了大卫面前。在无奈和无助中挣扎了几年的伊施波设终于解脱了,事后他被埋葬在押尼珥的墓中。看来,他死后还是不得安生,不得不面对自己讨厌的押尼珥!
好啦,现在唯一可以接替扫罗王朝、统领以色列的,只剩下大卫了。呕心沥血、机关算尽的大卫,终于扫清了通向王座的所有障碍。
当大卫三十岁的时候,他所驻扎的犹大首城希伯伦突然热闹非凡,以色列各个支派的长老和将军在此齐集一堂,“强烈要求”拥立大卫做以色列王。约旦河两岸的其他支派,也都前来宣誓效忠大卫。大卫在做了一番谦虚的推让后,心满意足地接受了众人给他的第三次膏立。
以色列第一个正式的国王终于诞生了。
指点江山
王权建立后,大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选择首都。
称王之前,大卫一直驻扎在犹大的首城希伯伦。作为即将登基为全以色列的国王,他知道,希伯伦尽管也是一个古老的圣城,但将这里作为首都并不合适。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希伯伦地处迦南南部,不在以色列中心;其次,如果仍然以此为首都,就难免会造成犹大的优越感,引发其他支派的猜疑和反感。因此,对于政治家大卫而言,选择确立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首都,就成为其称王后的首要任务。
此时,约旦河两岸的大多数城市都是各有其主,选择任何一个支派的城池建都,都会让当地人存有侵占地盘的担忧,而这也不能满足于建立一个中立的、属于全体国民的首都的需要。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大卫将目光投向了以色列中部一座尚未完全归属以色列人的城市——耶布斯。
提到耶布斯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如果提到耶路撒冷,肯定是地球人都知道了,这是一座对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名字最早见载于公元前1900年的埃及文献,到了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时候,耶路撒冷大小仅相当于今天耶路撒冷的上城部分,属于一个多民族杂居、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当时,居住在这个小城的居民是闪族人的一支耶布斯人,所以这个小城就被称为耶布斯。直到大卫称王,并进一步向南扩建了下城之后,才形成了今天耶路撒冷的雏形。
当时的耶布斯全城也就几千人(目前耶路撒冷城市人口约六十五万)。当大卫的军队到达时,耶布斯人据险死守。尤其可笑的是,他们居然派上瞎子、瘸子登城拒敌,宣称即使仅用这些残疾人,也可以打败以色列士兵。
耻笑别人的人往往最后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耶布斯注定要成为大卫通往王位的祭刀之地。事实证明,耶布斯人除了会搞笑外,打仗是不行的,大卫轻而易举就占据了耶布斯。占领耶布斯后,大卫将此城命名为耶路撒冷,又称大卫城,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和平之城”。但事实上,自从这座城市建立之日起,和平似乎对它就一直是一个奢望。
等到得知大卫大张旗鼓地要做以色列的王时,非利士人这才如梦方醒,恼羞成怒的非利士人决定教训这个由自己一手“养大”的大卫,他们对大卫的王国发起了攻击,但大卫此时已经羽翼丰满,刚刚戴上王冠的大卫率领跟随自己多年的勇士,一举击败了来势汹汹的非利士人,并夺取了非利士人大片的地盘。从此之后,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的好日子宣告结束了。
战场上经常有福将之说。
大卫就是一个典型的福王,而且他的福还多与非利士人有关:走投无路之时,是非利士人接纳了他,并给了他起家的地盘;又是非利士人灭掉了他称王的最大障碍扫罗,包括扫罗的几个可能继位的儿子,只留下一个对大卫一点儿也构不成威胁的伊施波设;而大卫称王后对非利士人的胜利,更是为刚登基的大卫王奉上了大片的肥沃土地。
大卫不仅是一个善战的领袖,更是一个立国的卓越政治家。登基之后,大卫吸取了扫罗统治时期政治与宗教分离带来的不利局面,在建立首都耶路撒冷的同时,一改原来政治中心与宗教中心分离的局面,毅然决定在王宫所在地的耶路撒冷建立会幕,并将在外漂泊达七十年之久的圣约柜搬移至耶路撒冷,放置在新建会幕中。
分离多年的会幕和圣约柜终于团圆了,宗教势力就此也就被置于了大卫的眼皮底下。自此,耶路撒冷就从一个几千人的小城,变成了以色列人政治和宗教的中心,直到今日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
大卫起初还有意为圣约柜建造堂皇的圣殿,但据记载,上帝通过一个先知拿单告诉大卫,他是一个杀戮甚重的战士,血腥味太浓,不能亲自兴建圣殿,他的儿子将会是一位和平之君,才是建造圣殿的合适人选。事实如何不得而知,也许当时纷杂的形势和并没有平息下来的周边袭扰,让大卫根本就没有时间停息下来着手此项庞大的工程吧。
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也是为了扩张的需要,大卫着手扩大和加强了自己的军队。他在一直忠心追随自己多年的六百位勇士基础上,从百姓中又征召了大量的兵丁,并花钱雇用了不少外来的雇佣兵。
王位巩固了,再加上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大卫便有了对外扩张的资本。这里不详细罗列他开疆拓土的过程了,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大卫建立了以色列入主迦南地之后最大的王国,他的地盘南自亚喀巴湾,向北伸展至幼发拉底河,东部的摩押、亚扪等地也都成为他的附属。它固然不能与全盛时期的埃及、亚述、巴比伦等王国相比,但与扫罗初创的王国相比,以色列的版图在大卫的手上扩大了许多倍。
家花没有野花香
看过了大卫的“丰功伟绩”,再来看看大卫做王之后“多姿多彩”的私生活吧。
王位巩固了,疆域也扩大了,大卫王感觉耶路撒冷似乎也有点小了。于是,有钱又有闲的大卫开始大兴土木,扩建耶路撒冷,并建造豪华的王宫。有了王宫,自然就不能没有后宫佳丽。据记载,大卫做王之后,先后纳了八位妻子,共育二十一个孩子。除了有名有份的妻子外,上不了名册的妃嫔数目就不详了。不过,从他后来离开耶路撒冷逃难时留下十个妃嫔来看,他的妃嫔应该是大于至少等于十的。
但家花没有野花香,皇帝也不例外。
话说有一天,大卫在耶路撒冷的王宫露台上悠闲漫步,俯视着周边臣民的宅院。忽然,大卫看到不远的庭院中有一位美丽女子正在沐浴(难道大白天洗天浴不成)!这个沐浴的女子叫拔示巴,是大卫手下的勇士乌利亚的妻子。估计拔示巴有着魔鬼般的身材,与大卫众多的后宫佳丽相比,拔示巴居然能够让大卫一见倾心,并且鬼迷心窍,当天就派人偷偷把拔示巴接来,同床共枕。
从此,大卫与拔示巴两个好邻居在王宫里尽情享受着偷情的刺激和欢娱。幸福的时光总是流逝得很快,转眼一两个月过去了,这天拔示巴突然告诉大卫:她怀孕了,而且这孩子是大卫的!
估计那时还没有套套之类的节育措施,避孕手段也不够先进,大卫面对自己惹下的麻烦有些为难了。怎么办?善于玩弄权术和阴招的大卫自有办法:偷天换日。他发出王令,速召乌利亚回皇宫述职。
乌利亚只是校尉一类的小军官,因此对于国王特意颁旨召自己进宫,有点受宠若惊 。“忐忑”之中,他快马加鞭,一身戎袍,满披征尘,直奔皇宫觐见大卫。让乌利亚莫名其妙的是,大卫见面之后,只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前线的战况,就叮嘱他:“你回家去,洗洗脚吧!”当然,这里的洗脚不是说乌利亚的脚臭,看官应该明白它的意思吧。
但大卫的计策失算了。忠心耿耿的乌利亚并没有回家与妻子温存、缠绵,而是随大卫的侍卫官一起,在大卫王宫前的空地上露营了一晚上!
又急又恼的大卫第二天早上将乌利亚召来,问他为什么没有回家跟妻子“洗脚”。光明磊落的乌利亚回答说:前线的将士们都正在与敌人浴血战斗,我怎么能够独自回家,享受男女之欢哪?!
一番话道出了乌利亚这个心怀坦荡的男子汉的胸襟,也映照出了大卫的阴暗和龌龊。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第二天,大卫邀请乌利亚共赴宴席。酒宴间,大卫使出全身解数劝酒,受宠若惊的乌利亚来者不拒,很快就酩酊大醉!酒能乱性,大卫的用意是希望喝高的乌利亚能回家与久别的妻子温存一番。然而,乌利亚坚守原则的磊落胸怀,再一次令大卫垂头丧气:虽然喝得大醉,但战士的意志还是让乌利亚选择留在了侍卫们中间,守在王宫!
大卫也有黔驴技穷的时候,关键是时间不等人哪,眼看着乌利亚即将归队,而拔示巴的身子越来越显形,无奈之下,大卫只得采用最卑鄙的手段。
大卫写信给约押,要他想办法杀死乌利亚。而且,最能显示大卫卑鄙的地方在于,他居然要乌利亚亲自将这封谋害自己的信件带给约押!可怜的乌利亚将这封决定自己命运的信件,完好无损地送交到了约押手上。约押满心狐疑地看完了这封没头没脑的信件,但作为一个元帅,他当然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大卫的每一道命令。
大卫想做的事情终归是要做成的。当乌利亚被约押派去攻城时,与他一起攻城的士兵都按照计划不约而同地悄悄撤了下来,将乌利亚独自丢给了敌人!
乌利亚死去了,对于大卫而言,他只是一个碍手碍脚的小人物,对于以色列历史而言,他更是无足轻重,若不是由于大卫与他妻子的“桃色丑闻”,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历史上还存在这样一个小人物。但从他的言行看,他绝对配得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也是一个可怜可叹的男人!
大卫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听完约押派来的使者汇报之后,大卫假惺惺地让使者给约押带话:“不要因这事愁闷,刀剑无眼,死伤是难免的啦。”拔示巴为自己的丈夫守孝哀哭不已,也许,她是真的为这个傻丈夫而自责哭泣吧。但她已经没有回头路,几天后,大卫就匆匆把拔示巴娶入宫中。
据《圣经》记载,大卫的行径激怒了先知拿单。拿单找到大卫放出狠话:由于罪孽深重,惹怒了上帝,大卫与拔示巴的儿子出生后就会死掉;而且大卫的儿子将来会反叛,并玷污大卫自己的妃子;大卫的后代将不能享受安定的生活,刀剑将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面对先知可怕的诅咒,大卫吓得魂不附体,但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也只有听天由命了。果然,大卫与拔示巴偷情的结果、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生下来就夭折了。
先知的话开始应验。接下来,一个个诅咒都将要陆续降临……
王室风波
自然规律面前人人平等,皱纹也随着以色列版图的不断扩大而渐渐爬满了大卫沧桑的脸庞,王位继承人的问题摆在了大卫的面前。
此时,大卫的中央集权已经形成,王室世袭继承的原则也基本得到了王宫大臣们认可,以色列百姓期盼大卫的儿子能够继承大卫的英明和才能,顺利平安地延续以色列人的辉煌。
但是选择哪一位呢?大卫有十一个儿子。多子多福一般只存在于平民百姓的家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帝王多子往往意味着多祸多难。因为,作为国王的儿子,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坐上王位,否则,等待自己的很可能会是被手足任意宰割的下场。蒙元帝国时期的蒙古人做得更绝,只要一个儿子坐上王位,他的所有兄弟都必须无条件地自我了断,不论年龄大小!你说,这不是逼着皇子们血拼吗?
与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王室里演绎的悲剧故事一样,可怕的王朝之乱在大卫的晚年也开始了。在大卫的儿子中,暗嫩、押沙龙、亚多尼雅和所罗门四人最优秀。四人当中,暗嫩是大卫的长子,也是大卫钦定的王朝继承人;押沙龙风度翩翩,颇有君王之相;亚多尼雅与押沙龙相比,其才华仪表不相上下;所罗门是大卫和拔示巴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爱屋及乌,大卫对这个最小儿子的喜爱从来都不吝啬。
作为“太子”,暗嫩一向骄横跋扈,而且是一个喜欢拈花惹草的公子哥,他甚至连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他玛也不放过,将她强暴了!不仅如此,肉欲宣泄过后,暗嫩居然还将妹妹大白天里赶出了家门。披头散发、衣衫不整的他玛孱弱无助地流落到了大街上,被来来往往的人们所耻笑。
妹妹的遭遇激怒了同父同母的哥哥押沙龙。他怒气冲冲地找到父亲,控告暗嫩的兽性。闻听如此丑行,大卫王先是怒不可遏,但愤怒过后,大卫却暴露了他晚年的一个致命弱点,即对孩子无原则地纵容,尤其对这个已经被册立为继承人的长子。也许考虑到家丑不可外扬,也许是考虑到接班人的形象,大卫终究没有给自己女儿一个公道,他只是训斥了暗嫩一通,就此了事!
面对禽兽不如的暗嫩和纵容包庇的父亲,押沙龙绝望了,伴随着这种绝望萌发出来的则是仇恨。
两年转眼就过去了,人们慢慢忘记了这段发生在王宫家族内的丑闻,包括大卫和暗嫩自己。这一年,押沙龙的牧场到了剪羊毛的季节,这对于牧人而言属于大事,一般都会在收获的季节集会庆祝。像往年一样,押沙龙向各个兄弟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家赴宴。他再三邀请父亲亲临宴会,但是大卫推托不能参加(不知大卫如果参加了会怎样)。于是,押沙龙转而希望父亲同意兄长暗嫩代表大卫出席。大卫欣然应允。
酒宴上,押沙龙殷勤待客,兄弟们把酒尽欢。正当兄弟们酒兴正浓的时候,押沙龙暗暗发出了预先商定的动手信号,早已埋伏好的仆人们一拥而上,将喝得醉意蒙眬的暗嫩当场乱刀刺死;其他王子惊慌失措,纷纷夺门而逃,跳上各自的宝驴、宝骡狂奔而去。
闻听噩耗,大卫感觉如同五雷轰顶,悲伤的老人面对骨肉相残的悲剧一时间不知所措。而闯祸后的押沙龙则远走高飞,逃往他的姥姥家基述避难,一躲就是三年。
暗嫩一死,大卫的继承人选变得扑朔迷离。长子既然已死,按顺序排下来,押沙龙自然就是接班人,但他有杀兄外逃之罪,大卫能选择他吗?
就在人们猜测的时候,元帅约押出马了。这个跟随大卫多年的心腹亲信,已经揣摩出了大卫的心思:押沙龙虽然亲手害死了兄长和王国的储君,但大卫对押沙龙一直格外青睐,他做事果敢、外貌俊朗,尤其有一头飘逸的秀发,据记载,每年年底他都要剪一次发,每次剪掉的头发足有五斤重!大卫没有对逃跑后的押沙龙进行追杀,也说明了他对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溺爱(这种溺爱不知不觉地为大卫家族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看清形势后,约押千方百计居中调停,终于让押沙龙在逃亡三年之后重新回到了耶路撒冷。押沙龙回来后,大卫却并没有立即召见他,而是又让押沙龙苦等了整整两年,才在约押的撮合下,恢复了押沙龙的王子地位。
押沙龙又可以扬眉吐气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了。重新得到父爱的押沙龙,受到了远远超过其他王子的关照。他拥有自己的兵车战马,每次出行都有大卫派给他的几十名全副武装的武士护卫。押沙龙所享受的种种超规格待遇,已经在向百姓明显地释放一个信号:押沙龙将会接替以色列的王位。
但令大卫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爱换来的不是儿子的悔过自新和感恩戴德,反而滋长了押沙龙的野心和权欲,并最终导致他铤而走险、篡取王位!
宫廷生变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感觉越来越好的押沙龙觉得自己不做以色列的王太屈才了。
这天,押沙龙向父亲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回希伯伦向上帝献祭。我们知道,希伯伦是大卫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其最早的统治中心。即使大卫建都于耶路撒冷,希伯伦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对于以色列人而言,希伯伦依然举足轻重。很多重大的祭祀活动,也常常会在希伯伦举行。大卫并没有想到备受自己宠爱的儿子押沙龙会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就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押沙龙终于迈出了他夺取王位的实质性一步,带领着追随自己的浩浩队伍、大摇大摆地向希伯伦出发了。
为了登基称王,除了拉拢百姓之外,押沙龙还精心网罗了一批人才,甚至大卫的一些心腹也都被拉入他的队伍,如长期任大卫谋士的亚希多弗等。当然,更多的百姓实际上并不知道这些人的政治图谋,他们只是尾随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凑热闹而已。
但看热闹的百姓很快就发现越来越热闹了,到达希伯伦后,在追随者的簇拥和欢呼声中,长发美男押沙龙竟然称王了!
押沙龙在希伯伦的举动,震惊了整个以色列,也将老眼昏花的大卫惊醒。他这才意识到,这些曾经宣誓效忠自己的支派正在走向分崩离析,大卫王朝已是众叛亲离,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居然是自己溺爱的儿子!大卫的心被彻底撕碎。更让大卫伤心的是,随着希伯伦的号角响彻整个以色列,越来越多的百姓陆续加入到了押沙龙的追随者行列中,自己身边的大臣和百姓一天天在减少!
眼看大势已去,大卫只好选择放弃王宫,带领亲眷逃往约旦河东岸。老态龙钟的大卫走在逃亡的路上,肯定会想起自己年轻时为了摆脱扫罗追杀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逃难历程。世事难料,今天居然不得不为了躲避自己的亲生儿子而落魄逃亡!追随大卫的逃难队伍中,老弱妇孺居多,这样的队伍别说抵抗押沙龙的雄兵猛将,就是快速逃脱都成了奢望。他们一路风餐露宿,而且还受到沿途一些人(如扫罗的后人示每)的羞辱。虎落平川遭犬欺呀。
就在大卫一行在旷野艰难跋涉的时候,押沙龙已经风风光光地进驻了耶路撒冷,坐上了老爸的王位。一切似乎得来得太容易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押沙龙有些飘飘然了。刚刚入主耶路撒冷,面对尚未平息的各方势力,军师亚希多弗就建议押沙龙在王宫的平台上支搭帐篷,与父亲留下来的十个妃嫔同寝!
亚希多弗的本意是通过此举向天下人表明押沙龙与大卫的彻底决裂,从而断绝追随者的退路,坚定他们的决心和信心。但对于重视宗族关系和家族传统的以色列人来说,与自己庶母同寝的行径,简直如同禽兽一般,押沙龙的行为不但没有坚定百姓的决心,反倒令拥护者失望。
虽然第一招有点损,但亚希多弗接下来献的一计,却差点儿让大卫陷入灭顶之灾:趁着大卫立足未稳,兵力空虚,押沙龙应当亲率一万多名精兵,出城追击大卫,务必趁他新败之际将其除掉。
押沙龙的长老们都支持这个计策,但不知什么缘故,他在行动前决定再征求一下从大卫那里“投城”过来的军师户筛的意见。户筛实际上是大卫特意安插留在耶路撒冷的大臣。关键时刻,他的作用显现出来了!他坚决反对亚希多弗的建议,声称这区区一万多人根本不能保证将大卫及其追随者一举消灭,因为大卫身边猛将如云,他本人又富有战争经验,不会与他的部队在同一个地方扎营,不如耐心等待时机,等大卫及其手下聚拢在一个地方时,再集中出击,确保一举将大卫歼灭。
押沙龙居然鬼使神差地采纳了户筛的建议。押沙龙的昏庸让亚希多弗绝望了,他仿佛看到了押沙龙即将败亡的未来,也预见到了自己悲惨的下场,于是,他就默默地回到家中,悬梁自尽了(作为一个出来混的,也太不抗打击了吧)。
暂时解除危机的户筛立即把押沙龙的计划设法转告了大卫。大卫急忙指挥队伍快速渡过约旦河,向河东转移。历经艰辛,大卫终于安全到达了约旦河东岸的玛哈念,并成功地获得了河东两个支派及当地豪强的拥护,手下的队伍也很快扩大到四千人。
大卫刚刚在约旦河东岸立住脚跟儿,押沙龙的大军就追杀过来了。
要命的长发
面对强大的叛军,大卫将自己仅存不多的军队分为三队,分别由身经百战的约押、亚比筛和以太带领,迎击押沙龙的军队。
战斗在玛哈念不远的一个林地打响。厮杀开始,大卫的军队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向对方奋力冲去。虽然大卫兵力数量上远不如押沙龙,但别忘了,这时还依然能够跟随在大卫身边的可都是随他出生入死多年、身经百战的忠诚勇士!在这些以一当十的勇士奋不顾身的冲击之下,仓促拼凑而成的押沙龙大军很快就抵挡不住了,被迫退入沟穴遍布的茂密林地!
押沙龙就此走向了灭亡。押沙龙的部队一进入树林,就成为进入牢笼待宰的羔羊了。大卫的手下向四散逃命的士兵,展开了疯狂的冲击和砍杀。茂密的丛林令押沙龙的部队难以施展拳脚,只能绝望地在丛林中进行徒劳的抵抗,折损严重!
眼看士兵一个个倒在自己的身旁,押沙龙知道大势已去,他立马跳上骡子落荒而逃。但就在他逃到一棵大橡树下的时候,他引以为豪的漂亮长发却跟他开了个致命的玩笑:一根伸出的树枝绞缠住他的发髻,把他一下子从骡背上拽了下来,高高地挂在了树上!
随后追赶而来的大卫的士兵们,见到押沙龙高高挂在树上,都不知所措,只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昔日的王子吊在树上蹬腿,谁也不敢出手。此时,元帅约押赶到,他毫不犹豫地举起长枪,将押沙龙一枪刺死,尸体被扔进了一个土坑内埋掉,上面堆了一些乱石。英俊的押沙龙就这样因为自己飘逸的长发而葬送了卿卿性命,空留下“押沙龙的长发”这样的典故。押沙龙活着的时候,曾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他说:“我没有儿子为我留名。”所以就以自己的名,称那石柱为押沙龙柱。
约押杀死押沙龙,看似擅自做主、胆大包天,但实际上这也是约押出于为国家、为自己考虑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作为曾经亲自调停父子和好,并扶持押沙龙再回王宫的关键人物,约押知道,作为一个格外溺爱儿女的父亲,大卫一旦捉到押沙龙肯定不会处死他,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甚至可能会赦免他。这样一来,以色列的百姓可能还要再次经受王室叛乱之灾,而且在大卫百年之后,假如押沙龙重回权力顶峰,这些参与平叛的将帅如何善终哪?
闻听儿子死讯的大卫悲痛欲绝:“我儿押沙龙啊!我儿,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啊,我儿!我儿!”连他的战士看到自己君王的痛苦也都产生了自责之心。
尽管叛乱平定了,大卫再次回到了王宫,但接连失去爱子的悲痛和战乱的摧残,将他的信心和意志彻底击垮了,他的晚年基本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
在大卫后期治国御外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犹大支派的支持,而且在税收时,犹大支派也独享豁免权。这种不公平的政策,无形中造成了犹大支派与其他支派间的隔阂,也直接埋下了多年以后国家分裂的祸根。
大卫老了,已不再是那个击杀歌利亚的翩翩少年了。如今,不管盖上多少层被子,依然感觉手脚冰凉。拔示巴选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亚比煞进宫,白天侍奉大卫的饮食起居,夜晚陪睡在他身边,作为大卫的“热水袋”。
风烛残年的大卫即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他现在不仅是身体缺乏温度,更让他度日如年的是来自心底的寒气。
所罗门登基
大卫的时日不多了,选定王位继承人已是迫在眉睫。
四个王位竞争者,已经淘汰掉了两个,现在只有亚多尼雅和所罗门对决了。亚多尼雅排行第四,英俊潇洒,仪表堂堂。按理说,作为剩下王子中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只要他耐心等待,不需多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到王位上。但权力的诱惑让亚多尼雅连几天的时间都难以忍耐,就在大卫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的时候,亚多尼雅步哥哥押沙龙的后尘,也迫不及待地准备夺取王位了。
实际上,促使亚多尼雅铤而走险的,除了自己对王位的急切渴望之外,还在于他心里对于理应归属自己的王位,并没有十足把握,他的面前还有一个所罗门!
所罗门是大卫与拔示巴的“爱情结晶”,多年以来,拔示巴一直陪伴在大卫的身旁,形影不离。由于大卫对拔示巴的偏爱,他对所罗门也是宠爱有加,倾注了几乎所有的父爱。因此,如果说大卫某一天将王位交给所罗门,以色列的百姓一点儿也不会感觉奇怪。再加上大卫晚年已经没有能力打理朝政,国家大权基本落到了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的手里,所罗门随时都有可能被母亲假借大卫之名推上王位。
严峻的现实让亚多尼雅感觉自己不能再等了。
亚多尼雅之所以敢于起事,与他的哥哥一样,也是来自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尤其他争取到了元帅约押和大祭司亚比亚他的支持,这可是以色列王国中分量最重的两个人物:有了约押,就获得了军队的支持;有了亚比亚他,就获得了祭司阶层的认同。
亚多尼雅开始行动了。他以聚会饮宴的名义,在耶路撒冷以南的隐罗结召集自己的拥护者集会。被邀入席的有很多知名人士以及犹大支派重臣,而那些支持所罗门的人都不在被邀请之列。显而易见,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政治结盟的序幕,一旦大家在宴席上结盟,亚比亚他将会当众宣布膏立亚多尼雅为王,约押随后就会调动军队,一场政变也将就此开始,押沙龙曾经引发的宫廷血案就要再次上演!
先知拿单与拔示巴得知亚多尼雅的举动之后,立即来到大卫的病榻前,在他们一番添油加醋的鼓动下,被激怒的大卫从病榻上艰难地坐立起来,向以色列百姓做出了一个决定:王位立即传给所罗门!拿到国王手谕后,所罗门立即骑上大卫的御用骡子,在大祭司撒督、先知拿单的簇拥下,大张旗鼓地在基训被膏立为王。
双方实力的对比随着大卫的定夺而转瞬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祭司吹响所罗门登基的号角、耶路撒冷举城欢呼庆祝新王诞生的时候,亚多尼雅及围绕在他身边的约押、亚比亚他陷入了绝望之中。大卫的提前让位,让他们根本没有还手的时间和周旋的余地。眼见大势已去,刚刚还信誓旦旦的追随者立即树倒猢狲散,做鸟兽状一轰而去。而几乎就要摸到王位的亚多尼雅转眼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包括元帅约押、祭司亚比亚他也都不见了踪影。绝望而恐惧的亚多尼雅知道等待自己这个叛君的将会是什么,当他听到弟弟所罗门正在带领皇家卫队赶来时,他赶紧逃到为自己称王所搭建的祭坛处,两手抱住祭坛不放。
根据以色列人的律法,在祭坛面前是不可以杀人的。
面对死命抱住祭坛不撒手的哥哥,所罗门告诉他,可以赦免他,只要他当众承认自己的王位。低头总比人头落地要好,没有其他选择的亚多尼雅只能屈服。得到所罗门宽恕的还有参与反叛的元帅约押和大祭司亚比亚他。也许,逃过一劫的亚多尼雅及约押、亚比亚他等,都在暗自窃笑年龄不到二十岁的所罗门还是过于幼稚手软吧,但殊不知,他们已经都是所罗门案板上的肉了,什么时候烹吃只是时间问题。你将会看到,没过多久,所罗门就找借口把他们一个个解决了。
再次经受王室叛乱打击的大卫,终于在牵挂和痛苦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结束了他称王四十年的辉煌人生,身后留给以色列的是一个南达红海沿岸、北抵大马士革、西抵地中海沿岸、东拥约旦河以东大片旷野的辽阔版图。
所罗门登基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先后平定了多个反对势力,巩固了王位和政权,以色列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所罗门的辉煌
随着国富民强,歌舞升平,所罗门也有时间和心情享用好日子了。他扩建了王宫,广置后宫佳丽。这些妻妾分别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城邦和王国,所罗门借助联姻,进一步巩固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更让当时以色列人感到无上荣光的一件事情,是所罗门与埃及法老的联姻,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埃及还帮助以色列把犹大高原上的非利士人的城市基色打了下来,并把它作为法老女儿的嫁妆,送给了所罗门。那时的埃及是什么?那可是世界的老大!当时的埃及君王骄傲自负,埃及皇室的女子都是内部消化(王室婚姻关系最乱的估计非埃及王室莫属了),从不与王室之外的家族婚配,更别说会将公主下嫁给异邦了。此次埃及人能与以色列人联姻、将女儿嫁给所罗门王,一方面说明此时埃及可能已是走向没落;另一方面也表明,以色列当时已经成长为一个让老大都刮目相看的强国了。
从多个方面来说,所罗门都是一个有为的君主。对外,他不仅将以色列的版图扩张到了北达伯拉河、南及亚喀巴湾,更使得周边摩押、亚扪、以东等小国纷纷归顺。对内,则进行了王国的体制改革,历史上一直沿袭下来的十二支派界线被彻底打破,重新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由国王委派一位官吏进行治理,从而将整个王国集于君王的集权下。
所罗门不仅能征善战,还体察民意,甚至亲自参与民间纠纷的评判。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所罗门断案的故事了(前几天看了国内正红的莫言的一部作品,其中有一个与所罗门断案类似的“清官断案”故事,只是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山东)。
登基后第四年,国家的家底已经足够殷实,所罗门认为是完成父亲遗愿的时候了。大卫在位的时候,一直筹划修建圣殿,还为此曾亲自设计了圣殿的宏伟蓝图,并在死前交给了所罗门,叮嘱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夙愿。
圣殿殿址选在了耶路撒冷城北面的摩利亚山上,也就是后来所称的锡安山、圣殿山。
建造圣殿需要大量的黄金、石料、名贵木材以及大规模的人工投入。作为邻居,腓尼基人为此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腓尼基在以色列王国的西北部、地中海沿岸,也就是今天的黎巴嫩,该地盛产名贵木材,尤其是松木、香柏木。他们有几座著名的城邦,比如西顿和推罗。西顿是地中海东岸腓尼基的古城,位于黎巴嫩贝鲁特附近,属于当时的海上贸易中心;推罗位于西顿以南四十公里的地方,也就是今天黎巴嫩的苏尔。腓尼基人也属于闪族人,于公元前14世纪前后定居于地中海沿岸。由于擅长于航海,他们是当时地中海上的经商能手,经商范围遍及地中海沿海、北非以及西亚,建立了迦太基(也就是今天的突尼斯)等多个殖民地城市,所以,他们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航海家”。
据说,“亚洲”和“欧洲”的名字就是腓尼基人给起的。腓尼基人长期在地中海沿岸经商,航行时方位对他们很重要,因此他们就把经常出没的爱琴海以东的地方叫亚细亚(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称为欧洲,意思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除了航海和经商之外,腓尼基人最著名的杰作就是创造了当今广泛使用的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甚至阿拉伯字母的前身腓尼基字母。如果说腓尼基文字是当今世界文字的鼻祖也不无道理。在腓尼基人发明字母之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是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表达起来很复杂,限制了它们的广泛推广。这也是汉字难以大规模在世界上普及的原因之一,甚至有西方理论认为,中国的“文字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读书人阶级,那就是官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而优则仕的根本所在。
大约公元前13世纪,为了经商的方便,腓尼基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基础上,抽取它们的线条加以简化,发明了基于二十二个字母的腓尼基文字。后来又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在这些字母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希伯来文、阿拉伯文以及希腊、拉丁字母。今天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是直到公元11世纪的时候,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字母演化而来的。
善于经商的腓尼基人得知邻居要上马一个浩大的工程后,立即来到以色列,借助他们的技术优势和良好信誉,自然而然地参与进了这座圣殿的建设。腓尼基人不但为建造以色列人的圣殿供应了大量的物资,还派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当然, 腓尼基人以善于经商闻名,他们参加圣殿建设不是义工,也不是志愿者,通过参与圣殿的建设,他们赚了个钵满盆满。不过,建造圣殿的花费实在太大,连财大气粗的所罗门都无法将腓尼基人的应得收入全部兑现,不得不给腓尼基人打了一些“白条子”。
圣殿用了七年的时间终告完成。这座矗立在摩利亚山上的圣殿,就是以色列史称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又称“所罗门第一圣殿”。
圣殿落成时,耶路撒冷举行了盛大的典礼,所罗门亲自恭迎圣约柜迁入圣殿内安放。自从出埃及以来,以色列人第一次能够在一个宏伟的圣殿中敬拜自己的上帝,这无论对于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宗教政治,都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圣殿竣工之后,所罗门一鼓作气,又全力投入到其他宫殿的建设中,仅皇宫的建设就持续了十三年之久,几乎两倍于圣殿建设的时间。由于连年大兴土木,掏空了以色列曾经殷实的国库,财力保障难以支撑。为了维持庞大的王朝开支,也为了偿付腓尼基人建造圣殿和皇宫的报酬,兑现留给腓尼基人的“白条子”,所罗门甚至不得不将加利利地盘上的二十座城市抵押给了腓尼基人。
所罗门是一个极其奢侈和“讲究”的国王。他不仅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多个宫殿,而且宫殿内的用料和陈设也都极尽奢华铺张,圣殿及王宫里的一切器皿用具都是金子打造的,所罗门根本看不上银子:“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牛吧?但他的确是牛,估算一下你就知道了,就拿王宫里用作装饰品的二百面纯金挡牌和三百面纯金盾牌来说,每个挡牌六百舍克勒,每个盾牌三百舍克勒,估算下来,仅这两种装饰摆件,可就是几十吨的金子!
所罗门的张扬和外在的富足,引起了他国的仰慕和兴趣,包括远在埃及南部的示巴国,也就是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也有史学家考证认为示巴应该在今天的也门一带)。据记载,示巴女王曾舍弃自己的国家和百姓,追星追到了耶路撒冷,多次拜访所罗门,并被所罗门的个人魅力所迷倒,与所罗门难舍难分,最长一次逗留厮守的时间达一年以上(又是一段引人遐想的美丽爱情故事)!据传说,后来,所罗门与示巴女王的异国恋情还开花结果了,示巴女王回国后生了一个儿子,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的国王。埃塞俄比亚人引经据典地考证后也认为,示巴女王就是他们历史上的马克达女王。
在历史上,所罗门王朝在埃塞俄比亚的统治延续了五个世纪,经历了五十八个“所罗门血统”的皇帝,他们都自称为所罗门后裔,好几位皇帝都取了大卫、以色列、雅各之类的名字。
古王国的分裂
盛极必衰,似乎是个必然的历史规律。
正是在无尽的繁华之中,所罗门王朝迎来了以色列王国的辉煌顶峰。随之而来的,则是衰落的开始,而加速这个衰亡进程的“动力”还是来自王宫。不过,与先前内乱来自王室不同,这次动荡是由所罗门的女人们引起的。
所罗门似乎有收集各色女人的爱好。他先后娶了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腓尼基人、赫梯人等族的女子充实后宫。据记载,他的后宫嫔妃多达千人,都是各国的公主。从千人的后宫队伍,你也可以想象得出所罗门宫殿群的规模是多么的宏伟了。所罗门的后宫佳丽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所罗门宠爱这些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肤色的后宫佳丽,任由妃嫔们按照各自国家的宗教信仰生活,由此也就导致耶路撒冷布满了不同的祭坛和庙宇,供奉着多个国家的各色神灵。
作为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出现的大规模异教引入,很快就在整个以色列蔓延开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不同部落,也借机把自己的神都请了出来。最后,连以色列人自己也渐渐疏远了上帝,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以色列的立国根基。另外,由于多年扩建王宫殿宇,耗尽了国家的民脂民膏,加重了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到了所罗门晚期,造反和起义在各地此起彼伏。
话说以法莲支派生活着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这个家庭的男主人早亡,留下孤儿寡母度日,这个不幸的孤儿叫耶罗波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耶罗波安很小就扛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出外打工挣钱。吃苦耐劳,加上聪明好学,耶罗波安很快就成长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适逢耶路撒冷大张旗鼓建设圣殿,更是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由于他做事认真积极,人缘好,加之富有组织才能,被提拔为圣殿建筑工地上的一个小工头。
一天,耶罗波安出城办事,在路上碰到了身着一件新衣的先知亚希雅。亚希雅将耶罗波安拦住,当着他的面将新衣脱下,不慌不忙地撕成了十二片。然后,他对目瞪口呆的耶罗波安说,你可以拿走其中的十片,上帝已经说了,所罗门的王朝即将一分为二,其中十个支派将会归属于你。
本来只是希望出来打工挣口饭吃的耶罗波安,没有料到会被上帝看中。这让一个小工头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潜在价值,人生目标也随之膨胀了起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受此预言的鼓动,深信有上帝在背后撑腰,小工头就顺应百姓的呼声,站了出来,领导怨声载道的百姓与所罗门王朝对抗。
当然,赤手空拳的耶罗波安仅仅凭借一帮乌合之众,还难以抗衡拥有正规军的所罗门,所罗门王朝肯定也不会因为先知的几句话就会轻易垮掉。第一次交手,耶罗波安就毫无悬念地败在所罗门的铁拳下。在军队镇压之下,他的追随者四散逃命,耶罗波安也不得不远走埃及避难。埃及王“慷慨”地收留了他。耶罗波安一直在埃及蛰伏,等待机会。
公元前933年,所罗门去世,在位约四十年。作为以色列王国时代最伟大的君王,也是统一王国时代的最后一个君王,所罗门将以色列的版图扩张到了先人从来没有达到的地方,并贡献给了以色列人一个伟大的圣殿。虽然他人性中也存在不少的弱点,但这些都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个伟大君王的主色调。
所罗门死后,按照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度,他的长子罗波安继位。
所罗门不仅为儿子留下了史无前例的广袤国土、瑰丽庄严的圣殿,还有暗潮涌动的危机:在以色列的北部,曾经臣服以色列的亚兰人闹起了独立,他们一举攻下大马色(今天的大马士革),意图脱离以色列,建立自己的王国;在国内,百姓积聚已久的不满终于爆发,最强大的反叛就来自以色列北方的十个支派,而反叛的带头老大,就是从埃及悄悄潜伏回来的耶罗波安!
我们知道,大卫家族起家依靠的是南部的犹大支派,犹大支派也是以色列各支派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从大卫统治时代开始,王室君权基本都是依靠犹大支派的扶持。作为回报,王室也对犹大支派格外开恩,比如犹大支派可以不用负担赋税徭役。这种厚此薄彼的不公正做法,招致了北方各支派的强烈不满。大卫家族又利用势力强大的犹大支派,镇压北方敢于出头的反叛支派。长此以往,南方和北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耶罗波安正是借助南北方的冲突,在北方鼓动百姓向王室发难。
以法莲山地的示剑,也是以色列民族的一座圣城,约瑟的陵墓就坐落于此。初登王位之后,罗波安亲临示剑,准备安抚躁动不满的北方各支派。就在这里,罗波安遇到了耶罗波安。此时,耶罗波安已经成为北方十个支派公推的领袖,他代表北方百姓向罗波安提出了一个并不苛刻的条件:免除百姓繁多过重的税费,减轻百姓的负担。罗波安答应回到耶路撒冷与手下高参商量之后,再做答复。
回到耶路撒冷后,罗波安首先征求老臣们的看法。老臣们建议新王应该厚施薄敛、施恩于百姓,以稳固新王的地位。随后,罗波安又征求年轻新贵们的意见,这些年轻少壮派思想激进、心高气傲,极力怂恿罗波安对这些敢于反抗的百姓采取高压政策。同样年轻气傲的罗波安一想到昔日给自己打工的一个小工头,居然敢带领一帮泥腿子向自己叫板,威胁自己的王权,就气不打一处来,决定采纳新贵们的观点。
三天之后,高傲的罗波安派人向北方支派宣布:我不但不准备降低税负和徭役,还要变本加厉,进一步加重负担:“我父亲用鞭子抽打你们,我将要用蝎子鞭抽打你们。”
百姓哗然了,耶罗波安满意了,被激怒的北方各个支派当即宣布:他们不再听命于大卫家族的统治,不再为罗波安的王朝纳税服役。他们打死了罗波安派往北方收税的税务官,宣布推举耶罗波安为他们的新王,史称“耶罗波安一世”。
自此,历经扫罗、大卫和所罗门所打造的尚不到百年的短暂统一王朝走向了分裂:南方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更名为犹大王国,罗波安延续大卫家族继续称王,统管犹大、西缅两个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的一部分;北方则以示剑为首都,称以色列王国,后来也被称为撒玛利亚,耶罗波安称王,拥有十个支派。
这年是公元前932年。这次分裂,是以色列民族经历短暂辉煌之后走向漫长磨难的开端。从此之后,以色列人的故事就在南北两个地方同时演绎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