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夏,成周宣榭火②。
秋,郯伯姬来归③。
冬,大有年④。
[原文]
(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②。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③。’此之谓也夫。《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⑤。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秋,郯伯姬来归,出也⑥。
为毛、召之难故,王室复乱,王孙苏奔晋。晋人复之。
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⑦。⑧。武子私问其故⑨。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注释]
铎辰:赤狄部落之一。②黻(fú):绣有青黑两色亚字花纹的礼服。③称:举拔。④《诗》:指《诗经·小雅·小》篇。⑤幸:侥幸。⑥出:遗弃。⑦平王室:调和周王室卿士之间的矛盾。相礼:主持典礼。主持人相称,此处用作动词。⑧肴殳:古代祭祀或宴会杀牲,将牲放在俎上叫。⑨武子:即士会。季氏:士会的字。体荐:即房。折俎:即。公:指诸侯。
[译文]
十六年春天,晋国的士会领着军队灭了赤狄的甲氏和留吁、铎辰。三月,晋国给周天子献赤狄的俘虏。晋侯向周天子请求,戊申日,把礼服赐给士会任命他做中军帅,而且兼任太傅。于是晋国的盗贼都逃向秦国,羊舌职说:“我知道:‘夏禹任命善人,恶人便逃离了。’讲的即是此种情形。《诗》讲:‘小心谨慎啊,好像面临深渊,如同踩着薄冰。’这是由于有好人在上位的原因。好人居上位,国家便没有心存侥幸的百姓。俗话讲:‘民众多存侥幸,就是国家的不幸。’这说的即是没有好人在上位的原因。”
夏季,周王都城的宣榭着火,这是人放火烧的。但凡着火,人放的火称为“火”,天降的火称为“灾”。
秋季,郯伯姬回到鲁国,这是因为被弃而遣回的原因。
因为毛氏、召氏祸难的原因,周王室又发生动乱,王孙苏逃往晋国。晋国人让他官复原位。
冬季,晋景公派士会调解周王室诸卿间的纠纷。周定王设宴礼款待他,周大夫原襄公主持典礼。把没有切的半个牲体放在盛肉的器具里。士会私下问这是什么原因。周定王晓得后,召见士会讲:“季氏,你不曾听说吗?天子的享礼,是将半个牲体摆在盛肉器里,宴礼,则把切开了的牲体连肉带骨摆在盛肉器里;诸侯应该设享礼款待,卿应当设宴礼款待:这是王室的礼节。”士会回国后便讲求典礼,以修明晋国的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