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扎了营寨,与南军对垒白沟。军士练兵,将帅论战,燕王天天与道衍在一起密谋。
道衍道:“历史上几次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是等待时机,出奇制胜。敌人兵多,我们兵少,不稳操胜券,就不出战,因为战斗就要有消耗。我们人少,不能同敌人比消耗,因此不要轻易出战。”
燕王道:“对,可是五六十万敌人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战不能胜,退不安全,劳军于此,怎能赶允炆下台?”
道衍道:“等臣想一条计谋,诱敌入圈套,一举歼灭李景隆部,使我军能由守转攻,直指南京。”
燕王点头道:“全依师傅。”
于是,燕王加固营垒与南军对峙,并不出战。南军为灭燕,急欲与战,每日叫骂讨战。南军越急于讨战,道衍越不让出战。
一天,道衍思谋已定,让燕王约战。
两军在营垒前列成阵式。双方主将立在门旗之下。燕王对李景隆道:“孤王不讳言,前时我军略受小创,近日方始恢复。今日孤王要与你这竖子决一雌雄,誓洗前时之辱!”
李景隆冷笑道:“燕逆,你看!我天师挥袖可遮雨,投鞭可断流。你若识时务,赶快悔罪请降,圣上仁惠,念你骨肉至亲,尚能免你死罪;若再执迷不悟,兵败在即,那时身败名裂,玉石俱焚,后悔已迟!”
燕王道:“勿说大话!这里兵败,孤王尚可回北平固守,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北平不保,尚有宁地可据。君侧不清,奸臣不除,祸难不靖,孤王决不收兵!”
李景隆道:“燕逆,恐怕你想得太天真了!今日本帅就要把你压成齑粉,绝不给你留再起机会,不信,你就试试看……”
燕王道:“你这无谋竖儒,尚敢说这样的大话,你凭什么?”
李景隆道:“我只凭六十万大军。你现在离了巢穴,我大军一挥,就可以排山倒海之势把你压垮!”
燕王道:“孤王就领教你这排山倒海之势!”说罢回阵,用剑一指喊道:“中军、左军、右军,给孤王冲阵!”
张玉、朱能、邱福听到燕王命令,各率一军,冲向南军阵列。
李景隆未说话,被众将簇拥着,立于门旗之下。南军阵中,平安和瞿能父子与燕军中的三员大将捉对厮杀,两军兵士也激烈格斗。战了约半个时辰,双方仍未决出胜负。
燕王对李景隆喊道:“李景隆!这就是你的排山倒海之势吗?孤王领教了!”
李景隆道:“莫急!本帅这才让你领教!”说罢令大旗一晃,南军中猛然一声炮响。
这是全军冲锋的信号。南军听见这一信号,杀声四起,几十万大军,各举兵刃,如潮涌般冲向燕军。
南军几十万大军倾巢而出,果然具有排山倒海的声势。燕军人少,抵敌不住,转头向后逃去。
燕军不入营盘,一直逃向后方。
燕军的后方是一片几十里没有山丘、没有村庄、没有树木的大平原。李景隆想:“他们向哪里逃?是天该绝燕!”他不信会有伏兵,竟驱动大军直追过去。
李景隆的大军人多势众,因是乘胜追击,毫无忌惧。追出七八里路,前锋眼看就要追上燕军,猛然一声炮响,燕军顿时不见了。
南军突然看不见燕军,非常惊愕,不由惑然发愣。他们茫然四顾,却见四周有许多柴草车停在那里。他们还没从惊愕中清醒过来,猛然间,数声巨响,震得山摇地动。硝烟弥漫中,只见南军中血肉横飞,一片惨叫。平静的大平原,霎时成了一片火海。大部分南军被炸死,没炸死的,也都衣发着火,烧得焦头烂额,懵懵懂懂地在火海中乱窜,纷纷夺路而逃。可是在火药爆炸的同时,周围的柴草车已全部着火,恰似一条环堵的火墙,把路全封死了。而且在火墙之外,围得密密匝匝的燕军,正准备截杀。
这是道衍的一条妙计。道衍故意在这平原上环形挖沟,埋了硫黄火药。燕王则以言语相激,引李景隆驱兵追击入彀。
李景隆果然中计。这一役,入彀的南军将士几乎无一生还。瞿能父子俱亡,只有平安冲出,单骑落荒走了。
李景隆因是文官不敢放马,落在后面,故侥幸得免,带着卫士逃回大营。
这边战斗结束,燕王立即带着燕军攻进南营。守营的徐辉祖抵挡不住,只得弃了营寨,与李景隆逃向德州。李景隆逃得匆忙,连御赐的玺书斧钺也一并丢了。
燕王不追,将南军丢下的辎重、器械,集在一起,堆如山丘,将南军抛下的粮草归为己有。
燕王大喜,在真定大赏将士,休整军队。
燕王白沟大捷,声势大振。过数日,燕王攻德州,未到城下,李景隆已闻风而逃。燕王兵不血刃,占了德州。
此时,山东参政铁铉,正督军需物资赴李景隆军前。走近德州,听说李景隆战败逃跑,急忙赶到济南,与山东的参军高巍兵合一处,共同死守济南。
李景隆从德州逃跑后,不敢回朝,也来到济南,扎营城外。
燕军占了德州之后,又循李景隆逃跑方向追来。追到济南城外,便进攻李景隆大营。李景隆十余万军队仓促迎战,又被燕军杀败。李景隆单骑逃走。于是,燕王围了济南。
燕王想用威抚并用的办法攻取济南。道衍想了想道:“可以修书一封,晓以利害,但我们必须做好攻城的准备。”于是,道衍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入城内。
信的大意是:燕王南伐是为了靖难。燕王与建文之争是朱家家事,铁铉、高巍不要插手。又说,识时务者为豪杰。如果燕王胜了,你们是助伪,就是奸臣。希望你们看准今日之形势,权衡应该保谁。
铁铉和高巍看了道衍的信,商量对策。铁铉道:“建文皇帝是高皇太孙,奉高皇遗诏嗣位,名正言顺。我们保建文帝为大明忠臣。燕王反建文帝就为逆,我们若保燕王即为逆党。愚意以为如此,不知高参军意下如何?”
高巍道:“愚下之见,正与明公相同。愚下至死也不保燕王,不做乱臣贼子!”
铁铉道:“兄台节操,让铁某敬佩。铁某亦誓与此城共存亡。兄台若愿意,咱俩歃血为盟,对天发誓。”
于是,二人歃血为盟。铁铉饮了血酒道:“皇天鉴临,我山东参政铁铉,生为明忠臣,死为明忠鬼。誓为朝廷守济南,城在铁铉在,城亡铁铉亡。若背誓,上天是殛!”
高巍也饮了血酒,发了誓。
铁铉道:“现在济南已被逆军切断交通,成了孤城。济南又没有南京、北平那样的深沟高垒,欲守此城,必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以我们应宣告众将士,勠力同心,共同抗燕。”
高巍道:“正该如此。我去召集众将,宣誓守城。如有异志者,斩!”
铁铉道:“我想只要申明大义,众将定与我们同心协力。”
第二天,铁铉召集诸将于厅中。铁铉与高巍对众将士分析了当前济南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分析了坚守济南的重要性,最后激励大家合力防守。
此时都督盛庸正屯兵历城,也来济南共商大事。他们也都慷慨涕零,宣誓反燕王、保建文帝。
诸将很受感动,誓与铁铉共守城池。
盛庸道:“燕逆有军师道衍相助,用兵如神。耿炳文率三十万大军驻真定,燕逆攻两日而下。李景隆统六十万大军于白沟,燕逆一役而全歼。因此,守济南,扼燕贼,困难重重,我们应该有周密准备!”
铁铉道:“取义成仁今日事,我们的决心就是:以死固守!”
高巍道:“燕逆造反时,曾宣读所谓靖难檄文,我们也应该写一篇讨燕檄文,以号召天下响应,取得广泛支援。”
众将道:“若写讨燕檄文,就靠高参军的手笔了。”
高巍并不推辞,道:“高某虽才薄,但义之所在,不敢有辞。”
铁铉道:“守城最怕之点是缺粮,今济南粮足,无此忧虑,只要大家合力坚守,定能阻扼燕逆南下。”
大家商量完毕,立即准备守城事宜:一是训练军队,教以守城之法;二是加高、加固城墙,日夜警惕防守,城上安报警装置,一处有敌攻城,立即警报全城,分兵往援;三是打造防守兵器,如长柄刀、枪、火药、弓箭;四是设置滚木礌石。
当下几个将领分了工,各去准备。
第二天,高巍的伐燕檄文写好了,当着将士宣读,并张贴城内外各处。
高巍写的檄文是:
燕逆朱棣,却效燕啄皇孙,觊觎神器。擅削帝号,兴兵叛逆,启天下苍生之祸、肇社稷动乱之源。借口诛朝廷“奸臣”,实为篡权夺位。
朱棣虽高皇贵胄,已成乱臣贼子。春秋之义曰: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仰城中全体军民士商,同仇敌忾,共守城池,共灭敌焰。
诸事毕,铁铉又派人将讨燕檄文送去燕营,算作对道衍的答复。
燕王知铁铉守城坚决,非常愤怒,昼夜猛攻济南。无奈城内坚守,每次攻城,都是空死无数将士,铩羽而归。
燕王与道衍商量,道衍道:“济南城内南军将士齐心固守,靠硬攻恐怕难以攻下。济南临水,是不是可谋用水攻。”
燕王点头称是,就带了道衍绕济南城,察看济南地形,计划用水攻城,归来后,就用三万大军运土石填济河,又拦河筑了一道大坝,在济河靠城一侧,将大堤决开一口,令其倒灌城内。
济河被拦腰截住,不得畅流,河水越憋越高。水如山洪暴发,奔腾咆哮,泻入济南城,半日之间,济南城内外,变成了水泽之国,水深达数尺,房屋、器物、粮草尽淹水中。
济南军民,人心慌乱,惴惴不宁。
铁铉非常忧愁,于是贴了安民告示,晓谕民众。告示写道:“城中军民,不要恐慌,本司自有良策。静待三日,便可破敌。”
城中军民对铁铉素甚信赖,见了告示,不知他有什么办法退敌,只得安心等待。
铁铉写了一封信,暗暗遣人送交燕王。
信中词卑,言孤城难守,愿意投降,欢迎燕王入城。
燕王看罢信,非常得意,立即对送信的使者道:“本王准降。待本王入城后,即可纳降。”使者走后,燕王低头沉思。此时,道衍去济宁一带察看地形尚未归来,燕王没办法跟他商量,只有自己苦苦思索。
铁铉见燕王准降,就命令部下,撤了守城器械,又召集城中父老数十人加以教练,出城前往燕营。
这些父老徒手步行,至燕军营外,要见燕王。
燕王闻有数十父老要见,有些诧异,遂出营巡视。这些父老见燕王出来,都跪伏道旁。
其中一人涕泣道:“朝有奸臣,使大王蒙受霜露,跋涉至此。大王系高皇帝子,民等乃高皇帝百姓,哪敢违大王命?但民等不知兵事,骤见大兵压境,一时未识大王为国为民之苦心,误疑大王有心屠戮,故冒犯抗拒。大王如真心爱民,请消城中洪水,退师十里,单骑入城,民等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军。”说罢叩头。
燕王见城上守军尽撤,诸父老又俯伏于地,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心里高兴,温言抚慰道:“本王已体察众父老之诚意,甚为欣慰。诸位请起,回城去吧!本王答应你们所请。”
众父老这才谢恩,互相搀扶着起来,又与燕王行礼,然后回了城中。
诸父老回营,直奔铁铉大帐,对铁铉讲了燕王接见他们的经过。
铁铉道:“我代表全城百姓谢谢诸父老。”
第二日,燕王下令拆了拦河大坝,又宣布撤军。自己只率精壮卫士数名,同跨良马,出了大营。
道衍从济宁回来知道了这件事,急忙出营追上燕王道:“大王,城中敌情不明,一旦生变其祸不小。请大王回营商量!”
燕王道:“只有铁铉来信投降,孤王尚且有疑,可是数十名城中父老之言情真意切,使孤王不再有疑。”
燕王去意坚决,道衍见阻不住他,无奈道:“大王冒险入不测之地,要小心珍重!”
燕王道:“师傅放心!铁铉是被我们淹得无奈而降,现在大兵临城,他断不敢使诈。况他城上防备已撤,定是向我们显示诚意。”
道衍道:“但愿如此。常言‘防人之心不可无’,望大王千万不能大意!”
燕王道:“我已答应他们准时赴约,若不赴约,城中人讥我畏惧,谓我寡信,叫我今后如何面对百姓?”他想说“君临天下”,终于没敢那样说,改说了这样一句并不能表他心意的话。
道衍道:“大王去吧,倘城中有诈,臣立即挥军进城迎救大王。”
燕王想了想道:“好,我去了。”说罢,带了数骑入城。
城门果然大开,门内,那数十名父老列队伏地恭迎,高呼道:“欢迎千岁,欢迎千岁!”
父老后面,也有无数南军,手无器械,举手向燕王欢呼道:“欢迎千岁入城,欢迎千岁入城!”
燕王见状,消除了疑心,得意扬扬,徐徐入城门。他走在最前面,马刚要入城,却听得后面有喊声:“千岁慢入城,千岁慢入城!”
燕王回头,见是一个军校跑来。燕王大声问军校道:“唤孤王什么事?”
那军校道:“军师让小的来唤回千岁,说城中太静,恐怕有变!”
燕王勒马,彷徨不定。
此时,门内的父老道:“济南民众欲见千岁,犹如阴天盼日,大王千岁勿疑,请进城受礼!”
燕王观察城内外,并无异象,于是道:“回去告诉军师,请他放心!”说罢,又拍马而进,入了城门。
燕王遥见父老军士后面,沿长街百姓均焚香净道,于是更加放心。
燕王正在扬扬得意,忽听门洞上“唰”的一声响,又“哐啷”一声,只觉一股凉风向下袭来。燕王情知有异,立即带马后撤,只见一块大铁板足有千斤,从上面压下。他不由“咦”的一声,惊出一身冷汗。
幸亏铁板下落时,被系绳上的结子绊了一下,落势略缓了缓;也幸亏燕王反应快,撤得疾,坐骑又是驯熟良马,一勒即退;等那铁板落下,他已退出身去,只见马头被铁板砸中,立刻被压扁了,血浆满地。燕王的身子被摔出很远,一个卫士急忙俯身把燕王提上马,向门外飞驰而去。
燕王被卫士们保卫着,逃至护城河桥,见桥下有许多南兵在拆桥板。只因桥板钉牢,一时未被拆下,弄得板桥摇摇晃晃。燕王情急,扬鞭打马,竟从摇摇晃晃的桥板上冲了过去。后边几个卫士,也效燕王过桥,竟有三四骑掉入河里,被南兵杀了。最后一骑,是因南军拆了桥板,掉入河中的。人马落入水中,再也没上来。
道衍见城中有变,急忙驱兵攻来。但他们跑至护城河边,护城河桥已拆,把他们阻在河岸。
此时,铁铉已立城头,对道衍道:“请道衍军师赶快退回去!不然赐你们一阵箭镞!”
道衍无奈,只得率兵退回燕营。
燕王逃回燕营,大怒道:“可恶,可恶!快给我淹城,淹城!把济南城全淹没!”
燕军受命,立刻筑坝决堤,“哗哗”河水又灌进城里。可是此次洪水,未使济南城泛滥成灾。原来,在燕王撤军的这天夜里,铁铉已派人挖通了一条暗河,不但将城中的积水全部放出,而且新放进来的水也全部泄出,点滴不存。
燕王以为济南军民难逃劫难,心中暗暗觉得恨泄。过了一天,他估计济南城定被洪水冲得房倒屋塌,城中之人定成鱼鳖之食了。可是,派去的探子回来报告说,济南城十分安定,未见灾情。燕王听了,不由一怔,他讶然失声道:“为什么前次放水,城中被淹,此次放水,不见灾情呢?水流到哪里去了呢?”于是,又派人侦查,最后才得到实情:水顺一条暗河泄出去了。
燕王见用水淹不了济南,并不甘心,又请道衍出谋划策。
道衍道:“要堵那泄水河道,必须走近城墙。城上南军用箭防守,所以河道难堵,看来用水攻不成了!”
燕王道:“那么,怎么办?不惩治他们,孤王实在不能泄愤!”
道衍道:“水攻不成,改用火攻嘛!”
燕王道:“南军防守甚严,我们不能近城,怎么用火攻呢?”
道衍道:“可用火炮攻破城墙,然后大军从缺口冲入!”
燕王惊问:“我们没有火炮呀?”
道衍笑道:“我到济宁去,说是察看地形,其实我是去征集乡间铁木工匠,照我画的图纸打制火炮的。一旦水攻不成,就用火炮。”
燕王道:“师傅怎不早说?火炮怎么造法?”
道衍道:“此事一要快,二要保密,所以没告诉任何人。这种火炮,只用粗木截成段,把粗木段上端掏空,下端留一个小眼,再在粗木段外面打上铁箍儿就成了。使用时,上端装石子,下端装药,再把药捻儿安在底部,用火点燃,筒内火药爆发,便可将石子射出去。”
燕王击掌道:“师傅共打了多少火炮?现在哪里呀?”
道衍道:“共打了一百门,今天刚刚派兵取来,放在后营!”
燕王喜极道:“既然有了火炮,何愁济南不破?!”于是,二人又做了周密安排,把百门火炮,齐聚北门之外。
燕王见大炮架好,便下令开炮。于是,燕军百炮齐发,登时响声震天,硝烟弥漫,大小石块,呼啸纷飞,射向济南城北门。这炮石甚是厉害,击中城墙,立刻城砖陷裂,只是因为当燕兵架炮之时,城上南军箭手,用强弓劲弩射击,使燕军架的炮离城门稍远了一些。所以,第一排炮发,虽有惊天动地的声势,使南军惊魂落魄,但威力尚小,城墙没有倒塌。
燕军随着发炮,乘南军躲在垛口下避炮之时,发动攻势,并把火炮向前推进。正要发第二排炮,忽见北门左右的墙上悬了几块大木牌,每块牌上都写着“太祖高皇帝之灵位”八个大字。字很醒目,城下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明律载:亵渎太祖神牌,都要犯大不敬之罪。当时这种罪最重,轻者杀身,重者灭族。如炮击太祖神牌,这还了得?!因此虽有百门火炮,却谁也不敢点燃药捻儿了。
燕王虽恨朱元璋未传位给他,但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亮出反朱元璋的旗帜,他见城门悬了太祖神牌,也不敢下令开炮了。
道衍道:“悬太祖灵牌于城门,明明是铁铉的缓兵之计,大王何必上他的当?!太祖灵牌应该由皇亲虔敬而设,供之尊位。铁铉自制的太祖灵牌,明明是假的,大王何必因此自缚手脚?假若他把南京城都悬满了太祖灵牌,难道我们就不攻城了吗?大王若中他的计,我们就徒在此劳师耗饷了!”
燕王为难道:“孤王若下令炮打灵牌,人们就会以此加孤王罪状,恐怕连大明诸王也要恨我!”
道衍叹道:“可惜功亏一篑呀!”
燕王道:“望师傅能了解我的苦心吧!”说着流出两行热泪。
道衍默默点点头,心中暗道:“铁铉之计的确太毒,连我也谋逊一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