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行至五峰山,被滦河阻拦,只得扎营。时当冬末,天气尚寒,雨雪纷飞,河水虽已解冻,却无舟可渡。
燕王甚急,带领众将到河边察看水情,商量渡河办法。大家正想不出渡河办法时,燕王忽觉颈后一股寒风。他抬头一看,见西北昏黄,天有卷云;又见营前旗帜被风吹向东南。燕王知道,这是西北风将到的预兆,不由心头一动,想起道衍对他说过的话。
道衍与他密谈起事时曾说过:“要起事,必须有人辅保。要想让人保,必须让人相信你才是天命所归的真主。如陈胜、吴广起事,吴广事先将‘秦当灭,陈当兴’的竹书放入鱼腹中……”
燕王想起道衍的话,立即当着众将仰天笑道:“上天鉴之,若燕当兴,今夜河水结冰!”
诸将士见河水滔滔,无人相信燕王的话,有的还窃窃私语。燕王只作不见。
是夜,果然北风大作,天气骤冷。第二天早晨到河边一看,见滦河上下,顿失滔滔,结冰甚厚。
诸将喜道:“天助燕也,燕王当兴!”将士均向燕王祝贺,欢声雷动。于是,全军踏冰渡河。
此时,李景隆见北平攻不下,就留十万大军围城,自率四十万大军赴山海关,欲寻燕王决战。此时,李景隆已得知燕军渡河,即令先锋陈晖前去截击。张玉率燕军迎战,一阵冲杀,陈晖大败。
张玉驱兵追杀,边杀边喊道:“天兴燕王,河水结冰!”
燕军皆以为天助燕王,人人精神抖擞,奋勇向前,气势不可阻挡。
李景隆军未战先馁,望风披靡,全军崩溃。
自午至申,燕军接连攻下李景隆七座营寨,李景隆见难阻燕军攻势,连夜带兵逃了。
燕王麾师到北平城下,见城外尚有南军很多营垒,立即发起进攻。城外号炮连天,杀声震耳。道衍听到城外炮声、喊杀声,料是燕王领兵回援,也打开城门,杀向南军营垒。燕军里外夹击,大败南军,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南军大部被杀,只剩下几个将士,星夜南逃,追上李景隆的残部,同返德州去了。
李景隆逃到德州,查点人数,人马损失四分之三,非常懊丧,便在德州屯驻,拟待来春再战。
此时,忽闻有圣旨下来。李景隆以为朝廷要治他丧师辱命之罪,按军法处斩,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去接圣旨。宣读完圣旨,李景隆不禁大为惊诧,原来朝廷不但没治他的罪,反加封他为太子太师。他莫名其妙,急忙叩头谢恩。
原来,李景隆的败报进京,恰好黄子澄接了。黄子澄想:“若将李景隆战败的实情奏报,李景隆必获重罪,我也难逃荐人不当之罪。”他就将奏报匿了,反而向建文帝奏报:交战获胜,不过因时当冬季,南兵不耐寒冷,不便行兵,所以暂回德州,待来春再举兵。
燕王观天象预言结冰众将士踏冰渡河
建文帝信以为实,遂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
李景隆不知黄子澄代他隐瞒败情,因而不解兵败反升的原因。不久他接到黄子澄的密书,方知原委,对黄子澄非常感激。黄子澄书中勖勉他明春再举,正合他的心意。
于是李景隆飞檄各处,调集军士。至第二年春,各处兵马齐集德州,总计五十多万。
李景隆再聚南军欲攻北平之事,早有探子报告了燕王。燕王召诸将商议。
朱能道:“军师辅三位世子,以悬殊的兵力守住了北平,现时我们实力雄厚,军威大振,李景隆乃败军之将,纵有几十万大军来攻,怕他什么?!”
邱福道:“朱将军说得对,我们深沟高垒,等待他来,北平固若金汤,李景隆能奈我何!?”
诸将均称是。
道衍道:“李景隆固然难破北平,但他若掐断我们的交通,久围不撤怎么办?北平十几万大军、百万百姓,吃什么?!”
道衍这样一说,诸将均目瞪口呆,没话可说。
燕王道:“军师有何妙计拒敌,请讲。”
道衍道:“以臣之见,王爷不如先将李景隆的军队调出,再调回,让他疲惫之后,再设计歼之。”
燕王道:“可是,李景隆岂能尽如我算,听我们调动?”
道衍道:“只要我们如此如此,李景隆这无谋书生,必能听我们调动。”接着他又悄悄地对燕王一一详告。
燕王道:“军师奇才也。”
第二天,燕王集十万大军于广场,誓师西征。他说:“我们去攻打太原、大同。那里的晋王、代王都怨恨朝廷,如果能与晋王、代王联合,我们就可统晋、代、燕、宁之兵,攻打南京。”
誓师毕,燕王率大军大张旗鼓地出了北平,直奔大同。
李景隆集齐了各路五十多万大军,正要出发讨燕,忽闻燕王在北平誓师,欲去联合代王旧部攻打大同。今燕王已率十万大军前往大同去了!
李景隆想:“燕王已得宁地,势力更大,再得代藩,北方半壁河山,已全属燕了。如果我在半途截杀燕王,让他的计划胎死腹中,岂不更好?”这样想着,便立即准备下令驰援大同。但是军令未发,他又犹豫起来,想:“朝廷派我来讨燕,我就是攻不下北平,也必须在北平一线扼住燕军。我若擅离此线,万一燕军南下袭京,岂不获罪?”正犹豫之际,忽然军校来报:“有一个叫金忠的人要见元帅。”
李景隆一时想不起金忠这个人,后来才想起,金忠是个相士,曾给他相过面,也曾与他有过一席之谈。金忠曾劝他说:“大人主贵,现在人世动乱,大人若能应运,弃文就武,将来必能为国立功,王侯可至。”如今,他果然成了太子太师、领兵元帅。从这席话看,金忠确有远识卓见,于是吩咐军校道:“快请!”
军校出帐,一会儿带金忠进见。金忠拜见于李景隆,李景隆赐座、让茶。
李景隆问:“先生为何而来?”
金忠道:“知元帅讨燕,特来为元帅献谋。”
李景隆道:“先生之意若何?”
金忠道:“燕王西征去了,元帅何不追而歼之?”
李景隆道:“燕逆善用兵,恐不易歼。”
金忠道:“前燕逆侥幸取胜,皆是用道衍军师之谋。现在燕逆因胜而骄,骄则刚愎,无人与谋,不足惧了!”
李景隆道:“但是,本帅奉旨讨燕,若放弃扼制北平一线,燕逆一旦南侵,岂不担疏忽之罪?”
金忠道:“上次伐北平,是胜是败,元帅自知。这次伐北平,敢保能胜吗?北平深沟固垒,易守难攻。若久攻不下,迁延时日,劳军耗饷怎么办?况且,皇上若以此推彼,追究上次之败,元帅如何处之?”
李景隆面呈忧色,但是又道:“燕逆西征,北平兵少,较易攻破,怎会迁延时日?”
金忠道:“北平城高,一夫守城,百夫难破,因此守城不在兵之多寡。北平兵少,正是易守处。守兵少,则耗粮少,故可久守;守兵多,则耗粮多,城中粮尽,不能久守。昔日安禄山围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南),张巡非因畏惧不能守,实因粮尽不能守,因此城陷。元帅若以守兵少而易攻,在下以为会自误。”
李景隆突然问道:“先生现在何处高就?”
金忠道:“金忠不才,仍浪迹江湖,并无所事,只在北平城内遇见道衍和尚,并与之交谈!”
李景隆愕然道:“莫非先生是来做说客的?”
金忠道:“元帅不要紧张,我只是为你好,给你通个消息,出点主意!”
李景隆道:“你来为本帅通个什么消息呀?”
金忠正色道:“元帅可知燕逆已与道衍有裂痕了吗?”
李景隆摇头道:“本帅听说燕逆与道衍和尚最称莫逆,对道衍言听计从,怎么会产生裂痕呢?”
金忠道:“燕逆其人豺狼之心,同胞兄弟尚相欺诈,怎能相信异姓?他们早因一个叫碧叶的美貌女子而闹得貌合神离。”
燕王诈取大宁之事,李景隆知道;碧叶偕道衍骗宋忠之事,朝野也有传闻。因此,金忠说燕王与道衍闹矛盾,李景隆有些相信,于是道:“请先生把燕逆与道衍闹矛盾之事详细讲来。”
金忠道:“那个碧叶,本是个元宫嫔妃。少林寺宗泐大师,是元顺帝的替身僧,因她是宗泐大师的表妹,被宗泐从元顺帝宫中讨出。道衍的未婚妻也被抢进元宫,与碧叶是干姐妹。因为这个,碧叶与道衍感情甚深,道衍大有因她还俗之意。不幸碧叶之美,被燕逆发现了,欲逼碧叶为妃。碧叶恋着道衍,坚决不肯,一气之下就出家为尼。因此,道衍与燕逆之间心存芥蒂。”
李景隆道:“听说那个道衍比燕逆大好多岁。碧叶既是道衍的恋人,也该年龄不小了,燕逆府中美女如云,为何能看中她?”
金忠道:“方士炼的药食可以长生,是骗人的,但是药中确实有一种食之能让人永葆青春之药。碧叶大概是吃了这种药或是用了什么方法。总之,她年龄确是不小了,却驻颜有术,仍如二十多的丽人,因此燕逆偏看中了她。”
李景隆道:“哦!原来如此。”
金忠道:“燕逆要招代王旧部攻大同。道衍认为大军远离北平,如遇到有谋之帅,以大军切断他的回路,就会把他围而全歼。燕逆刚愎,不听道衍之言,竟自率兵去了。”
李景隆听金忠介绍后,沉思不语。
金忠观望着李景隆迟疑不决的神色,站起身来道:“在下言已尽,告辞了!”
李景隆道:“先生,你何不留在本帅帐下,为朝廷效力?”
金忠道:“在下先请元帅原谅,我辈闲散惯了,不愿受人羁绊,如元帅至诚相邀,肯于信任,也许不定什么时候,会来麾下供事。望元帅早做决定,免得贻误时机。”说罢去了。
金忠走后,李景隆思忖再三,越想越觉得金忠话对。讨燕逆是根本,若把燕逆秘密围于途中,让燕逆突围不出,困也能把他们困死。就是燕逆到了大同,只要还没攻下大同,他就可里外夹击,歼灭燕逆。他暗暗说:“作为一个有谋的将帅,不能错失良机。”于是,第二天,李景隆下令,大军从德州出发,顺着去大同之路追击燕王。
五十多万大军,加上辎重粮草,真是声势浩大极了。可是,一路没见到燕军的踪影。到了大同,也没有燕军,李景隆不免有些生疑。
李景隆真的受骗了。原来,燕王广场誓师,兵发大同,以及金忠做说客,都是道衍之计。
燕王根本就没带十万大军,而且到了大同郊外,就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李景隆率五十多万大军,从德州至大同跋涉了一千几百里路,连一个燕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
李景隆正要回军德州休整,突然接到谍探报告,说燕军在紫荆关出现。李景隆又率大军直扑紫荆关。
大军到了紫荆关,燕军又离去了。李景隆不知燕军去向,正要再回德州休整,谍探又报燕军在居庸关出现。李景隆又驱师居庸关,可是又扑了个空。接着听说燕军回了北平,他知道这样疲惫的军队是攻不下北平的,只得再回德州。
李景隆的军队经过这样折腾,已疲惫不堪。将士又多是南方人,南归心切,很多人抛了铠甲,以便速行。一部分羸弱老兵因不能熬受冻饿,也多半死亡。他带兵回到德州,全军只剩三分之二了。
李景隆怕皇上怪罪,休整了月余后,又调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北上。此时,李景隆手下大军六十万,列阵数千里,到真定遇到燕军的抵抗,就安营扎寨。
李景隆挥师北上的事,真定守将报告了燕王。燕王闻报,对诸将道:“李景隆等人昏庸无能,想来谋我,真是妄想!大家且严装待命,敌来即击,怕他什么?!”
道衍道:“最好先控制白沟河,扼住要害,以逸待劳。这样御敌于城门之外,也可减少北平城的损毁。”
燕王点头道:“军师之言甚善。”当即传令进驻白沟。
燕军到了白沟,安营后做好了准备,等着南军到来。
第三日,燕王侦知李景隆前锋、都督平安,即将前来。
燕王道:“平安竖子,从前曾经跟我出塞,今日敢来冲锋,我亲自去破他!”
道衍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恐怕今日的平安,不比当日了,王爷不要掉以轻心!”
燕王听了,并未在意。他带领将士渡过五马河,直抵苏家桥。
燕王率军正行,忽听惊天动地一声炮响。炮声响过,两旁伏兵骤起,当先一员大将,挺矛冲进燕军阵里。此将正是平安。随后又有瞿能父子跃马而来,刀光闪闪,威风凛凛。燕军猝不及防,向后倒退,一时旗靡辙乱,溃如落潮。
燕王见状,正在着急,忽见燕军队里,三将挺出,抵住平安与瞿能父子。这三员燕将,甚是骁勇,与南军三将正战个棋逢对手,不分轩轾。
六人战至日暮,也未分胜负,双方鸣金收兵。
燕军的这三员骁将,一是内官狗儿,一是千户华聚,一是百户谷允。燕王见他们挽救了危局,奖慰一番,并道:“等班师后再给你们酬功颁奖!”
燕王对此次失败耿耿于怀,愤然道:“这是孤王起兵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平安竖子竟敢谋我,我非踏破他营盘,将其犁庭扫穴不可!”
袁珙道:“临别,军师嘱咐臣,要臣谏王戒骄戒躁。臣以为,平安、瞿能父子均能用谋,宜小心才是。”
燕王道:“可是我不杀他们,不能复振我们军威!”
袁珙道:“听说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均已到苏家桥。南军众多,虽李景隆无谋,但南军中也必有能谋者,大王还是谨慎用兵为是。”
燕王不以为然,道:“兵胜靠威,非取大胜,不能挽回军威。孤王因败畏葸,军威岂能复振?李景隆帐中均竖子,不足惧,袁卿不要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
袁珙见燕王固执,就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
第二日,燕王亲率大军攻南营。见平安、瞿能父子都在营前,
燕王想杀之逞威,便对众将道:“谁杀了他们,孤王记大功,有重赏!”
燕将听了燕王的话,一齐奋勇扑向平安与瞿能父子。
南军三将抵敌不住,退回本营。
燕王哪里肯舍,挥军追杀过去,想就势踏平南军营盘。他们正追,突然脚下“轰隆轰隆”响,震得地动山摇。燕军中顿时硝烟滚滚,土石纷飞,炸死、炸伤无数。燕军大乱,四处逃散。惊乱中,第二排火药又响,燕军又死伤不少。燕军胆裂,连忙后退逃跑。燕王后悔不听袁珙的话,杀了几个南军,不能解恨,只得亲自断后,跟着后退。
燕王带着残兵败将逃了一程,天色已黑,四顾手下,跟来的只有三骑,不禁叹息。又行了一会儿,忽然天变,只见愁云惨淡,树木苍茫,竟不辨东西南北。正在着急,忽闻前面有水声,知道定是到了白沟河,心想:“此时河中无舟可渡,后面追军来,怎么办?”
可是到了河边,却影影绰绰见岸上有无数人马,河中也有船。见此情形,燕王不由心中一冷,暗道:“南军在此截我,我命休矣!”
燕王正在害怕,岸上之兵却已发现了他们,立刻有一将军带一队人马冲来,燕王来不及拨马逃跑,就被围住了。燕王正要做困兽之斗,忽然那将跳下马来,拜道:“大王千岁,末将华平迎接来迟,令千岁受惊了!”
见了华平,燕王这才心定,急问:“华平,你在北平留守,怎么来此救孤王?”
华平道:“是军师派末将来接应大王的。军师在北平,闻知大王被平安等算计,非常担忧;又闻知朝廷派徐辉祖到李景隆帐中佐助,已与平安会合,更加担忧。军师怕千岁有失,故派末将到此接应。”
燕王道:“孤王悔不听军师之言,有此惨败。现在随我来者,只剩下三骑了!”
华平道:“千岁勿悲,末将来后,已杀退追兵,召集了我方散军。虽有很大伤亡,但无关大局。现在散失的众将士,齐在岸上,请大王过去休息!”
燕王这才稍稍安心,随华平至岸上军中。
张玉等众将见燕王来,均过来参见。燕王查点将士,见损失狗儿等三将及军士五千,非常痛心。
张玉安慰道:“胜败乃兵家之常,大王勿悲。且回北平休整军队,以利再战!”
燕王道:“我既出师,大败而归,必被天下人耻笑。不取胜,怎能回去?当下之计,也得创敌一阵,令南军将帅知我锐气未伤!”
华平道:“军师让末将转告大王千岁,今日南军势盛,应暂避锋芒,回北平秣马厉兵,养精蓄锐。等遇歼敌机会,再争取一举破敌。”
燕王固执道:“等我创敌一阵,再回师!汝等不必再言!”
第二日,燕王升帐,令张玉领中军,朱能领左军,华平领右军,房宽为先锋,邱福为后应,率全部兵马,渡河抵南军营前列阵,叫阵讨战。
可是不管燕军在南军营前怎么讨战,却不见南军出战。南军不出,燕军已渐渐懈怠。燕王见状,甚觉诧异。正要亲自叫战辱骂,忽然后军大乱。回马去看,见平安与瞿能父子,从后边杀来。是时邱福见后方没事,也到前方去参加讨战,平安等率南军杀来,燕军后方无将,故而大乱。
燕王见后方大乱,正要过去亲自迎敌,只见华平已率兵过去,抵住南军三将。
平安与瞿能父子把华平围在中间,华平以一敌三,全无惧色,只见他左冲右突,东挡西杀,与敌周旋,但终因寡不敌众,渐渐险象迭现。燕王欲去救他,可惜已经晚了。华平被瞿能一枪刺落马下,平安飞马过去,一刀将其杀死。华部众军,见主将死了,立即溃乱。
众将见了,均有惧色。独燕王大喝一声,自率健卒数千,冲入南军,舍命冲突。张玉等将见燕王如此刚勇,也鼓起勇气相继冲上。
这时南军营门大开,数将冲出,双方在白沟河畔展开一场恶战。只见战场上烟尘滚滚,人喊马嘶,愁云惨淡,日暗天昏。
两军正在混战,忽听南军营中一声炮响,又有一股劲旅冲出,势不可挡。燕军抵挡不住,阵势大乱,向后败退。
燕王刚要制止,忽坐骑中箭,把他蹶倒在地。南军见燕王倒地,各个争功,奔过来擒拿。燕王大急,忽见身旁一骑兵中箭,倒毙马下,那马溜缰欲驰,燕王急跑过去,一把拉住,纵身上马,突围而出。
燕王跑到白沟河畔,正要上堤,忽听后面一人大呼道:“燕逆休走!徐能来擒你!”
前有河阻,后有追敌。燕王大急,猛然情急智生,扬鞭做招呼状。
徐能疑有伏兵,收住马缰,踟蹰不前。
徐能这一迟疑,逃散的众燕将驰集燕王身边保护。燕王见众将齐集,复回马背水而战,正遇平安率南军杀来。
平安勇猛异常,一口刀使得神出鬼没。战了一阵,平安一刀将燕将陈亨杀死。平安奋勇难挡,猛冲过去追杀燕王。燕王正在着急,忽见白沟河中数船靠岸,高煦率无数燕军,冲上岸来,截住平安厮杀。
燕王见来了援军,复振精神,回身再战,又杀得难解难分。
燕军人少,南军将士是燕军数倍,战斗持续下去,南军有替换歇息机会,燕军却一直奔波激战,未得休息。
时近中午,眼看燕军劳累不堪,如再坚持下去,必致全军覆没。燕王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忽从白沟河的船中跳出一人,高喊道:“大王千岁!大王千岁!快快收兵,退向河边!”同时,船中传出收兵锣声。
燕军听到收兵锣声,急向河边奔去。燕王听到锣响,未及多想是谁发的收兵信号,也急趋过去。
平安见燕军败退,挥军猛追过去。南军势众,无人抵挡,眼看就追到河边。忽然船里一声钹响,立刻各船都有几十个弓弩手从舱里出来,开动连弩箭的机关,千万支弩箭,飞向近岸南军。
南军猝不及防,立即有千百人中弩倒地。南军被箭雨阻住,勒马不敢前进。
南军停止前进,船上的箭也停射了。平安以为船中箭尽,又驱南军追击。可是南军一追,船上又箭雨横飞,又有无数南军被射死射伤,平安的左臂,也被箭擦伤。
平安见难以追击,只得退军而归。
南军退远,才见船中走出一个和尚,此人正是道衍。
道衍参见燕王毕,急吩咐调船架桥。各船上都带来了长木板,不大一会儿,就以船为架,架起一座浮桥。燕军尽从浮桥上过去,又拆了浮桥,在白沟河岸上扎了营寨。
诸将来见燕王。燕王自责自己刚愎自用,对诸将道:“孤王两次违背军师之言,不纳诸卿意见,故遭此惨败,失去了华将军!今日若不是军师亲自来接应,孤王生命难保!孤王以此为鉴,今后事事听从军师之言!”
道衍道:“诸葛亮还有街亭之失、斜谷之败呢,大王偶有小败,算得什么!请不要介意,待我军休养几天,等元气恢复,再争雌雄不迟!”
燕王点头,叹道:“只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