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2年秋天。晋景公视察军用仓库,看见一个头戴南方帽子的囚犯。晋景公很好奇地问官吏,这个囚犯是什么人。
官吏回答道:“他叫钟仪,是之前打仗俘虏的楚国人。”
晋景公让官吏把钟仪放了出来,问他:“你在楚国是什么职务?”
钟仪回答道:“乐官。”
晋景公觉得挺有意思,一般打仗俘虏来的都是贵族,第一次俘虏了个音乐家。
当时的贵族都是乐迷,从小接受的都是素质教育,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个人都能弹上几首曲子。晋景公就是个音乐艺术爱好者,眼见身边竟然有楚国的乐官,立马想听他弹奏。
难得有一次与大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晋景公赶紧让人送来一把琴,让钟仪弹奏。钟仪弹奏的是景公从未听过的楚国曲子,晋景公听完后大加赞赏:“不愧是楚国音乐家,弹的曲子真是天籁之音。”
聊着聊着,两人熟了起来。
晋景公问钟仪:“你们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此时的楚国国君是楚共王熊审,他的父亲正是叱咤风云的楚庄王。而楚共王和他老爹完全是两个风格,如果把楚庄王比作凶猛的老虎,那楚共王就是温柔的兔子。
曾在楚庄王手下干活的楚国大臣每天担惊受怕,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在楚庄王手下,干得好有丰厚的奖励,要是干得不好,楚庄王说翻脸就翻脸。而楚共王上台后,仁慈宽厚的处事风格让大臣们如沐春风。
钟仪如实对晋景公说:“我们楚王是一个仁善的君主,他当太子的时候每天都向老师请教学习。”
晋景公听完,觉得现在的楚共王不是一个凶狠好斗的人。晋、楚两国死缠烂打太久了,都打累了,不想打了。两大国与其再打,还不如把各自势力范围划分一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共享天下太平。
有了和平的想法,晋景公找来范燮商量。
范燮听完晋景公的想法,觉得两国确实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于是范燮建议晋景公对钟仪好酒好肉伺候着,然后把他放回楚国,向楚共王传达求和的愿望。
钟仪被放回去后,到了周历十二月,楚国派出大使来到了晋国,愿意与晋国和谈并举行结盟仪式。
晋国上下都不敢相信,曾经与自己不共戴天的楚国,现在不仅要来和谈,还要和自己摒弃前嫌结盟,难道世界真的要太平了吗?
晋景公内心十分高兴,虽然自己论实力算不上天下霸主,跟老祖宗晋文公不在一个级别,但是如果能促成晋、楚结盟,那也是名垂史册啊!
为了和平,为了名垂史册,第二年一开春,晋景公就派出大使去楚国商谈具体的和谈细节。
眼瞅着音乐外交大获成功,马上就要天下太平了,突然峰回路转,和平进程就此中断,全因晋景公上了一趟厕所。
晋景公得了病,而且越病越重。他想吃新麦子,但他在进食前感到肚子发胀,便去上厕所,结果这一去把老命送了。
晋景公在蹲坑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病魔缠身,没有站稳,掉粪坑里了。
外面的宦官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国君出来,他原本推测估计国君便秘了,要多花一些时间。可是过了很久,里面还是什么动静都没有,宦官觉得不对劲了。他赶紧冲进去,最终在粪坑里找到了晋景公。宦官赶紧把晋景公从粪坑里背了出来,可惜晋景公早就死了。宦官作为国君掉粪坑的第一责任人,被抓去给晋景公殉葬了。
如果当时有马桶的话,晋景公没准还能多活一段时间,晋、楚和谈就会顺利进行下去。
一次偶然的音乐外交开启了和平大门;一次蹲坑差点关上了和平大门。就在此时,出现了一个宋国人,凭一己之力阻止了和平大门关闭。
公元前580年,晋景公死后,他的儿子姬州蒲继位,史称晋厉公。看到“厉”这个恶谥我们就清楚了,按照晋国历史的套路,他肯定又是一位非正常死亡的国君。
晋国从曲沃小宗干掉大宗,晋武公夺取晋国国君之位后,就一直奉行国无公族的政策。这个政策就像大自然里残酷的生存法则,讲究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在残酷的家族内部竞争中,晋国王室内的不良基因都被剔除,只留下了优秀基因。
所以,从晋武公以后,晋国国君很少有怠政的,个个都不甘平庸,想执掌大权,争霸天下。
这其中,有的人虽然失败了,死后被加以恶谥,遭到胜者的诬蔑,但是人家至少是努力过的,晋厉公就是这样悲情的君主。他拳打秦国,脚踩楚国,离天下霸主只差一步之遥,可惜后来祸起萧墙,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晋厉公上台时,父亲晋景公给他留下了大好的政治局面。赵氏被灭后,卿族们顿时老实本分起来,对国君坚决拥护。南方的死敌楚国也暂时消停了,没有在中原与晋国为敌。
晋厉公有一颗争霸天下的雄心。从晋文公之后,晋国就失去了天下霸主之位,晋、楚两国争霸天下时,晋国总感觉力不从心,有后顾之忧。让晋国分神的后顾之忧正是西边的秦国。
原本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如胶似漆,晋国一直对秦国说想要和秦国一起红尘做伴,共享人世繁华。结果崤之战,晋国把秦国坑得老本都赔光了。
秦国不是齐国,齐国被晋国在鞍之战中打败后,就臣服于晋国,而秦国人有仇必报。在崤之战后,晋国虽然多次击败秦国,但是秦国就是不服输,一旦恢复元气,就去骚扰晋国。
由于秦国就在晋国家门口,相对于遥远的楚国,秦国才是晋国的心腹大患。
就在晋厉公继位这一年的冬天,一位宋国的大夫来到晋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打击秦国的好机遇。
这位宋国大夫叫华元,他八面玲珑,跟谁的关系都处得好。华元有两个铁哥们,一位是楚国现任令尹子重,另一位是晋国现任中军将栾书。
华元作为一名宋国人,看着自己的国家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心里十分忧虑。他听说之前晋、楚有媾和的想法,但因为晋景公意外去世,就不了了之了。为了自己的祖国不再遭受战火,也为了天下百姓不再流离失所,华元自告奋勇充当了晋、楚媾和的中间人。
华元先去了楚国,希望通过子重向楚共王沟通晋、楚和谈。楚国君臣爽快答应了,并委托华元作为楚国和谈代表,前往晋国议和。
华元来到晋国后,通过栾书引见,见到了晋厉公。晋厉公非常诧异,要知道从邲之战后,天下的战略态势一直是楚攻晋守。万万没想到,如今楚国竟然主动媾和。
晋厉公正好想收拾秦国,但是碍于秦楚联盟,一直不敢有大的举动。既然楚国主动上门求和,那就答应与楚国媾和,再收拾秦国。
深感自己聪明的晋厉公爽快地答应了媾和,表示第二年举行两国首次会盟。
晋厉公的父亲晋景公是真的渴望和平,而晋厉公只是利用暂时的和平机会打击秦国。现在最吃惊的就是华元,他作为一个小国的大夫,竟然凭一己之力,就让天下两大巨人坐在一起和谈了。
公元前579年,周历夏五月,晋国代表范燮与楚国代表公子罢、许偃在宋国西门正式举行会谈。双方代表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天下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晋、楚两国代表对在宋国逗留期间所受到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深表谢意,并对宋国华元大夫推动天下和平所做出的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
会谈最后,双方签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和平协议”。
协议内容如下:
1.晋、楚两国再也不掐架了。
2.谁要敢欺负咱们其中一个,咱们一起收拾他。
3.以后两国要经常派使者串门,有什么事一起坐下来好好商量。
4.谁要是违反约定,天打五雷轰。
这次和平会盟,史称“第一次弭兵大会”,“弭兵”的意思是平息战争。
弭兵大会召开,天下就此和平了?
做梦吧!
弭兵大会召开后,天下仅仅和平了一年。第二年,晋厉公就主动挑起战争,攻打秦国,爆发了著名的麻隧之战。
晋国和谈是为了腾出手打心腹大患秦国,而楚国主动要求和谈,是因为它的东南也突然出现心腹大患,这就是吴国。吴国在东南如日中天,誓要与楚国争夺南天一霸的角色。楚国必须尽快解决与晋国的争端,调转枪头制服吴国。
和平并不彻底。
公元前546年的早春,宋国大夫向戌站在宋都睢阳的城楼上望着城外的农田。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们在农田上辛勤地忙碌着,都想借着肥沃的土地多种些粮食。睢阳城外的农田异常肥沃,因为农田下埋着数不尽的死人。
春秋时代以来,宋都睢阳历经了无数次战火,数不清的敌国曾兵临城下。每次大战爆发,来时都是人海,去时都是血海。战死在睢阳城下的人,都成为无名的孤魂野鬼,尸体就地掩埋。经过上百年的积累,成千上万的尸骸化作营养充分的有机肥,滋养着睢阳城外的农田。
向戌不禁感慨,乱世之中人如蝼蚁,命如草芥。宋国贵为公爵级国家,却是大国争夺的鱼肉。不过这两年中原暂时太平了一些,小国们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此时向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趁现在天下局势稳定,自己当一个和平使者,让全天下的国家聚在一起,再开一次弭兵大会。
第二天,向戌在宋国朝会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结果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三十年前,宋国华元大夫凭一己之力,促成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弭兵大会,竟然让曾经不共戴天的晋、楚两国坐下来握手言和。然而,和平仅维系了一年,晋、楚两国就又打得跟血葫芦一样。
就在所有大夫都觉得向戌异想天开时,坐在宝座上的宋平公发话了:“你不妨去试试吧。”
“有一点请你记住,这是你的个人行为,与宋国无关。”宋平公补充道。
在宋平公看来,向戌的成功率几乎为零,但即使他失败了,对于宋国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万一向戌成功了,宋国就可以永享太平,何乐而不为?
小国的可怜之处在于做事不得不小心谨慎,生怕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得罪了大国,从而遭到灭顶之灾。
向戌也能理解宋平公内心的无奈,为了宋国的社稷与百姓,他选择了独自承担风险。
“请国君放心,这是我的个人行为。”向戌严肃地答道。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但是向戌不信这个邪。他不但要为国家争取独立自主,更要主导天下风云,开一场终结一切战争的大会。
所谓英雄,就是在胜算很小的博弈中胜出的人物。
要想博弈取胜,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缺一不可。向戌敢于博弈的底气,就是因为他发现上天赐给自己的时运无比地好。
晋、楚两个超级大国是天下动荡的根源,而此时这两个国家因为各种原因,都想和谈。只要将他俩拉到谈判桌前,那就成功了一半。
向戌拥有全天下最强大的人脉资源。他和第一次弭兵大会的倡导者华元大夫一样,是一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交际高手。他有两个铁哥们儿,一位是晋国的赵武,另一位是楚国的屈建。这两位都混到了国家二把手,赵武担任晋国中军将,屈建担任楚国令尹。
向戌立即前往晋国。他认为只要能搞定赵武,就能搞定晋国。
赵武真是一员福将,刚继任中军将就双喜临门:晋国两大敌人都主动上门求和。
自从崤之战后,秦国与晋国彻底翻脸,战争成为两国唯一的交流方式。晋国虽然无数次将秦国击败,但执拗的秦国人只要一缓过劲儿,就不停地向晋国进行军事骚扰。
作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个鸽派君主,秦景公已经厌倦了世代厮杀。他主张祖先的仇恨不要干扰这一代人的幸福,为了秦国能沐浴和平的曙光,秦景公主动放下秦人的高傲,派出自己的亲弟弟向晋国寻求和平。
面对秦景公的和平特使,晋国表现出了高度重视。
特使来的当天,赵武的副手叔向专门去找精通外交礼节的子员前来接待。然而,秦晋首次和谈这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情,总有人想蹭热度,这个人就是子朱。
子朱对叔向三次请求由自己来接待秦使,可叔向就是不理他。子朱愤怒了,他朝叔向怒吼道:“我也懂外交礼节,为什么不让我来接待?”
叔向呵斥道:“秦、晋两国常年兵戎相见。感谢上天,现在两国终于可以坐下来和谈了。如果谈不成,我晋国三军将士又会有无数人战死沙场。子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工作者,让他来处理接待秦使的工作,我放心。你外交经验不足,做事不靠谱,我才不敢用你。”
叔向的话说完,周边的大夫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起把子朱拖走了。
很快秦晋达成了和平协议,三家分晋之前,秦晋再未发生大战。
而新一任齐国国君齐景公也主动向晋国臣服,心甘情愿扮演千年老二的角色。
赵武作为晋国朝堂中少有的鸽派,儿时经历过家族被屠戮的下宫之难,经历了太多血雨腥风的他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赵武深知国内六大氏族处于均势,大权在握的六族已经失去了对外征战的渴望,不如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给子孙后代留下好的基业。
向戌到达晋国后,直接求见赵武,对他说要举行一场弭兵大会,让天下诸侯罢兵言和,以后再也不打仗。赵武二话不说,立马表示同意。
眼见晋国竟然如此爽快,向戌立即启程去了楚国,求见令尹屈建。
“晋国中军将赵武说了,愿意与楚国弭兵!”向戌对屈建说道。
屈建听完差点没哭出来,高兴地说道:“太好啦,天佑楚国啊!”
对楚国来说,晋楚弭兵也可以算苦尽甘来了,因为东南的吴国已经打得楚国快招架不住了。
吴国多次出击楚国,打得楚国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屈建的两位前任令尹子重、子囊因与吴国交战惨败,丧师丧地,都得抑郁症死了,导致最后楚康王不得不起用一位老爷子——养由基。
此时养老爷子一大把年纪了,但是无将可用的楚王也只能拜养由基为宫厩尹,作为楚国与吴国交战的前线最高指挥官。到达职场顶峰的养老爷子并没有享受到功名利禄,因为吴军实在太难对付了。每一次对吴作战,都是在消耗他的元气。
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养由基的战车被吴军困住了。如果放在过去,他肯定能将所见敌军一个个射于马下。但现在年老的他已经拉不动弓、驾不动车了。
自知难逃一死的养由基用尽最后的力气,站在战车上挺起胸膛,威风凛凛地迎接死亡。只见吴军朝养由基射出一阵箭雨,养老爷子瞬间被暴雨般的箭矢吞没了。
“神将”养由基死后,楚国人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曾经在中原晃荡了一百多年的楚国认错了敌人,楚国真正的克星不是晋国,而是东南的吴国。
两个超级大国愿意和谈,再把齐秦两国搞定,剩下的小国就会跟着大哥一起来。
向戌又先后去了齐国与秦国,这两个国家表示他们也早就不想打了。可是去开会就要争盟主,虽然齐、秦只是二流大国,但是大国威仪还是要有,不能屈居他国之下,所以两国就不去和平大会了。要争盟主,就让晋、楚两国争吧,如果大会谈成了天下弭兵的协议,两国也自然会遵守。
向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作为一个小国的大夫,竟然真的让鏖战上百年的大国走到了谈判桌前,运气真是好到爆!
可是,和谈未必真的那么简单。
一场旨在终结一切战争的大会即将举行,史称第二次弭兵大会。
这是天下所有诸侯翘首以盼的大会。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王室衰微,诸侯并起,每个人都在战乱中出生,又在战乱中死去,没有人享受过长久的和平。
大家都想:去它的战争,活着才是真理!
大会的地点选在宋都睢阳的西门,和第一次弭兵大会的地点一样。这个地点远离晋、楚两国势力范围,让宋国占有地利优势,而且睢阳交通方便,到晋、楚两国的距离也相同。
此次弭兵大会,天时、地利都有了,就差人和了,可是这人和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各国上报的参会人员名单让向戌大失所望。天下诸侯说是对此次和平大会极其重视,几乎全都参与了,可为了安全起见,来参加和谈的都是国家的二把手,国君一个都没有来。
向戌很无奈,原本想让每个国家的国君一起出席会议,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从此就是一家人。但他也知道,一个火星子,就能让会场变成屠宰场。说句实在话,也不能怪诸侯。
周历五月二十七日,向戌听说晋国谈判团到达宋国,早早在都城的西门外迎接。
当他看到所谓的晋国谈判团时,眼珠子差点掉下来。队伍领头的是赵武,叔向是他的副手,他俩身后跟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晋国大军。
“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谈判的?”向戌心想。
“大夫,我看出了你的心思,你别误会,我们真的是来谈判的。沿途治安不好,这些军人是来保护我们谈判团的安全的!”赵武满脸笑容地说道。
晋国第一个到达会场,就像布置会场的主持人一样。
随后一群小诸侯也来了,他们本着“行走江湖,安全第一”的宗旨,每个人都带着大队人马前来。
周历六月十六日,楚国令尹屈建与副手公子黑肱率领楚国大军抵达会议现场。
楚国抵达会议现场后,气氛异常紧张。楚国带着自己的小弟,驻扎在宋都西门的南方;晋国带着自己的小弟,驻扎在宋都西门的北方。南北两大集团在宋都西门摆开阵势。晋、楚两国代表碍于面子,谁都不愿意迈出第一步。
向戌站在宋都城楼上看着城外的两拨大军剑拔弩张,他明白此次谈判必须要成功,否则城外又将是一片血海,搞不好还会连累城内百姓。
扮演传话筒的向戌在晋、楚两军大营内不停穿梭,希望拉近两大国的距离。
楚国令尹屈建对向戌说:“楚国渴望和平,可是没有了战争,臣服于我们的小弟心也就散了,到时候也不向我们朝贡了,我们大国的尊严将荡然无存!不如让我的附庸诸侯朝觐晋国,也让晋国的附庸诸侯朝觐我楚国,谁要是不听话,我们一起攻打它!”
向戌听完后,明白了楚国谈判的痛点与诉求:楚国害怕天下和平了,就没有人交保护费了,所以期望南北两大帮派合并到一起,两位大佬向全天下诸侯收保护费。
楚国的要求对于小国来说是有点过分。过去交保护费只用给一个大佬,现在却要交双份。但是能用钱办成的事儿都不是事儿,毕竟钱没了还可以再赚,打起仗来人死了就不好办了。
向戌到晋军大营向赵武传达了楚国的谈判条件,赵武听完觉得可行,但是又指出屈建的话里的大漏洞,那就是齐秦两个大国怎么处理。
齐国是北派里的二长老,秦国是南派的二长老。虽说两国实力是千年老二,但是一直也以大国自居。晋国可以让齐国朝贡自己,但是让齐国去朝贡楚国,齐国死都不会去。同样,秦国也是如此。
向戌又跑到楚营里,将条件里的漏洞告诉了屈建。
屈建一听,马上意识到这个漏洞的危害极大,处理不好就会酿成战争隐患。他不敢私自做主,火速派人回国请示楚康王。
楚康王立即做出批示:齐秦两国的朝贡问题先放一放,先让其他小国向晋、楚朝贡。
收到楚康王的重要批示,屈建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双方大的分歧没有了,那就正式见面吧。
晋、楚之间的博弈初告段落。博弈的实质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应该考虑双方的利益均衡。既然双方的利益都满足了,就可以谈细节了。
周历七月二日,晋楚双方谈判团正式会晤。双方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长时间沟通,坦诚交流,就晋楚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势力划分、保护费收取等问题,全面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会议当晚,双方代表拟定弭兵协议,并约定三日后带着各自小弟举行弭兵大会,歃血为盟,共享天下太平。
周历七月五日,随着晋、楚、宋、郑、鲁、陈、卫、邾、蔡、曹、滕、许十二国代表步入会场,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和平大会正式举行。
然而,原本应是喜气洋洋的和平大会,现场气氛却是杀气腾腾。
楚国代表抢先步入会场。他们高昂着头,迈着大步,穿着膨胀得像棉花糖一样的衣服,衣服里面还传来盔甲与兵器铿锵刺耳的撞击声。场外的楚国大军已经列好军阵,做好战斗准备。
对于大佬楚国来说,嘴上都好说,但真要做起事来,就得留一手,毕竟谁知道晋国会不会黑吃黑。
随后入场的赵武则被楚人蛮霸的作风所震惊,他对副手叔向说:“楚国人会不会下黑手?当年楚成王就是在会盟时把宋襄公绑架的。”
叔向知道楚国的黑历史,但是他对赵武说:“您放心,楚国这是想要和平,但又对我们不信任。他们骨子里仍怀有霸主妄想后遗症,才会做出这样的狂妄举动。即使楚人真是要火并,他们也会掂量自己的实力。会场外有我们晋国大军,不远处又是宋都睢阳,宋国人又是我们的盟友,打起仗来楚人占不到便宜!”
赵武听完才稍稍放宽了心。
弭兵大会按照标准的会盟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到了歃血为盟的环节,却出现了问题。关于谁先手执牛耳进行歃血的问题,赵武与屈建起了争执。
两个人都抓着牛耳不放手,因为按照会盟的惯例,只有会盟的领袖才能第一个歃血。虽说双方都想和平,可是一遇到要分先后的场合,可恶的霸主思维又显露出来。
赵武大喊:“晋国第一个到达会场,我们又是天下霸主,没有谁能排在晋国前面!”
屈建毫不示弱,怒道:“谁说你们是天下霸主,论实力楚国才是老大!”
就在两人在盟坛上争执的时候,坛下的楚国士兵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铠甲,并且把宝剑从腰间抽出,做好了火并的准备。晋国随行的人员也跑出会场,准备调动晋军杀入。
一场大规模的火并即将爆发。
好在明白事理的叔向跑到赵武身边,一把拽回了争执的赵武。他对赵武说道:“大局为重,让楚国先歃血!”
赵武立马冷静下来,意识到不能再闹下去了,于是主动让屈建歃血。屈建缓过神来,看见坛下都已经亮出兵器了,一身冷汗也“唰”地冒出来,知道自己玩大了。他赶紧拜谢赵武,随后手执牛耳,率先歃血。
在明争暗斗中,弭兵大会结束了。
会后,宋国款待了各国代表。大家胡吃海喝一通后,各回各家。
和平的奇迹真的发生了!
从公元前546年第二次弭兵大会结束,到公元前453年赵、魏、韩正式建国,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虽然偶尔有小战,但再也没有爆发过大战。
晋、楚两国的小弟同时对两位大佬进行朝贡,各国之间相互通婚,礼尚往来,中原一片和平景象。
这一切都要感谢向戌。虽然他只是一个大夫,但他凭一己之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让仇杀上百年的晋、楚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那些所谓的春秋霸主,为了一己之私利,将霸业建立在累累尸骨之上。而向戌所促成的弭兵大会,是为了宋国百姓的幸福,更为了天下百姓们的幸福,向戌才是真正对历史有推动作用的人。
天下和平了,不同的人开始了各自的追求,时代产生了裂变。没事做的国君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安乐宫,大权彻底旁落;精力充沛的大夫们,不断兼并土地,在自己的封地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各种先进的技术也运用在军事与生产上。
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慢慢浮现出来。
第二次弭兵大会召开时,鲁国一位叫孔丘的七岁小朋友,正在与母亲过着清贫的日子。
他们一家是落魄贵族,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孔丘仍要感谢向戌。如果没有向戌召开弭兵大会,孔丘很可能在成年后被拉去充军。他虽然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但是贵族当兵的义务免不了。按照之前隔三岔五的大战爆发频率,孔丘很可能在成为“圣人”前就为国捐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