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2年,周历三月底,楚成王站在睢阳城外的一片空地上,凝视着这座古老而雄伟的城池。寒风吹拂着他的面颊,他的内心也像冰窖一样。楚军围攻睢阳数月,至今未破,城下堆满了楚军尸体。
六年前,楚成王在泓水之战中全歼宋军主力,彼时宋都睢阳空虚,拿下睢阳轻而易举。他万万没想到天佑宋国,楚军在渡澭水时恰逢河水暴涨,结果被冲得七零八落,攻占睢阳的计划功亏一篑。
现如今,楚成王再次杀到睢阳城下,楚军把睢阳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但宋国好歹也是公爵级国家,睢阳城墙经过几百年的营建,异常坚固。而且睢阳周边水系发达,虽然宋军被围得很惨,但仍可以通过水路获得补给,并与外界联系。
想断掉宋军补给,必须要有水军,而春秋时的军队都是旱鸭子,水军可是高科技兵种。楚国在当时还没有能力建立水军,所以睢阳在楚军团团围困下依然屹立不倒。
楚成王望着睢阳城墙,内心感慨万千。自己虽能号令中原诸侯,却始终拿不下眼前这小小的睢阳。从子玉率若敖六卒远征,到现在自己围攻睢阳,已经旷日持久。打仗是烧钱的,再这么长时间地耗下去,对于楚国来说无疑是大放血。
楚成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回想前几天刚接到的齐、秦两国向楚国宣战的消息。他万万没想到,晋、齐、秦三国竟然会联合起来。
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三个选项:
第一,围攻睢阳直到破城,然后在宋国境内与晋、齐、秦三国联军决战。
第二,火速撤围,挥师北上。在齐、秦大军到来前,在曹、卫之境与晋军决战。
第三,撤军回国。
聪明的楚成王选择了撤军回国,因为这是最保险的选项,前面两个选项风险太高,他不能拿国运豪赌。
如果选择第一个选项,即使攻破睢阳,楚军也必然损失惨重、疲惫不堪。到时候再与晋、齐、秦三国联军交战,楚军力不从心,胜算极小。更可怕的是,万一没攻下睢阳,晋、齐、秦三国联军再给楚军来个内外夹击,楚军主力搞不好要在睢阳城下全军尽失。随后三国联军再杀向楚国境内,楚国可能就被灭国了。
如果选择第二个选项,也好不到哪里去。火速撤围,抢在齐、秦大军与晋军会合前与晋军决战,以优势兵力打败晋军后再与齐、秦两军交战。这种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后世的军神拿破仑屡试不爽,他以这样的方法打败过多次反法联盟。但是拿破仑用这个策略的时候不用担心法国老家被人抄底,而楚成王则有这个顾虑。
这都要怪子玉当政时期,楚国的门户鄀国被秦国攻占。如果楚军主力在曹、卫与晋军决战时,秦军不前来增援晋军,而是走之前攻占鄀国的那条路线,就能直接杀入楚国方城。即使楚军能大胜晋军,但班师回朝时就可能会发现自家老巢已经被秦国强拆了。
楚成王年岁已高,此时楚军主力在外,国内空虚,他不敢也不想去冒险,所以只能选择撤军回国。
周历四月初,楚成王命令在齐国谷邑驻扎的楚军撤回楚国,跟随楚军远征的陈、蔡、郑、许四国军队撤回各自国家。围攻睢阳的楚军全部撤至楚国申县,随时准备迎战进攻楚国本土的三国联军。
然而楚成王的撤军命令,却遭到子玉的公然违抗。不光子玉一个人抗命,若敖族的其他楚军将领们也都拒绝撤军。
子玉抗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此时撤军回国,楚国在中原的霸权必定土崩瓦解。而楚国开始走下坡路,正是在子玉担任令尹的这几年。回国以后,自己作为国家的二把手,肯定是楚成王出气的对象。到时候,自己无非被罢官了事,但是若敖族就会成为楚成王的重点打击对象。子玉实在担不起让若敖族衰败的责任。
为了若敖族的命运,子玉打算豪赌一把,率军北上与晋军决战。这一赌,赌上了若敖族的命运,更赌上了楚国的国运。如果能打赢,楚国不但中原霸权之位不失,更能雄霸天下,而子玉与若敖族凭此不世之功勋,今后在国内也无人敢敌。
好胜心极强的子玉之所以敢赌,也是因为他有筹码。楚军中,自己手里有强悍的若敖六卒,可以作为决战的中坚力量。还有楚成王出征带出来的申、息两县的县兵,这两县的县公都是若敖族的人,自然也会听自己的。这两县作为楚国的战略重镇,县兵战斗力颇高。此外,自己这两年远征在外,一直担任前线总指挥,陈、蔡、郑、许四国联军也在自己掌握之中。他们虽然战力弱,但打仗时候充充人数,摇旗呐喊也是可以的。即使楚王把自己的王卒与太子的宫甲全部撤走,子玉手里掌握着的若敖六卒和申、息县兵以及四国联军,全部加起来也有将近一千两百乘战车,总兵力将近十一万。
有如此庞大的军事实力,子玉完全有底气不依赖楚王,靠自己展开大决战。
已经带着王卒与宫甲撤到申县的楚成王,见子玉仍然不听自己的命令,内心无比愤怒。他立即派使者前往宋国,下令让子玉火速撤军回国,并让使者传话给子玉:“《军志》讲:‘适可而止。’又讲:‘知难而退。’又讲:‘有德不可敌。’这三句话说的都是晋国!”
结果子玉回了一句:“我此次作战,只不过是要堵那些奸佞小人的嘴!”
使者回去将这句话传达给楚成王,楚成王非常愤怒。子玉如此刚愎自用,如果他打了大胜仗,裹挟十一万大军杀回楚国,那后果不堪设想。
楚成王心想,此时楚国内患已经大于外患,若敖族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即使楚国称霸中原,最后权势也都要落到若敖族手里。晋国曲沃代翼、小宗干掉大宗的事,绝不能在楚国发生。
楚成王杀机已起,但不会显露出来,他会给子玉温柔的一刀:子玉你不是要与晋国决战吗?那我就派出王卒中的西广与太子的宫甲去援助你,表面上支持你。但你若打了败仗,到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
吝啬的楚成王只派了几十辆战车前去援助子玉,自己的主力却缩在楚国境内。楚成王相信,子玉这样一个从来没吃过亏、刚愎自用的人,与晋国决战必败。到时候,就由晋国替自己收拾子玉与若敖族。而由于楚军主力尚存,哪怕晋国率联军杀向楚国,自己凭借方城天险,仍可拒敌于国门之外。
此时子玉仍在宋国境内等待增援,他看到楚成王派来这么点部队,不禁暗暗嘲笑楚成王。现在的他空前膨胀,拥有如此骇人的军事力量,他已经是楚国实际上的王!他不光要把若敖族带入辉煌,更要成就楚国万世基业!
令尹子玉押上了自己全部身家,与晋文公重耳对赌国运。
而马上爆发的这场对赌,赌出了晋国百年昌隆的国运!
手上握有十一万大军的子玉并不急着向晋军进攻。他继续围困宋都睢阳,想通过谈判让晋军撤退。他天真地认为,在楚军强大的兵力面前,晋文公会在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后,同意和谈退兵。
子玉派出使者宛春前往晋军大营,向晋文公传达了子玉的和谈条件:
一、允许晋军占领下的曹、卫两国复国。
二、曹、卫两国割让给宋国的土地,必须还回来。
三、晋国撤军回国。
子玉承诺,只要晋国答应上述三个条件,楚军立即对宋国睢阳撤围。
晋文公听完并没有马上表态。他让宛春退出去,找来心腹大臣商议。晋文公的团队都是在江湖流亡多年的超级人精,听到子玉开出的条件,他们都觉得子玉是个神经病。
狐偃说:“子玉真是无礼,晋国闯荡中原,就是为了出来建立霸业的。你占尽便宜,然后一句话就想让我们走,真当我们是傻子啊?”
先轸跟着说:“如果答应曹、卫复国,即使楚国撤宋国之围,宋国依然被曹、卫等楚国盟国包围着,迟早还是被楚国吃掉。子玉这一招将三国全收入楚国阵营中,好人全让他做了,而晋国什么都得不到!”
晋文公也点头同意狐偃与先轸的观点,然后说:“当务之急是如何解除宋国之围。宋国如果一直被围下去,迟早要完蛋。”
先轸想出了一个在春秋时看起来不是很道德的主意。他对晋文公说:“不如我们来做好人。我们私下让曹、卫两国复国,但要求他们必须叛楚从晋。同时,我们扣押宛春,激怒子玉,愤怒的子玉必然从宋国撤围,率军北上寻找晋军主力决战。”
按理说,春秋时交战是要讲原则的,扣押对方使者,这很不道德。但晋文公就按照先轸的建议,扣押了使者宛春。消息传到子玉那儿,子玉暴跳如雷。
《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而从两年前开始,子玉就一直是负气在外远征。他负楚成王的气,负国内大氏族的气,负敌国的气,此刻的他如同一个大受气包,只要一个小火星子,就会被瞬间引爆。
好胜心极强的子玉哪受得了晋国如此羞辱!子玉选择了楚成王最不敢选择的高风险选项——撤围睢阳,挥师北上,一路急行军,抢在齐、秦大军到来前,在曹、卫之境寻找晋军主力决战。
听闻子玉率军狂奔而来,晋军并没有找楚军决战,而是往北一路后撤。这一撤就走了三天,退避了三舍!
后世对晋文公退避三舍的举动高度赞扬,说晋文公是一个讲仁义的人,退避三舍是为了报答流亡时楚成王对自己的热情款待之恩。其实,在国家大事上,君主哪会谈什么私人感情?晋文公如果真讲仁义的话,三年前就不会将秦国祸水南引,带着秦国去攻打楚国门户鄀国了。
晋军之所以一路后撤,是因为他们心里真没有底。在与齐、秦两军会合前,己方军力处于劣势,贸然与楚国开战,等于找死。况且,在之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敢与人数超过十万的敌军交战。
在晋国屁股后面一路猛追的楚军受不了了。楚军众多将领向子玉请示,问能不能休息一下,再这么漫无目的地追下去,晋军没有找到,自己要先跑死了。但是好胜心极强的子玉哪会听进去?他命令楚军继续追击。
就这样,晋军跑,楚军追,在周历四月初三,楚军终于在卫国境内的城濮找到了晋军。
晋军之所以不跑了,不是因为跑不动了,而是因为晋军与齐、秦、宋三国大军胜利会师了!
齐军将领是国归父与崔夭两位大夫,其中国归父就是齐国赫赫有名的“天子二守”里的国氏领袖。秦军将领是秦穆公的儿子小子慭(yìn)。
最出人意料的是宋军也前来会师。要怪只能怪子玉情报工作没做好。楚军撤围睢阳后,宋成公就率宋军出城,一路尾随楚军,直至与晋军会师。
以晋国为首的四国联军加起来约有九万之众,战车一千乘。交战双方兵力凑起来有二十多万人,战车两千多乘。这么多的兵力投入一场决战中,在之前的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
周历四月初四,楚军挺进到城濮之南,背靠一个叫酅(xī)的丘陵,安营扎寨。
城濮之战行军路线图
当晚,晋文公与大臣登上一块高处,远望楚军大营。对面营地的灯火如同浩瀚的银河一样。晋文公行走江湖那么多年,什么场面没经历过,但是他仍被楚军的架势彻底震撼了。他内心十分忐忑,这是一场国运豪赌,更是一场所有人从未经历过的天下大战!
此时晋文公身旁的狐偃看出他有些不安,宽慰他说:“重耳,舅舅跟你说,没必要太担心。打赢了,我们便可以称霸天下;即使打输了,我们晋国还有表里山河,也不会有什么损害的!”
晋文公听了狐偃的话,内心宽慰了一些。他心想,反正我们晋国就是出来撞大运的,赢了最好,输了也没什么损失,于是就回营帐里睡觉了。
第二天,有两个楚国人先后来见晋文公。
第一个来的人叫王孙启,这个人给晋文公带来了好消息。王孙启的祖父是楚武王,父亲是被若敖家干掉的令尹子元。王孙启在楚国备受若敖族的欺压,跟若敖族有不共戴天之仇。这次他叛逃到晋军大营来,就是要报复若敖族。
他给晋文公带来了一条重要情报:“楚国君臣失和,这次大战只有子玉想打,军中的诸侯联军很多都是被迫参战,而楚王已带自己的王卒与宫甲回国了。”
晋文公与众臣听完都笑了起来。晋文公原本以为楚军军力远胜自己,但是既然楚成王率部回国,自己四国联军的实力就与楚军相接近了,这仗打起来是有胜算的!
紧接着,另一个楚国将领又来到晋军大营门口,这人就是子上。子上是过来找晋军请战的。春秋时,大家打仗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要约好时间、地点,摆好阵势,堂堂正正打一场,不能搞偷袭。
只听见子上在营门外大喊:“我家主帅子玉说了,请求我楚军将士与您的晋军战士较量一番。晋君您靠着车前横木看热闹时,子玉也陪同您一起观看。”
子玉的原话极其轻佻与戏谑,但是晋国君臣们并不生气。跟你打嘴仗没有意义,不如让你继续猖狂,继续得意忘形,我们再在战场上把你打得屁滚尿流。
于是晋文公派栾枝去营门口,回话给子上:“您的话,我们国君已经知道了。当年楚王对我们的恩惠,我们不曾忘记,所以我们才退避三舍。我们原本以为子玉大夫会退军回去,既然贵军不回去,那就有劳子玉大夫转告各军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明天早上我们战场上见。”
子上走后,晋文公与众臣召开战前作战部署会议。会开了很久,晋文公想休息一会儿,于是独自一人走出了营帐。周历以农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此时是周历四月初,换算成农历就是二月初,属于冬末春初。这个季节,城濮地区季节性东北风正猛烈。
晋文公抬头仰望天空,放松心情。此时虽然有点干冷,但天上万里无云。晋文公远眺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大风。城濮地区是由黄河冲积出来的平原,一刮风就会尘土飞扬。沙子吹进了晋文公的眼睛里,他揉揉眼睛,脑子里突然一道灵光闪过。晋文公命令士兵赶紧在周边树林里多砍些树枝,这些树枝会在明日的决战中派上大用场。
周历四月六日,天刚蒙蒙亮,一马平川的城濮大地上已经隆隆作响。交战双方开始排兵布阵了。
晋文公作为四国联军统帅,登高检阅了大军。虽然早上的气温比较低,但大军士气却很高昂。作为联军主力,晋军拥有七百乘战车,战马与车上战士个个全副武装,背甲、胸甲、腹甲、后甲,能穿上的铠甲都穿上了,整辆战车就是一辆重型坦克。
晋军的阵形面朝南,采用上、中、下三军横阵排列。先轸所辖的中军居中,狐毛所辖的上军居右,栾枝所辖的下军居左。秦、齐、宋三国联军部署在先轸所辖的中军里。
晋文公对众将士喊道:“军队里有年长的,也有年少的,你们每个人都恪尽职守,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取得胜利。”晋军爆发出撼天动地的呐喊声。
楚军的阵形面朝北,也采用横阵排列。子玉统率强悍的若敖六卒作为中军,对阵先轸的中军;子西统率由息县县兵与郑许联军组成的左军,对阵狐毛的上军;子上统率由申县县兵与陈蔡联军组成的右军,对阵栾枝的下军。为数不多的王卒与宫甲被部署在左右两军。
子玉听见对面雷鸣般的喊声,也不甘示弱地驾车驰骋到三军面前,用尽全身力气喊道:“今天,我们一定会把晋军全部消灭!”楚军阵中也爆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两军的杀气都被主帅调动起来了,大战一触即发,双方将士就等主帅击鼓进军了。
然而子玉不知道,一个大圈套正在等着楚军。这场战役,表面上是两军堂堂正正地对决,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晋国联军在人数上稍有劣势,但是不要忘了,晋国君臣是老奸巨猾的人。
在接下来的交战中,晋国君臣说好听点是采用了“虚实”策略,说难听点就是暗算了楚军。
避开中军之实,击两翼之虚,是此次晋军作战的指导方针。在晋军看来,楚军实力最强的是中军若敖六卒,那是与子玉休戚与共的家族子弟,而其左右两翼都是县兵与战力弱的小国联军。晋军不仅会重点打击楚军两翼,还玩了很多阴招,虚虚实实地把楚军玩死。子玉不知道有这么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他最后就被猪一样的小国联军坑惨了。
整场战役,楚军被晋军牵着鼻子走。
晋文公站在战车中,并没有急于击鼓进军,只是看着自己的大帅旗。此时,硕大的帅旗被东北风吹得呼呼作响。而风并没有停的意思,反而越来越大,突然,中军大旗上的飘带被风刮飞了。晋文公看着这条飘带越飞越远,越飞越高,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并示意击鼓进军。
楚军也不甘示弱,开始击鼓。双方的战车开始加速,战车后的步卒紧跟其后,奔跑起来。两支大军如同两个擎天巨人,即将对撞在一起。
就在楚军右军快冲到晋军下军时,出现了一个惊悚的场景:他们没有看见敌军,反倒看见漫天的沙尘暴向自己迎面扑来。楚军右军被这风沙打得睁不开眼睛,陈蔡联军吓得心惊胆战,以为晋军人数远超自己。
原来前一天,晋文公发现这段时间刮东北风,就让晋军多砍些树枝,绑在战车后。这样,战车一跑起来就会掀起漫天风沙,就像沙尘暴一般。而现在正刮着猛烈的东北风,方向正对楚军,沙尘也就全部刮向楚军。
就在楚军右军揉眼睛时,晋军下军从沙尘暴里冲出来。这一冲,直接把楚军的马匹吓得惊慌失措,到处乱奔。因为晋军战车的马匹全部裹着老虎皮,楚军的马匹一看以为是大老虎,本能地逃命了。已经阵形大乱的楚军右军被猛冲过来的晋军打得七零八落,陈蔡两国联军直接就逃跑了,只剩下子上率领的楚军在做殊死抵抗。
而子西率领楚军左军在冲锋时,发现晋军上军竟然有两面将旗。一军之中通常只有一面将旗,因此子西误以为晋军主将在晋军上军。当楚军左军快与晋军接触时,晋军上军竟然掉头往后跑了。换到现代,傻子都知道这肯定有鬼,但单纯的子西以为晋军是被楚军吓跑了,于是赶紧率军追赶。他以为只要击溃晋军上军,抓住晋军主将,这场战争就赢了。
子玉在中军看见左军在奋勇追击,而右军在沙尘暴里。由于当时的战争没有现在的无线电通信手段,十万人的战线拉得非常长,有时根本不知道友军情况,因此子玉错误地认为左军已经旗开得胜,右军正在沙尘暴里酣战。他把中军全部压上,攻打晋国中军,并没有去救援已经快支撑不住的右军。
当楚军中军杀向晋军中军时,并没有迎来对冲的晋军,因为有一条巨长的堑壕挡在了他们面前。晋军躲到了堑壕后的工事里,在与楚军打阵地战,负责坚守工事的将领叫祁瞒。
杀来的楚军蒙了。从来没见过这么玩的,说好的打野战怎么变成攻坚战了?无奈的子玉只能命令战车上的士兵下车,全军开始攻坚。没有配发攻坚装备的楚军只能两只手爬堑壕,因此两军中部战线陷入胶着状态。
而晋军中军将先轸去哪里了呢?此时他正率领中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楚军左军的右侧。
就在子西欢快地去追杀晋军上军时,楚军左军已经孤军深入太远,脱离了中军,自己的右侧暴露在晋国中军面前。
瞅准时机的狐毛不再跑了,而是指挥晋军上军掉头与楚军厮杀。先轸则率领中军主力横向攻击楚军左军右侧。楚军左军受到两面夹击,郑许两国联军直接逃跑,只剩下陷入半包围中的楚军左军在拼命抵抗。
看着远处晋军中军主力正与楚军左军奋勇厮杀,负责坚守阵地的祁瞒为了争功,违命擅自出击。
子玉看见守坚的晋军出击,大喜过望。祁瞒所辖的防御部队本来就不多,一出击很快被楚军杀得大败。击溃祁瞒的防御部队后,楚军一下子就冲过了防御工事。紧接着,楚军开始在晋军中军阵中制造混乱,楚军中一位叫斗越椒的将领看见了晋军大帅旗,一箭就把大帅旗射落。
看见大帅旗被射落,晋文公内心万分紧张。自己中军主力全部去打楚军左军了,中军阵地留下的人不多,原本只想依靠防御工事拖延楚军,没想到祁瞒这个浑蛋竟然擅自出击,让楚军彻底杀了进来。战后一定要把祁瞒碎尸万段!
晋文公内心很紧张,但是没有流露任何表情,依然坚守在中军阵中。他知道,作为三军总帅的自己,绝对不能乱,更不能为了保命后撤,否则,中军一垮,此战必输。
子玉杀入晋军中军,在阵中左冲右杀,越来越深入中军内部。他的目标是晋文公,他要找到晋文公,将其俘虏或者杀死!在尸山血海中,子玉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辆被重兵保护的豪华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个盔明甲亮的统帅,正是自己五年前在楚国王宫宴会上见到的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站在战车上,看见正前方不远处有一个浑身是血的楚军将领,正死死地盯着自己。当两人目光交会时,晋文公不禁打了个寒战:“子玉!”
子玉看见晋文公,也不废话,立即纠集身边将士,朝晋文公所在方向猛冲。战机稍纵即逝,子玉必须赶紧干掉晋文公,结束这场天下大战。
如果楚军左右两军能多坚持一会儿,子玉是有把握打垮晋军中军阵,赢得这场战争的。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子玉拼死杀向晋文公,晋文公心都跳到嗓子眼,以为自己要被子玉干掉了。就在这时,楚军左右两军的传令兵先后跑来告诉子玉,楚军左右两军力战不支,已被晋军击溃,左右两军现已不复存在了!
听到消息,子玉差点晕死过去。他明白,一切都结束了。晋军左右两翼会马上包抄过来,再不撤,若敖六卒就要被围歼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把中军的若敖六卒平安带回家,这些人都是自己的族人。
子玉强大的内心世界已经瓦解了,他知道自己回去肯定难逃一死,而近在咫尺的晋文公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克星,晋国以后更将是楚国的克星。心有不甘的子玉看了看不远处的晋文公,发现晋文公也在望着他。子玉朝晋文公恶狠狠地瞥了一眼,命令若敖六卒赶紧撤走。
若敖六卒不愧是精锐之师,很多军队撤退都会变成溃逃,而若敖六卒的撤退井然有序,没有让晋军占到便宜。
晋文公看到楚军虽然大败,但若敖六卒在子玉的率领下竟然能全身而退,内心不禁暗暗佩服。他原本以为子玉只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没想到子玉也是很有能力的。如果不是楚军两翼的小国联军逃得快,这场战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若敖六卒撤退后,晋国联军在楚军丢弃的大营内发现了堆积如山的补给,全军在那里吃了三天,最后把楚营毁坏才撤军。
城濮之战交战图
远在楚国的楚成王收到了子玉战败的消息,刚开始很高兴。但是当他听到申、息两县县兵全军覆没,唯独若敖六卒回来的消息后,立马又暴跳如雷!
楚成王最初的设想是,最好子玉与若敖族全军覆没,一个都别回来。结果若敖六卒全回来了,楚王直辖的县兵反倒没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楚成王要问责子玉,要弄死子玉!
此时的若敖六卒已经渡过睢水,经空桑,抵达楚国边境连谷。矗立在若敖六卒面前的是楚国方城。即将回家的若敖六卒没有看见迎接的人群,看见的却是楚王的使者。
使者为楚王传话:“大夫如果回到楚国,对申、息两县的父老如何交代?申、息两县子弟均战死沙场,无人能回,你有何脸面面对当地百姓?”
子玉听完,仰天长啸一声,看来自己不得不死了!这场巨大的失败,必须有人承担责任。只有自己死,才能背负起这战败的罪名,若敖六卒才能回国。
在连谷这个地方,子玉自杀了。随后,若敖六卒进入方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子玉虽死,但若敖六卒尚存。仍拿若敖族没办法的楚成王,只能让子玉的副将子西、子上接着做官。至于空缺出来的令尹位子,楚成王可以任命给自己能够掌控的人。吕臣正是合适人选,他被任命为新任令尹。这是一个老实而平庸的人,是蚡冒族的人,虽然家族势力不及若敖族,但也是世家大族。拉一派打一派,让蚡冒族抑制若敖族,是楚王的惯用伎俩。
由于若敖六卒平安撤回,楚国依然满朝都是若敖族的人,吕臣被若敖族的人完全架空了。再加上他抗压能力有限,很快得了抑郁症,不到一年就死了。
楚成王无可奈何,只能再次起用若敖族的人当令尹,这次他选的是子上。子上比起子玉要老实本分不少,至少不敢像子玉那样不留情面地怼楚王。然而,在楚成王眼里,无论子上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得死,因为他是若敖族的人。
公元前627年,令尹子上统领大军与晋国交战。由于作战不利,楚成王下令处死子上。
被打压下去的若敖族对楚成王充满仇恨,但他们暂时隐忍了起来。在日后的楚国政坛上,他们还会掀起更大的风浪。若敖族的问题,只能等到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来彻底搞定。
城濮之战只是这场天下大战的总决战。这场天下大战共历时两年,牵涉了晋、楚、齐、秦、宋、郑、陈、蔡、卫、曹、许、鲁十二个国家,卷入兵力之多,交战地域之广,前所未有!
城濮之战后,晋国开启了百年昌隆国运,正式成为春秋第一超级大国。而楚国只能退居老二位置,除了以后出了个硬茬楚庄王以外,一直被晋国压着打。
晋国是把分封制推向极端的国家,像是以卿族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楚国则好比以公族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公司。这场天下大战,是一场卿族国家与公族国家的较量。
这场战争的胜利,昭示着当时晋国分封制在制度上的胜利。此战中晋国君臣上下团结一心,因为每个卿大夫都知道,只要干得好,就会获得更多好处,所以他们都争相卖命。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晋国卿大夫们特别喜欢对外作战。“国之虽大,好战必亡”,当晋国打不动外战的时候,养得巨肥的卿大夫们,必然就要对自己国家下手。
不管战争结果怎样,尘归尘,土归土。子玉死了,死在了他强烈的好胜心上。而晋文公对子玉的战斗力仍然心有余悸,直到很久以后,得到子玉自杀的消息,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后晋国再也没有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