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4年秋天某日,楚国郢都城门外,伫立着一支拥有两百多乘战车和数万人的大军。他们已经伫立一天了,天色渐暗,空中飘着冰冷的雨滴,刮着冷风。雨水早已把士兵身上的衣服打湿,刺骨的冷风顺着雨水刺到他们的身上,但这支大军始终岿然不动。
军队前停着一辆战车,上面站着三个盔明甲亮的将领。为首的那位就是楚国现任令尹子玉,他气宇轩昂,相貌堂堂。子玉身后站着的是他的两位副将,也是他的族人,分别是子西、子上。他们身后的这支军队,正是自己氏族的私卒。
这个拥有庞大军事力量的氏族,还有一个威震楚国朝堂的名字——若敖族,这支大军则被称为若敖六卒。
这支大军不是在等待阅兵,而是在准备远征。老谋深算的楚成王故意派若敖六卒去当炮灰,但关爱下属的样子还是要做做的。楚成王特意让子玉出征前等一等,他会派上自己的王卒来随他一起出征。
子玉和他的族人已经在风雨中苦等王卒一天了,再不来全军就要闹感冒了,但是他必须等。此次远征要连续攻打夔、宋、齐三国,难度系数堪称史诗级。
夔国实力最弱可以忽略掉;宋国虽弱,但好歹是老牌公爵级国家;齐国虽然自从桓公死后风光不再,毕竟也是昔日霸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如果没有王卒的助攻,光凭子玉自己的若敖六卒,就算能够打赢,恐怕若敖一族也损失殆尽了。
楚国军事力量是由四方势力组成的:直属楚王的军队,称为王卒;直属太子的军队,称为宫甲;县的武装力量称为县兵;氏族自己的子弟兵称为私卒。其中,王卒是楚军的精锐,有了王卒的帮助,子玉的胜算就更大些,族人就能死得更少些。
天已经黑了,子玉终于等来了王卒。只见王卒的战车从车门鱼贯而出,子玉、子西、子上看着这些战车,内心充满喜悦。他们一边看一边数,数到最后,发现不对劲了。
子西:“不对啊,数来数去怎么只来了几十乘战车?我在朝中担任司马一职,知道楚国王卒实力雄厚,怎么就派来这点啊?”
子上:“大王派来的战车与我们若敖六卒的战车加起来,正好三百乘。我们要么再等等,或许后面还有增援的王卒呢?”
子玉:“后面不会再来了。”
子玉紧锁眉头,嘴上挂着苦笑。他比谁心里都清楚,这是楚成王故意在害他。楚成王之所以这么抠门,只派几十乘战车,和子玉的远征军凑成三百乘战车,是因为楚国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个谣言:子玉刚愎自用,如果带着超过三百乘战车的军队出征,就很难回来。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楚国的现实却是谣言并不会止于智者,而是越传越离谱,越传版本越多,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子玉在楚国就背负着“三百乘战车”的绰号。
能混到令尹,子玉的智商绝不低,他能猜到谣言背后的传播者。这个传播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都是忌惮若敖族的人,他们中有楚成王,还有其他大氏族。
楚成王就是要让子玉带着三百乘战车出征,如果打输了,正好印证谣言,证明子玉是一个无能的将领,楚成王就可以直接罢免子玉的职务了;如果打赢了,反正死的都是若敖族的人,得利最大的是楚国的国君。楚成王把子玉算计得死死的。
看见天已经黑了,子玉示意军队不用开拔了,众将士就地安营扎寨。自己的族人们已经在雨里淋了一天了,该好好喝上一碗热汤,换一身干的衣服,美美地睡上一觉。此后的征途极其凶险,很多人将有去无回。
能带若敖子弟平安回家,是子玉最大的心愿。
夜深了,子玉独坐在中军帐中沉思。若敖家族上一代首领子文,在迟暮之年把族长之位传给子玉,并向楚成王大力举荐,从而使子玉登上了令尹之位。子玉从老令尹子文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太平强大的楚国,而自己当令尹的这几年,国家却动荡不安,想想都让人生气!
就在楚军出征的前一年,晋国将秦国祸水南引。秦军在晋国的帮助下,攻占鄀(ruò)国(今河南省淅川县),俘虏了戍守楚国国门的申、息两位县公。秦军攻占鄀国后,就打开了南下的大门。后来秦人又在这条南下的路上修建了武关,有了这个前进基地,秦人随时可以杀入楚国方城,对楚国战略威胁极大。
这一战让楚国上下大惊失色,不仅丢失了申、息两大前沿的军事重镇,两位县公也被俘虏,楚国的脸面算是丢尽了。
在楚军出征的当年,国内也是流年不利。作为楚国附庸国的夔国,竟然也不尊重宗主国了。
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负伤,没两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宋成公亲赴郢都,拜楚成王做大哥。但是宋成公的内心是不服的,他打心眼里就瞧不起楚国,认为自己乃是显贵的商王之后,当年大商朝的青铜铸造已经炉火纯青时,楚人还在荆山里玩泥巴呢。在晋文公勤王的消息传到宋国后,宋成公立马转头拜晋文公当大哥,这让楚国在中原的战略支撑点荡然无存。
最让人震惊的是,原本被认为已经彻底不行的昔日霸主齐国竟然也硬气了一把,攻打了楚国的小弟鲁国。鲁国扛不住了,向楚国求援。
即将在子玉面前爆发的,是一场在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天下大战,几乎所有诸侯都卷了进去。这场大战持续时间长达两年,而子玉的远征只是这场天下大战的序幕!
虽然前路凶险,但子玉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楚国令尹,作为若敖家族的首领,他必须要打,而且还必须打得漂亮,因为若敖族的先辈一直是楚国的肱股之臣。
若敖族的先祖就是楚王若敖。若敖当时有一个小老婆是郧(yún)国公主,生了一个儿子,氏斗,名伯比,也就是叫斗伯比。
楚王若敖死后,这位郧国公主带着孩子回了娘家郧国。后来斗伯比长大了,可以谈恋爱了。
那时,每个国家都有约定俗成的野外约会场所,所谓“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斗伯比想谈恋爱,就必须去云梦,那里风景优美,草木茂盛。每逢暮春,室外气温二十五六摄氏度,非常适合外出游玩,很多青年男女专门到此游玩和恋爱。
春秋时代,男女关系极其开放,谈恋爱非常简单。只要双方看对眼了,只要是真心,不用废什么话,不用收彩礼,不用买房买车,不用举行费钱而又隆重的仪式,就能直接在一起。虽然这有违礼制,但是在那个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的动荡年代,人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会很真诚。这是一种背着父母的简婚,还有一个文雅的说法叫“野合”。
斗伯比在云梦看上了一个姑娘,这正是郧君的女儿,也就是斗伯比的表妹,于是两人就背着父母在一起了。
十个月后,表妹生下了一个男孩。郧君的夫人很不高兴,觉得自家的闺女是要嫁给外国国君当夫人的,怎么能给一个失势的公子生孩子呢?于是郧夫人直接把这个婴儿扔到了野外。
说来也巧,有一天郧君外出打猎,看见一只母老虎在给一个婴儿喂奶。他回去把这件怪事告诉了郧夫人,郧夫人大惊失色,认为这是上天要让这个孩子存活,于是赶紧让人把这孩子抱回来。郧君就给这个外孙取名“谷于菟”,意思是“老虎喂了奶”。斗伯比就这样得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儿子。
后来,郧君把斗伯比和外孙一起送回了楚国。斗伯比是若敖的儿子,属于正宗的楚国公族。按照辈分,当时在位的楚武王还得喊他叔叔。斗伯比在楚武王一朝任劳任怨,最后担任了令尹一职。
斗伯比以父亲的谥号若敖作为自己的族名。他与儿子子文(谷于菟的字)都很能生,几十年间,他俩有了很多子孙。若敖族这棵大树上,还衍生出了一个小枝杈,这就是成氏。到了楚文王时期,若敖族子孙遍布朝堂,很多人占据了重要位置。
到年幼的楚成王继位时,令尹子元大权独揽,让楚成王和他的母亲很是头疼。在子文的带领下,若敖族以一己之力轻轻松松干掉子元,还政于楚成王,子文也从此担任令尹。由此可见当时若敖族实力之强大。
子文担任令尹期间,真是毕恭毕敬、任劳任怨地辅佐楚成王。国家财政困难时,子文毁家纾难支援国家财政。楚成王能够横行中原,与子文的功劳密不可分。而且子文居功不自傲,把功劳都归于楚成王。可以说,没有子文,就没有楚成王的丰功伟绩。两人既像父子,又像师生。
但是人总有老去的一天,公元前636年,担任了二十八年令尹的子文自感时日不多,于是向楚成王主动提出辞呈,并推荐年轻的族人子玉担任下任令尹。楚成王对老令尹感情深厚,碍于老令尹的面子,不得不让子玉担任了新任令尹。
子玉出身于若敖族里的成氏,名得臣,子玉是他的字。老令尹子文之所以选择子玉做接班人,并不是因为子玉是自己的族人,而是因为子玉担任司马时,曾率军轻松打败陈国,占据了两座城池。这位有能力的年轻人,就此进入了子文的视线。老令尹子文希望这位年轻人能和自己一样,在令尹的位子上干一辈子,让若敖家族延续自己的光辉。
子玉这个人能力的确很强,可以说他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武功强,凡事争第一,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好胜心太强。好胜心太强的人不允许失败,做事容易一根筋,要让别人都服从自己。老令尹子文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新任令尹子玉一上台就用力过猛。有一次他去检阅士兵,检阅了整整一天时间,鞭打了七个人,还用箭射穿了三个人的耳朵。而过去子文检阅士兵往往半天就结束了,也不会惩处任何人。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子文与子玉做事风格截然不同。做事温和的子文与老奸巨猾的楚成王搭档,就能和睦共处;而做事刚愎自用的子玉与楚成王搭档,就会水火不容!
楚成王在与新任令尹子玉相处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子玉是一个令自己讨厌的人,他还意识到若敖族已然成为一股庞大到可以颠覆自己政权的政治力量。虽然若敖族曾经鼎力帮助过自己,可是政治是有嗜血性的,楚成王必须灭掉子玉与他的若敖族。
如果在楚国内部干掉若敖族,势必会引起内战,消耗的是楚国自己的力量,还不如把若敖族派出去远征,打赢了平外患,打输了平内患,反正都是楚王得利。
于是,子玉率领自己的若敖六卒,轻轻松松地灭了夔国,然后扑向宋国、齐国。
此时子玉的内心很矛盾。打夔国很简单,毕竟夔国是个弱国,但是宋、齐两国那可都是硬骨头。子玉既想打赢战争,用赫赫战功去打破“三百乘”的谣言,但同时他又不希望若敖六卒在战争中受损过多,毕竟这都是自己的族人。
又想赢,又不想损失过大,所以子玉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优先考虑的都是如何减少战损。
子玉率军攻打宋国时,并没有直接攻打宋都睢阳,而是在宋国的缗(mín)邑吓吓宋国就撤围了;在攻下齐国的谷邑后,子玉也没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而是在那里设置了一个傀儡政权,把齐桓公的一个儿子公子雍安置在那里。昔日霸主家里被设置一个傀儡政权,这让齐国脸面尽失。
子玉率领族人在外经历了漫长的远征。他们原本以为打完齐国就可以回家了,然而他们大错特错了。子玉收到一个让他极其惊恐的消息:楚成王亲率楚军主力出方城,会合陈、蔡、郑等国部队,进攻宋都睢阳!
楚成王的如意算盘终于暴露出来了。子玉已经完成了出征的战略目的,而若敖六卒在之前的远征中已经损耗不少,消耗若敖族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楚成王要在子玉的胜利基础上,收获一个更大的胜利果实!
楚成王率领着多国部队出征,他的内心无比自信。因为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已是自己的小弟,去打宋国就如同武装旅游一般。
自从霸主齐桓公死后,中原群龙无首。聪明的楚成王并没有对中原诸侯进行武力征服,而是通过高明的外交手段拉拢小弟,将中原诸侯国变成了自己的同盟国。
靠近楚国的陈、蔡、许这三小国属于墙头草,齐桓公一死,他们立马倒向了楚国;离楚国较远的卫国因为楚成王娶了卫文公的女儿做夫人,所以也正式成为楚国小弟;楚国又与曹国、鲁国通好;而郑、宋两国是楚国称霸中原的两大战略支撑点。楚成王对郑国很放心,因为他娶了郑文公之姐做夫人,郑文公已经成为自己的小舅子。
唯独宋国,自泓水之战后仍有二心,对楚国先是归附,后是叛离。宋国一直是楚成王的一块心病。
作为同盟国里的核心战略要地,宋国始终不服楚。面对不听话的宋国,楚成王打算不服就打,打服为止;如果还不服,那就打死为止。此次出征,楚成王怀揣着彻底搞定宋国之决心。
宋国赶紧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接到宋国求救的消息后与大臣们举行廷议。
先轸主动提出:“救援宋国,既可以报答当年宋襄公对我们流亡时的救助,也可以解除宋国被围之患,在诸侯中树立威望,成就一番霸业。”
狐偃也表示赞同,并说:“救援宋国必须要经过曹、卫两国。曹国刚归附楚国不久,楚又与卫国新缔结婚姻,进攻曹、卫,楚国必去救援,到时候宋国就可以解围。”
晋文公之前流亡诸国十九年,对天下的战略态势早已了然于心。宋国作为争霸天下的战略要地,如果晋国能把宋国拉入自己的阵营,楚国在中原的结盟战略就被破解了。更有利于晋国的是,齐国与楚国有仇,而秦国与晋国关系又很好,晋国在与楚国作战时,齐国、秦国是可以争取过来帮战的。
虽然现在的晋国无论从国土上还是军力上都无法和强悍的楚国相提并论,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晋文公还是想赌一把。
公元前633年周历正月,晋文公亲率新编练的三军向东渡过黄河,杀向曹、卫两国。
曹共公曾经对晋文公无礼,此次晋军攻打曹国,曹共公害怕晋文公报复,必定拼死抵抗。而卫国当年被蛮夷灭国,是齐桓公帮助卫国在异地重建的,实力很弱。因此晋文公决定主力攻打曹国,由先轸率领一支偏师攻打卫国。
晋军主力包围了曹国首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结果曹国拼死抵抗,战况极其惨烈,晋国中军主帅郤谷也牺牲了。
晋军攻城打得这么狼狈,是真没办法。春秋时,很多战争都是在野外用车战一较高下,很快就结束了。而攻城战由于缺乏有效的攻城设备,大家都不太在行。尤其是一些诸侯国都的城墙历经上百年的营造,就跟铁桶一样,想攻下来难度极大。曹国好歹也是西周分封的伯爵级国家,首都城墙质量不是一般的好。围攻陶丘的晋军死伤惨重,曹国人为了恶心晋军,还故意把晋军的尸体陈列在城墙上。
晋文公看到这一幕,立马以牙还牙:你敢晒我晋军将士尸体,我就刨你曹国人祖坟。于是晋文公派人拿着锄头、铲子准备去刨尸。曹国人被这一幕吓傻了,立马将晋军尸体装殓好,送出城外。
这样一来,我也不晒你尸体,你也不刨我祖坟,大家一起接着打。曹国毕竟是小国,国力有限,架不住晋军“三班倒”玩命地打。终于,到了周历三月八日,曹军扛不住了,晋军攻占曹都,生擒曹共公,晋文公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攻打卫国的先轸,攻占了卫国军事重镇五鹿。卫国本来就不大,五鹿一失,整个卫国就危若累卵。当年晋文公在五鹿这个地方被农民戏弄,现在此地被晋军占领,这让卫国上下胆战心惊。
卫成公想求和,但晋文公不许,因为卫成公的爹就是当年赶走重耳的卫文公,晋文公要父债子偿。卫国人民很务实,立马赶走了卫成公,另外拥立一个国君,并表示归顺晋国。
先轸由于攻打卫国表现出色,被直接提拔为中军主帅,接替已死的郤谷。
曹、卫旁的鲁国一看形势大变,立马也倒向了晋国。
晋文公一下子就解决掉了楚国的三个盟友,楚成王的同盟战略已经开始瓦解。但是楚成王依然没有挥师北上与晋军决战,而是继续围困宋都睢阳。楚成王心里清楚,称霸中原的两个战略支撑点郑国和宋国就如同霸业的两条腿,现在郑国已经是自己的死党,只要一鼓作气拿下宋国,有了这两个战略点支撑,楚国的霸业就胜利在望。与这相比,丢掉的曹、卫、鲁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时宋国被楚军围得已经快撑不住了,赶紧又派使者向晋文公告急。晋文公收到告急后,并没有急着向宋国挺进,而是原地不动,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攻宋的楚军不光有若敖六卒,更有楚军主力,实力远在自己之上,如果贸然进攻,搞不好就是给楚成王送人头。
这时,先轸向晋文公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
先轸说:“现在这场大战,晋、楚与中原诸国全部卷了进去,而齐、秦两大国却置身事外。我们晋国单挑楚国,可能胜算不大。为何不把齐、秦两大国拉入我们一伙,形成三打一的战略优势?”
晋文公听了点头称是,并问:“如何让齐、秦两国加入我们呢?”
先轸说:“这个不需要我们出面,我们可以让宋国带着重金去贿赂齐国、秦国,让这两国出面与楚国调停,让楚国从宋国撤军。宋国出的钱,我们晋国可以用占领下的曹国与卫国的土地来给它报销。”
晋文公皱着眉头说:“齐、秦两国出面后,如果楚成王同意调停,撤军回国,那齐、秦两国赚足了面子,我们不就白忙一趟了吗?”
先轸淡定地说:“楚成王这次出征就是为了拿下宋国,彻底称霸中原,所以铆足了劲,齐、秦两国劝说楚国肯定无效。齐、秦两国,一个是昔日的霸主,一个想当未来的霸主,他俩劝说楚国无效,肯定觉得很没面子。而且他们肯定也不想楚国独霸中原,这样一来必定会出兵和我们一起痛打楚国。”
晋文公立马赞同,让宋国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并把占领下的曹、卫两国土地割给宋国。
我们不得不赞叹,先轸不光武力值高,智力值更是爆表。他的战略构想简直是天才级的,这一招彻底杀楚国于无形,后来局势的演变,也是完全按照先轸的剧本走的。
果不其然,宋国派使节分别去贿赂齐、秦两国,两国收到钱后向楚国调停,遭到失败。丢了面子的齐、秦两国正式向楚国宣战,毕竟中原大地是大国的游戏场,不能让楚国一家独霸。
就这样,晋国不用自己拉下脸面请齐、秦两国入伙,而是通过宋国从中穿针引线,让齐、秦两国主动加盟。自此,三大国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形成了一道压在南边楚国头上的战略绞杀线。
在宋国睢阳前线的楚成王接到齐、秦两国宣战的消息,整个人不淡定了。他彻底低估了晋文公,从前都是他算计别人,没想到这次自己竟然被晋文公给算计了。天下的三个大国将合起伙儿来打楚国,楚国就像纸牌游戏里的地主一样,不仅沦为孤家寡人,还被晋国这个农民用炸弹炸蒙了。楚成王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后面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