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春秋:争霸300年
  4. 拾贰 流亡公子重耳
设置

拾贰 流亡公子重耳(1 / 1)


韩原大战后,晋惠公老老实实地当了七年国君。

公元前638年,晋惠公病重,马上就要不行了。在秦国得到消息的太子圉,想摆脱秦穆公对自己的控制,私自逃回国继位。逃跑前,他想带上老婆怀嬴。

怀嬴的父亲正是秦穆公。怀嬴既不想背叛父亲,也不想告发太子圉,她选择了沉默,太子圉就偷偷地跑回了晋国。

秦穆公知道后,暴跳如雷,心里怒骂:“这对父子果然是一丘之貉,老子坑蒙拐骗,不守承诺,骗我的粮;儿子在我这里吃好喝好,伙食费都不收他的,结果他吃干抹净就不认账了。”

秦穆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现在极度不信任晋国这对父子。过去能立晋君,那么现在就能再换一个。不过,可供选择的人选只有一个,那就是重耳。晋献公杀尽公族之后,活着的晋国公族比大熊猫还稀少,就剩夷吾与重耳了。

可是重耳在哪里呢?自从骊姬之乱后,重耳就到处流亡,至于去了哪里,一直杳无音信。

传说重耳长得不像正常人。普通人眼珠子里就一个瞳孔,重耳是两个。别人的肋骨是分开的,他是骈胁,肋骨都长在了一起,其实就是畸形。

自从骊姬之乱爆发后,重耳一路奔逃。他从小就喜欢结交侠义之士,在逃亡的时候,有一群死党一直跟随。这些人都是晋国大夫,都是自愿放弃荣华富贵,与重耳生死相随。他们腰里都挂着宝剑,遇到敌人的时候,就以命相搏。如果重耳不幸死了,他们将挥剑自尽。

先秦时,人们愿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不是看你的地位与财富,而是看你是否忠诚、侠义。朋友之间,你对我好,我就为你两肋插刀。君臣之间,君主对臣子好,臣子就愿肝脑涂地,生死相随。你若不讲忠义,那你将会遭人排斥,连个朋友都没有。

追随重耳流亡国外的有几十人,这些人里名气较大的有介子推、狐毛、胥臣等,名气最大的则是狐偃、赵衰、先轸、贾佗、魏犨,后世称他们五人为“五贤士”,他们从重耳十七岁时就在其左右。

狐偃、赵衰、先轸作为“五贤士”里最核心的三位,对重耳的帮助尤其大。

狐偃是重耳集团的首要人物,他是重耳的舅舅,更是重耳的大脑,重耳一生所有的重大决策,他都全程参与,并制订计划。

赵衰是重耳集团的二号人物,出身名门,能力很强,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让。后来重耳当了晋文公,他把晋文公封的官都让给了别人。谦让之风在晋国盛行,使晋文公执政期间没有出现内斗,可以全心全意进行争霸战争。

先轸是重耳集团的第一武将,更是春秋时第一战神。他后来被提拔为主帅,打赢了闻名千古的城濮之战与尽灭秦三军的崤之战,楚、秦两个大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他打仗时不但会避实就虚,还会利用外交战略,后世的《孙子兵法》里不少内容都受到先轸的军事作战思想影响。

重耳带着这一帮忠义之士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说好听点叫流亡,说难听点叫流窜。因为重耳是一个失势公子,看得起你的诸侯,会赏你点饭吃,给你个地方落脚;看不起你的诸侯,会像撵叫花子一样把你轰走。

这一路上,重耳尝尽了人情冷暖,阅遍了世间百态。虽然重耳命运坎坷,但是他的桃花运却是旺得很,一路上娶了七个老婆。

重耳一行人最初的流亡地是白狄。之所以选择该地,是因为白狄靠近晋国,而且重耳的外公狐突是白狄的贵族。重耳来到白狄,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于是重耳一行人在白狄那儿平安度过了十二年。在此期间,重耳与赵衰各娶了一个蛮夷老婆,而且都生了儿子。赵衰的这个儿子可不得了,他叫赵盾,后来成了晋国历史上最生猛的权臣,权倾朝野,将国君置于掌中。

住在白狄的重耳天真地以为在这里会一直平安幸福,直至老死。然而一个不速之客的出现,让重耳不得不再次踏上流亡之路。这位不请自来的人是个宦官,他给重耳造成过重大心理阴影,重耳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吓得瑟瑟发抖。

他的名字叫寺人披。

春秋时称宦官为寺人。在一般人印象中,宦官都是有气无力、不男不女的,但是寺人披却是个另类。他以阉人的身躯练就了盖世武功,神出鬼没,一剑封喉是他的必杀技。

寺人披人狠话不多,作为国君的忠实手下,他只认国君,其他一概不认。

骊姬之乱时,重耳躲在蒲城,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暗杀即将逃跑的重耳,寺人披只用一个晚上时间就截住了重耳。

寺人披站在重耳等人面前,手拿一把宝剑,露出阴冷的脸,用尖细的嗓音说了一句话:“重耳,你不要跑了,受死吧!”

这句话让重耳一群人愣住了。面前这个太监有啥能力能让受到众人保护的重耳束手就擒呢?要知道,跟随重耳的死党都是贵族。春秋时,贵族都是习武且身上佩剑的。

就在众人不屑地看着这个太监时,寺人披立马使出武功,在保护重耳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直扑重耳。重耳一看寺人披太生猛了,赶紧翻墙逃吧。

就在重耳翻墙逃走的时候,寺人披抓住了重耳的袖子,重耳命悬一线。好在重耳的衣服质量不好,袖子被寺人披扯断了,命大的重耳翻过墙,才捡回一条命。

寺人披看见猎物跑了,只能恨恨作罢。重耳的随从们把寺人披包围住,要乱剑砍死他,结果寺人披竟然把包围的人杀得人仰马翻,全身而退了!

这次行刺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重耳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他永远忘不了寺人披那张阴冷的脸和那尖细的声音。他第一次看见一个太监具有如此高超的武艺,能在众多贵族之中,杀得来去如风。要不是衣袖断了,自己恐怕要去见阎王了。

事后,重耳带着随从,一口气跑到了白狄。后来到了晋惠公时期,韩原之战晋国大败,晋惠公怕重耳借此时机重返晋国,就派寺人披再去刺杀重耳。

晋惠公命令寺人披必须在三日之内赶到白狄,寺人披两天就到了。来到白狄后,寺人披侦察好地形,埋伏在重耳与狄君打猎的地方,想伺机杀死重耳。

重耳与狄君带着随从正在野外欢快地打猎,突然,一个黑影从不远处朝重耳飞奔过来。重耳本以为是什么猛兽,开弓就要射。

就在重耳张弓搭箭的时候,这个黑影已经蹿到重耳身边,一个飞跃扑向重耳。

重耳看清了那个黑影,大喊:“啊,寺人披!”

“受死吧!”寺人披喊道。

寺人披手拿着一把宝剑刺向重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眼疾手快的狄君挥剑替重耳挡了一下,救下重耳一命。随后,狄君的军队立马向寺人披围去。

行刺失败的寺人披并没有跑远,他站在距离重耳不远处,阴冷地看着重耳,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寺人披这阴阳怪气的神情,让大难不死的重耳脊背发冷。

围上去的狄人士兵并没有拿下寺人披。寺人披很轻松地就杀了出去,逃得无影无踪。

惊魂未定的重耳心里明白,寺人披是在挑衅自己,晋惠公派这个太监来,目的就是让自己不再踏入晋国领土。自己在明,寺人披在暗,他会想尽办法要了自己的命。看来白狄不能再待了,要走得越远越好,保命要紧!

公元前644年,53岁的重耳离开了寄居十二年的白狄,又开始了新的流亡旅程。

重耳此次流亡的目的地是齐国,因为当时齐君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此时管仲去世没多久,或许齐桓公需要一个有才能、能帮助自己治国的人,所以重耳想去齐国试试身手。

去齐国的路上,重耳一行人要经过卫国。重耳天真地认为,卫国和自己都姓姬,都是周王室的后裔,他们应该好吃好喝地招待自己吧,所以随身的粮食没有带足。

此时卫国在位的国君是卫文公,这个人在位时期过得很艰苦。之前我们说过,北狄攻破卫国,卫国战士逃出来的只有五千人,现在的卫国是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异地重建的,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

卫文公平时吃糠喝稀,有时还得和百姓一起下地干活。他对重耳流亡团队的到来很是反感,于是像打发要饭的一样,随便给点粮食就赶走了重耳一行人。

被现实啪啪打脸的重耳,感到莫大的愤怒。

在重耳的流亡之路上,对他好的都是具有霸权思想的大国,对他差的全是小国。可见,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不光是因为实力强,更重要的是在处理问题上也具有前瞻性。而小国之所以很难做大,和小国只看眼前蝇头小利,鼠目寸光,也不无关系。

赶走就赶走吧,可是卫文公给的粮食不够吃,大家一路就这么饥肠辘辘地来到了卫国的五鹿。重耳一行看见一群农民在耕田,就想向农民要点粮食吃。然而,农民看见这群跟叫花子一样的人,开玩笑地拿起一把泥土送给重耳。

重耳恼羞成怒,就想挥剑砍人。狐偃赶紧阻止:“公子不要生气,这是百姓向你敬献土地,这是好兆头啊!”

一脸苦笑的重耳只能收回手中的剑,继续朝齐国方向走。

这一路上,重耳饥一顿,饱一顿的。就在他已经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一碗肉汤端到了他面前。重耳闻到了久违的肉腥味,狼吞虎咽地把肉汤吃光了,碗都被舔得干干净净。

饱餐一顿后,重耳用手指擦净嘴边的油,然后放到嘴里吮吸着。一边吮,一边问:“这肉汤是哪里弄的啊?”

“这肉汤是我弄的。”

重耳循声望去,看见一个人正在包扎自己的腿,腿上的鲜血已经流得满地都是。原来他割了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做成肉汤喝。

这个人叫介子推。

看见这感人的一幕,重耳感动得痛哭流涕。

这一帮忍饥挨饿的叫花子相互扶持,终于来到了齐国。

在前往齐国的路上,重耳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在黄河中下游国家,大家买东西都不用贝壳,也不以物易物,而是用齐国的刀币。只要身上有足够的刀币,出门就可以不用带那么多粮食,可以就地用刀币买粮。这使重耳迫切地想看看强大的齐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能有这么大的能力让齐刀成为广泛流通的硬通货。

等重耳亲眼见到齐国的食盐齐刀体系后,更是深受震撼。他发现有了这个体系,齐国可以不打仗,只需要发动经济战就能打垮对手。称霸,不需要全凭武力征服。

齐桓公接见重耳后,与他相谈甚欢。齐桓公年轻时也流曾亡国外,相同的遭遇让他与重耳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隔阂,很快就成了朋友。

老人齐桓公像许多其他老人一样爱唠嗑。重耳在齐国时,三天两头被齐桓公拉过去,天南海北地侃大山。齐桓公对这位流亡公子极其慷慨,把女儿齐姜嫁给他,还附赠了豪宅与马车。

虽然重耳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但是他在齐国衣食无忧,老婆又年轻又漂亮,自己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就这样混吃混喝,了此残生,其实也挺好的。

然而,就在重耳沉浸在温柔乡的时候,齐桓公死了,五子争位打得热火朝天。

狐偃、赵衰看到齐国如此糟糕,觉得这地方是不能再待了,还是赶紧逃跑吧。于是他俩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商议逃跑计划。

没想到,他俩商议的地方旁边有一棵桑树,桑树下有个齐姜的侍女正好在采摘桑叶。这个侍女把狐偃、赵衰说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等狐偃、赵衰走了,她赶紧去向齐姜告密。

可惜的是,这位忠诚的侍女命不好,她的主子齐姜是荣登《列女传》的人。能上此书的女子,都不是一般人。

听完侍女的告密,齐姜虽然知道侍女是出于忠心才告诉她的,但是为了夫君的前程,她还是找了一块僻静的地方,亲手把侍女杀了!

之后,齐姜决定找重耳好好聊聊。

齐姜对重耳说:“夫君贵为一国公子,现在齐国大乱,公子应该离开此地,早日回国继承国君之位。在这里天天浑浑噩噩,我为你感到羞耻。你现在不回去,何时才能成功呢?刚才有一个侍女,知道你的手下有打算带你逃跑的企图,我已经把她杀了。夫君,你带着随从赶紧逃吧。”

望着眼前一脸杀气、手上还沾满鲜血的老婆,重耳用力挤出一丝笑,实则内心惊慌不已。他紧张地说:“没有这回事。人生本来就该追求安逸享乐的,我死也要死在齐国。漂泊不定的日子,我实在不想过了。”

齐姜听完不说话,转身去找赵衰、狐偃,让他俩快把重耳带离齐国。赵衰与狐偃看着眼前深明大义的女子,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天晚上,齐姜、赵衰、狐偃三人用计把重耳灌得酩酊大醉,然后将他抱上马车。狐偃驾车带着醉酒的重耳,所有随从们紧随其后,悄无声息地逃离了齐国。

齐姜独自一个人望着这群人渐渐远去,她的内心空落落的。此次与重耳别离,也许上天眷顾,他们还能再次相聚,也许就是永别。她在心底对重耳说:“夫君,请原谅我的残忍。男人就应该有一番大作为,而不是沉醉在温柔乡中。拼一把不一定会赢,但是不拼,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彪悍的齐姜把重耳送走了,虽然自己孤零零地守了活寡,但是她却为重耳开启了新的人生。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位,专门把齐姜接回来,封为正妻。

到了早上,重耳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马车上,舅舅狐偃正在驾车赶路。

“公子,您醒来了啊!”狐偃微笑着说。

“我怎么在马车上,这是要去哪儿?”重耳迷糊着问道。

“公子啊,我们已经离开齐国了。”

“啊!”重耳顿时清醒了,胸中的怒火也燃烧了起来,他抄起车上的一把戈,要刺向狐偃,哪知道狐偃大笑起来。

“公子啊,你要是杀了我,那你成什么人啦?男儿当以大事为重,公子在齐国,只会磨灭自己的意志。”

重耳放下手中的戈,恨恨地说:“我如果成不了大业,我就杀了舅舅吃肉。”

狐偃爽朗地大笑起来:“哈哈哈,无所谓,反正你老舅我的肉也不好吃。”

离开齐国,重耳已经无路可退,他身背妻子与随从们的期望,此生必须有所作为。

到底去哪里,成为重耳一行讨论的焦点。

若想让重耳登上晋国国君之位,必须借助外国势力,而且这股外国势力还必须非常强大。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齐、秦、楚三国。其中,齐国自从桓公死后,陷入内乱之中。秦国在韩原之战打败晋国后,已经控制了晋国,没有必要再扶植一位君主。剩下的选择,只有南面的楚国。

于是,重耳一行人朝楚国进发。

路过曹国时,重耳受到了曹共公的款待。鞍马劳顿的重耳想洗个澡解乏,然而就在他洗澡时,一个脑袋突然从角落里伸了出来,一双贼溜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重耳。正在洗澡的重耳差点被这一幕吓晕过去。

只听那偷窥的人还高兴地叫道:“看见了,看见了,重耳肋骨果然是一整块的,好奇特呀!”偷窥的人不是普通人,正是是曹共公。曹共公之前听说重耳是骈胁,所以特意来偷窥重耳洗澡,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浴室这一幕让重耳感到无比惊悚,谁知道自己下次洗澡时,曹共公会不会干出点别的事,还是赶紧跑吧!

重耳一行人逃到了宋国。此时宋国在位的是泓水之战后受了重伤的宋襄公。宋襄公虽然没有当上霸主,但是他也与重耳交谈甚欢,产生了“狗熊惜英雄”的情愫,还赠送给重耳众多马车与财宝。

离开宋国,重耳途经郑国。郑文公并没有理睬重耳,不过习惯了被人当作叫花子的重耳已经无所谓了,他们一行人经郑国到达了楚国。

当时的楚国,在楚成王数十年的治理下正值国力鼎盛。自从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实力一落千丈。挑头想当霸主的宋襄公则直接被楚成王打服了。泓水之战后,中原众多小国都拜楚国做大哥。楚成王是无冕霸主,楚国更是当时第一超级大国。

作为天下诸侯的翘楚,楚成王隆重地款待了重耳,席间与重耳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就差拜把子做兄弟了。能和楚成王做对手的齐桓公早已死了,现在已无对手的楚成王是无比的空虚寂寞,能和英杰重耳一起喝酒畅谈,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楚成王就这样,与重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一次宴席上,楚成王问重耳:“公子若回到晋国,将用什么报答我呢?”

“大王对我的恩惠,我是无法用金银财宝报答的。如果两国不幸爆发战争,我将退避三舍(一舍就是三十里),报答大王的恩情。如果大王还不能谅解我,我只能手持武器与国君较量。”重耳不卑不亢地说。

楚王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他心想,这么落魄的流亡公子,竟然会想到与我大楚国作战,真是异想天开。

然而,在这宴席上还坐着一位重要人物。重耳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他就是楚国二把手令尹子玉。

宴席结束后,子玉对楚成王谏言:“我看重耳乃人中豪杰,以后放他回晋国,犹如放虎归山,必然对我楚国不利,不如现在就杀了他。”

楚成王一看是子玉在谏言,内心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令尹是楚国独有的职务,总揽国家军政大权,而子玉这人出身于楚国势力最大的若敖氏,仗着自己强大的家族势力,飞扬跋扈,对楚成王总是不恭敬。

“我知道了!”楚成王不耐烦地说道,然后甩脸就走了。

数年之后,重耳、楚成王、子玉,这三人将互为对手,在城濮相互角逐,打了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硬仗。

重耳一行人在楚国待了几个月,楚成王一点也没有送他回晋国的意思。就在重耳心灰意冷的时候,秦国使节找上门,邀请重耳去秦国,并表示秦穆公愿意帮助重耳上位。

天上掉下这么大一块蛋糕,让重耳一行人喜出望外。流亡十几年,第一次有大国主动找上门来帮忙。虽然在重耳印象中,远在西方的秦国是一个野蛮、彪悍的国家,但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上位,哪怕对方是蛮夷也没关系。于是,重耳告别了楚成王,满心欢喜地奔向秦国。

到了秦国,秦穆公把重耳当作大宝贝,隆重宴请了重耳。秦穆公为了在重耳面前展现自己有文化,不是什么野蛮人,还在宴会上与重耳对诗。

重耳在酒席上吟诵了《河水》一诗,秦穆公吟诵了《六月》一诗。两人借着酒兴、诗兴相互捧对方,互相又是磕头,又是拜谢。

除此之外,秦穆公还一口气把秦国宗室的五个女子都嫁给了重耳,其中包括晋国太子圉的老婆怀嬴。太子圉跑了之后,怀嬴守了活寡,秦穆公就把这女儿打包送给了重耳。

在重耳流亡期间,从秦国偷跑回国的太子圉继位成为晋怀公,而晋怀公内心充满了恐慌。他的父亲晋惠公在临死前,并没有嘱咐他要当尧舜一样的好君主,而是睁大眼睛,紧握他的手,将史苏的预言告诉了他:

“嬴姓胜,姬姓败,侄子随姑姑做人质,六年后丢下妻子逃回本国,两年后死在高粱地里。预言除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话都已应验了!孩子啊,你要保住性命啊!”说完,晋惠公就死了。

晋怀公听完不禁后悔,觉得当初还不如不逃回来呢。

“两年后死在高粱地里”这句话从此成为晋怀公的一块心病,一想起来就让他无比恐慌。这预言无疑是在宣判,自继位开始晋怀公的生命便进入倒计时,而他当时才二十岁。

人在强大求生欲的刺激下,往往会干出一些疯狂的事。

通常,新君继位,都要搞些大赦天下、奖赏臣子的事来拉拢人心。但晋怀公继承了他爹爱作死的性格,一上位就反其道而行之。他命令凡是跟随重耳流亡的人,限期必须回国。限期不归者,杀光全家。

可是这个命令并没有什么用,追随重耳的人一个都没回晋国。

脸上无光的晋怀公就拿人开刀,以儆效尤,而第一个开刀的竟然是他自己的外曾祖父——狐突。晋怀公把狐突召入宫,要求他命令两个儿子狐偃、狐毛离开重耳,马上回国。狐突誓死不从,晋怀公为了自己的君位与威信,当场处死了狐突,然后杀光其全家。

这一下就彻底激怒了满朝卿大夫。这些卿大夫们关系盘根错节,各自有亲戚朋友追随重耳,如果他们不回来,岂不是要株连自己全家?虽然从骊姬之乱以来,卿大夫们也参与相互厮杀,但大家还是有底线的,从来没有要灭对方全家这一说呀。更何况,晋怀公连亲外曾祖父都能杀,更不要说这些卿大夫了。

晋国公族本来就势单力薄,再加上晋怀公在秦国当人质多年,回国还没多久,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心腹。现在,整个卿族内心都背叛晋怀公了,晋怀公的死亡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公元前636年,周历正月,重耳亡命十九年、辗转八国后,终于回国了。他离开晋国时,身边只有几十人相随;回到晋国时,却有秦穆公率领大军护送。这次秦国大军可是倾巢而出,有战车五百乘、骑兵两千名、步兵五万人。这么庞大的军事实力,发动一场灭国级战争都绰绰有余。

秦军深入晋国后所向披靡,讨厌晋怀公的大夫们都倒向重耳这边,望风而降。眼见大势已去,晋怀公只能逃跑了。重耳进军绛都,在供奉晋武公的庙里继位,成为名震春秋的晋文公。

晋文公继位后,派人去追杀当初不肯放过自己的晋怀公。晋怀公众叛亲离,随自己出逃的人也越来越少。最后晋怀公逃累了,想休息一下,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身处一片野高粱地。

“啊!”晋怀公惊恐地大喊了一声。预言说,他会死在高粱地里,看来自己的宿命是逃不掉了。晋怀公也就不逃了,他遣散了身边为数不多的随从,一个人坐在野高粱地里,等待生命的终结。

没多久,晋文公派来的追兵找到了晋怀公。继位才两年的晋怀公就这么死了。

刚坐上君位没多久的晋文公,凭借十几年跑江湖的经验,能感觉到国内仍有反对势力在暗流涌动,随时可能反扑。过去,晋惠公在位的时候,很多卿大夫得了他的好处,都站在他那一队。现在晋文公回来了,过去站晋惠公那一队的人,会不会站到自己这边来,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而这个问题被晋文公最害怕的人回答了。

有一天,突然有人请求觐见晋文公。当侍从告诉晋文公这个人的名字时,晋文公大惊失色。这个人就是寺人披。

作为君主,怎么能让人知道自己害怕谁呢?于是,晋文公召集护卫,硬着头皮召见了寺人披。

在众多甲士的保护下,晋文公看着寺人披缓步上殿,心想:“这个太监,走起路来都杀气腾腾的。”

然而,寺人披不是来刺杀晋文公的,而是来告密的。

狗有时候会咬人,但是如果你成为狗的主人,它就会听你的,因为狗是最忠诚的动物。寺人披是晋献公、晋惠公两朝的忠实走狗,他也有作为一条走狗的美德,那就是只认主人不认旁人。晋文公继位后,就成了寺人披的新主人。作为走狗,寺人披就要表忠心。

寺人披告诉晋文公:“以吕甥为首的叛党,密谋烧宫殿,企图把你烧死!”

听到这个消息,晋文公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该来的还是来了。

吕甥作为晋惠公的心腹,完全不是晋文公队伍里的人。晋文公继位后,吕甥将会完全失势,他想奋力一搏,也不是没有可能。

好在秦国大军没有走远,晋文公找到了秦穆公,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周历三月三十日的晚上,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晋国宫殿起火了!

但吕甥率领的叛军找不到晋文公。他们认为晋文公可能逃往秦国,于是吕甥叛军集体追到黄河边上,结果,那里站满了等候多时的秦国大军。就这样,以吕甥为首的叛军被秦军消灭了!

第二天早上,晋文公与秦穆公站在黄河边上。看着眼前血流成河的叛军尸体,晋文公明白,自己的君位终于稳固了。

重掌晋国大权后,为了政权的稳固,晋文公并没有倒戈清算,而是重用了曾经与自己作对的贵族们。曾经跟随晋文公流亡的介子推明白国君的苦心,为了配合晋文公的工作,他主动带着老母隐居起来。晋文公又是派人找,又是放火烧山逼他出来,可连个人影都没有,介子推就这么被烧死了。除此之外,晋文公的功臣集团里还有很多人都表示不担任要职,让那些名望高的卿大夫们担任。

不久之后,周王室的一场内乱让晋文公出尽了风头。

读者是否还记得周襄王?周襄王的老爹周惠王喜欢小儿子王子带,想立他当太子。好在霸主齐桓公横插一刀,认为天子的家务事就是自己的家务事,于是带着一帮诸侯,把当时还是太子郑的周襄王立为法定的天子接班人。

周惠王气不打一处来:既然你们不让我最喜欢的儿子王子带当继承人,我就给他留下丰厚的遗产。周惠王竟然把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南阳之地,全部封给了王子带。本来周王室的领地只剩巴掌大,王子带一下占了那么多,不造反才怪!

周惠王死后,嫡长子周襄王继位。实力雄厚的王子带造反,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年,终于把哥哥周襄王赶跑了。周襄王跑到临近的郑国,但是郑国毕竟是个小诸侯,实力不足以帮周襄王复位,只有大国才能助其复位。于是周襄王立马派人向晋文公求助,毕竟晋国始祖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与周王室血脉相连。

晋文公得到周襄王求助的消息后,立刻找狐偃商议此事。

晋文公问:“舅舅,天子向我们求助,您怎么看?”

狐偃答:“这时机太好了!若想统领诸侯,不如勤王,这样不光能获得诸侯的信任,也符合道义。”

公元前635年的春天,在齐桓公死后八年,晋文公再次打出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大旗,统率大军前往王畿地区,替周天子平叛。

辞别秦军后,晋军以急行军的速度杀向王畿地区。仅用十几天时间,晋军就平定叛乱,处死王子带,护送周襄王回国复位,彻底终结了长达十几年的王子带内乱。

如此高效率的勤王行动,极大地提升了晋国的光辉形象,使其隆重登上春秋诸侯争霸的舞台,跃居春秋四大国之一。晋文公也就此洗去了晋国一直受制于秦国的耻辱,让晋国上下重拾信心。

事后,周襄王特意宴请晋文公,以示感谢。觥筹交错间,也许是晋文公太高兴了,竟然喝大了,说:“我死后,想用隧葬的方式来葬自己。”

晋文公借着酒兴说出来的这句话,让在座的所有人大惊失色。隧葬是天子采用的墓制规格,一个诸侯竟然用天子的规格入葬,这就太僭越了!这话连当初的霸主齐桓公都不敢说。

周襄王听了晋文公说的话,酒立马醒了大半。虽然自己天子的位子是晋文公抢回来的,但是天子的身份与尊严,死也不能丢。

周襄王说:“诸侯死后不能享用隧道,这是天子典章规定的。天底下没有两个天子!”

晋文公听完哈哈大笑,说自己酒喝得多,失态了。

周襄王也借坡下驴,为了缓和气氛,把王子带的封地——南阳地区赐给了晋文公,作为晋文公勤王的报酬。

南阳地区紧挨晋国,一旦落入晋国手中,晋国便可控制中原重要的三河(洛水、伊水、黄河)地区,这为晋国争霸中原提供了前进基地。晋国霸业就此扬帆起航。

酒席上,晋文公虽然请隧失败,但是酒后吐真言。看来在晋文公眼中,周天子无非是自己新收的小弟,自己虽不能有天子之名,但要有天子之实。他要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霸天下,号令诸侯。

勤王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名义上的“老板”周王室沦为晋国小弟,作为大哥的晋国一直严加看管这位小弟,生怕周王室再出什么内乱。毕竟大家都姓姬,血浓于水,周王室没人管,我晋国就来管。有政治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把周天子扛出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晋文公勤王结束的两年内,晋国繁荣昌盛,但中原地区却风云激荡。霸主齐桓公死后,中原众多小诸侯国倒向南天一霸的楚国,唯独齐、宋两国始终不服,大战一触即发。

晋文公是一个要称霸天下的男人,当时只有打败楚国,才能称霸天下。这场混战,晋国绝不能置身事外。既然争霸战争迟早要打,那就要做好充足准备。

首要的事,就是扩军。晋文公将晋国二军扩成三军,每一军都比周天子规定的一军人数多。其实晋文公组织三军已经算比较晚的了,齐国、秦国早就有了三军,楚国甚至不止有三军。

可是晋文公的这三军却与众不同。别的国家的三军也就是单纯的军事单位,但是晋国的三军却是一个军政复合体。

别国打仗,出阵的是左、中、右三军,而晋国出阵的是上、中、下三军,这三军还有从属关系,中军统领上军,上军统领下军。每个军分别有一把手与二把手,一把手称为将,二把手称为佐,三军的六名将佐一律称为卿,俗称“六卿”。六卿作为晋国权力核心,上马管兵,下马管民。

最让人艳羡的是中军将。中军作为三军主力,中军将称为正卿或者元帅,中军佐称为亚卿。正卿是终身制,除非老死或者主动退休,一般是不会换人的。

晋文公这么做,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晋国不是后世的中央集权王朝。中央集权下的大臣们想扳倒对手,只能采用打小报告的办法,你参我一本,我参你一本。而晋文公处在一个实行分封制的国家,手下卿大夫们都有地有兵,大夫们之间看不顺眼,那就不是打嘴仗,而是直接挥刀对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晋国掌权的卿大夫集团很像一个武林,晋国国君就像一个武林盟主,每个卿大夫都是一个门派掌门。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相互攻伐,争权夺利。虽然晋文公刚继位时让大量大贵族担任中央官员,但这只能让他们暂时安分。

晋文公作为新任武林盟主,希望整合武林各派别,组成武林协会,让各门派之间不再斗来斗去,而是团结一致,这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让他们更加卖力干活的激励机制。六卿的设置,相当于武林盟主身边有了大护法。当上六卿之一,成为国君身边的大护法,就是晋国卿大夫的共同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卿大夫们不再斗殴,而是努力奋斗,相互之间展开了良性竞争。

六卿成为晋国大臣们眼中的香饽饽,但是这六卿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得了的。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家庭背景要硬。俗话说,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但这三代出的贵族,和晋国老牌贵族一比,那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想当六卿,如果祖上没有上百年的光辉历史,不是晋国老牌贵族,还是洗洗睡吧。晋国历史上,担任六卿的有赵、韩、荀、士、郤、栾、先等氏,随便挑一个出来,家族历史少则一百年,多则数百年。

第二,能力要强。想当六卿,光出身显赫还不够,还得具备超强的工作能力。如果能力不行,下台是迟早的事,能活着下台就算万幸,不幸的被人活活砍死也是常有的事。

第三,要不怕灾祸。六卿是晋国所有贵族都眼红的职位,尤其是中军将,那就是国家的二把手,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去当。但是别以为当上中军将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正所谓树大招风,如果中军将做人做事不低调的话,很容易被眼红的卿大夫围攻,招来灾祸,稍有不慎就会被灭族。

六卿位高权重,但是就像被诅咒过一样,中军将这个位置是最邪气的,晋国很多大家族为了这个位子引来家族被灭。晋国最后一任中军将智瑶由于太招仇恨,被韩、赵、魏三家灭了,后来这三家瓜分了晋国。

不管晋文公创立的六卿制度是好是坏,毕竟让广大卿大夫们有了奔头。

公元前633年,晋国编练的三军在庐地正式亮相,晋文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庐地的阅兵场上,晋国新编练的三军,犹如巍巍大山一般屹立在春秋大地上。晋文公站在观礼台上,发须斑白的他默不作声地看着三军。虽然没有说话,但晋文公身上显露出猛虎般的气质,令周边人敬畏。

三军阵前,依次摆放着六辆指挥用的戎车。这六辆车上站着六个人,他们是新编三军的统帅。

中军将是郤谷,中军佐是郤溱。

上军将是狐毛,上军佐是狐偃。

下军将是栾枝,下军佐是先轸。

郤谷、郤溱满含热泪地看着晋文公。他们的族长郤芮在晋文公刚回国复位时,和吕甥一起放火烧宫殿,想烧死晋文公,结果在黄河岸边被秦穆公杀死。作为罪人的亲属,郤谷、郤溱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因为有才能,得到晋文公手下二号人物赵衰的举荐,担任极其重要的中军将、中军佐,而赵衰自己却不担任任何职务。整个郤氏一家对晋文公与赵衰感恩戴德。

狐偃完全有资格担任中军将,但是为了举贤让能,让兄弟狐毛做了上军将,自己只做了上军佐。栾枝因为有才能担任了下军将,而晋文公集团的三号人物先轸却只做了下军佐。

晋文公的心腹主动让贤,不担任要职,让晋国卿大夫集团心服口服,全国上下掀起了礼让风尚。君臣团结,为即将爆发的城濮之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就在晋文公收买人心大获成功时,中原宋国在默默注视着晋国的一举一动。宋国想借助晋国的力量,打败自己的死敌楚国。随后,宋国把晋国成功拉入伙,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大仗蓄势待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