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玄奘西行记
  4. 第八回 舍阳根弟留清白 鞭龙马王失安宁
设置

第八回 舍阳根弟留清白 鞭龙马王失安宁(1 / 1)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春初,告别高昌王之后,玄奘一行经过数日跋涉,这一天进入了阿耆尼国,当晚住宿在阿父师泉附近。在这里,玄奘听到高昌国的人给他讲的有关这个阿父师泉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早年,数百名商旅僧人结伴而行,走到这里饮水用尽。面对茫茫沙漠大家束手无策。人群中有一名僧侣,行李资财一无所有,完全靠着乞讨随大家来到这里。当下,众人议论说:“和尚,因为你信佛,我们才供养着你来到这里,现在大家遇到困难了,你也该替大家求求佛主的保佑吧!”

僧人站起来说:“大家希望得到活命的水,就应该礼拜佛祖,接受五戒,我方能为大家登崖求水。”众人不解,没有想到这僧人还会提什么要求。因为众人求水心切,就按他的要求受了戒。受戒完毕,僧人说:“我现在登崖求水,大家要齐声呼唤‘阿父师为我们下水’,不能停止。”大家表示同意,僧人说完登崖而上,众人按其要求反复呼唤“阿父师为我们下水”,不一会儿,果然见一股清泉从半崖涌出,人们争先恐后喝了个够。

人们都喝够了,又过了许久,仍不见僧人下来。大家寻到山上,只见僧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胆大的上前试了试僧人的鼻息,知道他已经圆寂了。人们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遂按照当地习俗将这僧人焚烧后建塔安葬。从此,阿父师泉水淙淙不绝,随着商旅多寡而时粗时细。

阿耆尼国上下对玄奘一行是很欢迎的,从一进入国境开始就一直有人引路来到都城,而刚到这里只住了一天,玄奘等人就匆匆离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和玄奘一起来的欢信到阿耆尼的都城后拿出了高昌王给阿耆尼国王的信,阿耆尼国王一见信,气就不打一处来。原来,不久以前,高昌王还派兵攻打过阿耆尼国。现在又来信要求阿耆尼给高昌王的“御弟”开绿灯,行方便,还要求提供这提供那的,阿耆尼国王自然不会高兴,于是在为玄奘等人备下的宴会上气氛就有些不对劲。

另外一个原因是阿耆尼国信奉的是小乘佛教,而他们知道玄奘等人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这对玄奘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玄奘本身对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等都很熟悉,虽说他修行的是大乘,但他对小乘佛教的教义并没有什么水火不容的偏见。而这些阿耆尼国的人感觉好像是来了异端一样,不像高昌王那样欢迎他们。

最后结果,阿耆尼国王因嫉恨高昌王而没有给玄奘等人换马。玄奘一行在此也只停留一宿即匆匆而过。一离开阿耆尼国,欢信就大骂这阿耆尼的国王如何不仁不义,玄奘听了也一笑了之。

一路上,他们越沙漠、履平川、渡河流,转眼间又是数百里,这一天来到另一个国家——屈支国(旧译龟兹),这里的国王率臣僚、高僧在东门外列队欢迎。当晚,玄奘等人住在城东南一座高昌僧侣较多的寺庙里。

第二天,国王接玄奘到王宫供养。斋毕,玄奘一行来到城西北的阿奢理儿寺会见木叉毱多高僧。路上,屈支国的一名大臣给玄奘讲了一个故事,是有关这个阿奢理儿寺的,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

那是很早的时候,这里的国王也崇敬佛,国家的佛事从没有断过。一天,心血来潮的国王,想和其他的僧人一样,外出去云游一番,临走时令他的胞弟代为主持朝政。其弟受命之后,就在家中悄悄割下自己的阳根,装在一个金匣子里交给国王哥哥。国王问:“这是什么东西?”弟弟说:“大王先不要问,这里是小弟的私物,但它很紧要,等兄长回驾之日方可打开,切记,切记!”国王听罢,果然也没有多问,就将匣子交给侍从保管。

过了几个月,国王云游归来,一到城中,就有人来告诉他:“大王,您的弟弟监国期间,天天淫乱后宫,日日欢歌,夜夜欢愉,真是无法形容啊!”

国王听后大发雷霆,命人马上把自己的胞弟找来,准备对弟弟施以严刑。弟弟来后,对国王说:“我并不想推卸责任,有一件事我想提醒大王,您临行前,我有一只金匣交兄长保管,不知是否还在?”

国王答说:“在。”弟弟说:“那就请大王开启金匣查验这其中之物,然后再处罚我不迟。”

国王让人打开金匣,只见里面放着一具阳根。国王见此惊问到:“这是什么?这是谁的?怎么会放在这里面?”

弟弟回答:“大王云游四方,少则数月。命我代理朝政,我怕有人谗言生祸,所以在您临行前,我割下自己的阳物,以便来日若真有不测,也能使小弟得一清白。现在果然不出所料,希望大王明察。”国王听此无言以对,转而怒向那些造谣生事之人,命令全都捆绑起来处以极刑。同时他也感到内疚,从此对弟弟更加友爱信任,并宣布说,弟弟可以自由出入后宫,侍卫不得禁止。

有一天,这位国王的弟弟从城外骑马回来,见一位富人赶着五百头牛向城外走,他一问才知,那人要去把这些牛阉割掉。国王弟弟听后,不觉想起自己的苦楚,于是有了怜悯之心,自己现在已成了一个形体亏损不全的人,不能再看这些生灵遭类似的命运。于是他用金钱赎回这五百头牛,使这些牛免遭阉割之苦。说来也怪,此后不久,国王弟弟竟奇迹般地又重新长出了阳根。

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他并未对人说起,只是自己再不入后宫。国王见胞弟久不入后宫,就问他为什么不来。弟弟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国王也以为奇事,就建了这座阿奢理儿伽蓝以资纪念,这寺的名字如果翻译成汉文,那就是“奇特之寺”。

玄奘一行来到这个阿奢理儿寺,这一故事使玄奘对这座寺庙更加感觉奇异。到寺中他们拜见了寺中的木叉毱多高僧,众人寒暄一番后,木叉毱多见天色还早,就领众人来到城外约有几里的一处地方,很明显,这是一座荒城,玄奘等人很疑惑,不知高僧为何把自己领到这里。

站在这破败的城边,屈支国的一名善言的大臣为众人当了一回导游,讲述了这里的一个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它的名字叫龟兹,这里的国王迎娶了汉皇解忧公主的女儿,不知过了多少年月,这里的王室及百姓和汉家的王室及百姓世世代代通婚友好,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后来,龟兹改称为屈支,在东部有一座城市,城北的山上有一座寺庙,淡漠而安闲的白云长年累月地缭绕着它。人们从山脚下仰首远远望去,寺庙就好像是仙宫飘在天上,人们给它命名为天祠。更神奇的是这天祠的前面有一方湖泊,名大龙池,这里发生过动人的故事。

每年春夏交替时节,都有数百匹母马向大龙池奔来,只见池内水花翻滚,响声震天,原来是数百条龙从湖中腾空而起,然后在马群中降落,一阵天昏地暗,尘土飞扬。龙马交配完毕。然后这些龙又腾空而起,再入水中,待水波平静,数百匹母马下山回槽。到第二年初春,母马便个个生下龙驹。

这些龙驹,匹匹高大强壮,剽悍无比,异常顽暴,人们难以驾驭。等龙驹长大,又有了后代,这第二代龙驹的性情就显得温和了些,方可驯服驾驭。

在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伟大又贤明的国王,他的名字叫金华,身材高大魁梧,腰杆笔直,一头浓密的黑发梳理得十分整齐。除了重大的祭礼、典礼,他很少穿那些肥大而华丽的镶满了珍珠宝石的皇袍,然而他无论是穿那轻巧整洁的便装或者穿上那威风凛凛的戎装,那把系着金丝编穗的军刀总是挎在他的腰上。当时的屈支人,都很喜欢这个国王,对他是崇敬爱戴有加。金华王也不辜负这些臣民,他嫉恶如仇,凡国中重大讼案,他都要亲察细访。他扶贫济弱,打击强暴,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风和日丽的一天,百花盛开,金华王带着他的后妃宠臣们到天龙池畔游玩。在将近中午时分,只见湖水升起一股热气,接着湖面上的水翻腾起来,并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一条巨龙从湖中腾空而起,在空中飞旋了几个回合,然后降落在湖边的草地上。金华王冷静地抽出宝剑,如出弦的箭似的奔到龙的身边,伸出左手紧紧地抓住龙角,侧身跨上龙背。巨龙回头看见有人骑在它的背上,大吼一声,腾空而起,大臣们都惊得目瞪口呆,后妃们也害怕得哭了起来。

当她们看到金华王高举宝剑、驾驭着巨龙在大龙池的上空一圈一圈地飞翔着,并惬意地向地面上的众人微笑地招手时,人们都惊喜地停止了哭泣。这时,只听见巨龙用人语对金华王说:“尊敬的陛下,您真不愧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我愿意终身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金华王答道:“好,那就请你马上落下吧。”驮载着金华王的巨龙徐徐落地,众大臣和后妃们都跑过来盛赞金华王的智勇和巨龙的神力。

从此以后,金华王经常驾驭他的龙车周游四方,每一次见他都是神采飞扬。全国上下都知道了这件异事,上至诸国王室,下至本国百姓,无一不羡慕赞叹。金华王治国四十余年,国富民强,百姓康乐。但金华王到了晚年,疾病缠身,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有一次,他驾驭着龙车外出巡视,道路颠簸,龙车摇摇晃晃,金华王心烦意乱,举起鞭子向龙头抽去,只听“叭”的一声,正好击中龙的耳朵。龙惊恐地大叫了一声,回转头来,用它那双血红的眼睛憎恨地望着金华王,突然,它一个大转身,丢下御车,腾空而起,在空中翻了两个跟斗,一头扎进了大龙池。大龙池中顿时溅起了几丈高的浪花,好一会儿,水面才平息下来,水面上浮出几缕殷红的血丝。

自从金华王鞭击龙耳以后,城中的井突然都干涸了,百姓只好上山到大龙池中去打水。又过了不久,城里出现了许多来历不明的青年男子,这些人个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潇洒大方,勇敢机智,很快就得到了城中众多女子的欢喜。过了一年多,和这些青年男子交往的女人们都生了儿子。

过了一些年,这些小孩子都长大了,只见他们个个都和父亲一样健壮骁勇,走路如奔马一样迅速,他们凭着自己身强体壮,力大如牛,无视国法,扰得国中到处纷乱不断,报乱的呈文如雪片一样飞进王宫。

金华王召集群臣,满脸怒容地说:“众卿,朕治国多年,一向国泰民安,近日国中突然出现无数壮汉,滋国扰民,弄得鸡犬不宁。朕决意为民除害,不知哪位爱卿能献以良策?”宰相尚云拜奏道:“启奏陛下,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我国本无此类强人,突然涌出必有其来历,陛下何不携平妖法师先探个究竟,再图攻杀之策不迟。”金华王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第二天,金华王化装成一位往来的老客商,头戴一顶波斯毡帽,身穿一袭紫红色的镶着金丝边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黄、红、蓝色丝线编织的腰带,肩上背着一个包袱,后面跟着一位头戴红色方巾、身穿黄袍、腰间挎剑的平妖法师。当他们来到热闹的集市时,只见一伙强汉正与本国的一些市民殴斗。金华王询问那些看热闹的人,原来这伙强汉欺行霸市、调戏妇女,众市民都来劝阻,这伙强汉非但不听,反而大打出手,被打伤者达百十余人,金华王强压心中的怒火,令平妖法师速施法术以探究竟。平妖法师立即念咒画符,显示图像。金华王一见大惊,原来这伙为非作歹的强徒都是龙种变化成的人形。平妖法师悄悄地对金华王道:“陛下,不除灭这些龙种人,我国必大乱而亡。”金华王忧心忡忡地回到王宫,秘密地宣诏宰相尚云商议对策。

尚云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易决策。陛下可向佛祖诵颂真经,佛祖必托梦于陛下,到那时方可决策。”金华王当晚入佛堂诵颂《阿弥陀经》,当夜,金华王就梦见佛祖释迦牟尼驾临,合掌曰:“屈支金华,可开杀戒。”金华王醒来,连夜速点钦兵,将城中的龙种人一律斩尽杀绝。那黑红的血流成了河,坚硬的尸骨堆积成山,余下的没有杀死的龙种人都逃到其他地方谋生去了,这座城市也因此而逐渐荒芜,人们就称其为东荒城。龙种人都被杀绝了,可他们的灵魂却来到了佛祖的身边,佛祖释迦牟尼将他们一一点化,变成强健的龙种马下凡屈支国,这就是屈支国盛产龙种马的缘由啊。

玄奘原来就知道屈支国的龙种马是好马,现在听到这故事,于是合掌道:“金华王一世贤明,年老骄躁,才引得人龙相残,人生一言一行,皆应谨慎,我佛慈悲,化恶从善,造福人世,可谓佛家之功德啊!”看来,玄奘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其中佛祖无边的法力,并从中悟出了为人须谨慎的道理。

之后的几天,屈支国照例很好地招待了玄奘一行,利用这一时间,玄奘又参谒了屈支国中的其他佛门圣迹。等该去的地方差不多都去了,他才把注意力集中到木叉毱多高僧的身上。

玄奘一来到屈支就已经知道,这个高僧木叉毱多,是阿奢理贰寺的住持,他曾在印度游学二十余年,对声明学(语言文字学)很有研究。玄奘听说他在印度的经历后,对他很敬佩,心想应当找个机会向他多多请教。这一日,他又到阿奢理儿寺,想再去拜见这位木叉毱多,可这一见不要紧,结果弄得两人大战一场,两位高僧为何发生冲突,结果谁胜谁负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