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玄奘西行记
  4. 第五回 领诏辞就庄严寺 占签偷渡玉门关
设置

第五回 领诏辞就庄严寺 占签偷渡玉门关(1 / 1)


玄奘正在积极准备西行的物什,这时突然来了一道诏书,原来是长安城中的一个大寺——庄严寺的住持圆寂了,当朝的宋国公萧瑀和一批大臣上书,推举玄奘到庄严寺做住持。玄奘听完诏书非常惊讶,这时的他一心想的是西去天竺取经,根本没有当什么住持的心理准备。他谢了恩,回到自己的禅房。

当晚,玄奘写了一份表章,婉言谢绝了朝廷的美意,第二天就呈给有关的部门。

这时玄奘已经为自己西行做了近半年的准备,他知道西行的艰难,所以在身体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冬天,他三更起身,只穿一件袈裟便到城外绕城而行,直到天色放亮才回寺中做功课;夏天,他穿着和冬天同样的装束,在烈日下疾行,而且常常是一天,甚至两天水米不进;无论冬夏,他都用冷水洗澡,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许多人知道玄奘的志向,在他周围有一批人,也和玄奘有着相同的愿望,想到天竺去取来真经。这些人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各自得到的有关天竺的消息,探讨西去的相关事情。

当时官府有规定:“凡渡关者,先经本部本司请过所,在京则省给之,在外则州给之;虽非所部,有来文者所在给之。”这里所说的“过所”,就相当于今天的“护照”,就是说,唐代人们的旅行,事先必须向官府申请,未经政府批准私自渡关,将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于是,玄奘一干人于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向朝廷正式提出赴印度的申请。可他们申请的时机不好,当时的长安西部不远,尤其是陇西一带,经常受到吐谷浑和突厥的侵扰,朝廷正在考虑对西域的几个国家用兵,这时肯定不会批准他们的申请。果然,屡次申请,得到的都是断然的否绝,这样一来,“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大家都打了退堂鼓,只有玄奘仍默默地准备着。

当时的长安是个国际大都市,来自日本、朝鲜、天竺等国的商人僧侣随处可见,这对玄奘是个很好的机会。他找到许多印度商人和僧侣,向他们学习语言,这时他已经下定了偷越国境西行的决心。

一天,庄严寺的一位老僧人来找玄奘,把一本书递到他手里,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玄奘很惊奇,这老人他也认识,平时老人说话很少,玄奘也没有多想,等他翻开书一看,极为欢喜,一路跑着回到自己的禅房,翻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是一本什么书让玄奘如此着迷呢?原来这是前辈法显所写的《佛国记》,这本书他早就听说,今天一见,能不高兴吗?

读着《佛国记》,他想起当年景法师给他讲过的法显的故事。

法显是东晋时人,十几岁就做了沙弥,二十岁受了具足戒后,在长安城的寺院中修行了几十年,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一个伟大的计划开始实施,他决意要西行求经。

法显西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许多经卷和律藏不全,人们时常会违背戒行,但找不出合适的律条来约束他们。于是,法显就萌生了西行的想法。法显与一个名叫道整的人十分投契,有时候,当谈到汉地律藏不全的问题,二人感受几乎相同,又谈到希望有一天能西去天竺取回真经的愿望时,二人更是一拍即合。

在法显西行前,有人告诉他说,西去的路途漫长而艰辛,不但有号称杀人魔窟的大沙漠,更有连鸟也难以飞过的雪山,你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又何谈西行求法?听了这话,法显不为所动,而是加速了西行的准备。他和道整等一行五人,自长安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西行征程。不久,他们到达甘肃的张掖,与另外五名西行的僧人会合,于是,十人结伴而行,继续西天之旅。

西行之路,步步艰难,等最终到达印度时,就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二人了,其他的人都在路途中遇险身亡。当他们踏上这片神圣土地的时候,所见所闻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僧人千百年来一直是口口相传,并无佛经可写,为了把这些存留在印度僧人腹中的律藏带回国内,法显不得不在摩诃衍僧寺暂时居住,一边学习天竺语,一边与这里的僧人进行密切的接触。十五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异地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法显当年西行的初衷,带着抄写好的《摩诃僧祗阿毗昙》以及《十诵律》等经卷,法显开始做着回国的准备。他去找道整,道整却说:“我若再回中国,只怕会像来时的其他八人一样,把一僵尸留在大沙漠或雪山了!”

道整的话也提醒了法显,他思索再三,选择了另一条回国的路途。

一年的秋天,法显在狮子国搭乘一条商船泛海东行,开始了他归国的征途。海上的航行的确别有一番风味,七十五岁的法显陶醉在绮丽的海上风光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商船突遇风浪,眼看就要颠覆,偏偏商船上有一位排佛的外道,外道说,要想商船不沉没,必须要把这个比丘扔到海里去。商人们听信了这个外道的煽动,一些人一哄而上,就要将法显扔进大海。这些人的行为遭到另一位商人的反对,这位商人在国内时曾做过僧人的施主,施主用身体护住了法显,一边大声地说,大家都不要听信那人的妖言,法师为人天师范,和这场风浪没有一点关系。如果大家一定要把这位法师扔进海里,就请先把我杀了吧。法显对天默祷说,如果我带回去的是真正的大乘佛法,就请让这场灾难尽快过去吧。说也怪,过了一会儿,风浪果然渐渐地止了,于是商船继续向东航行。

在海上航行了九十多天,商船终于到达一个海岸,一踏上岸上的土地,当看到岸上的岩石上刻着“青山无恙”的汉字时,法显知道,已经是踏上青州(今山东青岛)的土地了。法显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他扑到那块岩石上,顿时老泪纵横。想想十五年前他和道整等人从长安开始西行,途中五人而成十人,后来十人而成二人,现在就只剩下他一人回到国内,而此时他已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了。所幸的是,他所带回来的四十多卷律藏完好无缺。

法显所译的佛经,玄奘是很熟悉的,这本《佛国记》提醒了他,西行的道路是曲折艰险的。同时,法显的壮举也激励着他,他暗下决心,法显一个六十岁的老人都能西行取经,自己这么年青,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在长安城中,有一个术士,叫何弘达,这人断事很灵验,人们都很信服他。玄奘找到何弘达,把自己的心事说了,问何弘达自己此行是否能如愿取得真经。何弘达肯定地对他说:“法师此行一定能够成功。你好像是乘一匹又老又瘦的枣红马,马鞍子雕漆带铁……”听了何弘达一席话,玄奘更坚定了西去的决心。

八月里的一天,听说一个名叫孝达的僧人入京学《涅槃经》,正准备返回秦州去。玄奘打算与其同行。就在出发前一天的晚上,玄奘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大海中小须弥山,山上到处是宝物,极其美丽。他想登上山峰,只见眼前波涛汹涌,和须弥山之间隔着如开锅般的大海。他似乎是站在波涛之上,然而却没有船筏,他毫不畏惧,坚定地向山脚迈步。当他的双脚刚踩着海水的时候,一朵硕大的石莲花忽地从水中涌出,正好托住他的双足!他的另一只脚又迈步向前,脚一落,就又有莲花相托,他加快脚步,也还是步步莲花。回头再看,脚抬起的地方,莲花便不见了。步步生莲花,莲花托双足。他仰视山峰,陡峻难攀。他纵身腾跃,忽有旋风飒至,轻轻托着他升到山顶。往四面一望,平坦如镜,海天茫茫。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长安一带、关东、河南、陇右等沿边诸州,受到霜灾和雹灾的袭击,庄稼绝收,关中一带的饥民,甚至有卖儿卖女的情况发生。朝廷无力救灾,就发出榜文,让百姓“随丰就食”,所谓随丰就食,就是说哪里有粮食就往哪里去,于是路途上逃荒的人群络绎不绝。玄奘出发的这一天,正是人多的时候,这对玄奘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他收拾好行囊,混在灾民的队伍里,出长安城,向西而去。

玄奘和同行的孝达一直来到秦州,秦州是孝达的目的地。当玄奘向孝达问起西行的路径时,孝达也一无所知。在孝达所在的寺院中住了一宿后,玄奘便随一队商人向兰州进发。

走过兰州,到九月初时,玄奘来到了凉州。凉州是河西的大都市,为唐朝西陲的国防重镇。从这里出发经张掖、酒泉等地直通西域,为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各国商侣往来,凉州是必经之处。当时镇守凉州的,是新到任的都督李大亮。

玄奘抵达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呆这么长的时间呢?在这里他有几件事要做。一是要打探西去的路径,如果路途不熟,肯定到不了天竺。二是他到凉州后,这里的僧俗听说玄奘到来,非常兴奋和热情,他们邀玄奘在这里讲学,于是玄奘便在这里开讲《涅槃》、《摄论》、《般若》等经论。他在这里讲经除了当地的僧俗热情外,还有自己的目的,这里有许多西域人,他们也都会来听玄奘讲经,听完后,无不钦佩他年少才高。玄奘欲前往印度求法的志愿肯定会由这些商人四处传扬,他们回国后,也会向本国国王报告,这样玄奘的路途上就会多几分顺利,少几分麻烦。果然,在他讲完了一个月的经后,玄奘西行求法的消息,不久就在西域诸国不胫而走,到处哄传了。这些西域的国王与国民,无不欢欣鼓舞,引颈东望,他们都在盼望着玄奘的到来。

有一件事是玄奘没有料到的,那就是李大亮。这李大亮刚到凉州不久,玄奘讲经,并欲西行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李大亮很是敏感,于是令人将玄奘找来。

李大亮见了玄奘,单刀直入:“听说法师要西去,可有过所?”

玄奘一怔,还没有等他答话,李大亮又说了:“如果没有过所,是不能西去的,西边在打仗,现在西去是违反朝廷法令的,法师切记!你回去吧。”

就这样,没有容玄奘说一句话,就被送了出来。回去的路上,玄奘想,这可怎么办,已经被人盯上了,怕是难以脱身了。

当天晚上,玄奘正在打坐,突然一个小沙弥来找他,说有人想见他,出去一看,是两个小沙弥,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这里慧威法师的弟子,一个叫慧琳,一个叫道整。

慧琳说:“我师父慕法师的大名,知师父西行受阻,今特让我们二人帮助师父西行。我师父本想亲自前来,又恐有不便,便让我们直接来见。”

玄奘听后十分高兴,立即带好随身的行装,在慧琳、道整的帮助下偷偷混出凉州。一路上,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他们白天躲在树林或草丛中,天黑之后才开始行路,就这样走了七天时间,他们来到了另一个边境的城镇——瓜州。

瓜州刺史叫独孤达,听说玄奘到来的消息,他非常高兴,把玄奘请到衙中,对他照顾得十分周到。玄奘到了瓜州后没有马上西行,一来是他的马死了,他要再买一匹,二是他要打听西去的路途。经多方打探,玄奘了解到:往瓜州北行五十余里,有一条瓠婠河,此河不宽,可水深湍急,还没有桥梁,上游的玉门关为西出必经之地。玉门关外置有五座烽火台,称为五烽,五烽间各相距百里,均有兵丁把守,沿途全是沙碛,绝少水草。只有五烽有水源,过了第五座烽火台外,再越过莫贺延碛,就到了伊吾国。

听了这种情况,玄奘不禁有些气馁。他在瓜州耽误了一个多月,一直在寻找着继续西行的办法。

玄奘不知道,在他离开凉州之后不久,李大亮又问起了玄奘的事,仔细一查才知道,玄奘并没有回京城,而是向西去了,于是李大亮马上派人飞马到瓜州来。

一天,一个叫李昌的州吏派人来请玄奘。玄奘随人来到州府,李昌屏去左右,递过一份盖有凉州府朱红大印的访牒,所谓访牒,就是现在所讲的“通揖令”,上面赫然写着几行字:“有个法号玄奘的僧人,想入西蕃。望沿边州县认真检查出境人员,一经发现,立即捉拿遣归。”看完后,李昌问:“法师是不是访牒上所说的玄奘?”

平生未说过谎的玄奘,一时不知如何开口,说谎吧,那就犯了戒,不说谎,那就只能等被送回京城了,一番辛苦就白费了。

只听李昌轻声说:“法师请说实话。我也崇信佛教,即便你就是这高僧,我也会为你想办法的。”玄奘听李昌这么说,才一五一十地讲出自己的来历及打算。

李昌听完之后,一边说“难得难得”,一边当着玄奘的面将访牒扯成碎片,低声对玄奘说:“法师赶快设法离开此地。”

走出州府,玄奘的心情更加沉重:从凉州送自己来的道整,到瓜州后没几天,便告辞前往敦煌去了,慧琳年龄小,玄奘看他也不是能长途跋涉的人,几天前就已经让他回凉州去了。虽然已经买到一匹马,但仍苦于无人引路。玄奘怀着重重心事回到挂单之寺,来到弥勒像前祈请,祈求菩萨引导自己度过目前的难关。

翌日晨,寺僧达磨急急来报信:“玄奘法师,恭喜恭喜!”“贫僧何喜之有?”玄奘问。“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法师乘一莲花向西而去,这还不是喜吗?”

玄奘心中暗暗高兴:此乃继续西行的征兆啊!嘴上却平静地说:“梦境多是虚幻的东西,不足为信、不足为信。”

玄奘对于达磨的梦宁愿有几分相信,他就又到道场向弥勒佛礼请。不一会儿,一个又高又大的胡人前来礼佛,他看到玄奘在那里行礼,也照着样子跟着做。交谈之下,玄奘得知他姓石名槃陀。石槃陀态度虔诚地表示愿意受戒,玄奘为他授了五戒,叮嘱他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淫、不要妄语、不要饮酒食肉,从此便是佛门弟子。石槃陀受了戒感到非常高兴,说了一会儿话,便告辞而去,不一会儿,就送了些果饼前来。玄奘看他的身体很强壮,态度又很恭敬,就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他爽快地表示愿意护送玄奘过五烽。玄奘大喜,和他约定日期,一同启程。

第二天,石槃陀来找玄奘,说自己找到了一个人,可以帮法师西行,想约个时间见面,玄奘说:“那当然是越早越好了。”

当天太阳落山时分,玄奘如约来到城外的地点,不一会儿,石槃陀和一位骑着瘦马的年长胡人也来了。玄奘见状心里不免有些失望。石槃陀向玄奘介绍:“此翁曾经往返瓜州至伊吾30余次,对西行路线十分熟悉,今天请他来帮助出出主意。”

老翁介绍了西行途中的沙河、热风及种种险阻之后,说:“很多僧侣结伴而行,还几次迷失方向,法师只身匹马,怎能成行?请三思而后行,勿以性命开玩笑。”

玄奘回答:“贫僧为求佛法,曾发愿朝圣西方,不到婆罗门誓不东还,纵然死在求法途中亦无悔恨。”

老翁见玄奘态度坚决,就说:“法师一定要去,可以乘坐我的马,别看此马老而瘦,它已经往返伊吾十五次了,体健而识途。您买的马貌似健壮,却经不起远行。”

闻听此言,玄奘多少有些不快,明明自己的马健壮,而那人的马又老又瘦,怎么能说是体健呢。想到这里,他就犹豫起来。忽然,他想起在长安临出发前,那个术士何弘达说过的话:“……一匹又老又瘦的枣红马,马鞍子雕漆带铁……”他一看,这匹马果然马鞍子雕漆带铁,而且是匹枣红马,于是马上和这个老胡人换了马。

换马之后礼敬而别。玄奘与石槃陀装束停当,连夜出发。约莫三更时分,来到瓠婠河畔,夜幕中的玉门关遥遥在望。为防止被人发觉,他们绕道来到玉门关上游十多里的地方,这里河道狭窄,还长着一片梧桐树,石槃陀抽出佩刀斩木为桥,然后驱马而过。过河之后,玄奘满心欢喜,遂决定就地露宿。

法师与石槃陀的铺位相距五十余步。躺下不久,玄奘听见石槃陀那边有响动,转过身子望去,只见石槃陀拔刀而起,慢慢向自己走来,到离自己约十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犹豫片刻又走回去。玄奘大惊,睡意顿失,干脆坐起来开始诵经。石槃陀见状,遂躺到自己铺位上睡觉去了。

天亮时,法师唤醒石槃陀,让他到河里取水来盥漱,简单用斋后准备出发。石槃陀说:“弟子感到前途艰险,所过之处无水无草,唯五烽之下有水,必须夜间偷水而过,只要一处被发现,就会丧命,不如退回瓜州,方为安全。”玄奘表示决不后退。石槃陀即一边应付似地往西行,一边张弓搭箭,要玄奘走到前面去,玄奘不肯。就这样磨磨蹭蹭走了几里地,石槃陀终于停下来对玄奘说:“弟子实在不能往西去了,一来我家中有老小需要养活,二来此行是冒犯王法,有灭族之罪,我心已惧,不能再西行了。”玄奘知道其退意已定,也就同意他返回瓜州。石槃陀说:“法师您必然到达不了目的地,如果中途被官府捉住,供出小人来怎么办?”玄奘指天发誓:“贫僧即使不幸被捕,纵然千刀万剐,将我浑身剁成肉泥,也绝不牵连任何人!”石槃陀这才打消顾虑,与玄奘揖别而去。

玄奘孤身一人,向西行去,天黑的时候,来到了第一烽,他悄悄下马,偷偷地来到烽下取水,就在这时,一只冷箭迎面射来,不知玄奘性命如何?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