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俾斯麦”号长约270米,装甲厚度330毫米,船的宽度36米,为8门380毫米炮创造了独特而稳定的平台,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火力最强的战列舰,舰名命名的来源是19世纪德国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这艘以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命名的军舰是德国海军的骄傲——标准排水量4.2万吨,号称是欧洲最大的战列舰,德国人把它称为“永不沉没的战舰”,“俾斯麦”号充分体现了德国的大炮巨舰主义,他们企图用它在大西洋上称霸。
“俾斯麦”号战列舰
1940年8月24日,“俾斯麦”号正式服役,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悄悄驶出格丁尼亚港,前往大西洋,企图截杀盟军的商船,这是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击,舰队由刚瑟·吕特晏斯海军上将指挥,德国人把这次行动命名为“莱茵演习行动”。同日,英国本土舰队新任司令约翰·托维海军上将发到海军部的电报说,发现一支德国舰队出海了,他当即采取行动,派出侦察机前去打探德舰行踪。
5月24日黎明,德军两艘致命的战舰正经过北大西洋冰冷的海域,“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处于领头位置,后面是布满枪炮、威力无比的战列舰——“俾斯麦”号。此时,德军并不知道,在约48千米以外的东南方向,两艘英国战舰全速向他们驶去,准备进行拦截。原来,在“莱茵演习行动”开始后的三天,英国空军的一架侦察机在挪威的卑而根附近拍到了它的照片,立即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和“胡德”号。5时许,“胡德”号发现了德舰,舰长霍兰下令准备战斗,一时间英舰上警报大作,炮弹上膛炮手就位,不久“俾斯麦”号的舰长卢金斯也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他万万没有想到碰上的竟然会是英国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最新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因此于5时39分下令转向,准备避开英舰,几乎是在同时,英舰也在转向,舰首直指德舰,猛扑过来!
在所罗门海战中,一艘美军战舰被日军鱼雷击中,爆炸起火。
5时49分,霍兰命令向德军领头舰——“欧根亲王”号开火,因为英国人误将“欧根亲王”号当成了“俾斯麦”号,“胡德”号在5时52分主炮抢先开火,“威尔士亲王”号随后也向“欧根亲王”号开火,直到打了两轮齐射后,霍兰才发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立刻命令将火力转向“俾斯麦”号,但已浪费了很多时间,并造成了一些混乱。“俾斯麦”号上的8门380毫米炮也开火了,它的测距仪锁定了“胡德”号,一颗1700磅的穿甲弹击中了“胡德”号的重要部位,一个主弹药库的火药点燃了,然后,爆炸摧毁了船体,这艘威风一时的战舰瞬间折成了两半,不到10分钟,希特勒超级武器上的大炮就击沉了英国海军的骄傲,这是令人震惊的情况。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击沉“胡德”号的是“欧根亲王”号,因为当时能命中“胡德”号弹药舱的炮弹只能来自“欧根亲王”号,但不管是哪艘德舰的战功,大英帝国航速最高、火力最强、声名最显赫的战舰,就此终结。“胡德”号沉没后,德舰立刻将炮火指向“威尔士亲王”号,该舰舰桥遭一发15英寸炮弹击中,除舰长与一信号兵外所有舰桥人员阵亡,另外各处遭4发15英寸炮弹及4发8英寸炮弹击中,舰体受重创,数门主炮因故障与战损而无法发射,在重伤之下失去战斗力,6点13分,“威尔士亲王”号施放烟雾弹逃出战场,“俾斯麦”号只付出轻微的代价便赢得胜利,它也曾中弹,但损失不大,只有几个人受伤。
5月24日,“俾斯麦”号遭到从“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剑鱼”式鱼雷机的攻击,被命中一枚鱼雷,但仅造成了轻微的损伤,随后“欧根亲王”号继续前进,进入大西洋,“俾斯麦”号则转向前往法国圣纳泽尔以修理损伤,由于油料不够,半途又转向布勒斯特。英国人很快确定了“俾斯麦”号的位置,英国皇家海军这回是铁了心要干掉“俾斯麦”号了,舰队新任司令托维坐镇“乔治五世亲王”号,英国几个舰队拉开一个大网向“俾斯麦”号围拢过来。
5月26日,15架从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上飞来的“剑鱼”式战机又施突袭,尽管武备精良,“俾斯麦”号依然无法对飞行速度慢并且盖着蒙布的英国鱼雷攻击机发动的进攻予以还击,这次“俾斯麦”号中了三枚鱼雷,其中两枚并没有造成大的损害,但第三枚却击中操舵装置,这是它唯一的弱点,舰舵炸歪了,不能转动,战舰开始在海上不停地打转,这些飞机摧毁了“俾斯麦”号的舰舵,使它的命运操纵在英国水面舰艇的手中了。
5月27日凌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及巡洋舰、驱逐舰,用炮弹、鱼雷轮番对操纵失灵的“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激烈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由于舵机失灵,航向不定,前后火控站先后被击破,甚至在前20分钟内舰艏的两门主炮就先后报废,所以还击效果不佳,“俾斯麦”号被最少数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径穿甲弹以及数百枚小口径炮弹击中。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开始准备自行炸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三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6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永不沉没的战舰”沉没了,大西洋海底成为它的水下坟墓。此次大战,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包括多达8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和两艘航空母舰,即皇家海军约半数的力量,才最终将“俾斯麦”号击沉。“俾斯麦”号这艘超级军舰凝聚了德国人进入大洋的梦想,可惜这个梦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它的第一次出击中就被击沉了,德国人在那个时代的大洋之梦也随之消失在冰冷的大西洋中。6月1日夜,“欧根亲王”号在海上晃了几天后,提心吊胆地逃回了布勒斯特港,“莱茵演习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俾斯麦”号的神话是建立在击沉“胡德”号上的,“胡德”号在“俾斯麦”号出现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军舰,英国海军的象征。希特勒说过,“俾斯麦”号是一艘复仇之船,他的确完成了这一使命,它击沉了“胡德”号,一下释放了压抑在德国海军心中20年的痛,把整个英国带入悲伤,不过它自己也以一个悲惨的结局画了一个句号,随风飘散的,不仅仅是英国海军的骄傲,同时也有德国海军的大洋之梦。
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以“德国海军之父”、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命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它是德国海军最具威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姊妹舰,这一级别的战列舰,德国一共只生产了两艘。“俾斯麦”号被击沉后,它成了德国海军手中的一张王牌,素有“北方孤狼”之称。
“提尔皮茨”号标准排水量4.2万吨,航速30节。舰上武备计有380毫米主炮8门,150毫米副炮12门,105毫米高射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6门,20毫米高射机关炮20余门。曾经饱尝过“俾斯麦”号苦头的英国人,对它是谈虎色变。在“俾斯麦”号被击沉后,德国海军意识到出动大型水面舰只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深入大西洋破交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他们改变策略,将“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派往纳粹海空力量较强的挪威伺机出击,以图配合潜艇与航空兵切断盟军的北极航线和大西洋航线。这一策略最初十分有效,为了防止“提尔皮茨”号可能进行的偷袭、保护北极航线和大西洋航线,皇家海军包括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在内的大量大型舰只都被牵制北冰洋水域,这对皇家海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产生了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
希特勒曾对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说过:“如果哪一艘德国军舰不是在挪威沿海,那它一定是在错误的地方。”1942年年初,“提尔皮茨”号被调往挪威,驶入了位于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港。当时,在通往苏联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的航线上,频繁地航行着一支支满载战争物资的同盟国护航运输队。“提尔皮茨”号停泊的挪威海岸,就处在这条航线的附近。它犹如一个拦路强盗,随时都可能突破对方的警戒幕,袭击盟国的船队。为此,英国不得不在北海水域始终保持一支相当雄厚的兵力,其中包括两艘新型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
“提尔皮茨”号并没有为德国获得多大的战绩,几乎不能对任何一艘敌军战舰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在1944年被英国皇家空军击沉了。
1942年9月26日,在完成了全部训练和调试后,“提尔皮茨”号开始了服役后的第一次作战任务,“提尔皮茨”号离开阿尔塔峡湾北上,开始截击北方航线船队的行动,目地是为了要切断盟国支持苏联的“北方航线”。
鉴于威胁北极航线的德军大型水面舰艇只剩下“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为消除这一威胁,苏军于2月11日晚出动15架挂载1000千克重磅炸弹的重型轰炸机,飞往“提尔皮茨”号的锚泊地挪威阿尔塔峡湾。由于苏军飞行员地形不熟,天色又黑,最终只有4架飞机发现德舰并实施了攻击,投下的炸弹只有一枚近失弹给德舰造成了轻微损伤。为了能够彻底或者暂时消除“提尔皮茨”号的存在对盟军战略造成的不利影响,皇家海军的将领们决定主动出击,将“提尔皮茨”号与和它协同作战的“沙恩霍斯特”号与“吕佐夫”号一并消灭在他们的基地。
这三艘军舰均躲藏在挪威北部的阿尔塔峡湾,峡湾群山环抱,为这些军舰提供了一道理想的天然屏障。峡湾的入口处密布雷阵,在锚地中布设有多组反潜网和防雷网。为了防止盟国空袭,在峡湾周围的群山上还配置了大量的高射火炮,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提高了突击作战行动的难度。在权衡了各种可行的方案后,皇家海军决定出动X型微型潜艇对“提尔皮茨”号进行偷袭。为了消除北方航线上的心腹之患,英国人在飞机进行轰炸依然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决定效法意大利海军进行水下突袭。英国人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研制代号为“X”的袖珍潜艇。X型袖珍潜艇,长14.6米,直径约1.8米,艇员4人。耐压艇体内装有一部供水上航行的柴油机和一部供潜航用的电动机。主要攻击武器是两个各装4000磅炸药的金属筒,分别固定在主艇体外左右两侧。攻击的程序和方法是:X型艇由母艇(潜艇)拖曳至目标区,然后脱离母艇,驶向目标舰,抵达目标舰后,将炸药筒解下,置于目标舰的下方,再迅速撤离。
1943年9月11日下午,11日至14日,天高气爽,英军6艘潜艇先后驶出基地,各自拖带一艘X艇,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潜艇航渡一帆风顺。各艇均以较高的航速驶向目标区。22日凌晨4时,在通过了铺设在军舰周围的防鱼雷网后,两艘X艇接近了目标“提尔皮茨”号,这两艘X艇先后在该战舰的下方放置了携带的爆破装置,设置的时间到了,巨大的爆炸将“提尔皮茨”号震离水面,使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该舰因此在瘫痪了6个月才恢复了战斗力。这次袭击是成功的,“提尔皮茨”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其后果是深远的。
同年12月,“沙恩霍斯特”号铤而走险,单枪匹马地向北极水域出击,很快就被英国舰队击沉了。如果“提尔皮茨”号没有受伤,与它一起协同作战,战斗结局也许就会迥然不同。
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尽管“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已被英国皇家海军击伤,暂时躲避在挪威阿尔屯港“养伤”,但是它的存在依旧是皇家海军的心腹大患,“提尔皮茨”号随时可以伤愈复出,这对盟军在1944年为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而即将展开的欧洲登陆计划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丘吉尔首相特别指示英国海军,务必将其击沉或重创。1944年初,英国海军就决定在“提尔皮茨”号修复被X艇所造成的损伤之前再发动袭击,力求击沉或重创它,以彻底消除对北极航线的威胁。由于德军采取了更为严密的防范措施,X艇已难再奏效,所以英军准备以航母舰载机进行攻击。
4月3日,6艘航空母舰出动了总共41架攻击机(不包括战斗机)前往攻击“提尔皮茨”号。“提尔皮茨”号被命中大小共15弹,从1944年8月22日起到8月29日,英军舰载机先后4次对“提尔皮茨”号进行大规模空袭,但都没有造成德舰多大的损害。
直到1944年4月,“提尔皮茨”号才蹒跚南驶,在它离开峡湾后,英国的陆基飞机蜂拥而来,轮番轰炸,使它屡受创伤。
这一年11月12日,英国空军出动轰炸机携带专门设计用来对付大型军舰的5.5吨的“高脚柜”超级炸弹,两枚“高脚柜”直接命中“提尔皮茨”号的舰体,4枚近失弹在船体附近爆炸,“提尔皮茨”号终于被炸沉在挪威特罗姆塞以西4海里的林根峡湾哈依岛南侧海域,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有902人随舰沉没。
为了击沉这艘超级战列舰,英军前后曾出动过人操鱼雷、袖珍潜艇。还组织过13次大规模空袭,出动过600架次飞机,终于如愿以偿,战后,一家从事废钢铁贸易的公司,在向挪威政府支付了12万克郎后获得了“提尔皮茨”号残骸的所有权。
1941年12月10日,85架日本战机仅用两个小时,就将英国以“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为支柱的Z舰队击沉,1942年4月5日,重新组建的英国Z舰队再次被日本318架战机击沉,英国的海上力量被日本轻松击溃,为日军控制太平洋创造了有利条件。
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是“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二号舰,也是太平洋开战前英国最先进的战列舰,为区别英国旧式战列舰中同名的级别而称为“新乔治五世”级。该级别是按照伦敦海军公约而设计的,始建于1937年初。这一级别共5艘,为“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以及“豪”号,“威尔士亲王”号在太平洋开战的第三天被日军飞机击沉,也是该级别中唯一战沉的一艘。
马来半岛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称为“远东直布罗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也是阻挡日军夺取印度尼西亚石油的天然屏障。英国已经在新加坡经营多年,其章宜海军基地更是规模不凡。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英国已无余力顾及这块属地,在新加坡的部署已降到了最低的程度。
1941年下半年,德军转向东线进攻苏联,英国本土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少,同时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意图日趋明显。为了维护英国在远东殖民地的利益,8月,在大西洋宪章会议上,丘吉尔决定在远东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向罗斯福保证将派出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的、高级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前往新加坡,以瓦解日本海军的活动。随后,丘吉尔不顾海军部的反对,派遣“无敌”号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直奔远东。
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威尔士亲王”号的甲板上。
12月4日,英舰队抵达新加坡。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由日本马来的小泽舰队负责掩护日本登陆舰队准备在马来半岛登陆。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截击日本登陆部队。此时的Z舰队处于日本海军陆基航空兵的攻击范围内,而又没有空中掩护和支援,但菲利普斯对自己这支舰队有信心,还从来没有像“威尔士亲王”号这样强大的战列舰被飞机打败过的先例。
日军对Z舰队的到来早有准备,驻西贡机场的第22岸基航空部队(有140多架“97式”攻击机和36架“零”式战斗机)已作好战斗准备。12月8日,从西贡起飞的日军航空兵多次空袭马来半岛尚未被日军占领的机场和新加坡航空基地,使英军的250架飞机损失殆尽。12月8日下午,菲利普斯中将在没有空中掩护、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率领Z舰队冒险出航。12月10日,Z舰队被日机发现,由于没有战斗机掩护,英舰被动挨打,“反击”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多处被炸弹和鱼雷击中,相继沉没,菲利普斯以下舰上官兵840人葬身海底。从此,英国海军对日军在马来半岛作战行动不再构成威胁,此战显示了航空兵在海战中的巨大威力,表明战列舰称霸海洋的时代行将结束,水面舰艇编队没有空中掩护已难以在海战中夺取胜利。
1941年12月10日晨,英国首相丘吉尔床边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听筒里传来第一海务大臣达德利·庞德的语无伦次、低沉又悲惨的声音:“首相,我不得不向您报告,‘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都被日本飞机炸沉了。”
丘吉尔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英国Z舰队的覆灭可以说是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过去的海上霸主战列舰终究不敌新兴的航空力量。英国Z舰队的覆灭,使日军夺得了马来海域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为日军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更为日军全面占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对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地位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使英美两国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在太平洋远东地区的制海权。
1942年初,日本联合舰队还沉浸在胜利之中,在日本看来,美国的经济潜力虽大,但转入战时状态还需要一个过程,预计美国1943年夏季才可能组织反攻,而日本完全有时间进一步推进战线,扩大防御圈,控制澳大利亚就是这一战略的反映。
1942年春,日军占领东南亚广大地区后,决定向西南太平洋推进,夺取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和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以掌握该地区制海制空权,切断美利坚合众国通往澳大利亚联邦的海上交通线。1942年2月初,日军占领了澳大利亚东北的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3月初占领了新几内亚的莱城、萨拉莫阿。按计划随后即应对图拉吉和新几内亚东部的莫尔比兹港实施登陆。但由于美国航母的活动,这一计划就被推迟了。直到4月底,第5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第五巡洋舰队(“妙高”号和“羽黑”号)从印度洋归来,进攻图拉吉和莫尔比兹港的计划才随即开始。
5月初,日本第四舰队司令井上成美海军中将派高木武雄海军中将率领“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共125架)及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6艘从特鲁克岛出发,原忠一海军少将率“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从拉包尔启航,掩护登陆船队驶向目标。实际上,前来迎击的美第17和第8特混舰队已先于日机动编队进入珊瑚海,通过破译密码,已知日军即将对莫尔比兹港实施登陆,同时其先遣队将先占领图拉吉,并基本掌握了日方投入的兵力。因为对盟军来说,集结必要的兵力对付来敌并不容易。“萨拉托加”号被日潜艇击伤,在西海岸修理,“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袭击东京的返航途中,可供使用的就是第8特混舰队“列克星敦”号和第17特混舰队“约克城”号航母,另有8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由弗莱彻统一指挥,两支舰队5月1日进驻珊瑚海。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该航母在中途岛海战中被日机击沉。
5月6日到7日,日本“翔鹤”号和“瑞鹤”号派出舰载机搜索敌人,舰载机发现并击沉油船和驱逐舰各1艘,同时,美舰载机攻击日军登陆船队和护航编队,93架美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经过半个小时的轮番进攻,“祥凤”号已中了13颗炸弹和7条鱼雷,井泽下令弃舰,标志着日本帝国海军在这里丧失了第一艘大型舰只。
5月7日,美日双方舰队刚好处于相互攻击范围,但双方由于技术原因而没有发现对方,相互错过了先发治人的时机,下午日本再次派出舰载机搜索敌人,在暮色中,几架迷失方向的日本飞机甚至错误地试图在“约克城”号上降落,但由于识别信号不对,被高炮手发现并将其中的一架击落入海,另外几架慌忙逃入黑夜中。
5月8日,命运注定搜索的飞机几乎将同时发现彼此的目标。8时15分,美军飞行在最北边的侦察机发回报告:“敌人的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在“列克星敦”号东北约175英里的海面上以2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南行驶。”仅仅几分钟以后,美国航空母舰的无线电台收到了日本人兴高采烈的报告,显然表明他们自己也被发现了。
8日上午,双方航空母舰编队在200海里距离上出动舰载机群展开激战。美军出动飞机约70架次,对高木舰队发动攻击。“瑞鹤”号航空母舰逃进雷雨区,免遭袭击;“翔鹤”号航空母舰被两颗炸弹击中,失去作战能力。日本出动飞机约90架次,对美舰发动攻击。“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被两条鱼雷击中该舰左舷,又被两颗炸弹击中,后因燃油气体泄漏发生爆炸而沉没,已经降落到该舰的36架飞机也随之沉入大海。“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也被击伤。这场遭遇战只持续13分钟,日本人飞走的时候,兴高采烈地报告他们替前一天“祥凤”号的失败报了仇,毫不含糊地击沉了一艘“大型航空母艘”和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美第17特混舰队“约克城”号上虽然尚有轰炸机和鱼雷机27架、战斗机12架,但已入夜,弗莱切无意再战,遂率队撤离战场,在这一天的战斗中,美国损失飞机约70架,日本损失飞机约上百架。此次海战是战争史上航空母舰编队在目视距离之外的远距离以舰载机首次交锋,也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受挫。从战术得失来看,日本海军取得了珊瑚海海战的战术上的胜利,但日本海军由于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无法立即得到补充,日军的武力扩张第一次遭到遏制,被迫中止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日本海军第5航空战队的这两艘航母原本要参加中途岛计划,由于“翔鹤”号受损、“瑞鹤”号严重减员,削弱了日军在即将举行的中途岛海战中的实力。
“祝贺你们在最后两天中取得的光荣成就”,尽管尼米兹向弗莱切发出了这样的电文,但珍珠港的司令部中笼罩着阴郁的气氛,因为“列克星敦”号沉没了,但日本联合海军受到了多大的打击还很难判断。尼米兹宣布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深远意义的胜利”,意义究竟多么深远,在后来的一个月里还无从知道。其实说得具体一点,“翔鹤”号受损、“瑞鹤”号严重减员,而第5航空战队的这两艘航母原本要参加中途岛计划,但现在已无法实现了。否则在中途岛美日航母的比例将是4:6,而不是3:4,而从一个月后的中途岛大战看,这种差别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
中途岛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檀香山西北2100千米,为珊瑚环礁,周长24千米,环抱东岛和桑德岛,陆地面积5平方千米,该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中途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
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立特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认为威胁来自中途岛,山本五十六遂决心实施中途岛战役,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同时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中途岛战役定于6月4日。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这个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
然而,山本所不知道的是,5月中旬,美军从破译的日本海军电报中就已掌握了他进攻中途岛的企图,并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加强了岛上的防御力量,尼米兹还准备了以3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为主力,再加上约50艘支持舰艇的舰队,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准备攻击前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与此同时,19艘潜艇部署在中途岛附近海域,监视日舰行动,网撒下了,就等着山本五十六这个猎物光临了。
6月4日凌晨6时整,南云忠一舰队的108架战斗机发起了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当第一批战机加速穿越晨空向目的地飞去时,第二攻击波的飞机也聚集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伺机而动,南云忠一在飞机起飞时,并不知道美国航空母舰就在他的翼侧。日军以损失6架战机的很小代价完成了第一次攻击,中途岛损失惨重,机场、油库、海上飞机滑行坡道、营房、餐厅等处均遭毁坏,并有15架美战机被击落。8时,日侦察机的报告发现美军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南云忠一的参谋长草野主张第二波攻击中途岛,回头再来对付这10艘军舰组成的普通舰队,然而几分钟之后,日侦察机又发回一份语意模糊的电文:“敌舰似乎由一艘航空母舰殿后。”
确认美方航空母舰阵容之后,南云忠一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第二航空母舰战队司令山口多闻海军少将向南云忠一建议“立即命令攻击部队起飞”,可此时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机群返航正飞抵日本舰队的上空,第二批突击飞机换装鱼雷还没有完成,如果马上发动进攻,那么油箱空空的第一攻击波机群会掉进海里。南云忠一权衡再三,决定把攻击时间推迟,首先收回空袭中途岛和拦截美军轰炸机的飞机,然后重新组织部队以进攻美军特混舰队。但这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美军飞机将完全可能利用这段时间发起对南云忠一舰队的袭击,如果美机恰巧在日军为飞机补充弹药和油料之时进行轰炸,日舰将面临致命的打击。这是一种危险的方案,但南云忠一却认为这是正统的战略战术,他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而又尽可能减少损失,他是在赌博,他不太相信美国舰队会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美军在中途岛附近海域上空投弹轰炸日舰。
8时左右,筹划已久的对日攻击战开始了。一队由15架鱼雷机组成的编队,独自向北搜索,终于发现了南云忠一编队,不幸的是,这组美机燃油耗尽,而且无战斗机掩护,在舍生取义、勇敢地冲向目标的英雄壮举中,被日“零”式战机和高射炮火纷纷击落。与此同时,由“企业”号起飞的14架鱼雷机和由“约克敦”号上起飞的12架鱼雷机在袭击日舰“苍龙”号和“飞龙”号的战斗中均遭重创,更为可悲的是,美机所投鱼雷竟无一命中日航空母舰,就在美军败局将定的时刻,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从“企业”号上起飞的3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预定海域没有发现目标,搜索了一个小时也一无所获,由于燃料不足,正准备返航时,却突然意外地发现了一艘日军驱逐舰,美机飞行员认为,这艘驱逐舰或许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日航空母舰,于是他们紧随日舰而行,果然在6000米高空中,他们发现了由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蔚为壮观的南云忠一的舰队,“企业”号的3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分成两个中队分别攻击“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接踵而来的是17架从“约克镇”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则专门攻击“苍龙”号航空母舰。此时的日舰正处于极易受攻的境地,甲板上到处是鱼雷、炸弹以及刚加好油的飞机,而且保护航空母舰的“零”式飞机已经全部升空,正在四处追杀美国鱼雷轰炸机,这正是美军求之不得的有利时机,于是“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对日本航母开始了无畏的攻击。
美军飞机轰炸日“赤诚”号航母编队
南云忠一的一念之差,终于招致了日本海军350年来最大的悲剧,就在第一架日本战斗机将要飞离飞行甲板时,美机的攻击已然从天而降,一切都是那么巧合,日军航母上堆满的易燃易爆的物品只要沾上点火星,就足以把这个钢铁巨物送入海底。美军飞行员犹如雄鹰一般痛快淋漓地轮番攻击,连续投弹,顷刻之间,日舰上火光冲天,烈焰升腾,日军的3艘航空母舰刹那间变成了三团火球,堆放在机库里的飞机以及燃料和弹药引起大爆炸,惊人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直冲云霄,短短的5分钟,日本3艘航空母舰被彻底炸毁了,转眼之间,威武一时的南云忠一的舰队只剩下“飞龙”号航空母舰独撑危局了。
日本航空母舰编队遭受的毁灭性打击,令“飞龙”号的司令官山口多怒不可遏。他在接替了南云忠一的空中作战指挥权之后,毫不犹豫地对美航空母舰发动了反击,“飞龙”号发动两次进攻后,舰员们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减。但山口仍决定黄昏时再次出击,给美舰队以最后的致命一击,正在这时,斯普鲁恩斯派遣的一支俯冲轰炸机分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冲向“飞龙”号,一连串重磅炸弹呼啸而下,四弹命中目标,“飞龙”号在尚未对美舰造成致命一击之前,先遭毁灭,于21时23分葬身汪洋,“飞龙”号的沉没,标志着显赫一时的南云忠一的舰队主力的彻底倾覆。远在300海里外的“大和”号战舰上的山本五十六眼见大势已去,痛苦地向庞大的日本舰队发出了承认失败的电文,撤消了中途岛作战计划,失去了空中掩护的日本舰队狼狈撤回。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更加要紧的是,在这一战中,日本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优秀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这场海战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波特尔”号在美国海军中的名气,不是因为其战功,而是因为其所遭遇的倒霉经历。“波特尔”号是美国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赶造的驱逐舰,1942年5月开工建造,同年9月建成下水。1943年7月该舰正式服役,编入大西洋舰队。
美国“依阿华”号战列舰
舰上的125名水手和他们的“波特尔”号一样,都是崭新的,大多数人从高中校园或自家农场直接爬上了军舰,他们甚至从来没见过海军军服!新水手们只训练了短短4个月,就接到了出海执行任务的命令,“波特尔”号真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幸运的战舰,刚刚服役4个月便被委以为总统护航的重任。
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统帅斯大林聚会德黑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巨头”德黑兰会晤。这次会晤意义深远,它巩固了同盟国之间的合作,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罗斯福总统、美国军方高级将领以及其他美国高层重要领导80多名,乘坐“依阿华”号战列舰赶往德黑兰,由3艘驱逐舰和另两艘护航航母组成了护卫编队,看着坐着这么多大人物的“依阿华”号,“波特尔”号上的水兵们开玩笑说:“如果希特勒能把这艘4.5万吨的战列舰击毁,那他就中大奖了!”说者无意,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差点让这句话成为现实。
11月14日,编队驶近百慕大海域,“依阿华”号战列舰舰长决定在这里让总统和高官们解解闷儿,演示演示自己的战舰如何防御敌人的空中进攻。准备过后,几只巨大的气象气球被释放到空中,“依阿华”号上凡是能对空射击的舰炮都对准了它们猛轰,罗斯福总统在甲板上看得兴致勃勃,5000米外“波特尔”号的沃尔特舰长和手下的水手们也看得心痒难耐,他们也很想挤过去凑凑趣儿,但无奈自己名气太小,只能在外围放放哨。上帝也许看穿了“波特尔”号的心思,特别让几只气球从“依阿华”号编成的火网中漏出来,慢慢飘进它的射程。“机会来了”,沃尔特舰长大喜,立即命令水兵们各就各位,向气球射击,并同时进行鱼雷发射训练,“能不能露脸全看这次了!”
甲板的炮位上,水兵们专心地轰击飘浮的气球,“波特尔”号舰长沃尔特命令全体舰员进入战斗状态,模拟发射鱼雷,甲板下的鱼雷舱里,两名水兵开始进行鱼雷发射操作,他们得把鱼雷发射管里的推进火药拿出来,因为这只是训练,不需要把鱼雷发射出去。像往常一样,他们先得为鱼雷找个目标,“依阿华”号当然是首选,因为它又大又明显。一切准备就绪,随着沃尔特舰长命令:“鱼雷——发射!”谁也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甲板上所有的人都发出了惊讶的“呜喔……”声!一枚鱼雷竟窜入水中,直奔罗斯福总统乘坐的“依阿华”号而去!那枚鱼雷最多只用两分钟就能跑到“依阿华”身边,到那时,就算它是战列舰恐怕也得在劫难逃了!
“右舷有鱼雷!不是演习!不是演习!右舷有鱼雷!”“依阿华”上一片大乱,苦着脸的“威利”号舰长和水兵远远地瞧着人仰马翻的上司们,欲哭无泪。谢天谢地,“依阿华”号肥胖的身躯转了一个完美的弯,与鱼雷擦肩而过。“轰”的一声,鱼雷在“依阿华”号舰尾300米处爆炸,激起了一股冲天水柱!“波特尔”号被勒令脱离舰队,就近停泊在百慕大海军基地,全体舰员被拘留调查,这事在美国海军史上仅此一例。经过调查,这只是意外操作事故,“波特尔”号驱逐舰就此出了名,凡是与它相遇的舰只都会跟它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别开炮,别开炮!我不是总统!”
鉴于“波特尔”号如此不光彩的表现,美海军部决定将这艘战舰调往最偏远的阿留申群岛,此后的一年中,“波特尔”号竭力挽回损失的声誉,但不论多么努力,这艘战舰注定是多事之舰。
一次演习休整期间,该舰一名水手上岸喝得大醉,谁也没有留意,这位醉汉登舰后一闪身,闯进了主炮炮塔,众人阻拦不及,此人竟然拉动了127毫米主炮的发火闩!炮弹出膛,不偏不倚,径直落到了基地司令家门前的花园!这一天,基地司令恰巧正在家宴请全体参演指挥官及他们的夫人!说来也巧,所幸没有人受伤,唯一受到伤害的是“波特尔”号,炮打司令又给它多添了个笑柄。
1945年,太平洋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美国海军部决定将“波特尔”号从阿留申调往菲律宾海域,参加对日最后作战。冲绳战役期间,“波特尔”号担任最危险的防空雷达哨任务,这一次,“波特尔”号表现不错,击落了6架日军战机,引导舰队击落7架。然而,厄运似乎不愿意放弃最后一次戏弄“波特尔”号的机会,1945年6月10日晨8时15分,日军一架老旧的九九式舰载轰炸机忽然朝着“波特尔”号撞下来,“波特尔”号防空火炮猛烈开火,准确命中日机,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架被击中的自杀式战机坠海后落在“波特尔”号身边,巨大的水下爆炸将“波特尔”号整个托出了海面,旋即又重重地砸落下来,顿时,“波特尔”号全舰多处起火,动力全失,水管断裂,经三个小时抢救,舰长不得不下令弃舰,弃舰后仅12分钟,“波特尔”号即倾覆,迅速沉入了海底,之后,“波特尔”号被美国海军部从作战序列中永远除名。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当我们的舰队遭到损失需要取代和修复时,是潜艇在和敌人进行卓绝的斗争。”
——尼米兹
20世纪初,海军序列里出现了作战潜艇。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小时内,击沉了英军三艘1.2万吨级的装甲巡洋舰震惊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潜艇四面出击,沉重打击了盟军的海上交通线,以击沉1300多万吨商船和192艘军舰的骄人战绩,进一步震动了各国海军界,美国人终于发现了潜艇在侦察、破交和反舰作战中的巨大作用。
虽然如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潜艇在美国海军的战略中并不占重要的位置,然而,太平洋战争一开始,美国海军潜艇就成了与日本海军作战的主要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海战是从一次反潜作战开始的,大约在南云中将的飞机出现在瓦胡岛上空一个小时之前,美国驱逐舰“伍德”号就在靠近珍珠港入口处侦测到一艘日本袖珍潜艇,“伍德”号攻击了这艘袖珍潜艇,并将其击沉。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这突然的一击给了美国当头一棒,在水面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只好把太平洋战区的潜艇部队作为主力投入作战。
美国太平洋战区的潜艇部队主要由驻守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和驻守在甲米地基地的亚洲舰队组成,在当时,太平洋舰队拥有21艘大型潜艇,亚洲舰队拥有23艘,而日本海军起码有60艘主力潜艇。
从数量上看,美军潜艇明显处于劣势,而且,由于美军潜艇装备的鱼雷技术性能差,其在质量上也不占优,海军作战部长随即坚决地打破了美国的惯例,下令对日本这个岛屿帝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这支“海豚式的海军”使用破旧落后的装备,从此开始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1941年末,美国的亚洲舰队正饱受日本轰炸机群的密集轰炸,迫不得已的麦克阿瑟命令驻守菲律宾的大多数水面舰艇撤退到爪哇,只留潜艇部队在海军上校威尔克斯的指挥下驻守甲米地基地,威尔克斯在环绕吕宋岛防御警戒线部署了28艘潜艇,但并未对日军入侵菲律宾造成多大威胁。这些潜艇对日军战舰、运输兵船、货船发动了31次攻击,发射鱼雷66枚,却仅击沉了3艘货船,1941年圣诞节时,即将弹尽粮绝的亚洲舰队潜艇无奈向爪哇岛的苏腊巴亚港口退却。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运用自己手中的潜艇,从这时起,美国潜艇开始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出现在太平洋上,以自由猎杀出现在视野中的敌水面舰船目标。
大战之初的美国潜艇部署的过于分散,又没有统一的指挥,数量也不足,美国潜艇的艇长们在首次与敌舰接触时多半过于谨慎,在1942年中,美军潜艇战斗巡逻350次,击沉日本舰船180艘,72.5万吨。其战果不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破坏日本海上运输线作为主要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尼米兹出任美太平洋舰队司令,他本人有潜艇专家之称,因而对于潜艇的战略作用认识比较深刻,在使用上就能把潜艇集中使用在破坏日本海上交通的行动之中。在此期间,美国海军潜艇主要用于袭击日本海上运输线,支援美军岛屿岸上防御作战以及执行援救等任务。
相对于太平洋初期的美国来说,日军的潜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有优势,日本人潜艇的鱼雷比美国的可靠,速度高、航程远、弹头威力更大,日本人还有低噪声齿轮传动装置,但日军的潜艇直到战争后期一直缺乏雷达。
日军的潜艇没有像德国和美国那样将潜艇主要充当劫掠商船的角色,而主要是以军舰为目标。这与他们的作战对象是有关的,因为美国不像日本,处处依赖进口资源以维持战争,然而美国潜艇则开始通过不间断地攻击日本货船,以此来削弱日军的战争潜力。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对无线电情报部门加大了工作力度,基于获得的一系列正确的情报,美国海军“鱼”号潜艇被部署在日本海军“伊-173”号潜艇可能出现的航线上,伺机发动攻击。
1942年1月27日,伊-173按预定时间出现在“鱼”号正前方,后者于是迅速将其击沉。随着太平洋战线的不断拉长,日本海军越来越力不从心,8月10日上午,陈旧的美军S-44小型潜艇发现日军重型巡洋舰编队后,冒险攻击,竟导致日军“加古”号重型巡洋舰因锅炉爆炸而沉没,此举极大地鼓舞了美军的士气。
经过一年的苦苦消耗作战,到1943年,美军潜艇部队的实力已大为增强,不但潜艇数量增加了66艘,而且质量也大大提升。从1942年起,美军在潜艇上装备了水面搜索雷达,并可以与鱼雷数据计算机相连,这使得美国潜艇可以在暗夜或迷雾中攻击肉眼无法观测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每次出航攻击得手率。
1943年,美军潜艇共进行了1000余次袭击,击沉300多艘日军舰船,共计180万吨。其实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岛屿国家的日本来说,从战争一开始其关键的海上运输线就处于威胁之下,这是它的先天不足,可以说,日本伴随着源源不断的掠夺和进口战略物资而推动战争,而又随着一艘艘满载战略物资的船只被送进海底而输掉了战争。据统计,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潜艇共击沉日军1113艘商船,总吨位共计超过532万吨。
由于在浅海海域作战的危险性,自1943年10月以来美国潜艇一直未敢进入日本海,1945年1月,美国海军“石首鱼”号潜艇首次潜入日本海,击沉一艘货轮并击伤令一艘。艇长基恩·福拉奇因此荣获战斗荣誉勋章。6月,借助新服役的雷达设备,一支由9艘潜艇组成的美国潜艇群再次进入日本海,共击沉23艘船只,此外还包括日本海军“伊-122”号潜艇,总吨位共计5.5万吨,自身仅损失1艘。此时的美国潜艇的战斗力已不仅仅是限于以货船为主了,日军的“大凤”号、“翔鹤”号和“信浓”号航母都被它先后送入了海底。到战争结束时,美国的潜艇已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说,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整个日本海将被美国潜艇牢牢控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总共损失了超过1000万吨的各类商船和货轮,到战争结束时,日本的经济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地步。而在这场对日本旷日持久的封锁战中,美国潜艇的战绩占到了其中的54%,而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人数仅占美国海军力量的1.6%,如果说在这场海上交通线之战中日本人遭到完败的话,胜者无疑是美国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