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资治通鉴故事(全彩图解典藏版)
  4. 宋纪
设置

宋纪(1 / 1)


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政权称帝。国号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继而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壮大,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宋朝建立。

宋帝国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30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有所恢复,史称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弑父,以后王室诸子为争皇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宋被齐所取代。

东晋的宋公刘裕,在当时势力非常大,一直都梦想着坐上皇帝的宝座。因此,当看到谶书(古人认为能应验预言和预兆的书)上写着“昌明之后,还有两个皇帝”以后,刘裕就心里想:“我得按谶书预示的去办事。‘昌明之后,还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司马德文,一个是司马德宗,那接下来的皇帝不就是我刘裕吗?我得快点行动。”于是,他就派中书侍郎王韶之和晋安帝的几个亲信去谋害司马德宗,想另立琅琊王司马德文为皇帝。

司马德文经常在司马德宗身边,吃饭、睡觉都寸步不离,这样就使得刘裕派去的人,对司马德宗无从下手。正巧有一次,司马德文患了病,出宫修养去了。借着这个机会,王韶之等人就潜入司马德宗的房间,把衣裳拧成绳索,在东堂把司马德宗勒死了。司马德宗死后,刘裕声称奉司马德宗的遗诏,拥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大赦天下。

司马德文当上皇帝后的第二年七月(公元420年),下诏书把东晋宋公刘裕晋封为宋王。八月,刘裕从彭城(今江苏徐州)搬到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十二月,刘裕被朝廷授予特殊礼仪,朝廷进封宋王太妃为太后,他的儿子刘义符为太子。

其实,自司马德文继位以后,刘裕就对皇位有所图谋,他很想让司马德文把江山禅让给自己,然而这样的话毕竟难以启齿。于是,他就召集群臣在自己的府上设宴吃酒,想在宴席中表明自己的心思。

在宴席中,刘裕十分随意地说:“想当年桓玄篡夺王位的时候,晋国眼看就要破灭,是我刘裕挺身而出,南征北战,力挽狂澜,最终挽回了皇室的尊严,平定了天下。功成之日,我的勋业人所共知,皇帝因此还给了我很高的赏赐,如今我老了,还享受着这份荣耀。有道是物极必反啊!我现在倒是真想把爵位还给皇上,到京城里安闲地养老算了。”众位大臣都在下面称颂他赫赫的功绩,一时没有人领会他这番话的意思。

刘裕留衲戒奢

天色晚了,宴席散后,中书令傅亮刚跨出刘裕的府门不久,忽然间顿悟了刘裕席间所说话的言外之意,而此时府门已经关闭。傅亮请求叩见刘裕,刘裕马上就派人把傅亮接了进来。傅亮进来之后就说了一句话:“我想我应该尽快赶回京城去。”刘裕知道傅亮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再也没有多说,直接问道:“你需要多少人保护?”傅亮答:“几十人就够了。”然后,刘裕就给傅亮准备了人马,傅亮便与刘裕告别了。

傅亮出门的时候,夜色已经很深了,他看见天上有长长的彗星划过,便不禁感叹道:“我过去并不相信天象,今天却不得不信了,看来是要应验了。”

傅亮很快就到达了京城。四月初,晋恭帝下诏书,宣刘裕入京辅政。六月九日,刘裕到达建康。此间,傅亮一再暗示晋恭帝应识时务,把帝位让给刘裕。他把退位诏书写好之后,让晋恭帝照抄。晋恭帝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对周围的人说:“当年桓玄叛乱的时候,晋朝就可以算做亡国了,幸好刘公救国于危难之间,才使晋朝又延续了20多年,现在让我让位给他,心甘情愿。”于是,他照着傅亮所写的草稿,用红纸写成了诏书,公布于世。

十一日,晋恭帝司马德文交出皇权,退回琅琊故居。文武百官叩拜辞行,秘书监徐广悲痛万分,痛哭不止。

十四日,刘裕在南郊建坛祭拜,正式登基。祭坛大典结束后,刘裕从石头城乘皇帝专用的车驾,堂而皇之地进入建康城内的皇宫。

宋武帝刘裕登上太极殿,改年号为永初,大赦天下。

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后,被刘裕封为零陵王。开始的时候,刘裕把一坛毒酒交给了从前的琅琊郎中令张伟,让他毒死司马德文。张伟慨叹说:“毒杀自己的君王,还不如自己一死了之来得痛快!”于是,他喝毒酒自尽。

司马德文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和褚妃住在了一起,每天都待在屋子里生火做饭,足不出户,使得刘裕派来杀他的人无从下手。一天,褚妃被骗出屋内,受命暗害司马德文的士兵乘机潜入家中,让司马德文服用毒酒,司马德文不从,他说:“菩萨说过,自杀的人是不能转世投胎的。”士兵不理,用被子把司马德文活活地闷死了。

在司马德文死后,刘裕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为他哀悼了3天。

刘裕能推翻东晋王朝,建立刘宋政权当上皇帝,除了他自己具有非凡的能力之外,他手下那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王镇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王镇恶的祖父就是前秦著名大臣王猛,父亲王休担任过河东太守。王镇恶出生在五月初五,当时有种说法是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对父亲不吉利,王休就想把他过继给别人。王猛见到王镇恶后说:“这个孩子很不寻常,过去孟尝君也是这一天生的,但后来却成为齐国的相国,这个孩子以后也能光宗耀祖,光大我们王家的门楣。”所以给他取名为镇恶。王镇恶13岁那年,前秦因苻坚失败而灭亡,关中地区一片混乱,于是他就逃亡到别处。曾经在渑池人李方家里住过一段时间,李方对他很好,王镇恶对李方说:“我如果遇到好主人,被封为万户侯的话,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李方说:“你是丞相的孙子,才能卓越,还怕不富贵吗?到时候我的愿望就是能在本县当个县令就行了。”王镇恶后来跟随叔父到了东晋,在荆州住了下来。他喜欢读诸子百家和兵法书籍,议论国家大事。骑马不是他的长处,射箭也不行,但是他足智多谋,做事情很果断。

刘裕在讨伐南燕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王镇恶,当时王镇恶是个小县令,刘裕立刻派人把他请来,和他谈话后觉得这个人确实不一般,于是留他住宿。第二天对下属说:“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真可以说是将门出将啊!”当时就任命王镇恶为青州治中从事史。后来王镇恶在抗击卢循的战役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博陆县子。

刘裕准备讨伐刘毅的时候,王镇恶请求给自己100条大船,让他出任前锋。当时刘毅请求派自己的堂弟为助手,刘裕假装答应了刘毅。当年九月,讨伐大军进军,王镇恶率领百艘大船进军。王镇恶出发后,假称是刘毅的弟弟前来增援,刘毅居然相信了。王镇恶在豫章弃船登陆,每艘船上只留一两个人,船上插上旗子,下面放了一只战鼓,王镇恶对留下的人说:“你们估计我到城下的时候就擂响战鼓,好像后面还有大军的样子。”他又分出部分军队在后面,命令他们烧掉在江边的战船。王镇恶率领大军袭击江陵,对前面的人说,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是刘毅的弟弟来了。所以沿途的人没有怀疑,放他们过去了。

离城还有几里地,王镇恶遇到刘毅手下大将朱显之带着十几个骑兵和几十个步兵前来。朱显之看出了破绽,马上逃回去告诉刘毅,下令关闭城门。王镇恶加速行军,士兵们攀登城墙进入城内,城门还没来得及拉下门栓,东门就被打开了。刘毅的军队共有8队,全副武装的约有上千人,已经严阵以待。王镇恶的部队进入东门后,向北进攻,然后又攻打牙城的东门。刘毅的牙城内有从长江下游带来的旧部,另外还有6队人共千人,荆州本地军官和士兵还有2000多人。从中午一直抵抗到傍晚,荆州士兵都逃得差不多了。

王镇恶进入江陵城后,就放火烧掉南门和东门,又派人拿了诏书赦文和刘裕的亲笔信送给刘毅看,劝他投降,刘毅把3份文件都烧了。牙城内的人都不相信刘裕来了,有个叫王桓的人,本来就是江陵人,是刘裕很喜欢的部将,他向刘裕要求到荆州接家属,刘裕同意了。这个时候王桓带领十几个人来帮助王镇恶,吃晚饭的时候他在东门的城墙上凿了个洞,首先进入,王镇恶的部队也跟着进去了,和刘毅的人展开近距离的搏斗。王镇恶的人和刘毅从东方带来的人之间,有的是父子兄弟关系,有的是亲戚关系,王镇恶下令他们边打边和对方交谈,于是荆州的士兵都知道刘裕的军队来了,军心涣散,到晚上一更的时候队伍终于溃散。刘毅的士兵又关闭了东西阁死守,王镇恶怕天黑后自己人自相残杀,就退了出去,把牙城包围了起来,只在南边留下一个缺口,作为退路。刘毅怕南边有伏兵,三更的时候带领300多人从北门逃走。当初刘毅的马在城外没有进来,这个时候他就没马了,刘毅问儿子要马,他儿子不肯给,朱显之就说:“人家要抓的是你父亲,而你不肯给马,你今天如果自己跑掉的话,能上哪儿去呢?”然后把马抢过来递给刘毅。刘毅好不容易冲了出去,正好遇到王镇恶的军队,怎么也冲不出去了,于是回头冲到另一边。王镇恶的士兵们已经战斗了一天一夜,很疲倦了,刘毅因此得以逃走,逃到牛牧佛寺那里上吊自杀。王镇恶在战斗中身中五箭,平定江陵后20天,刘裕的主力部队才赶到。

后来刘裕准备北伐,王镇恶被任命为谘议参军,再次出任前锋。出发前,刘穆之给他打气:“主公可怜后秦统治下的汉族遗民,他是想讨平这帮叛贼,过去司马昭任命邓艾征讨蜀国,今天主公任命你征伐关中,你要建立大功勋,不要辜负了这次使命。”王镇恶说:“我不攻下咸阳,坚决不回来!”

王镇恶进入敌境后战无不胜,敌人望风而逃,打到洛阳后,后秦陈留公姚洸投降。王镇恶回到渑池后,拜访了李方,并拜见了他的母亲,送给他很多东西,当即任命李方为渑池县令,实现了当初许下的诺言。之后又挥军北上,占领了潼关,在那里和后秦大将军姚绍对峙。王镇恶孤军深入,后勤不足,缺乏粮食,他亲自到弘农去征收税赋,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前来送米,很快就补充了军粮,姚绍不久病死,但兵力还很强大,直到刘裕率大军打来,后秦军队才撤退。

王镇恶在进攻长安的时候,把船都改造成用生牛皮蒙着的小船,划船的人躲在里面,外面是看不到的。后秦的人看到战船在没有人划桨的情况下居然逆流而上,都感到很惊奇,以为是奇迹。抵达长安城下后,王镇恶把船扔掉,直接登岸。他激励士兵说:“你们的家都在江南,这里是长安,离家有万里,而船和衣服、粮食都已经流走了,求生的路已经没了。只有拼死战斗,否则我们都没命了!”于是带头攻城,士兵们士气大振,都奋勇向前,把长安守军打得大败,攻下了长安城。

匈奴人在刘裕撤军后,就侵略北方,刘义真派沈田子前去抵挡,沈田子见匈奴军队很强,于是按兵不动,派使者报告给王镇恶。王镇恶斥责了沈田子,沈田子本来和他就不和,听到王镇恶这么说他,更加生气了。王镇恶带领军队离开北地的时候,被沈田子派人杀害了,他的7个兄弟也都同时遇害,一代名将就此死于非命。

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三月,刘宋武帝刘裕病重,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以及谢晦、檀道济等人一一进宫,侍奉刘裕服药。朝中的大臣们要为刘裕祈祷神灵,希望他早日康复,刘裕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只是派侍中谢方明到宗庙烧香,让他把自己的病情汇报给祖先。

刘裕一直都不相信神鬼。当他还是平民的时候,就有许多吉兆,等到后来大富大贵了,史官们都向他查证当时的传闻是否属实,他都拒绝回答。

皇太子刘义符经常和一些小混混在一起鬼混。为此,谢晦就对刘裕说过:“陛下,您现在年岁已高了,到应该考虑如何才能使您的大业永世长存的时候了,帝位的继承非常重要,可不能交给没有才能的人啊!”

于是,刘裕就问他:“你看庐陵王刘义真怎么样?”谢晦就说:“陛下,那臣就先去看看吧!”谢晦出宫以后就去拜访庐陵王刘义真。刘义真盛情地款待了他,还想和他进行长谈,但谢晦只是含混地应答,不愿和他多说话。

回到宫中以后,谢晦就和刘裕说:“陛下,刘义真的德行低于才能,不能做人主啊!”三月十五日,刘裕就把刘义真派到州郡去了。

五月,刘裕病得更厉害了,他把太子刘义符叫到了床前,告诫他说:“檀道济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干,但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和野心,不像他的哥哥檀道韶,这家伙性格刚烈,很难驾驭;徐羡之、傅亮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图谋和妄想,至于谢晦这个人嘛,他一直和我南征北战,很有能力,如果以后出事的话,那一定就是出在他的身上了。”嘱咐完儿子之后,他又命人拿来纸笔,亲手写下了遗诏,遗诏上写道:“如果以后有少年天子出现,朝中所有的大小事务都交给宰相处理了,用不着让皇太后她老人家出面主持朝政。”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都接受了刘裕的遗令。五月二十二日,宋武帝刘裕在西殿驾崩。

刘裕活着的时候,清心寡欲,特别节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穿着朴素,很少出外游玩或是举办大型宴会。

他曾经非常喜欢后秦高祖的侄女,对她宠爱有加,因此荒废了不少国家大事。为此,谢晦只进谏了一两次,他就把秦后赶出宫去了。他的财产都放在国库里,自己没有什么私人收藏。

曾经有一次,岭南的官人进贡给他一种特别细软的布匹,一匹整整长达八丈。宋武帝很厌恶这种把劳力耗费在精美布匹上的做法,于是就让主管官员处治了当地操办呈送布匹的太守,把贡品给退了回去,并且严禁岭南地区再生产这种布匹。

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作为公主,却只有区区20万的嫁妆,而没有其他贵重的东西陪送。因此,皇宫内外,都以此为戒,没有一个敢铺张浪费、攀富比阔的。

刘裕死后,他的儿子刘义符当了皇帝。刘义符当政的时候,和刘裕的做法就大不相同了。

在为刘裕服丧期间,刘义符就与左右侍从轻佻地嬉戏、游玩,一点也没有皇帝的尊严。早已退休的范泰呈上一本用皂封好的奏章,说:“陛下,臣听说您常常在后花园习武练功,锣鼓喧天的。鼓虽然是在宫中,但是鼓声却早已经传出了宫外。您在深宫禁院打闹砍杀,又在朝廷各个公堂之间喧闹不止,这样不但不能威慑四方的夷族,反而只能使他们觉得我朝有些怪诞了。陛下继位以来,把各种政务都交给宰相处理了。您应该和商朝时期的高宗武丁一样,有在为父服丧期间闭口不言的美德。但是,想不到您却和小人亲近,恐怕这就对治理国家和维持日风不利了吧!”刘义符并没有理会范泰的劝告。

刘宋的司空徐羡之、大将檀道济等人掌握着强大的军队。他们看到刘义符昏庸无能,就想联合起来,把刘义符废掉。

当时,刘义符在皇家华林园造了一排商铺,他亲自在里面当商人,买入卖出,讨价还价。同时,他还和左右的一伙大臣们划船取乐。傍晚的时候,刘义符又率领左右大臣,游逛天渊池,夜里就睡在龙舟上。

记里鼓车模型 南朝宋

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四月二十五这一天的凌晨,檀道济引兵开路,徐羡之等人在后面跟着,从云龙门入宫。刘义符的禁卫军早被事先说服了,所以没有人前来阻拦。刘义符还没有起床,士兵们就闯了进去,杀掉了刘义符的两个侍从,把刘义符绑出了东宫,还没收了他的皇帝玉玺。文武百官都向刘义符叩拜辞行,士兵们把他送回到他的故居太子宫。

此后,徐羡之、檀道济等人拥立南豫州刺史刘义隆做了皇帝。

裴松之是河东人,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重要官职,裴松之从小就了很多书籍,8岁的时候就通学了《论语》和《毛诗》。他博览群书,为人淳朴,20岁的时候被拜为殿中将军,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官。

裴松之因为当时社会上人们立的碑上面的文字和事实有很大出入,上表反对这种风俗,认为这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会给社会带来弊病。他认为:“那些想立碑的人,应该命令他们向上面请示,经过朝廷允许后,才能立。这样才能防止碑文上出现不实之词,表彰那些真正值得赞扬的行为,让后代知道这上面没有虚假的东西,让当代的东西受到后世的崇敬。”于是以后谁要刻碑的话都得照着裴松之的意见去办。

《三国志》内页

刘裕北伐的时候,将裴松之调到外地当地方官,刘裕称帝后,特地下诏说:“裴松之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不应该老是待在边疆,所以现在把他召回来担任太子洗马一职,和殷景仁的待遇一样。”后来裴松之升任为零陵内史,不久被征召为国子博士。

公元426年,司徒徐羡之等人被宋文帝刘义隆诛杀,随后宋文帝派遣使者巡视天下,裴松之作为使者中的一员被派到汀州出使。回来之后,他向朝廷上奏道:“我听说天道是给世界以光明,君主的德行是以全面地治理天下而作为极致的。古代的圣王贤者因为考虑到了所有的事情,所以一个人有好的想法,社会就能富足和平。即使只在江汉一带推行了礼制,但那种良好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所以能够让后人歌颂他们伟大的功业,创造出比周朝还要好的制度。陛下的想法玄妙通达,思想盖世无双,身居天子之位,考虑着四面八方的事情,咨询传播教化的不足之处,担忧荐举贤才的道路还不够通畅,公正地询问下面老百姓的痛苦,同情他们当中的鳏夫和寡妇,陛下光辉伟大的感召,影响远及四面八方。所以全国各地的人民都恭敬地颂扬,很远的外国也感到喜悦,没有不歌唱吟诵您的丰功伟业和仁爱之心的,大家都欢欣鼓舞,时刻铭记皇恩;有的扶老携幼,在路旁述说他们的欢喜之情,实在是因为您的养育之恩传播到了各地,所以才能让他们忘乎所以。千年以来,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我承蒙陛下的错爱,被选中出使,不合格地和那些显要的人物并列,缺乏才能,思想又简陋,没有宣扬圣旨的力量,也不能严肃和提倡礼教风化,举荐人才也没有章法,访求和推荐人才也显得孤陋寡闻,心里非常惭愧和惶恐,不知所措。现在上奏24条访问成果,恭敬地写好呈上。我看见您下的诏书,说官吏和民风的得失,都依照周朝的制度加以裁断,每件事都写成了奏章,回来后会分门别类地上奏。”裴松之很懂得出使的意义,大家都赞扬他。

后来,裴松之担任过中书侍郎、司州和冀州两州的大中正,皇帝知道他历史知识很丰富,就派他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裴松之搜集了许多材料,为《三国志》里的事件增加了很多不同的说法。好不容易写完后递交给皇帝,皇帝认为写得非常好,赞扬道:“这个注是不朽的。”于是调任他为永嘉太守。他当太守的时候勤政爱民,官民都生活得很好。朝廷又将他补任为通直散骑常侍,不久又出任南琅琊太守。他年老退休后,拜为中散大夫,不久又兼任国子博士,提升为太中大夫。裴松之打算续写何承天写的刘宋国史,还没有来得及动笔就去世了,享年80高龄。他写的论文和《晋纪》,还有他儿子为司马迁的《史记》作的注一起在世上流行。

檀道济是刘宋王朝的开国元勋,他善于用兵,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刘宋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宋文帝刘义隆派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率领大兵向北讨伐北魏。在短短的20多天里,檀道济就和北魏打了30多场仗,把北魏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檀道济率军乘胜追击北魏残军,一直追到了历城(今属山东省)。

然而,就在檀道济到达历城,为胜利而暗自高兴的时候,却被北魏的将领叔孙建来了个突然袭击。叔孙建瞅准机会,率领一支轻骑兵截断了檀道济军队运送粮草的道路,烧了他们的粮草。这一下檀道济的军队就再也不能前进了,只好从历城撤退。

在撤退的途中,他的军队中有人逃了出去,投奔了北魏。这些逃兵把檀道济因为缺乏粮草而撤军的消息,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将领一听情况,就立刻派出大军追赶檀济道的军队。

如果真让北魏军追上,那不是必死无疑吗?檀道济每想到此便坐立不安。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天晚上,檀道济带着一些士兵到了军营前,和士兵们一起用升和斗等工具量沙子,然后再把沙子装进口袋里。

在装沙子的时候,他让宋军把称出来的重量,大声地念出来。口袋里装满沙子以后,他就让人把军队中仅有的粮食拿出来,盖在沙子上。北魏的探子乘着夜色,探头探脑地来到了檀道济的军营外,远远就听到宋军大营中,有数重量多少的声音。探子感觉到莫名其妙。等到天亮后,他才看清楚,原来宋军的大营内,粮食堆积如山,于是探子撒腿跑回到北魏军中,向领头报告情况。领头知道情况之后,就以为是投降的刘宋士兵欺骗了他,于是大发雷霆,让手下把投靠他的士兵给杀了。

北魏军虽然包围了檀道济,但是也不敢轻易动兵。尽管如此,险情还是没有消除,于是檀道济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命令士兵们全都穿上铠甲,而他自己则穿着一身白衣服,随意地坐在马车上,然后命令士兵们整齐有序地缓缓后撤。北魏人一直就知道檀道济用兵神出鬼没,一看他这副样子,不知道他在玩什么把戏,因此并没人敢追。最后,檀道济安全返回自己的营地。

南北朝战争形势示意图

正因为檀道济战功赫赫,所以他在朝中有着很大的势力和很高的威望,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掌管着兵权。朝廷中有一些大臣,经常在宋文帝刘义隆的面前说檀道济的坏话,说檀道济有谋反之心,于是日久天长,刘义隆就起了除掉檀道济的心思。

有一次,刘义隆身患重病,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他最担心自己死之后檀道济会控制朝政,篡权夺位。因此,他就让彭城王刘义康草拟了一道圣旨,召檀道济入朝。

檀道济的夫人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她一听说皇上要召檀道济入朝,非常担心夫君的安危,对檀道济说:“从古到今,凡是劳苦功高,声誉震主的大将,都会遭到帝王的猜忌。现在朝廷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却召你前去,看来是要大祸临头了。”檀道济觉得夫人说得很有道理,自己也很顾虑,然而圣旨不可违背,只好来到了京都。

檀道济进入京都后住在建康的檀城中,刘义隆把他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刘义隆的病情略有好转,才放他回去。然而,檀道济刚踏上秦淮河的船上,刘义隆的弟弟刘义康就追了上来,他假借刘义隆的名义把檀道济召了回去,而且还把檀道济打入天牢,并对外宣称,檀道济想乘皇帝病重的时候,图谋造反。过了不久,刘义隆就把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们给处死了。檀道济的一些部下也惨遭杀害。

临刑前的檀道济,又气又恨,他一口气喝下一斛酒,并且大声吼道:“你们这是在破坏自己家的长城啊!”

檀道济被杀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魏,北魏的大小官员都欣喜若狂。他们庆幸地说:“檀道济一死,刘宋还有什么可怕的啊!”果然,善于用兵的檀道济刚死不久,北魏就乘机南下,进犯刘宋了。

直到后来,刘义隆见北魏肆意横行,而朝中又无人能站出来抵抗的时候,才后悔错杀了檀道济。

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四月,北魏国主拓跋焘到了拔岭山(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内)。拓跋焘到了拔岭山以后,大修城墙、军垒,也留下了很多的物资装备。完成这些事以后,他率领3万铁骑,快马加鞭赶往大夏国都城统万(今陕西靖边县),准备攻打统万。

他的手下官员们都劝阻他说:“陛下,统万城十分坚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下来的,现在您只率领一些装备不多的骑兵去攻打,如果进攻不下,再回头恐怕军需就难保了,还不如和步兵一起,等攻城工具都准备好了,再一起出发去攻打统万。”

拓跋焘说:“在兵法之中,强行攻城是最不可取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这样的办法。现在如果我们将步兵和攻城工具一同动用,那么,他们必然会因为害怕而坚守在城中不敢出来了。而我们万一短时间内攻不下城来,一旦粮草都用完了,士兵疲惫不堪,而粮草又得不到补充,那我们将进退不得。”

大臣们点头称是,认为拓跋焘说得很有道理。拓跋焘接着说:“所以,我们还不如让骑兵直接进攻到万统城下,他们看到我们的步兵还没有赶到,就一定不会重视。然后,我们再装出一副不堪一击的软弱样子来引诱他们,他们必然会上当出击,到时候就可以抓住他们了。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们的部队已经离开家两千多里了,我们的身后还隔着一条宽宽的黄河,这就正是兵法上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啊!以3万轻装骑兵去攻城,显然有些不足,然而,用这些人以速战的方式攻城,还是绰绰有余的啊!”于是,他率领大军向统万进发了。

拓跋焘到达统万以后,让士兵分开埋伏在山谷深处,只让少量的人马到统万城下进行挑衅。大夏国将领狄于五投降了北魏,向拓跋焘报告说:“陛下,我听说大夏国国主知道北魏大军来了,就派人去召名将、平原公赫荐才,赫荐才说:‘统万城坚固陡峭,易守难攻,不容易攻破,等我捉到了奚斤以后,再领军前去,里外合击,没有不成功的。’于是,大夏国国主就坚守城池,不出兵了。”

拓跋焘听狄于五这么一说,心里感到很不安,于是就命令士兵撤退,假装自己不敢作战。与此同时,他还派出了娥清和永昌王拓跋健,让他们率领5000骑兵向西掠夺大夏国民。

北魏也有犯了军法后,逃跑投奔夏的士兵,他们中有的人对夏人说:“北魏军中粮草已经耗尽,士兵们只能以野菜充饥。物资都留在很远的后方,步兵还没有赶到,现在应该赶快攻击他们。”

大夏国国主赫连昌相信了他们的话。于是,赫连昌亲自率领3万步兵和骑兵,出城迎战。北魏大臣长孙翰等人都对拓跋焘说:“陛下,大夏国步兵都摆好了阵式,很难对付,最好先躲一躲再说。”

北魏国主拓跋焘说:“我们长途奔袭而来,就是为了求战,就怕他们不敢出来,他们既然出来迎战,哪有不战就躲起来的道理呢?这不是长他们的势气,灭我们的威风吗?”于是,拓跋焘就集合士兵假装逃跑,引诱大夏国士兵,想让大夏士兵在追击中消耗战斗力。

大夏国士兵兵分两路,喊杀声震天。北魏军队一路狂奔。当时东南方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沙尘漫天,天昏地暗。宦官赵倪紧张兮兮地对北魏主拓跋焘说:“陛下,现在风雨从敌人方向袭来,我们是逆风作战,大为不利啊!看来是天神不保佑我们。士兵们也都又饿又累的,恳请陛下收兵撤退,改日再战吧!”

北魏大将崔浩一听,有点不乐意了,对赵倪说:“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们远道而来,自然是有准备的,哪有一天还没下来就方寸大乱的呢?敌人只顾追我们了,已经失去了与后续部队的联系,这正利于我们埋伏部队分头突然出击。风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看怎么利用风向,谁说逆风就一定是不利的?”听完崔浩的这席话之后,拓跋焘拍手叫好。

北魏士兵分成了两路,他们互相呼应,共同对付大夏的军队。在战斗的过程中,拓跋焘因坐骑失足而坠落马下,险些被大夏士兵抓获。幸亏拓跋齐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身体拼死做掩护,拓跋焘才得以借这个机会翻身上马。他上马后,举起武器刺死了大夏尚书斛黎文,然后又消灭了十几个大夏骑兵,在被流箭射中的情况下,依然杀敌不止。最后,大夏人大败而归。

北魏的崔浩是“三朝元老”,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北魏的几位皇帝都很看重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位的时候,崔浩负责给皇上起草文件和命令等重要的事务。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位的时候,崔浩因为是皇上的老师,所以格外受尊重和宠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以后,崔浩因为受人妒忌和谗害,一度被罢免官职,但是又因为朝廷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比较多,太武帝重新把他请了回来,委以重任。

北魏重臣崔浩像

崔浩处理政务主张先修人事,次尽地利,后观天时。

崔浩从小就喜欢文学,对于天文、历史、诸子百家等学说,几乎样样精通,在当时是没有人能和他相比的。崔浩还经常给人写一些类似墓志铭之类的文章。

一次,有一个名叫冯汉疆的人死了,他的家属来请崔浩给写墓志铭。崔浩一听死者的名字,就谨慎起来。“疆”是“强”字的古写体,“汉疆”连在一起,就成了“汉族强大”的意思,这在鲜卑人那里是犯忌讳的(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于是他就想,千万不能这样写,那该怎么办呢?崔浩就开始想主意了,最后他把“汉”字改成了“代”字,也就是说“冯汉疆”改成了“冯代疆”。“代”字代表着两方面的意思,既表示了“汉”不能和疆连在一起,必须用其他字代替的意思,又巧妙地点出了北魏原来的国名“代国”。“代疆”不就是“代国强盛”的意思吗?

鲜卑人看完以后很高兴,于是他就又躲过了一场风险。

另一次,著名的士族王慧龙从江南来到了北方。王慧龙是东晋士族中最高贵的门第,崔浩的弟弟因为羡慕王氏的贵族地位,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慧龙。但也有人说王慧龙不是真正的王门子弟。崔浩经过研究王氏族谱得知,王氏世世代代都长酒糟鼻子,而王慧龙的鼻子很大,根据这一点,他认为王慧龙是真正的王门弟子。于是他就高兴地和人说:“王慧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王门弟子,是一个贵种啊!”而在鲜卑人的国家里,只有鲜卑人才能称得上是贵种,王慧龙怎么能算是贵种呢?于是,有人暗中把这件事告诉了北魏太武帝,说崔浩贬低了鲜卑族,太武帝一听也火了,就训斥了崔浩。

又有一次,崔浩跟着明元帝去打南朝。在返回的途中,他和明元帝一起来到了西河。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望着滚滚流去的黄河,崔浩禁不住触景生情,他感慨地对明元帝说道:“陛下,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建立郡县是不对的。”

本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其他意思,但鲜卑人却起了疑心。他们想:“秦始皇、汉武帝和北魏一样都统一了山河,怎么能说是错误呢?建立郡县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统一,怎么会不对呢?”于是他们就认为,崔浩虽然表面在说秦始皇、汉武帝,实际上是在说北魏皇帝,是在鼓动汉人进行割据。当时,虽然明元帝没有责备他,但是鲜卑贵族已经在了心里给他记下了账。

崔浩晚年的时候,奉命编写北魏国史。他实事求是,原原本本地把北魏的国史写了下来,而且还刻在了石碑上,立在都城平城郊外的大路边。这下可把鲜卑贵族给气坏了,因为崔浩把鲜卑贵族怎样落后、怎样争权夺利都写了进去,这不是明摆着骂祖宗、揭老底吗?于是,鲜卑贵族联合起来,一起到北魏太武帝那里告状。太武帝听说以后也很生气,一想北魏江山已经稳固了,像崔浩这样的谋士也没什么用了,就下令把他处死。

行刑的当天,崔浩被装在一辆囚车里,面如死灰,两腿发抖,十分凄惨。到达刑场的时候,几十名士兵,轮流向他的囚车里撒尿,弄得崔浩浑身满脸都是,受尽侮辱之后,这个三朝元老就被杀了,他的全家和亲戚朋友也都受到了株连。

南朝宋元嘉年间,北魏和刘宋长期作战。宋文帝刘义隆很想收回被北魏侵占的土地,而朝中的各个文武官员也都想借这个机会讨好宋文帝,所以就争着出谋划策,其中彭城太守王玄谟是最积极的一个。王玄谟给宋文帝呈上了很多奏章,宋文帝看到王玄谟的奏章后,就对身边的人说:“看完王玄谟给朕呈上来的奏章后,真是令朕心花怒放,仿佛朕已经成为汉代的霍去病,站在高高的狼居胥山上,挥师北进了。”

御使中丞袁淑也对宋文帝说:“陛下,您应该一口气收回北方的赵、魏等地,然后再乘胜登上泰山祭献祖先和神灵。这样的话,微臣就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希望到时候能为陛下亲手献上祭祀用的封禅书。”宋文帝听了袁淑的话以后,感到特别舒服。

在宋文帝又一次派兵作战之前,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曾劝谏宋文帝说:“陛下,我们都是步兵,而魏国都是骑兵,恐怕打起仗来,我们是会吃亏的。何况檀道济两次出兵都没有什么收获,而到彦之更是打了败仗才回来,现在的王玄谟等人,本领不一定能超过檀道济、到彦之二人,加上我们军队现在的情况,也不比当年好,我很担心朝廷军队会再次失利。”

文帝听完沈庆之的话以后,笑了笑说:“朝廷大军两次失利都有其他的原因。檀道济他根本就不想彻底消灭北魏的军队,他是想依靠敌人的威胁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让朝廷感觉到没他不行,而到彦之则更是半途中发了病。敌人现在所依靠的只有马匹,今年夏天洪水猛涨,对行船很有利,我们只需乘船向北挺进,敌人驻扎在施微的驻军就只能逃跑了。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的守军也不多,很容易攻打下来。只要我们占领了这两座城池,我们就能够住他们的房,吃他们的粮食,安抚当地的老百姓,这样的话,虎牢和洛阳等地方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北魏守住这些土地就很困难了。这样打下去的话,到了初冬时节,我们的军营就会到处都是,那到时候只要北魏人马再渡过黄河一步,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把他们打败了。”

本尊如来坐像 云冈石窟 南北朝

沈庆之一直坚持不可轻易出兵的观点,文帝就让徐湛之、江湛等人和他辩论。沈庆之说:“管理国家和管理家庭的道理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种田的事情,就应该下到田里,问问种田的农民;要想知道织布的具体情况,就应该问问织机上的婢女。皇上您今天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却单单听几个白面书生的夸夸其谈,哪里能把事情干成啊!”文帝听完沈庆之的话以后,没有说话,只是哈哈大笑。

当时,全国各地都在为战争做准备,上至王公贵族、公主王妃以及朝廷和各地的官员,下到富足的百姓,都捐出各自的钱财帮助朝廷备战。军队中人员不足,就在青州、冀州、徐州、豫州、克州、南克州等地招兵,凡是15岁以上的青壮年都得服兵役。为此朝廷派出了使节,而且还规定从军令下达开始,10天之内必须把军队整装好。来自长江沿岸的5个郡的新兵们都集中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来自淮河延岸3个郡的士兵都集中在盱眙(今江苏盱眙)。同时,他们又广召天下各类武艺高强的人前来应考,而且还全部给了他们重赏。有关的官员还上报说,物资依旧不太充裕,于是朝廷决定让扬州、南徐州、宪州、江州这几个地方家产超过50万的富户和积蓄多于20万的和尚尼姑们,一律都要出四分之一的财产,给国家备战使用,等战争结束后归还。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宋文帝分兵两路,向北进攻,一路由王玄谟率领,攻打滑台,一路由柳元景、薛安都率领向西北挺进。柳元景、薛安都率领的军队在战争中势不可当,他们在攻克了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之后,又一口气向陕西攻去。而王玄谟的军队虽然数量较多,武器装备精良,但王玄谟本人却很贪财,又喜欢屠杀。刚围攻滑台城的时候,城里面有很多草房。将士建议他采取发射火箭来攻城的办法,王玄谟拒绝了,他说:“那些房舍眼看就要成为我的东西了,怎能这么快就烧了它!”等到城中的军队挖好了地洞,撤除了房顶上的茅草,想用火攻也就攻不成了。

当时,在黄河、洛水一带,每天都有民众拿出自己的粮食慰劳刘宋的军队,每天约有上千人拿着武器前来投靠王玄谟的军队。然而,王玄谟却不按军中的规矩编排这些人,只是把这些人都分给了自己的亲信指挥使用。仅仅发给他们家属一匹布作为赏赐,但同时他又命令每个人都得上交800个大梨。因此,军民对他和刘宋的军队都很失望,小城滑台围攻了几个月也没有打下来。听说北魏的援兵快到了,将士们都要求王玄谟下发战车,修建营垒,做好防范准备,王玄谟却没有答应。此后,王玄谟连打败仗,节节败退。

宋文帝看王玄谟等败仗连连,北魏军队攻势凶猛,打胜仗的柳元景等人也不能单独进攻,于是,他就下诏书把各路人马召了回来。

北魏永昌王拓跋仁攻打悬瓠(今河南汝南)和项城(今河南沈丘),先后得手了。文帝担心北魏军队会再来进攻寿阳,于是就下令安蛮司马刘康祖立即赶回来。不料,带了8万骑兵的拓跋仁在蔚武追上了只带了8000人马的刘康祖。北魏的士兵快要追上刘康祖的军队的时候,副将胡盛之劝刘康祖凭险要的地形,从小道悄悄地撤回寿阳。刘康祖听完胡盛之的话以后,非常愤怒,说:“我到黄河边上找他们决战,可惜的是没有找到他们。现在,他们自己送上门来了,为什么还要躲开呢?”于是,决定把战车连接成军阵前进,并对士兵们下命令说:“谁敢东张西望,就把他的头砍了;谁敢转身逃跑,就把他的脚砍了。”

过了一会儿,北魏军队围了上来,从四面进攻他们。刘康祖的将士们都拼命作战,从早晨到傍晚,他们杀死了1万多名北魏士兵,鲜血几乎都漫过了脚。刘康祖身上多处受伤,但是依旧斗志昂扬,显得特别顽强。北魏军队把士兵分成了3个梯队,轮流进攻。

天很快黑了下来,又刮起了大风,北魏军队借着这个机会,用战马驮了很多柴草,放火烧了刘宋军队用战车垒起的营垒。刘康祖赶紧前去救火,不料,他被一支飞来的流箭刺穿了脖子,落马而死,剩下的士兵都乱了手脚,大败而逃。北魏军队四处追杀,几乎把刘宋军队中的士兵杀尽了。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十二月十五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到了长江边的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拆毁民房,制造渡筏,扬言准备渡过长江。刘宋的都城建康顿时一片混乱,老百姓也都收拾起东西,准备逃难。刘义隆赶忙调集扩充军队。当他登上都城城墙的时候,对守城将领江湛说:“当初商议北伐的时候,赞同的人并不多,现在搞得民生疲惫,怨言四起,实在惭愧。连累了你们这么多人,都是我的过错。”他还说:“假如檀济道还活着的话,哪能让北魏的军队打到这里来呢?”

北魏军队一路南下进攻,夺下刘宋江山的许多州郡。但是他们自己也死伤大半,所以,北魏的国民也多有怨言。

刘彧还是亲王的时候,性情温和,为人很好,口碑也相当不错,因此武帝刘骏非常喜爱他。在他刚即位的时候,对于曾经反对自己的人,也都宽大对待,按他们的才能大小任用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旧臣一样。但是,刘彧到了晚年以后,就变得越来越多疑、越来越残忍了。他相信有鬼神的说法,处处设禁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还是写书面文字,对于“祸”、“败”、“凶”、“丧”之类不吉祥的字句,以及与它们相似的字句用语,共有成百上千条,都被刘彧列为忌讳的行列。如果有人触犯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一律斩杀。同时,他还决定把“骗”字改为“驶”,因为这个字和“祸”很相像。他身边的官员中,常常有一些不小心犯了忌讳,而被开膛剖腹的。

刘彧的兄弟晋平王刘休祐经常冒犯刘彧,所以刘彧一直想找个机会把他除掉。有一次,刘休祐跟着刘彧到岩山打猎。走了一段时间后,刘休祐左右的侍从都被甩到了后面。这时候,天快黑了,刘彧就让亲信寿寂之等几个人,把刘休祐从马上拉下来,一起围上去往死打刘休祐,同时大呼:“骠骑将军从马背上摔下来了!”

刘彧还假装很震惊,派御医轮流给刘休祐诊治。等刘休祐的侍从赶到的时候,刘休祐已经气绝身亡了。于是,人们就拆下车轮,用车身把刘休祐抬回去了。刘彧下诏书追赠刘休祐为司空,并且按照王侯的礼仪安葬了他。

刘休祐死了以后,建安王刘休仁感到非常不安。刘彧也非常担心自己死后,刘休仁会夺取自己的江山。与此同时,刘彧的亲信大臣杨运长等人也都担心这一点,因为如果刘休仁当政,他们就不能专权了,所以刘彧和他的亲信们都想把刘休仁处死。

当刘彧病得很厉害的时候,朝廷内外都希望刘休仁主持朝政。大小官员都想事先巴结刘休仁,全都来到刘休仁的府上,拜访刘休仁的亲信。那些抽不出身巴结刘休仁亲信的官员们,都很惶恐。刘彧听到这件事情后,更加厌恶刘休仁了。

有一天,刘彧把刘休仁召进宫里。刘彧见到刘休仁后没说话,过了很长时间,才对刘休仁说:“你今天晚上先住在尚书那里,等明天早晨再来吧!”就在当天夜里,刘彧派人给刘休仁送去了毒药,让他自尽。

刘休仁骂他说:“刘彧,你今天能得到天下,是谁帮你的?孝武帝因为诛杀自己的兄弟,子孙都灭绝了。今天,你又要诛杀自己的兄弟,刘宋的天下怎么能长久呢?”刘彧怕有意外发生,勉强打起精神,乘轿到了外面。等刘休仁死了,他才回宫。回宫后,他下达诏书说:“刘休仁和禁兵结交,想要谋反叛乱,朕不忍心依法处治他,只是下诏书斥责了他,他对自己的忘恩负义感到很惭愧,于是就畏罪自杀了。朕可以宽恕他的两个儿子,贬刘休仁为始安县王,由他的儿子刘伯融继承爵位。”

刘彧自己没有儿子,于是,他就暗地里叫人把各位亲王怀有身孕的妻妾藏在自己的宫中,等这些妻妾们生了孩子以后,就被看作是刘彧的宠妾所生。

刘彧即位之后,他令人把自己原来的住处改建成佛寺,名为湘宫寺。这座寺装修得十分豪华,建筑也很宏大。刘彧原本是想建一座10层高的佛塔,结果因为技术不行,只能建成两座稍小的佛塔。新安太守巢尚之解职以后到宫中朝见刘彧,刘彧问他:“你没去过我的湘宫寺吧?那可是我干的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通直散骑侍郎虞愿当时正站在旁边,他听刘彧这么一说,就对众人说:“这些佛寺都是用老百姓卖儿卖妻的钱修成的,佛祖如果知道了,一定会为他们感到不幸,一定会叹息不止的。这样做所产生的罪孽比佛塔还要高,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功德呢!”

旁边侍立的人一听这话,全都吓得脸色大变。刘彧非常愤怒,马上令人将虞愿赶出朝堂。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