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三国说说
  4. 第三章 暴风血虐扫黄巾
设置

第三章 暴风血虐扫黄巾(1 / 1)


现在是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这一年,是甲子年。

184这个数字,太有意义感了。

这一年,黄巾大起义在全国八个州同时爆发;

这一年以后,中央政府无力了,地方武装一个比一个牛,谁都能觊觎这苟延残喘的朝廷;

这一年以后,国家秩序崩溃了,什么人都敢揭竿而起,都能占山为王,神魔鬼怪一齐闹哄哄地登场;

这一年以后,天下土崩瓦解,一个完整的国家裂了,碎了,地盘重新瓜分整合,新的格局就将出现……

这就是公元184年。其实,它是整个魏晋南北朝400年大乱世的开端。

我们就来观摩一下,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的全景。

这时,张角已经在中原传教十年了!信徒遍布八州,人数几十万上百万。穷人们为了能给张角当跟班,好多人把家产都卖光了,抢着赶着去投奔,这些人挤在道上,把路都堵了。士人们为了追袁绍,能让洛阳堵车,穷人们呢,为了追张角,能拿身体当肉盾去堵路。这就叫阶级差异。精神追求完全不同!

各地的郡太守、县长们在一边看着,见张角教穷人向善,又给他们治病,还想呢,这不挺好嘛!这些小民听了他的,不犯错不犯法,不做刁民,我还省心了呢,于是全都不管。

不过,朝廷大员里还是有敏锐的,比如杨修的爷爷,司徒杨赐。

杨司徒向汉灵帝上书,大意说,张角这小子欺骗百姓,咱朝廷不追究他的罪过,他倒更来劲儿了,扩张得没边儿。不过,现在要狠劲儿治他,他就反了。不如命令各地的刺史、郡太守,对流民进行登记,然后一一遣返,等流民大队瓦解,再干掉张角他们几个首领,这事儿就妥了。

结果汉灵帝不当回事,一群流民有什么可担心的!

杨赐的手下刘陶也上书说,皇上您还不急啊,臣可听说张角正在加紧策划,还偷偷潜入洛阳城,窥探朝廷的动静呢!还是先遣返流民吧!

哪知汉灵帝一点儿也不感冒,还给刘陶派了个他感兴趣的差事:你去修《春秋条例》吧!别再跟朕提什么流民了。

汉灵帝确实不算多好的皇帝,又贪财又荒唐。不过呢,人家很有艺术细胞,还专门设立过“鸿都门学”。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哦不,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所艺术类专科大学!

鸿都门学专讲诗歌辞赋,绘画书法,还教怎么写。相比太学生们天天背经书,鸿都门学的学生可快乐多了。鸿都门学还真出了不少艺术家,比如那位不让曹操当洛阳令的梁鹄。灵帝看他的书法好,心里高兴,就给他升官。

反正这时,灵帝对那个《春秋条例》比遣返流民有兴趣得多,刘陶也只好不说了。

于是,就在从皇上到地方官的集体无视下,张角坦坦地开始备战,他把天下分成“三十六方”,就是三十六个部分,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每方都有自己的头儿。还放出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太平道信徒们拿着白土,到处写“甲子”俩字。一夜之间,哪儿都是偌大的“甲子”,洛阳城的各个衙门,地方各郡各县的衙门,都是重点标记对象。官员们大早赶来一看,这是哪个疯子干的?还写了这么多,怎么一下冒出了这么多疯子!没错,真是疯子,整个天下都疯了。这些疯子,本就是已经活不下去的悲摧老百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那这“苍天”和“黄天”,又是啥意思?苍天指的是大汉朝,那时汉朝军队的衣服都是苍青色,所以“苍天”就指大汉。“黄天”,是指张角领导的太平道。按当时五德始终的说法,每个朝代都对应一个五行,光武帝刘秀曾经确认过,大汉对应的是火德,火生土,那么,太平道要取代大汉朝,就应该是“土”德,所以就叫“黄天”。太平道的信徒们,也全戴黄巾。

张角他们已经策划好,由大方马元义先集结荆州和扬州的教徒几万人,到邺城会集。马元义还好几次潜进洛阳城,买通了中常侍封谞和徐奉,让这俩做内应,定好日子,在甲子年(184年)的三月初五,京城内外同时举事。宦官们真是无所不能啊,连农民暴动他们都能张罗!

张角自以为布置得很严密,但干这么大的事,又牵扯这么多人,疏漏肯定是难免的。还没到举事的日子,张角的一个弟子突然去向朝廷告密了!

灵帝一听奏报,这回真急了,流民真是要造反啊!立刻亲自下诏,抓捕马元义,然后直接判了车裂,五马分尸。又下诏抓张角。还有信太平道的官员、士兵、百姓,也抓来了一大批,杀了一千多人。灵帝是想用这种雷霆手段,吓吓流民们。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嘛,就是数量大点儿,吓吓就老实了。

灵帝实在是低估了流民的能量。已经活不下去的穷老百姓,你用“死”去吓唬他们,是根本不管用的。不反是死,反也是死,万一要反成了呢!老百姓被逼到这条路上,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于是,汉灵帝的雷霆手段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宗教形式农民大起义,猝然爆发!张角连夜通知全国各方,全都第一时间在本地起事,大家人人戴上黄巾,先给他来个万里江山一片黄!

这是公元184年的二月。黄巾起义在全国七州二十八个郡同时起爆。整个中原大地,几天之内,全部变成战场!而且,原本观望的也起来响应,不跟太平道一头的山贼强盗,也趁火打劫,扯起了反旗。

天下——爆了!

在外戚和宦官的作践下积攒了一百年的仇怨和能量,像火山一样狂暴喷涌,再没有什么能阻挡得住!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这哥几个还有各个大方的渠帅,领着教徒们攻占官府,杀死官员,抢夺城池。很快,好多郡县失守,官员们四处逃亡,就连两位王爷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也被黄巾军活捉了去。

现在,灵帝是真明白了,处置流民还是比弄《春秋条例》更重要。可惜的是,明白得有点儿晚了。

黄巾大起义摧枯拉朽般地爆发了,那东汉朝廷又如何应对呢?

黄巾起义全方位爆燃。

最要命的是,它不像大多数农民战争,从一县一地起兵,一步步地扩张蔓延,一场场地对阵官兵,而是散在多点,同时引爆!几十只小型炸药桶,把整个天下串联成一只巨大的炸药桶,几天之内,全崩!

灵帝真怕了。这么雄壮的大汉朝,原来一眨眼工夫,就能爆成灰烬!当他在宫里欢乐地说“张常侍是我亲爸,赵常侍是我亲妈”时,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吧。

汉灵帝急匆匆地开始备战。

从三月初三到初七,他连续颁了四道诏书。

第一道,守卫京都。

以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统率左、右羽林军,还有屯骑、越骑、长水、步兵、射声五校尉,驻扎都亭,整修军备,护卫京师。

在洛阳周围的八大险关,函谷关、太谷关、广成关、伊阙关、轘辕关、旋门关、孟津关、小平津关设置都尉,镇守险要。

第二道,派精兵良将征讨黄巾。

征发天下精兵,以北中郎将卢植征讨巨鹿的张角本部;以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征讨颍川黄巾。

第三道,全国总动员。

诏命公卿大官们出战马、箭弩,推举将军家的子弟,甚至懂战术阵法的老百姓,都可以到官家报到。

第四道,解除党锢,大赦党人。

东汉血雨腥风的党锢,这回终于到头了,被流放的,也终于可以回家。

其实赦党人,灵帝不太情愿。架不住多少人来说,皇上您只有解除党锢,才能收获天下人心!如果让张角抢了先,跟党人合谋,那咱大汉朝真是要完啦!因为极度惊吓,灵帝终于听了劝。

我们来圈圈重点。这四道诏书,最重要的,是第二道和第三道。

先看第二道,被派去镇压黄巾的这几位将领。

卢植,很熟悉有没有?他就是刘备和公孙瓒的那位好老师,大经学家。不过,不要以为卢老师就会做学问,他也是很有武略的!人品正,性子刚,还平定蛮族叛乱立过功,绝对的文武双全。所以,灵帝这个任命还是有脑力的。

皇甫嵩,是将门之子,叔叔就是名将,父亲一直镇守边疆。皇甫嵩自幼读书学武,也是文武双全型。在军中,他还特别善待士卒,每回安营扎寨,他都是等营盘扎好,士兵们安顿妥当了,自己才回帐;每回开饭,他也是等士兵先吃完他才吃。有的士兵受了贿赂,他也不可劲儿批评,还给士兵赏钱,最后这士兵又惭愧又感动,恨不得自杀。于是,手下们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朱儁,又见朱儁!还记得孙坚给领导们当枪使讨许生之战吗?那个贿赂京官给太守减罪的主簿?对,就是他。现在的朱儁,可了不得了。六年前,交州发生叛乱,朱儁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就带了五千人,先用智谋,再施武力,不到一个月,就干掉了叛军首领,收降了五万多叛民,一举平定了交州。于是,朱儁调回京城,又封侯又加官,已经很显达了。

这三位,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都没挑的。朝廷还是有大将!不光有大将,战力也相当强!

说起东汉最牛的军队,有个词叫“三河五校”。三河是指从河东、河南、河内三个郡征召的精锐骑兵。骑术极精,战力极强。五校,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派何进统率的五校尉,那时叫“北军五校”。屯骑、越骑、长水、步兵、射声。屯骑营,是汉人骑兵精锐;越骑营,是越人骑兵精锐;长水营,是胡人骑兵精锐;步兵营,是强悍的西北步兵;射声营,是精锐的弓弩兵。每营都是同兵种中的顶级!而且兵种齐全,应付各种复杂阵仗都游刃有余。平时,他们是中央禁军,但如果地方出了乱子,也会派出作战,“三河五校”所到之处,没听说过不胜的!

就是这支“三河五校”,在汉章帝时,曾正面击溃羌族四部的联合叛乱,后来,又连续几次平叛西羌;还是这支“三河五校”,汉和帝时,直接干趴了北匈奴大军,让匈奴人从此逃奔了欧洲。

虽然现在,东汉王朝已近末路,“三河五校”也未必还有当年那么强悍,但对付黄巾,想必也是信手拈来的。

好,评估完了将领和战力,我们再重点看第三道诏书。

全国总动员!让凡是懂武略的,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去官府报到!

这道诏书有点儿可怕。

灵帝大概是真吓蒙了,全忘了他的军队本来多强大,也忘了敌人数量再多,实力也不过是盲流水准。战场难道是什么人都能上的?军权难道是什么人都能给的?有了这道诏书,全民都可以拿起武器,都能发展自己的武装!可这些拿起武器的,又有几个是真心杀黄巾的?

后来,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大作《典论》里说:“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他说,董卓之后,天下大兴义兵,说人人都能讨贼。然后,那么多的诸侯强族,都一窝蜂地讨董卓去了。但是,讨董卓的结果又怎么样呢?这些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真的是去讨董卓了?他们不过是借着讨董卓强大自己而已!

其实不用等到董卓那时候,黄巾起义已经是这状况了。那些声称主动讨贼的,同样是借着讨黄巾强大自己而已!抓贼的本该是警察,平叛的本该是将军,你号召全民都去抓贼斗强盗,结果就是,培养出更多的贼和强盗,而且还是——合法的!

《三国演义》开篇里,刘备在城门口看告示,长叹一声,惹来了张飞一通怼。当时告示上说的啥?就是这道诏书,全民都可讨贼。所以,刘关张三人都打算去“投军”,投军干吗去?杀黄巾,立功名啊!其实,不仅是刘关张,全天下从豪强到流氓,谁不动心?平日里升个官得个势有多难,这回干掉些盲流,就能赚取资本,从此发迹了。可怜黄巾的教众们,本来都是活不下去的悲摧老百姓,现在却变成了从大佬到混混刷经验的万能炮灰。

灵帝确实是蒙了。这道诏书一发,就算黄巾贼都被干死,更大更多的贼们却都在成长的路上呢!所以说,人还是该心性强大点,平常里多调整调整,别受点刺激就肾上腺素升老高,惊悚之下作出的决策,大多也都比较惊悚。

好了,我们不再替古人担忧了,反正灵帝的诏书已经下了。

天下崩溃的种子,被他很有步骤地一步步埋进了土里,就等一阵强劲的造反春风,忽地一下吹得全破土而出。

我们还是回来,继续大战,去观摩一下东汉的顶级劲旅“三河五校”,是怎么平叛、怎么横扫黄巾的。

三国第一波大战开局,我们先做个战略对比。

战争双方:东汉朝廷VS 张角太平道

兵力对比:8万到10万VS 50万到80万

战力对比:国家顶级精锐VS 盲流路人甲

将领对比:国家上将VS假大仙以及假大仙的兄弟和跟班

那么,孰胜孰负?

按灵帝的部署,三位中郎将,北中郎将卢植负责北线,讨伐张角的老巢巨鹿。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朗将朱儁负责南线,剿灭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黄巾。

我们先说南线。

还没开战呢,南边传来的消息,个个都让灵帝好惊悚。

第一条,皇甫嵩他们刚出发,南阳黄巾军张曼成就杀了郡太守褚贡,占了南阳治所宛城。别看南阳只是个郡,那可是天下第一大郡啊,影响太大!灵帝战栗了;

第二条,汝南黄巾军打败了汝南太守赵谦。汝南就是袁绍大公子的老家,又富庶又发达,全天下响当当的地方!灵帝又战栗了;

第三条,是从北边传来的,广阳黄巾军杀了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广阳就是现在的北京附近。灵帝在战栗中绝望了。

终于,皇甫嵩他们开赴颍川前线,怼上了黄巾。谁知,第一战,朝廷大军居然败了!灵帝战栗后几乎疯了。如果“三河五校”都救不了命,那大汉就只剩等死了。

其实,首战失利,还是有原因的。

皇甫嵩、朱儁是分开两军进发,包括“三河五校”还有新招来的精兵,一共四万多人。朱儁先碰上了黄巾军波才。结果这一战,朱儁败了。

分析原因:第一,准备不足。进军太仓促,就算是顶级劲旅,好久不作战,也得先热个身不是?但哪有这机会呀,直接就拼上了。第二,人太少。皇甫嵩和朱儁分兵,朱儁手下充其量两万人,颍川黄巾少说有十几万。第三,黄巾太拼了。他们可是被张角洗了十年脑的,早知道造反必死,死战反倒能活,就等着血拼的这天呢!所以,一群慢热的官兵碰上了铺天盖地不要命的流民百姓,官兵们一下都蒙了。

眼看朱儁战败,皇甫嵩赶紧保住颍川郡的长社。波才乘胜进攻,就把皇甫嵩给包围了。

战况太吓人!灵帝要蹿到洛阳宫顶上去了。这还不行?那好,朕再派人!再派人!

那么,派谁去?这时,我们的大主角就要出场了,灵帝看上的这位,正是曹操!

有的朋友会问了,曹吉利不是回老家思考人生去了吗?还顺便搞上了卞姑娘,不是正跟老婆儿子热炕头呢?那是几年前的事啦。我们来瞧一下吉利这几年都干了啥。

话说,吉利在老家的书真是没白读,不久大人物们就发现,曹操这小子真是长进了,进步得比后来吕蒙那个“刮目相看”还快,又知文又达意,比从前有见识多了!于是,朝廷就以吉利能“明古学”,征拜他为议郎,回洛阳做京官了。

曹操在议郎任上,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件,特真心地替党人说话,为当年被宦官害死的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正名,结果是,灵帝不答理;另一件,向皇上举报三公贪赃枉法。吉利还是很敢干啊!这回,灵帝真听了,还把那几个大批了一通。但是,这几个跟宦官勾结得太紧,很快,就把和吉利一起上书的陈耽害死了。曹操一看,这国家真是没救了。幸好自己官还没做大,不然弄不好也得死于非命。所以,一方面没了心劲儿,另一方面也为自保,索性不再多说了。

曹操正在心灰意冷时,却一下被急火攻心的灵帝看上了。曹操这小子一直很“能”啊,现在缺的就是“能”人!那你就快上吧!

曹操被提拔为骑都尉,正式授予军职,领兵增援皇甫嵩,征讨颍川黄巾。骑都尉年薪两千石,曹吉利终于混成了大官!

我们后人经常分析,征讨黄巾,曹操到底起了多大作用?他就像个过路的妖精,或者一个打酱油的,其实没干啥嘛。从事实来看,的确如此。不过要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曹吉利还真了不得,这个维度就是——运气。

黄巾起义爆发后,全是坏消息,一个比一个惊悚。可自从灵帝派了曹操之后,就像给前线送去了一个大吉祥物,从将领到士兵,全都红运开挂了!可见,吉利这名字,那真不是白叫的!

首先,第一个吉利起来的,就是我们的扫黄主皇甫嵩。曹吉利还没赶到战场,皇甫大将军的智能就突然爆发了。

他本来被围在长社,城外是十几万的黄巾,城里只有两万兵。他观察发现,这群黄巾的营寨扎在荒草丛生的地方,当时正好又刮着大风,这要是用火攻……呼呼,那可有多酸爽!

于是,皇甫将军计策拿定,让士兵们人人手里拿着芦苇把子,都登上城去,悄没声地等着,又派一批勇士,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包围圈,突然放火,然后高声呐喊。城上候着的,也都点起芦苇呼应,雄壮声势。

一切依计而行,步步顺利。晚上,这大火一起,黄巾全吓傻了。火势铺天盖地,从城上一直蔓延到野外,根本看不到边。加上他们又被大仙洗了十年脑,就信什么仙啊神呀的,更觉得这简直是神兵天火,是老天要消灭他们!这样一想,哪还有什么斗志,一下全乱了套。

皇甫大将军命人擂起战鼓,亲自率领大军,以精锐骑兵冲击敌阵!黄巾吓得没了魂地逃。正在这时,我们曹老板带着大吉大利的美好使命赶到了现场,一切就更可心了。

颍川战场打了不到一个月,最后皇甫嵩、朱儁、曹操合兵,大破波才,斩杀黄巾好几万。

然后,在吉利幸运光环的魔力下,真是不能再顺,官兵所指,处处所向披靡!六月,南阳郡也大胜,新任命的南阳太守秦颉,斩了张曼成!南阳只剩下一个宛城被黄巾军据守。不过不用急,这个宛城,自有猛人去干。

皇甫嵩和朱儁继续东进,乘胜征讨汝南和陈国两郡,再次逢战必胜,黄巾军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彻底散伙了。颍川、汝南、陈国三郡全部平定。

南线捷报频传,灵帝这回可美上天了。立刻要给皇甫嵩加官晋爵,但人家曹甫嵩特谦虚,说都是朱儁的功,于是,灵帝封朱儁为西乡侯,还特意给他创了个官衔,叫“镇贼中郎将”。然后又下诏,皇甫嵩继续征讨东郡的黄巾,朱儁去拿下南线最后的黄巾据点——宛城。

皇甫嵩讨东郡毫无悬念,八月,在苍亭大战,俘虏黄巾渠帅卜己,斩杀七千多人,东郡一把平定。

我们现在看,南线基本已经扫平,仅仅用了四个月!别看一开局,黄巾的抵抗相当拼,但那只是短短的一瞬,他们的全部能量就那么一丢丢,一开始全爆了,所以越到后来,越是一触即溃。

那么现在,南线就剩下一个宛城。南阳黄巾军头领张曼成被杀,他们就拥立赵弘为渠帅,聚集了十几万人死守。

宛城是天下第一大郡南阳的治所,城防相当坚固,是块极难啃的骨头。不过放心,有朱儁在这边盯着呢。我们不妨先去聚焦一下北线,看看卢老师他们的战况如何。

战争继续。

前面说,南线这边,就剩下了坚固的宛城,十几万黄巾据守。其实,破宛城一战,是扫黄的收官之战,压轴的,很亮眼。我们不妨留到最后说。

现在,还是先去关注一下北线战况。

北中郎将卢植不是被派去打张角的老巢吗?战绩如何呢?

战绩相当不错!虽然这边是张角的老家,是黄巾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地方,但卢老师很给力!一开始就连战连胜,打得张角节节败退,全无还手之力,还斩杀了一万多人。最后,张角只好领着黄巾军退到广宗县,死守城池。

卢老师一看,要是强行攻城,必然损失惨重,可朝廷就这几万兵啊!因为不想让士兵有太多折损,他另想出了办法。卢老师命令兵士们在城外修筑工事,深挖壕沟,同时,打造各种攻城机械,比如云梯、冲车之类,打算万事俱备后,就发起突袭。眼看胜利在望,就差那么一丢丢了,这时,突然来了个黑无常。

这黑无常是谁?一个宦官!宦官无处不在啊。这宦官名叫左丰,是灵帝派来视察前线的。在这等危急时刻,整个国家都爆了,可人家宦官,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钱包。这差事,在左丰眼里,真是大肥缺!无论视察到哪儿,都是财源。你想让我在皇上面前说好话吗?现在皇上可急着呢,我一句不好听的,你的脑袋就得搬家!晓得利害了?那是不是……得让公公我满意啊?

太遭人恨有没有!但皇帝偏偏就是宠信,小丑无常们偏偏就是横行。

左丰一到,手下们就开始劝卢老师:您得给左丰好处啊!不然,他肯定报复!他要到陛下那儿说您坏话,后果……不堪设想啊!可卢老师就是不肯,刚了一辈子,正了几十年,功勋满满,名扬天下,让我去贿赂小丑?对不起,咱丢不起那个脸!卢老师真就没答理左丰。

果然,左丰咬牙切齿地跑到灵帝耳边扎针去了:“陛下,那个广宗城很好攻破呀!可是北中郎将卢植就让士兵躲在营里休息,根本不出战,他这是想等老天来惩罚张角吧!”

灵帝一听,立刻勃然大怒。什么时候了,朕都火烧眉毛了,国家都快玩完了,你卢植居然还玩这套,你一天拿不下广宗,朕一天得赔进去多少钱(要知道,灵帝可是古代皇帝中极少见的守财奴)。于是,灵帝立即下诏,用囚车把卢植给朕押回来,减死罪一等!就是判个比处死稍轻一点儿的罪过。

可怜的卢老师,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结果被一个贪佞的无常鬼一把毁了个干净。

卢老师琅珰下狱,张角总得有人剿啊。于是,灵帝就想起了一位来,他就是,现任并州的刺史董卓。

这时的董卓,也算一号人物。打小在凉州地界长大,力大无穷,精于骑术,还老跟羌人们一块儿混,早就出了名。后来开始给朝廷当官,无数次跟羌人、胡人打仗,战功真是不少,都升到了刺史级别。妥妥的大能人一个!

灵帝想到了董卓,现在要的就是“能”人,谁能打谁就来!

于是,董卓接替卢植,当了东中郎将,剿杀张角。灵帝抱了好大希望,就盼着这狠人尽快收拾战局,天下快点太平,自己也能省点钱呢。

哪知董卓围了张角两个月,就是攻不下来,连胜仗都没打过!灵帝气得又下诏:把董卓也给朕押回来,减死罪一等!跟卢植一样!

这里就有问题了。董卓确实猛,这个不用怀疑,曾经打了那么多胜仗,肯定不是骗人的。现在区区一个黄巾,战斗力不过流民水准,他居然就拿不下?

我们分析原因,大致有这么几条:

第一,张角本部的黄巾确实厉害,不好打。

这里的黄巾都是张角嫡系,被洗脑最深,最不要命的,所以战斗力比别的黄巾强不少。而且,人还多,不下二十万。卢植已经看到,强攻必会损失惨重,所以打算稳扎稳打。

第二,董卓不善于打攻城战。

董卓从小跟羌人打,跟胡人打,都是在茫茫戈壁奔驰,动辄追敌多少里,完全是开放式战场。敌人越打越散,正好逐个击破。可攻城战,全不是那么回事,敌人力量极其凝聚,团结得命都不要,董卓那些驰骋沙场的威猛骑兵们,根本派不上用场。

第三,董卓这小子动了心眼儿。

他可能没尽全力,或者一直犹犹豫豫,我是不是该尽全力呀?尽全力吧,肯定损失惨重,可他心疼他带了这么多年的凉州兵,那可是他的命根子。本来起家就在凉州,虽然当了并州刺史,但也属边疆,董卓就没把自己看成一个中原人!你们中原的事,凭啥让我去血拼?可是,如果不尽全力,后果也很可怕,皇帝现在急得跟疯人一样,你不卖力气,卢植的减死罪一等,就在眼前摆着。

大约就在这种犹豫中,董卓寸功未立,关键时刻掉了一把链子,差点儿把灵帝气成脑溢血。

就这样,董卓打了一回很难看的酱油,也被囚车拉走了。

那么,下边该轮到谁?灵帝只怕要哭死了,没人了!

不过,很救命的是,这时,皇甫嵩扫平了南线黄巾,只剩一个宛城,由朱儁去想辙。看来谁也指不上,还得皇甫大将军!灵帝立刻下诏,皇甫将军你也别休息了,快点北上,去干张角吧!

皇甫嵩奉诏,挥军北上,直进冀州。

这时,忽然传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张角病死了!真是老天还想让东汉苟延残喘,仗打得正艰难呢,就降下了红运。

黄巾起义本就是宗教起义,教主都完了,大家还拼啥命啊,没立刻呈鸟兽散就不错了。不过,张角的俩弟弟张宝和张梁,都不是等闲货色,眼看大哥一死,队伍就要崩,立刻用各种手段控制住了人心,利诱和恐吓大概是少不了的。

教徒们一想,既然已经是反贼,这辈子也洗不白,现在散了跑了,走到哪儿不还是一个死,还不如拧成一股绳最后搏他一把!结果,虽然张角死了,北线最后这二十来万黄巾军,还是很团结,极难搞!

那么,广宗这个连陷了两位大将的巨坑,皇甫嵩能不能搞定?

现在广宗这地方,已经成了灵帝的心病,皇甫嵩可是最后的一张王牌,如果还不胜,真不知该怎么抓狂了。

我们继续聚焦前线的战况。

皇甫嵩兵到广宗,张梁已经在城外列阵,俩人立刻干了一仗。

一开战,皇甫嵩就瞧明白了,这真是黄巾军的精锐,个个精壮威猛,一人能顶十个盲流级。张角果然挑了最优质的放身边了!这第一战,皇甫嵩虽然没输,但想获胜,也几乎不可能。

这次,皇甫嵩也体会到了两位前任的难处,想想,觉得人家卢老师是对的,必须稳扎稳打,或者计取。于是,皇甫大将军沉下心来,想好了对策。

第二天,皇甫嵩命令关闭营门,大家都在营中休息,谁也别出去。然后派人暗中观察黄巾军的动静。这黄巾军一看,官兵打不赢咱们,肯定是没招了。自从他们来攻打广宗,就没赢过,现在一定是躲起来发愁,想对策呢!咱们这些天不要命地打,都累得吐血了,索性也趁机放松放松!

皇甫嵩的哨探发现,黄巾们懈怠下来,还真以为平安无事了,麻溜赶来报告。皇甫嵩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战机已到!他当即连夜部署,传令下去,让大家悄无声息地准备,一直等到凌晨。鸡鸣时分,皇甫将军一声令下,各部兵马齐出,直冲敌阵。

黄巾哪料到会有这手!虽然正是非常时期,士兵们都不敢放心大睡,但也全无防备。赶紧抄兵器列队迎敌吧。还列什么队,根本来不及了!双方一直从黎明激战到傍晚,打得真够惨烈。

最后,皇甫嵩率领官兵大获全胜,斩了张梁,斩杀黄巾三万人!还有被逼进河里淹死的,足足五万!

这个把朝廷两位大将都搞成了“减死罪一等”的广宗县,终于拿下了!

皇甫嵩毫不懈怠,乘胜进军,进逼张角弟弟张宝盘踞的下曲阳,这是北线黄巾军最后一个据点了。

这时,官兵的士气真是如火如荼,黄巾军只能垂死挣扎了。又是血战了好几天,官军再获全胜,斩杀黄巾军十几万!

这回,皇甫将军可以悠长地舒一口气了,灵帝也像赚到了大钱一样,安心地欢呼雀跃了。北线黄巾军已完全平定,张角的老巢巨鹿彻底完了,先后干掉黄巾军精锐三十万!

然后,皇甫大将军开始了“善后”:

第一,挖出张角的棺材,开棺戮尸。

这个简直是必须。反贼头子,还想平安下葬,死得极惨极难看才对啊。即使皇甫嵩不这么干,灵帝也会给他下诏。

第二,做了一个大京观。

啥叫京观?京观就是把敌人的尸体一个个、一层层地摆放整齐,搭成金字塔,跟搭乐高一样。尸体越多,金字塔就越壮观。古代杀伤惨重的战争,有时就筑“京观”。其实,这是一种集中处理尸体的方法,不然,数万具死尸漫山遍野,也不像话。另外,“京观”最重要的作用是炫耀战功,威慑众人。让人们都来观摩,都被彻底吓趴。看到了吗?这就是造反的下场!

皇甫大将军搭的这个“乐高金字塔”,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京观”!

将军果然铁血!果然对大汉忠心!这些死人都是盖上了“反贼”大红戳的,不配得到半点儿怜悯和恻隐!个个都死有余辜!

其实……真的吗、真的吗?这些中的大部分,只是无以为生的小民百姓而已。但皇甫将军脑子“正”得很,就装着他那个朝廷,哪怕这个朝廷已经溃烂得惨不忍睹。

皇甫将军酷绝无情地处置了反贼尸体,但对活着的良民百姓,还是很有爱的。于是,他又做了第三件善后。

第三,向灵帝上书,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让饥民们都能活个温饱。

现在,灵帝已经美翻,对皇甫嵩的话是言听计从。下诏,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邑8000户。冀州老百姓得了皇甫将军的照拂,还在民歌里唱:“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真是威名满天下了。

我们来给皇甫大将军做个总结。

这位猛人简直是黄巾军的克星!三国开端的第一位上将!整个平定黄巾的战争,除了朱儁那边的战宛城,几乎都是他一人的表演!驰骋中原十余战,无一败绩。别人搞不定的他能搞,别人胜不了的,他就能胜!

后来荆州之战时,人人都说关羽“威震华夏”,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现在的公元184年,皇甫嵩就已经威震华夏了!因为《三国演义》为给刘备加戏,只是轻描淡写地表了表皇甫嵩,所以对我们大多数读者来说,这位功勋赫赫的上将军,几乎被忽略了。

当然,功勋不可能磨灭,“威震华夏”也不是乱夸的。

不过,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将军功劳太大,这气氛是不是就有点不对了?即使他自己心思稳当,但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多少就能整出事?于是,有一个人来找皇甫嵩了,这个人叫阎忠。据说阎忠很有眼力,打小就看出了贾诩是个人物,后来贾诩果然成事了。

阎忠找皇甫嵩干什么来了?我们先看看他说的话。

阎忠对皇甫嵩说:“世上最难得也最容易失去的,是时机;所以圣人讲究因机而动,顺势而发。现在,将军的时机来了,您如果不抓住的话,不就太可惜了?”

皇甫嵩被一下说蒙了:“你什么意思啊?”

阎忠说:“将军您暮春时领命,入冬就成就大功,才几个月的时间啊!真是兵动如神,有谋必成,破敌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商汤、武王,也没有您这样的神武!您的功劳太大,皇帝都不好赏了,您的德行又太高,却还侍奉这么昏庸的君王,如果不干点什么,只怕您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回皇甫嵩听明白了,这阎忠是劝他——谋反!趁现在“威震华夏”的名声,一把取代大汉朝。皇甫嵩的神经这回可绷起来了,你这不是给我下套、要陷害我吧?他立刻回答:“我为朝廷效力,心里不忘忠义,我的日子能有什么不好过的?”

阎忠又说:“您没看到当初的韩信吗?为了恩义错失了良机,最后还不是遭猜忌死于非命……”然后,阎忠又给皇甫嵩分析了一大通,如果成大事,后面一步步怎么走。

皇甫嵩弄明白了,这阎忠确实不是想陷害他,是真心要支持他造反!皇甫嵩很快地掂量了一下,说出了一段特别有意义的话。他说:

“我不能做不合常道的事,创建大业,不是庸才能做的。去干没希望的事,不如保住自己的节操,就算别人给我进谗言,最多就是罢官流放,即便我死了,也可以在后世留下美名。你说的这种话,我不敢听。”

这几句话,简直就是对皇甫大将军一辈子的素描。重点有两条:第一,没野心。他说自己是“庸才”,事实上当然不是,但他却甘心要做个“庸才”;第二,保名声。就算是流放,就算是死,他都认为,没有名声更重要。

这该叫忠义?还是叫迂腐?

不管后世怎么评价吧,皇甫大将军终始是一个对朝廷无害的上将,灵帝当政,他又听话又顺从,董卓那小子当政,他还是又听话又顺从。后来,烂人李傕、郭汜当政,他仍然又听话又顺从!所以,一开头这么亮眼的大将,自从各路有野心的人物一出场,他就被湮没进了史书,彻底养老去了,完全无所作为!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林冲。

话说,如果不是高衙内那不经意的一瞥,瞥上了林冲的漂亮老婆,把林冲害到了家破人亡,除死无路,那我们的林教头,很可能会是另一个皇甫嵩。

不妨设想,如果林教头没被“逼上梁山”,那后来征讨反贼的队伍里,必是上将一员,甚至当主帅都极有可能。参见他为梁山立下的赫赫战功,完全可以想见,他为朝廷得有多拼多卖命。跟皇甫嵩一样一样!

皇甫大将军和林教头,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吧。俩人永远秉承信条: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待朝廷如初恋。我是活该被虐,越是受虐,我心里就越踏实。看这俩一辈子,活得就是那么不透亮,不出挑,不血性,让读者都跟着憋闷。

所以,在某些情形下,人有点儿野心,也不一定是坏事,甚至是应该的。

三国第一位上将,一生大致就是这个场景。

现在,张角老家已彻底被端,但别忘了,扫灭黄巾军的战争还没完全结束。下面,我们就去聚焦精彩的收官战——破宛城。

在这一战中,我们又要迎接一位大佬来打酱油了。事实上,人家那不叫打酱油,而是真给力!曹操是给大家送吉利来的,董卓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来的,他呢,是真给大家开路来的!

我们来聚焦扫黄战争的最后大戏——战宛城。

也是最难搞、最费周折,但又最亮眼的一战。

故事的主角,是另一位主帅朱儁。在南线,他跟皇甫嵩配合,除去第一仗败给波才,其余各战也一直是所向披靡。最后,他俩分兵,分头去啃硬骨头。皇甫嵩除了北线张角的老巢巨鹿,朱儁呢,去搞南线的黄巾军据点宛城。

又是攻坚战!宛城的城防远非张角的广宗县可比。一开战官军也很不顺利,黄巾军以赵弘为渠帅,十几万人死守宛城,朱儁和荆州刺史徐璆,最多四五万官兵,真心不好搞!朱儁围城两个月,不胜。

这时,朝里有人沉不住气了,对灵帝说,还是把朱儁召回来,另外派人吧!幸亏司空张温在旁边劝:从前秦国用白起、燕国用乐毅,都是一任命就好几年,最后才得胜的。朱儁讨颍川就立了功,现在挥师南指,他那边战略都已经定好了,这边却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啊!咱们再等等,我相信朱儁肯定能赢!

张温说得没错,人家朱儁都部署完了,地雷也埋好了,就等引爆呢,你现在把人家撤回来,难道一切从头开始?北边的广宗,换了董卓,就毁了卢植,董卓还不成器。如果当初不换,卢老师很可能已经成功了!虽然灵帝不会认错,但心里并不糊涂。而且北边换人,就把他愁死了,现在南边也要换,还能换谁?终于,灵帝听从了张温。

果然,张温话音刚落,朱儁那边捷报传来了!朱儁跟赵弘大战,把赵弘给斩了!

真是大好消息,人人兴奋不已,战争是不是马上就能结束了呢?别高兴得太早!这个宛城真心不好搞,攻坚难度太大!赵弘一死,黄巾又推韩忠为渠帅,继续坚守。

好吧,接着战。朱儁想了个好计策,他命士兵擂起战鼓,热闹喧天地进攻西南方向,黄巾军赶紧都冲到西南来防守,根本没识破,这是朱儁声东击西的妙计。

朱儁看黄巾军果然上当,立刻亲自率领精兵急攻东北方向,一下就攻上了城。韩忠大惊,领部分黄巾军退到小城(就是城门外的瓮城),然后……他打算跟朱儁谈条件了。

韩忠是想请降。当然,投降的话,必须保证他们的活路。自古投降不就是为了活命?但韩忠没想到,朱大将军不同意。这时,朱儁手下的将军都认为接受算了,可朱儁就是不肯。

朱大将军说,别跟我说古代的先例,现在的形势不一样,项羽、刘邦那时候是争霸,天下无主,所以来归附的人要赏;可现在本来天下一统,咱们是在讨伐逆贼,必须严酷镇压。要是让他们投降,平民们会怎么想,造反还能活命?那想造反就造反,造反不成就投降。所以投降,绝不能接受!

朱大将军跟皇甫嵩一样,脑子“正”得没挑,只装着他们那个朝廷。而且,将军这做法也相当光明磊落。自古“杀降”,谁不是先“受降”,再杀掉。如果朱儁假装同意,等黄巾军放下武器再屠杀,那得有多爽利,多省心,后面的麻烦也全免了。可朱大将军不愿耍诡计,坦坦荡荡地直接拒降:你们没有活路了,只管来战吧!

做得真够有品!但是……人太有品的结果,往往是要承担更多的麻烦。韩忠这些人一听不准降,一下就疯了,活命的希望只剩下一座独木桥——死战。于是,朱儁连攻好几天,怎么也拿不下。本来东北方向已经攻上了城,现在只能撤回了。

朱儁登上土山观望敌情,暗暗琢磨对策,忽然心头一亮,对他身边的司马说:我知道了。贼人求降不成,突围又不可能,所以只有死战。万人一心,就势不可挡了,何况,他们是十几万人一条心!不如,我现在撤围,韩忠必然会出城逃命,那时他们一意逃跑,无心恋战,咱们一定能胜!

将军果然脑路清奇!登高一望,就把敌人的心思全摸透了。于是,朱儁下令撤围。果然,一切正如他所料,撤围没多久,韩忠就领着黄巾军冲出了城。而且,黄巾军的心态也完全跟朱儁预料的一样,就想着逃命,哪有心思战斗。如果说被围在城里时,他们的战斗力值是10的话,那现在出城逃命,战斗力连5都不到。

朱儁眼看时机已到,立即集合精锐出击,黄巾军立马被杀得惨败,斩首一万多。南阳太守秦颉还杀了韩忠。再获大胜!

消息又飞速传回洛阳,从灵帝到百官个个又高潮了,心想宛城这回终于搞定了吧,战争是不是真的可以结束了?呃……不得不说,这次大家又高兴得太早了。我们前面说过,宛城是最难搞、最折腾的一战。还没完……最后的压轴戏正等着上演呢!

现在的宛城,韩忠被杀,黄巾军出城也逃不了,又开始死守。人人都想好,就把这副尸骨扔在宛城了!他们又拥立孙夏为渠帅,把宛城守得固若金汤。

那怎么办?怎么砸翻这只大铁桶?谁能干?这是多么急迫的呼唤啊!治世呼唤的是德高望重的忠臣,乱世呼唤的是整饬天下的雄杰,铁血狂飙的战场,呼唤的是真能摧坚斩锐、一锤定音的真猛人!

特别幸运的是,这位猛人就在朱儁军中,他就是,咱三国的大佬之一,走到哪儿都能炫亮人眼的——孙坚、孙文台!

其实,从朱儁当右中郎将开始,孙坚就已经上道了。

朱儁特意向皇上请奏,把孙坚从下邳调来,任佐军司马,给自己当帮手。当年剿许生时,这个生猛小伙就让朱儁印象深刻,眼下这么艰巨的任务,这杆利枪正好能派上用场!所以,孙家后来能称霸一方,朱儁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因为朱大将军看好,孙坚终于从边远小县一下跃进中原,进入大人物们的视角了。朱儁这一上奏,连皇帝都知道有孙坚这一号了。

黄巾起义这年,孙坚29岁,还在干年薪两百石的县长助理。可看看人家同龄的曹操,刚晋升了骑都尉,两千石。

不过不用急,孙坚也马上就要脱离县级了。朱儁一道将令发到下邳,孙坚的人生就“砰”地一下烟花爆裂。

在县级干了十几年、四五线城市出身的小官孙坚,哪里会想到,竟能有驰骋中原的这一天!而且,机会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接到朱儁的调令,孙坚立马开始备战,要给朝廷效力,给领导分忧,当然得精神百倍啊!最要紧的是,招兵!

孙坚开拔时,带了两拨人,第一拨,是在下邳跟他混的古惑仔小年轻们,大哥一挥手,小弟跟着走;第二拨,是孙坚弟弟孙静从老家忽悠来的亲戚和同乡,有五六百人。可孙坚一看,人还是太少,赶紧在淮泗地区又招了一些商人和游民,一共凑足了一千多人。然后,孙坚把吴夫人和儿子安置在寿春,就带着这一千人杀入中原,正式出道了。这一年,孙策9岁,孙权2岁,还在吴夫人怀里抱着呢。

也许有朋友会问,孙坚这群民兵难道不是乌合之众?比黄巾也强不到哪儿去嘛!不对,绝对是精兵。就算一开始不太精,历练不了多久,也必然“精”了。

有句话叫“强将手下无弱旅”,可不是白说的。

首先,论孙坚手下的忠诚度,没得说,真跟张角的黄巾军差不多了,跟他混了多年的小兄弟再加亲戚乡党,绝对是嫡系。

其次,论战斗力,比黄巾强太多太多了。孙坚不是张角!张角只能坐在神坛上给手下精神力,让你热情满满地去填万人坑,但孙坚会亲自带你往上冲,还会告诉你怎么冲,怎么干掉敌人,不让自己死。相比来说,张角那叫拿万人血去换他的野心,孙坚是正儿巴经地带自家的队伍。而且每一战,大佬都冲在最前!有这样的统帅,就算带的都是绵羊,不用多久,也都能变成豺狼。

没错,孙坚到中原就是来血拼的。他知道,凭自己一穷二白的家底,除了血拼,完全没路。在颍川跟朱儁会合后,孙坚就跟着领导一路猛干。从下面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出他有多拼了。

孙坚兵到西华,碰上了黄巾军,很干净利索,打赢了。于是,孙坚下令乘胜追击。他还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结果黄巾军使了圈套,回身再战,竟把孙坚刺伤了。孙坚受伤坠马,伏在草窠里,根本动不了。手下们找不着他,急得不知咋办。幸亏孙坚这匹坐骑很神,奔回营地不停地嘶叫咆哮,最后领着大家在草窠里找到了老板。

差点儿送命有没有?可在人家孙坚眼里,这根本就是人生常态,命嘛,就是用来拼的!这点儿危险太正常!于是,回营休养了十天,他就又披挂上阵了。手下们一看,好钦佩,好激励啊!我们一定跟老板学,一定要以老板为榜样,拼出最大的狠劲儿来!

特值得一提的是,孙坚的神勇和胆色,还征服了两位新认识的牛人。

这两位都来自北方,一位是右北平人(现在的唐山),一位是辽西人(现在的迁安),都是河北的!他俩很可能是先跟着朱儁,到了前线,遇上了孙坚。然后,俩人都被孙坚折服了,铁了心要跟着孙坚干。

这俩河北人就是程普和韩当。

程普相貌好,能打仗,还善于计谋,能说会道;韩当特会射箭,擅长骑马还力气贼大,绝对是猛人一枚。这俩自从跟了孙坚,是一辈子忠心耿耿,功劳赫赫,后来成了吴国的顶级大将、三代功臣。

现在,孙坚也算有了良将劲旅,虽然良将就两个,劲旅就一千,但也有模有样了!然后,他就干了最爆彩的一仗,一把砸趴了宛城!

大家正围着宛城这大铁桶一筹莫展呢,强攻不破,用计不成,城里那十万黄巾军早就视死如归,已经把自己当僵尸了。我是僵尸我怕谁!

朱儁只能下令,强攻!不行?再强攻!这时,孙坚请命来当先锋。朱儁一看,好啊!早就看中这小伙了!不过,朱儁也捏了把汗,毕竟孙坚没名气,又是初入中原,谁知他能不能真拿下?先让他试试吧!于是,朱儁再次下令,全军强攻宛城,由孙坚先登!

这一开战,墙外的云梯刚搭上,弓箭和乱石就雨点般往下砸,黄巾们为了死保宛城,装备器械早准备得足足的!每次强攻都是同样的情形,大家一瞧,还是没戏啊,只能撤!但谁都没想到,这个不出名的小伙子——孙坚,他就没撤!17岁时一人追杀一窝强盗他没撤,单人独骑受伤差点儿没命他也没撤,现在攻个城,面对一群已成僵尸的黄巾,他会撤?孙坚打小就不知道“怕”字怎么写,也打小就把自己跟“死”字融为一体了。

孙坚再次身先士卒,冒着箭雨和落石,领着他的先锋军强行登城,没退半步!城内城外,敌军我军,全蒙住!人人暗叹,这也太牛了吧!

程普、韩当立刻紧随其后,士气一下就暴涨起来了,一瞬间,将士们也都把“怕”字怎么写给忘了,纷纷跟着孙坚,全力猛攻!

要说气氛这事,其实挺微妙。有个规律,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当你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和路线前进时,你会发现,迎面碰上的人都会躲你。他们会说你不讲理,没素质,但是,他们会躲。当一个人表现得足够强硬、足够笃定,别人就会下意识地接受这种气势的碾压。

孙坚这一玩狠,碾压的结果马上就出现了:黄巾怕了!虽然已成僵尸,但也在一瞬间吓住了。什么叫战场,一个愣神,一个慢拍,就是胜败生死。守城的黄巾分分钟胆怯了,就给了孙坚最有利的机会,就这个分分钟,孙坚已带领精锐,先登成功!黄巾一下子全慌了,在城头跟孙坚手下一交战,又发现这些兵好厉害,完全不是对手!

宛城这只铁桶,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朱儁真是惊喜,果然没错看这小伙子!立刻下令,全军急攻!

黄巾迅速崩溃!孙坚先登之后,黄巾军一下就都没了魂,纷纷弃守出逃。朱儁大军很快拿下全城。

这座被围五个月、忽悠得灵帝和大臣们白高兴了两回的宛城,终于收复了!孙夏从宛城败走,朱儁再追击,斩杀一万多级。其余的黄巾军四散奔逃,被各郡的长官分头消灭。

这次是真结束了。消灭黄巾军的收官决战,终于以完胜告终。

朱儁把孙坚的功劳一条条上报,灵帝立刻提拔孙坚为别部司马。这个词有点儿眼熟,实际上是立了战功的低级武将,不知道赏什么官合适的时候,就赏个别部司马。虽不算大官,但也有一千石的俸禄。

孙坚以无比抢眼的方式杀入中原,名扬天下。靠着给朝廷卖命,为领导血拼,终于从瓜农的儿子混成了一票人物。当然,他也碰上了一位好领导,朱儁的人品那真是没挑,不争功不欺下,一心帮着孙坚出头。其实细想,就算在今天,又能碰上几位这样的上司?所以说,184年的孙坚除了自己真的牛,运气也不错。

扫黄战争终于收场。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还有一位超重量级的大佬没出场呢!

曹操送吉利,董卓掉链子,孙坚真血拼,那这位干了啥?

我们这就去欢迎他。

先讲讲他小时候的事,聚焦一下他的兄弟们,然后再回头观摩,关于黄巾牌酱油,他又是怎么打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