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呻吟语
  4. 卷三 内篇 射集
设置

卷三 内篇 射集(1 / 1)


应 务

闲暇时留心不成,仓卒时措手不得。胡乱支吾,任其成败,或悔或不悔,事过后依然如昨。

世之人如此者,百人而百也。“凡事豫则立”,此五字极当理会。

【注释】

凡事豫则立:语出《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通“预”。

【译文】

闲暇时不留心,一遇到匆忙的事情就不能应付自如。胡乱应付,支吾搪塞,不管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有的会后悔,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后悔,事情过后依然如故。世上这种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太多了。“凡事都要预先有所准备才能成功”,这个道理是应当认真对待的。

实见得是时,便要斩钉截铁,脱然爽洁。做成一件事,不可拖泥带水,靠壁倚墙。

【译文】

确实看得真切时,就要坚决果断、爽快麻利地去做。要做成一件事,是不能拖泥带水、犹豫不决的。

人定真足胜天,今人但委于天,而不知人事之未定耳。夫冬气闭藏不能生物,而老圃能开冬花结春实;物性蠢愚不解人事,而鸟师能使雀弈棋、蛙教书。况于能为之人事,而可委之天乎?

【译文】

常言人定胜天,可是现在人们却只知道把命运托付给上天,而不知道人的努力或许可以改变事情的定数!严寒的冬季,万物停止生长,老园丁却能使植物绽放花朵,在春天结果实。动物愚蠢不解人事,驯鸟师却能使雀对弈、蛙教书。

更何况人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委托于天吗?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责以善,又当自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其不见听,我亦且有过焉,何以责人?

【译文】

劝人向善,要看这个人本身怎么样,如果这个人可以劝他向善,就应当不断完善我们使他向善改过的方法:不要指责他忌讳的事,不要把他的过错一个不漏地说出来,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来指责他,不要过分地严峻刚直,不要长篇大论,不要喋喋不休。犯了这六戒,即使是忠告,也是没有用好的方法。如果对方不愿听,我本身肯定也有过错,怎能怪罪别人呢?

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人问之,曰:“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译文】

我到五十岁时,悟出了“五不争”的道理。有人问我什么是“五不争”,我说:“不与积聚产业的人争富,不与追求功名的人争显贵,不与喜欢自我夸耀的人争名,不与简慢狂傲的人争礼节,不与盛气凌人的人争是非。”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

“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人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王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暗于远识②,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③?自古皆然,故君子慎之。

【注释】

专欲难成,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②恒情:常情。

③胡:怎么。

【译文】

要做成有益于天下的事,既要衡量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又要审时度势,选择适当的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这八个字,不仅是对轻举妄动人的忠告,即使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也要懂得人情世故,讲明事理,使大家信服,然后行动才可以成功,事情才可以永恒。盘庚迁殷,武王伐纣,也需要三令五申,害怕民众不信服。远见卓识常常被人之常情所遮掩,小人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会群起而攻之,即使有好方法又如何能成功?更何况长久?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以君子要慎重。

辨学术,谈治理,直须穷到至处,让人不得。所谓“宗庙朝廷便便言”者,盖道理古今之道理,政事国家之政事,务须求是乃已。我两人皆置之度外,非求伸我也,非求胜人也,何让人之有?只是平心易气,为辨家第一法,才声高色厉,便是没涵养。

【注释】

“宗庙朝廷便便言”:即明辩。语出《论语·乡党》:“其(孔子)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朱熹注:“便便,辩也。”

【译文】

无论是做学术研究,还是谈论治理国家之道,都必须穷究到底,不能谦让。孔子在宗庙朝廷上,就敢于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意见全部表达出来。真理是古今以来的道理,政事是国家的政事,务须求个正确的意见才能罢休。辩论的双方都要把自己置之度外,不要夹杂个人的感情,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也不是为了非要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所以怎能谦让?但辩论者首先要注意,态度要心平气和,声高色厉是没有涵养的表现。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译文】

道理充分正确,又能用委婉的语言说出来,这就是善于说话,善于讲道理。

干天下事无以期限自宽,事有不测,时有不给,常有余于期限之内,有多少受用处。

【译文】

干天下任何事情,都不要因为有期限而放纵自我超限,天有不测风云,时间有不充裕之时,所以做事情要给自己留后路。在期限之内留有余地,会受用无穷。

将事而能弭,当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知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注释】

将事:即将发生的事情。弭:止。

【译文】

能够平息即将发生的事情,补救正在发生的事情,挽回已经发生的事情,这就是通达,就是才能。事情未发生的时候能预知它的发生,事情开始的时候就预料到结果,事情确定的时候能知道变数,这就是长虑,就是见识。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译文】

担当难做的事,要有能力而不能冲动;和难相处的人相处,只要心里明白即可,不必讲岀来。

昏暗难谕之识,优柔不断之性,刚愎自是之心,皆不可与谋天下之事。智者一见即透,练者触类而通,困者熟思而得,三者之所长,谋事之资也,奈之何其自用也?

【译文】

昏庸愚昧的见识,优柔寡断的性格,刚愎自用的心智,这样的人都不能和他们谋划天下的大事。有智慧的人一看就清楚,练达的人能触类旁通,困惑的人深思熟虑后可以有所得。这三种人的长处,正是谋划事情所需的资质,怎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呢?

事必要其所终,虑必防其所至,若见眼前快意便了,此最无识。故事有当怒而君子不怒,当喜而君子不喜,当为而君子不为,当已而君子不已者。众人知其一,君子知其他也。

【译文】

做事必须考虑到最终的结果,思虑必须防止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只图眼前痛快,这是最没有见识的。所以事情有应当愤怒而君子不愤怒的,有值得高兴而君子不高兴的,有该做而君子不做的,有该停而君子不停的。这是因为一般人只看到某个方面,而君子考虑到了其他方面。

人有言不能达意者,有其状非其本心者,有其言貌诬其本心者。君子观人,与其过察而诬人之心,宁过恕以逃人之情。

【译文】

有些人说话词不达意,表情不反映本心,语言掩盖本心。

君子观察一个人,与其苛察而弄错别人的本心,不如宽厚一些。

论眼前事,就要说眼前处置,无追既往,无道远图。此等语虽精,无裨见在也。

【译文】

讨论眼前的事情,就要说眼前事怎么处理,不要追究以往的事,不要图谋未来的事。那些话虽然精辟,但对现在却没有益处。

我益智,人益愚;我益巧,人益拙,何者?

相去之远而相责之深也。惟有道者,智能谅人之愚,巧能容人之拙,知分量不相及而人各有能不能也。

【译文】

我越有智慧,显得别人越愚蠢;我越灵巧,显得别人越笨拙,为什么呢?这是相差太远、责望太甚的缘故。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有智慧却能体谅别人的愚蠢,灵巧却能容忍别人的笨拙。因为他明白每个人的天分力量不同,而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论理要精详,论事要剀切,论人须带二三分浑厚。若切中人情,人必难堪,故君子不尽人之情,不尽人之过。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饰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亦天地涵蓄之气也。

【注释】

剀(kǎi)切:切中事理。

【译文】

论理要精辟详尽,论事要切中事理,论人须带二三分厚道。如果说中了他的要害,他必定会难堪,因而君子不必完全把内情揭穿,不必尽数别人的过错。这样做不只是避免灾祸,也给别人留一些掩饰的余地,触发他悔改的念头,保留一些做人的体面,这也是天地涵养万物的气量。

“父母在难,盗能为我救之,感乎?”曰:“此不世之恩也,何可以弗感?”“设当用人之权,此人求用,可荐之乎?”曰:“何可荐也?天命有德,帝王之公典也,我何敢以私恩奸之?”“设当理刑之职,此人在狱,可纵之乎?”曰:“何可纵也?天讨有罪,天下之公法也,我何敢以私恩骫之。”

曰:“何以报之?”曰:“用吾身时,为之死可也;用吾家时,为之破可也;其他患难,与之共可也。”

【注释】

骫(wěi):枉曲。

【译文】

“父母在危难之中,强盗帮我把他们解救岀来,我应该感谢他吗?”回答:“这是世上罕见的大恩,怎么能不感谢呢?”“如果有了用人的权力,强盗请求任用,可以推荐他吗?”回答:“怎么可以推荐呢!要任用有德的人,这是帝王的重典,我怎敢以私恩来破坏呢?”“假如你担当管理监狱的职务,强盗关在狱中,可以放了他吗?”回答:“怎么可以放了他!讨伐有罪的人,这是天下的公法,我怎敢以私恩来破坏呢?”“那用什么方法来报答他呢?”回答:“如果用得着我的身体,为他去死也是可以的;如果需要我的家产,为他破产也是可以的;其他的患难,则是可以共同担当的。”

成心者,见成之心也。圣人胸中洞然清虚,无个见成念头,故曰绝四。今人应事宰物都是成心,纵使聪明照得破,毕竟是意见障。

【注释】

绝四:语出《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绝是无的意思。意,私意。必,期必。固,顽固。

【译文】

成心就是现成的念头。圣人胸中毫无杂念,所以说绝四: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现在的人处理事情都是运用现成的一套,即使聪明有洞察力,现成的念头也会成为障碍。

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

【译文】

当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知道说话人的人品,要知道他的意向,还要知道他的见识和涵养,这样就不会有差错了。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恁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薰之善良,遍为尔德者矣。碱蓬生于碱地,燃之可碱;盐蓬生于盐地,燃之可盐。

【注释】

孚:信服。

【译文】

不必说一句话,不必有任何念头,只要真真诚诚做事,时间长了,人自有不言之信,为众人所信服,用善良的美德来熏陶别人,人们就会普遍具有善良的美德。碱蓬生在碱地,燃烧就会生出碱;盐蓬生在盐地,燃烧就会生出盐,就是这个道理。

世人相与,非面上则口中也。人之心固不能掩于面与口,而不可测者,则不尽于面与口也。

故惟人心最可畏,人心最不可知,此天下之陷阱,而古今生死之衢也。予有一拙法,推之以至诚,施之以至厚,持之以至慎,远是非,让利名,处后下,则夷狄鸟兽可骨肉而腹心矣。将令深者且倾心,险者且化德,而何陷阱之予及哉?不然,必予道之未尽也。

【译文】

世人相交,不是表现在脸上,就是表现在语言上。人的内心固然不能被表情和语言所掩盖,但深不可测的不只是表情和语言就能完全表现出来的!所以说只有人心最可怕,人心最不可知,它是陷阱,是古往今来的生死大道。我有一个笨方法:用至诚之心待人,用至厚之情待人,用谨慎的态度待人,远离是非之地,谦让名声利益,乐居人后,甘处下风,这样即使少数民族和鸟兽也会成为自己的亲人或心腹。能够使那些城府深的人倾心相处,让那些邪恶的人被道德感化,还有什么陷阱能让我陷入呢?如果做不到这些,那是我做得还不够好的缘故。

君子与小人共事必败,君子与君子共事亦未必无败,何者?意见不同也。今有仁者、义者、礼者、智者、信者五人焉,而共一事,五相济则事无不成,五有主则事无不败。仁者欲宽,义者欲严,智者欲巧,信者欲实,礼者欲文,事胡以成?此无他,自是之心胜而相持之势均也。历观往事,每有以意见相争至亡人国家,酿成祸变而不顾,君子之罪大矣哉。然则何如?曰:势不可均,势均则不相下,势均则无忌惮而行其胸臆。

三军之事,卒伍献计,偏裨谋事,主将断一,何意见之敢争?然则善天下之事亦在乎通者当权而已。

【译文】

君子与小人共事一定会失败,但君子与君子共事也不一定成功,为什么呢?意见不同。现在有仁者、义者、礼者、智者、信者五人共做一件事,如果五个人能够相互帮助,则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五个人都争着自己做主,则一定失败。

仁者要宽,义者要严,智者要巧,信者要实,礼者要文,事情怎能成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好胜心切且势均力敌。纵览历史,经常有因为意见相左以致国家灭亡而不顾的,造成这样结局的君子,他们的罪孽就大了。既然这样,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回答:势力不可均衡,势均则不相上下,就会肆无忌惮地按自己的意图做事情。军队中,士兵献计献策,偏将副将谋划策略,主将最后作出决断,哪有意见之争呢?然而要把天下事办好,在于掌权者是通达的人。

万弊都有个由来,只救枝叶,成得甚事?

【译文】

各种弊端的产生都有它的原因,如果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工夫,那能做成什么事呢?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虽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详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凝定之中耳。是故不闲则不忙,不逸则不劳。若先怠缓则后必急躁,是事之殃也。十行九悔,岂得谓之安详?

【译文】

处理天下事,只需要“安详”二字,即使兵贵神速,也要从这二字做起。但安详并不是迟缓,而是从容不迫,在凝定之中厚积薄发。因此没有安闲就没有忙碌,没有安逸也就没有劳累。如果开始松懈则以后必定急躁冒进,这是事情的祸端。做十件事要后悔九件事,怎么能称之为安详?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累。君子应事接物,常赢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便好。若应酬时劳扰,不应酬时牵挂,极是吃累底。

【译文】

果断的人看起来忙碌,实际上内心却有余暇和空闲。迟延拖拉的人看起来悠闲,实际上却很劳累。君子待人处事,能做到胸中从容闲暇就好,否则就会吃苦受累。如果应酬时疲劳不堪,不应酬时又牵挂不已,是非常累的。

无用之朴,君子不贵。虽不事机械变诈,至于德、慧、术、智,亦不可无。

【译文】

无用的朴实厚道,君子不以为贵。虽然君子不用奸诈的手段,但说到道德、聪慧、权术、智谋,一样也不可缺少。

人情不便处便要回避,彼虽难于言而心厌苦之,此慧者之所必觉也。是以君子体悉人情。悉者,委曲周至之谓也。恤其私,济其愿,成其名,泯其迹,体悉之至也,感人伦于心骨矣。故察言观色者,学之粗也;达情会意者,学之精也。

【译文】

人情有不方便的时候就要回避,对方虽不便说岀口,但是心中确实十分烦恼,聪明的人一下子就可以觉察出来。因此君子要体悉人情。悉,就是委曲求周全的意思。体恤他的不便,帮助他实现心愿,使其成名,不留痕迹,这就是到达极点了,能让人刻骨铭心地感动了。所以察言观色是粗等的学问,达情会意才是精深的学问。

临义莫计利害,论人莫计成败。

【译文】

大义面前,不要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评论一个人,不要凭借他的成功与失败。

轻信骤发,听言之大戒也。

【译文】

轻信别人而立刻表示态度,是听者的大戒。

君子与人共事,当公人己而不私。苟事之成,不必功之出自我也;不幸而败,不必咎之归诸人也。

【译文】

君子与他人一起共事时,应公正对待自己和他人而不应有私心。如果事情办成了,不要把功劳归于自己;如果不幸失败了,也不要把责任推给他人。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彼悦之则悦,怒之则怒,浅衷狭量,粗心浮气,妇人孺子能笑之,而欲有所树立,难矣。何也?其所以持用者无具也。

【译文】

不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摇心志,不为外物的诱惑而改变节操,这才可以担当天下的大任,干一番大的事业。见到别人高兴就高兴,见到别人发怒就发怒,内心浅薄,气量狭窄,粗心随意,心浮气躁,妇女小孩都会嘲笑他,这种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是很难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具备干大事业的素质。

水之流行也,碍于刚则求通于柔;智者之于事也,碍于此则求通于彼。执碍以求通,则愚之甚也,徒劳而事不济。

【译文】

水在流动时,有硬物阻挡则绕道而行;聪明的人做事,此处有障碍就从别处下手。固执地在有障碍的地方寻求通达,是十分愚蠢的,白费工夫又难以成事。

计天下大事,只在要紧处一着留心用力,别个都顾不得。譬之弈棋,只在输赢上留心,一马一卒之失,浑不放在心下。若观者以此预计其高低,弈者以此预乱其心目,便不济事。况善筹者以与为取,以丧为得;善弈者饵之使吞,诱之使进,此岂寻常识见所能策哉!乃见其小失而遽沮挠之,摈斥之,英雄豪杰可为窃笑矣,可为恸惋矣。

【译文】

考虑天下大事,只需要在要紧处用心思、花气力,别的都不要管。比如下棋,只在输赢上下工夫,对一马一卒之失,不要放在心上。如果观棋的人以一马一卒的损失来判断弈棋水平之高下,下棋的人因此被扰乱心目,便不会贏。况且善于筹划的人把给予当获取,把丧失当得到。善于下棋的人下诱饵等对方上钩,引诱对方前进,这怎么是有寻常见识的人可以策划得了的呢!由此可见,如果遭到小的失败就马上止步不前,甚至放弃,英雄豪杰就会因此私下嘲笑,为之哀痛惋惜呀!

夫势,智者之所藉以成功,愚者之所逆以取败者也。夫势之盛也,天地圣人不能裁;势之衰也,天地圣人不能振,亦因之而已。因之中寓处之权,此善用势者也,乃所以裁之振之也。

【译文】

势,智者凭借它成功,而愚者违背它遭到失败。势盛的时候,天地圣人不能节制;势衰的时候,天地圣人不能帮助振作,只能顺应它罢了。在顺应之中加上自己的权变,这就是善于用势的人,也是对势的节制和振作。

字经三书,未可遽真也;

言传三口,未可遽信也。

【译文】

一个字抄写三次,不能认为是真迹;一句话通过三个人的转述,也不能轻易地相信是真的。

君子之处事有真见矣,不遽行也,又验众见,察众情,协诸理而协,协诸众情,众见而协,则断以必行。果理当然,而众情、众见之不协也,又委曲以行吾理。既不贬理,又不骇人,此之谓理术。噫!惟圣人者能之,猎较之类是也。

【注释】

猎较:古代风俗,打猎时争夺猎物,用所猎得之物进行祭祀。

【译文】

君子处理事情时即使有真知灼见,也不会立即去做,要看众人的意见,体察众人的情绪,理顺各种事理,理顺众人的情绪和见解,然后才会决定是否付诸实际行动。果真是理应去做的,但众人的情绪和见解还没有协调好,就要委婉地按照自己认定的道理去做,这样既不违背常理,又不使人们感到惊讶,这就叫作理术。噫!只有圣人才能这样,道理与打猎大体类同。

实处着脚,稳处下手。

【译文】

在坚实的地方立足,在稳当的地方行动。

姑息依恋,是处人大病痛,当义处,虽处骨肉亦要果断。鲁莽径直,是处事大病痛,当紧要处,虽细微亦要检点。

【译文】

无原则地宽容和恋恋不舍,是与人相处时的大缺点,在大义面前,即使面对骨肉亲情也要果断行事。鲁莽轻率、直来直去,是处理事情的大缺点,在紧要关头,即使是很细小的事也要仔细检査。

正直之人能任天下之事,其才、其守,小事自可见。若说小事且放过,大事到手才见担当,这便是饰说,到大事定然也放过了。松柏生小便直,未有始曲而终直者也。若用权变时另有较量,又是一副当说话。

【译文】

正直的人能担当天下的大事。他的才能、操守在小事上就会表现出来。如果说小事暂且放过,面临大事时才见胆识,这便是文过饰非的话,这样的人遇到大事时必然也承担不了。松柏还是小树时就是直的,没有开始弯曲而最终挺直的。如果是运用权变之术,那得用别的标准来衡量,这就另当别论了。

悔前莫如慎始, 悔后莫如改图, 徒悔无益也。

【译文】

与其对前面所做的事后悔,不如在开始做的时候就采取慎重态度;与其事后后悔,不如改变做法以求进展。仅仅是后悔什么用处也没有。

事出于意外,虽智者亦穷,不可以苛责也。

【译文】

事出意料之外,即使是聪明人也无能为力,所以不能苛求责怪。

当事有四要:际畔要果决,怕是绵;执持要坚耐,怕是脆;机括要深沉,怕是浅;应变要机警,怕是迟。

【译文】

做事有四个要点应注意:关键时要果断,最怕优柔寡断;执行的时候要坚忍不拔,最怕半途而废;谋划的时候要深沉,最怕肤浅;应变的时候要机警,最怕迟缓。

朝三暮四,用术者诚诈矣。人情之极致,有以朝三暮四为便者,有以朝四暮三为便者,要在当其所急。猿非愚,其中必有所当也。

【注释】

朝三暮四:典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芧,橡子。狙,猴子。

【译文】

朝三暮四,是善用权术的人常用之法。人们的想法各不相同,有以早晨得到三个,晚上得到四个而满足的;有以早晨得到四个,晚上得到三个而满足的,关键要看当时的需要。

猿猴不愚蠢,这么做必定有其中的道理。

天下之事,在意外者常多,众人见得眼前无事都放下心。明哲之士只在意外做工夫,故每万全而无后忧。

【译文】

天下之事岀于意料之外的很多,普通人看到眼前无事就放心了。而明智的人却注重在防止意外上下工夫,所以他们做事常常万无一失而没有后顾之忧。

有一介必吝者,有千金可轻者,而世之论取与,动曰所值几何,此乱语耳。

【译文】

有时候一文钱也必须吝惜,有时候千金巨财也可以轻看,而世人评论行事,仅从值多少钱考虑,这真是一派胡言。

才犹兵也,用之伐罪吊民则为仁义之师,用之暴寡凌弱则为劫夺之盗。是故君子非无才之患,患不善用才耳。故惟有德者能用才。

【译文】

运用才能如同用兵一样,用它来吊民伐罪,就是仁义之师;用它来欺寡凌弱,就是强盗。因此,君子不怕没有才能,而是怕不善于使用才能。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善于使用才能。

天下事要乘势待时,譬之决痈,待其将溃,则病者不苦而痈自愈。若虺蝮毒人,虽即砭手断臂,犹迟也。

【注释】

虺蝮:传说中的一种毒蛇。

【译文】

天下之事要因势利导、待机而行,犹如割开脓疮一样,一定要等到它将要溃烂时才可动手。这时病人没有痛苦,而脓疮也会自然痊愈。如果是毒蛇伤人,即使当时砍断手臂也为时已晚了。

誉既汝归,毁将安辞?

利既汝归,害将安辞?

功既汝归,罪将安辞?

【译文】

荣誉既然被你得到了,哪能躲避诋毁?利益既然被你得到了,哪能躲避危害?功勋既然被你得到了,哪能避免指责?

仕途上只应酬,无益人事,工夫占了八分,更有甚精力时候修正经职业?我尝自喜行三种方便,甚于彼我有益。不面谒人,省其疲于应接;不轻寄书,省其困于裁答;不乞求人看顾,省其难于区处。

【译文】

在官场上一味应酬,对处理人事没有好处,这上面费了八分工夫,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正经事?我曾经喜欢三种方法,对人对我都有益。一是不去拜访人,省得别人疲于应对;二是不轻易写书信,省得对方为回信的事困扰;三是不乞求别人照顾,省得别人难以处理。

君子之处事也,要我就事,不令事就我。其长民也,要我就民,不令民就我。

【译文】

君子做事,要主动找事情,不要等事情找我。君子管理百姓,要主动接近百姓,不要等百姓来接近我。

无谓人唯唯,遂以为是我也;

无谓人默默,遂以为服我也;

无谓人煦煦,遂以为爱我也;

无谓人卑卑,遂以为恭我也。

【译文】

不要以为别人对我唯唯诺诺,就是肯定我;不要以为别人默默无语,就是服气我;不要以为别人对我很客气,就是爱护我;不要以为别人对我谦卑,就是尊敬我。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译文】

事情刚接手时暂且不要急于下手,而要慢慢想如何去做;想通后千万不要拖延,要立即着手去做。

义所当为,力所能为,必欲有为,而亲友挽得回,妻孥劝得止,只是无志。

【译文】

从道义上讲应做,从能力上看能够做,从内心里也想做,可是却被亲友、妻子儿女劝阻而放弃,这就是没志气。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耻莫大于不恩人而诈恩人之状态。

【译文】

灾祸,没有比不是仇人却表现出仇恨的颜色和话语更大的了;耻辱,没有比对人无恩却要装作是恩人的样子更大的了。

余少时,曾泄当密之语,先君责之,对曰:“已戒闻者,使勿泄矣。”先君曰:“子不能必子之口,而能必人之口乎?且戒人与戒己孰难?小子慎之。”

【译文】

我小时候曾经把不该说的事告诉了别人,先父责怪我,我对他说:“我已经告诫那个人不要说出去了。”先父说:“你连自己的嘴都管不住,又怎么能管住别人的嘴呢?况且管住自己的嘴与管住别人的嘴,哪一个更难呢?你以后千万要慎重啊!”

固可使之愧也,乃使之怨;固可使之悔也,乃使之怒;固可使之感也,乃使之恨。晓人当如是耶?

【译文】

本来可以使他惭愧,却招致抱怨;本来可以使他悔过,却招致愤怒;本来可以使他感动,却招致怨恨。明白的人能把事情办成这样吗?

吃这一箸饭是何人种获底?穿这一匹帛是何人织染底?大厦高堂如何该我住居?安车驷马如何该我乘坐?获饱暖之体,思作者之劳;享尊荣之乐,思供者之苦,此士大夫日夜不可忘情者也,不然,其负斯世斯民多矣。

【译文】

我吃的饭是什么人种植收获的?我穿的衣帛是什么人纺织印染的?大厦高堂怎么轮到我居住?舒适的马车怎么该给我乘坐?获得饱暖的生活,应该想到劳动者的劳动;享受尊荣的快乐,应该想到供应者的辛苦,这是士大夫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不然的话,就有负社会、百姓太多了。

明义理易,识时势难。明义理,腐儒可能;识时势,非通儒不能也。识时易,识势难。识时,见者可能;识势,非早见者不能也。识势而早图之,自不至于极重,何时之足忧?

【译文】

明白义理容易,看破时势困难。明白义理,迂腐儒士也可能做到;看破时势,不是通儒不能做到。识时易,识势难。

识时机,看到的人都可能做到;识大势,不是有预见的人是不能做到的。识破时势而早做打算,事情就不会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之后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恩莫到无以加处,情薄易厚,爱重成隙。

【译文】

施恩千万不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感情淡薄时还容易使感情变得深厚,而恩爱过重了就会产生嫌隙。

相嫌之敬慎,不若相忘之怒詈。

【注释】

詈(lì):骂。

【译文】

两个相互嫌弃的人之间所谓的尊敬与谨慎,还不如两个相互遗忘的人之间的愤怒和责骂。

养 生

以肥甘爱儿女而不思其伤身,以姑息爱儿女而不恤其败德,甚至病以死,犯大辟而不知悔者,皆妇人之仁也。噫!举世之自爱而陷于自杀者,又十人而九矣。

【译文】

拿美味的食品让儿女吃而想不到会伤害他们的身体,姑息溺爱儿女而不怕他们品德败坏,甚至(导致儿女)生病而死,犯下杀头的大罪而不知悔恨,这都是妇人之仁。唉!举世之人因过分自爱而陷于自杀的,十人中有九人啊!

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嵇康善养生,而其死也,却在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德在我而蹈白刃以死,何害其为养生哉?

【注释】

嵇康: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讲究养生服食之道,后被司马昭所杀,卒年四十。

【译文】

现在养生的人,服药、练气,逃避危险、躲开危难,慎时、寡欲,这些确实是重要的方法。不过,嵇康是善于养生的人,但他的死却在他所顾虑的范围之外。由此可知养德是养生中第一重要的。如果我有很高的品德,即使被刀剑所杀(也是死得其所),怎能说没有养生呢?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之觉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

【译文】

饥寒痛痒,这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即使父母也不能察觉;衰老病死,只有自己担当,即使妻子儿女也不能代替。

自爱自全的方法,如果自己不留心,将依赖什么人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