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花园口决堤
  4. 第二十四章
设置

第二十四章(1 / 1)


黄河以北,自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日寇侵占了风陵渡北岸及黄河东岸,不时炮击潼关、韩城、合阳西岸。第二战区阎锡山部守军以晋西乡宁、吉县山地为依托,据险防守,阻敌渡河,又凭借黄河天险使敌未能得逞。禹门及其以下河防原由胡宗南部防守。1938年8月,新编第八师蒋在珍部奉命由郑州黄河河防开往韩城,接替陆军第一师严明旅担任了守备南自芝川镇,北至师家滩一带的河防,并以禹门为防守重点。在大江南北、黄河沿岸大张旗鼓的频繁调动军队的同时,还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调动。比如,这次的新八师前来防守禹门。而此事对于那些知情人来说则是十分明了的。因为他们知道“花园口决堤事件”的严重后果。蒋介石更是深知这把双刃剑既能杀敌也将伤己的道理。所以采取的第一个防范措施,就是把当事人调离原来的区域然后相机进行改编,在别的区域作战,军官“换血”,部队调往别处。而这些调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花园口决堤事件这个惊天秘密。

禹门,亦称龙门,地处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省河津市毗邻,相传为禹所凿,两岸悬崖绝壁,黄河自中咆哮而下,禹门以上东西两岸群山对峙,自成天然屏障。禹门以下河面宽阔,视线良好,很难逾越。

新八师奉命出发。从华阴下火车后徒步行军经朝邑、合阳到达韩城。师部驻韩城城内,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守河防,以一个团为预备队,第1团团长彭镇璞守禹门一带。该团1营营长王树骥一个加强营(即配属该营重机枪,迫击炮各一连)防守禹门口及东龙门山。

38年12月,山西荣河方面的日寇炮击芝川镇我防御阵地,并意欲渡河。12月25日至30日,河津方面日寇以七、八联队藤田大队为骨干,附以皇协军贾子庚、马子平等步、骑、炮兵四五千人,大炮20余门,空陆联合进攻。鬼子兵一路从神前村欲攻占东禹庙渡口。蒋在珍即命以密集火力阻击。在王家庄附近的野炮营也开炮给予支援,打退敌人多次冲锋。虽然守卫龙门山麓岩洞的一个加强排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但禹门口阵地始终在我手中。

另一路敌人以龙门山山顶云中寺为攻击目标,一路猛攻。我守军居高临下,利用防御工事,击退敌人十多次冲锋,敌人死伤惨重。我王营官兵伤亡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以云中寺一加强排为最,他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全排官兵壮烈殉国。我云中寺及营部关帝庙一度失守。

同时,敌人于12月26日进犯乡宁、阎锡山部防守的吉县樊村、固镇相继失陷。阎部集中兵力集结山地,凭险防守,战斗亦烈。日寇企图渡河进犯西北及扫荡阎部根据地遭到失败后,乃龟缩河津、稷山等地。龙门山一线,参谋长朱振民乃令第3团第3营冉云翘率领该营翻山越岭兼程前进,由师家滩渡河增援王营,从龙门山侧面进攻敌人。该营会同先前未在龙门山主阵地的王营副营长岑立纲等发起攻击,于12月30日收复龙门山阵地。日寇遭到重创。在河津城城隍庙里,焚化尸体达五六天之久,臭气熏天。

战斗结束后,清扫战场,王营共阵亡官兵271人,绝大部分是贵州健儿。军官用白绸子,士兵用白布裹尸,筑一大塚,合葬于龙门山南麓。因该师奉命开赴山西晋东南抗战,来不及立碑,乃委托当地乡亲办理。临出发时师长蒋在珍等到烈士墓前庄严肃穆地吊祭烈士忠魂。于右任等国民党要员也都纷纷题词纪念抗日阵亡将士。

12月31日,在西安的苏联军事顾问由西安行营某副参谋长、第1师师长李文及蒋在珍师长陪同来禹门视察。从坚冰结成的河面走到东岸,在东禹门、神前村战地巡视,并拍了很多战地照片。下午又由朱振民、彭镇璞、王树骥等汇报了战斗经过。他们对禹门战役的英勇战斗和看到的坑道、工事给予高度评价。

41年10月7日,日寇再次纠集两万兵马,大炮30余门、飞机10余架轮番轰炸河东龙门山阵地。蒋在珍率将士奋力抵抗,直至腹背受敌,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帽子山失手后退至鹁鸽子庵,凭险据守。

鹁鸽子庵在禹门口东岸,是一个上覆石下临深渊的自然岩洞,可容三、四十人。洞内南端有石泉二处,一曰“鸣泉”,二曰“漱玉”,庵之北端,挫蹬而上,可达洞外。蒋部将其作为给养、弹药贮存之所。

东龙门山表面阵地失手后,蒋部退守鹁鸽子庵, 日军枪炮鞭长莫及,飞机炸不着,兵士攻不到洞口就被我军击毙滚到河里。日军不肯罢休,决定施放毒气,岂料毒气上升,毒了他自己。新八师官兵在石壁上大书:“死守禹门,保卫祖国”八个大字,抱定以死殉国的决心。坚持半月余,弹尽粮绝,饥饿伤病,即为驻守西禹庙的第一团吴怀清用船接回。下余的尸体和军需物资还堆在庵内。不料尸中一人竟死而复苏,摆动白布,被西岸部队发现,便由东庄村的艄公从庙沟用渡船接回。后以一排兵力驻守庵内,每半月换防一次。在庵东的山头上,用钢筋水泥筑了一个机枪掩体,专为封锁庵东的柏树桥小路。从此东西两岸国民党军队互相支援,终使日寇不能西进。

1942年春节黎明,新八师三个团还突然袭击日军,夺回东禹门街和帽子山阵地。后因无上级指示仍退守原防。同年,新八师调往陪都重庆,担任警备任务。1944年9月,新八师随九十三军调往广西,参加反攻桂林、全州等战役,战斗十分激烈,日军拼死抵抗,九十三军惨败,新八师亦全军覆没,军长陈牧民被蒋介石下令军前正法。

1947年11月27日蒋在珍晋升为中将,调任国民政府军委办公厅任中将参议员,但未就职,返回贵州桐梓老家赋闲。此时心中忿忿不平又无事可做的蒋在珍,在桐梓仙人山上砍了一根方竹做手杖,上刻"不愿临风舞俊杰,回乡归隐伴侬行",以泄有功不被重用之不满。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前,蒋在珍又复出任用,担任贵州省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同年10月,贵州省主席、保安司令谷正伦实施应变计划,组织骨干训练,蒋在珍参加受训。贵州解放前夕,蒋在珍随部起义,受到人民政府优待,并出任遵义剿匪委员会副主席委员。

1949年11月28日,原新八师参谋熊先煜和陈铁、陈德明率领国军275师在遵义起义。

1950年因暗中组织"中国国民党党员反共救国会",组织黔北土匪叛乱被捕,1952年9月14日国民党第四军副军长柏辉章,新八师师长、第九十三军副军长蒋在珍等人在遵义市纪念广场(原凤凰山下鲤鱼田)公审后,在南侧空地被枪决。

而熊先煜则努力工作,曾任重庆市文史馆员、政协委员。直到1999年9月18日病逝,享年86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