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忠诚的莫洛托夫终于承认他的领袖犯了一个大错误。他说,斯大林在掌权的几十年里几乎没有任何过错,除了1946年对土耳其的政策。那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要不是英国间谍发出预警,几乎会让苏联和美国卷入一场双方都不想要的战争。
1946年8月到9月这段时间,巴黎和平会议的气氛可谓是剑拔弩张,代表们个个都显得很暴躁。欧内斯特·贝文在与莫洛托夫的第一轮会面上,就把对方比作希特勒。这位苏联的杰出人物(他确实见过希特勒)先是一脸震惊,然后对这位无礼的英国外交大臣哼了一声,继而转过身去。贝文为此道了歉,但双方关系却没有因此缓和。可以说,贝文一直对共产党抱有偏见,因为后者在二三十年代曾试图渗透到贝文主管的英国运输总工会以及工党下属的一些机构。他在巴黎说:“莫洛托夫就像英国工党中的共产党员一样。如果你对他不好,他就到处诉苦;如果你对他好,他又得寸进尺。”
私底下,苏联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建立军事基地一事向土耳其政府施压—自沙皇统治时代以来,苏联一直致力于此。此外他们还希望土耳其允许苏联军舰在达达尼尔海峡自由通行。战争一结束,斯大林就要求与土耳其人共享该国东北部小镇卡尔斯和阿尔达汉。这两个地方曾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被俄国征服。但在1921年时,在内战的压力下,列宁把它们还给了土耳其。这次土耳其人拒绝了斯大林的要求。而且在波茨坦时,英美两国明确表示会支持土耳其。他们觉得苏联可以进出海峡,但不能在这附近修军事基地。
斯大林哪肯轻易放弃。那时苏联在保加利亚有20万人的军队,在罗马尼亚也有7.5万驻军。斯大林认为,只要对土耳其施加的压力足够大,他们就会屈服,西方盟国也只能接受现实。
在这件事上莫洛托夫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国家不会接受的。”他对斯大林说,“这个步子迈得太大了。”后来他再次提到:“这在当时是不合时宜且不切实际的事情……但斯大林坚持己见,并命令我继续推进这件事。”
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开始向美国寻求帮助。杜鲁门认为苏联正准备入侵土耳其,并将此事看作对苏联施行强硬的“遏制政策”后的一次重大考验。8月15日是一个星期四,当天上午,杜鲁门在总统办公室会见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中央情报局局长和代表国务卿伯恩斯(当时他人在巴黎)参会的迪安·艾奇逊。将军们和情报部门负责人均称,苏联军队在巴尔干地区没有明显的调兵迹象。与其说这是一个军事问题,不如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此之前艾奇逊对苏联的态度还不是特别强硬,即便在6个月以前伊朗危机中,他也是建议给苏联人留下一条体面的撤退路线。然而,这一次,他态度坚定地对总统说,为了维护美国利益,必须震慑一下苏联。而这就需要“让苏联相信,美国准备动用武力应对他们的侵略”。
杜鲁门被说服了,随后便派遣了一支舰队前往地中海。事实上,早在一年前,五角大楼就开始筹备针对中东战争的“铁钳计划”,只是一直都未进入实施阶段。现在,总统希望重启这项计划。
杜鲁门要求艾奇逊跟英国取得联系,让对方允许美国装载有原子弹的B-29轰炸机使用英国的军事基地。同时他还表示会将艾奇逊的政策贯彻到底。艾奇逊后来说,杜鲁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了决定,以至于一位将军问他是否完全明白此举的意义及后果。杜鲁门拿出一张又大又旧的世界地图,然后向参会人员讲述中东地区自古以来的重要性。他宣称:“我们不妨看看苏联人现在或是5到10年内是否有征服世界的想法。”
4天后,也就是8月19日,美国国务院正告莫洛托夫:保卫海峡的问题最好留给土耳其人自己处理。苏联船只可以畅通无阻,但如果妄想在土耳其建立军事基地,并为此威胁或攻击土耳其,那么美国就会“依照联合国安理会的裁决行动”—也就是说美国将为土耳其提供保护。
就在同一天,美国收到消息:一架没有武装的美国陆军C-47运输机在南斯拉夫被击落, 5名机组人员遇难。这无疑使局势变得更加紧张。据说,飞机刚刚进入南斯拉夫领空两英里,就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击落了。这本是突发事件,与苏联也毫无关系,但总统和美国国务院并不这么看。政府中许多人都认为是斯大林在背后指使铁托击落了美国的飞机,他们根本不相信共产主义阵营即将分裂的谣言。不过,当飞机被击落的消息传回美国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艾森豪威尔就警告大家不要反应过度。他说,这不是一场危机。他告诉国防部,他不想让一架失事的运输机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当天夜里,艾奇逊在国务院召见了新任英国驻美大使、最近刚被授予爵位的因弗查普尔勋爵—他几周前还是驻苏大使。艾奇逊传达了杜鲁门会追究到底的意思。大使询问美国是否准备开战。艾奇逊神情严肃地回答:“总统对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准备采取相应的行动。”
当华盛顿方面等待下一步指令的时候,莫洛托夫建议:“我们最好及时撤退,否则……可能会出现多国联合攻击我们的情况。”两天后,苏联人让步了,同时撤回了建立军事基地的要求。莫洛托夫承认他们“手伸得有些长”,还风趣地补充道:“可能是情报机构阻止了战争的爆发。”
事实上,阻止这次冲突的功臣确实是苏联特工唐纳德·麦克林,他是剑桥间谍网中的一员。作为英国驻美大使馆的一等秘书,他清楚地知道上司因弗查普尔勋爵和艾奇逊之间的对话内容,也看了大使发回伦敦的电报,知道杜鲁门在土耳其问题上会“坚持到底”。情报很快就被传回了莫斯科。
斯大林从未打算挑起战争。正如莫洛托夫所说,他只是在试探西方的底线。这与列宁说过的那句话不谋而合:“要用刺刀去试探。当你感觉触碰到的是柔软的肉时,可以试着再往前推一下。如果遇到了阻力,就要往后退,然后好好琢磨。”现在斯大林对美国人有了(或者说自以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莫洛托夫一直很重视情报工作。一位克格勃特工回忆道:“他的要求几乎把我们逼入绝境……当他觉得没有得到足够多的信息时,就会冲我们愤怒地咆哮‘为什么还没有弄到文件?!’”
像其他苏联领导人一样,莫洛托夫也很多疑,甚至对情报人员心怀警惕:“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情报人员。他们提供的消息可以听一听,但一定要核实。他们身边会有人搞策反……他们如果叛变,就会把你带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杜鲁门总统将土耳其危机视为一场没有流血的胜利,它证明了美国推行遏制政策是正确的。但苏联却不这么想—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打算真的攻打土耳其。然而,斯大林对土耳其的“试探”终究还是耗费了他在美国和欧洲积累的大部分政治资本,他难以再取信于人。而美国很快就会在土耳其建立军事基地,那里正靠近苏联南部—这也是华盛顿的冷战分子建议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后实行的另一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