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杜月笙全传
  4. 陶希圣一家虎口脱险
设置

陶希圣一家虎口脱险(1 / 1)


陶希圣一家虎口脱险

杜月笙两赴重庆谒见蒋介石,又多方周旋,终于成功策反了高宗武。当他全力营救高宗武离沪时,也顺便救出了同样叛离汪精卫阵营的陶希圣,并将陶希圣的一家老小也从敌伪的严密监视下救了出来。

陶希圣原本是个学者,曾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大学等名校讲授法学和政治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才挟笔从政,与周佛海一起在武汉创办了“艺文研究会”。从此,他开始写文章分析国际问题,用艺文评论的形式表明国民革命与抗战建国的立场。

陶希圣的评论很有影响,他也由此在1938年担任了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过,周佛海乃是仅次于汪精卫的大汉奸。因着他的影响,陶希圣也站到了汪精卫的阵营里。1938年底,汪精卫从重庆叛逃至越南河内时,陶希圣也跟着去了,并成为了汪伪政权的“股肱大臣”。

1939年8月,陶希圣就任汪伪政权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这个职务虽然比较高,却没有太大的实权。他与高宗武一样,感觉前途晦暗不明,并对选择投靠汪精卫充满了悔意。

陶希圣与高宗武私交甚密,高宗武反正之事也没有瞒着他。于是,二人决定一起逃离上海。当杜月笙通过高宗武得知了陶希圣的态度后,也爽快承诺,将全力营救二人及其家属。

1939年底,杜月笙的得意门生徐采丞与高、陶二人取得联系,告知他们离沪之事已经安排妥当了。不过高、陶两人为了表示自己反汪的诚意,决定多留几天。

他们多留几天,确实很有必要。当时汪精卫正在上海与日本人密谈“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确定12月29日完成谈判,12月31日举行签字仪式。高、陶二人都是密谈的直接参与者,深谙其中的内幕。他们决定等密约签订后,将文件原本偷出来再逃跑。这份东西,就是他们给国民党中央的献礼,也是揭露汪精卫卖国阴谋的铁证。

高、陶二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去盗出文件,杜月笙自然非常高兴,他吩咐在上海的所有手下,必须全力配合高、陶二人的行动,并随时准备营救他们。

此时,陶希圣的异常行为,已经引起了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警惕。当时汪精卫举办的“伪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参加的人并不多。在新成立的中央党部中,只设置了三大机构,即外交、宣传和警卫三个部。陶希圣是宣传部长,汪精卫兼任外交部长,周佛海任警卫主任,李士群和丁默庼为警卫副主任。在1940年元旦前后,就有人悄悄通知陶希圣,说丁默邨正在极斯斐尔路76号的汪伪特务机关大本营里策划暗杀他呢。

陶希圣见形势已经非常紧急,就与高宗武商量尽快离开上海。1940年1月4日,高、陶二人成功盗取“日汪密约”原本后,在杜门弟子的全力护送下顺利逃到了香港。

提起这离沪的经历,还是比较凶险的。陶希圣因不想在卖国条约上签字,就于元旦前后装病在家休养。高宗武就以探病为幌子,上门密商逃跑的事。1月4日上午,高宗武拿着万墨林为他买好的船票,顺利登上了美国轮船“胡佛总统”号。而陶希圣则单独行动,先乘车去南京路国泰饭店,然后在饭店后门乘坐万墨林等人准备好的出租车,赶到黄埔江码头,再顺利上船。

高、陶二人顺利脱险,自然是杜月笙等人费了无数心血才有的成果。相比较而言,陶希圣的夫人和孩子脱险,真算得上是惊心动魄。

原来,为了便于监控,汪精卫夫妇与周佛海、陈公博、陶希圣等几家人都住在愚园路。陶希圣的夫人和5个孩子都留在家里,因而他逃跑就没有引起汪精卫等人的怀疑。

陶希圣离沪前,已经写好了几封信。1月4日中午,他乘坐的轮船已经开到了公海。陶希圣见自己真正安全了,就在船上发电报给妻子报平安。1月5日清晨,陶夫人拿着那几封信送到汪精卫等人处,令汪、周等人特别惊骇。于是,陶家母子6人就被便衣特务们严密监视起来了。

1月5日一整天,陶家的厨子都被调走了,陶夫人母子连饭都吃不上,幸好3个大点儿的孩子还能正常上学。陶夫人是位很有胆识的女子,她联系不上前来救援的人,就打电话给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要求与其见面。

陶夫人见到陈璧君后,就很“诚恳”地与她详谈了一番。陶夫人说自己只是一个相夫教子的乡下妇人,根本不懂丈夫的那些政治事情。不过,她又提醒汪夫人,若是陶希圣打算逃跑,又怎么会留下家眷在上海呢。陈璧君一听,也觉得有些道理。

陶夫人见她神色松动,就趁热打铁,自告奋勇去香港“劝回”丈夫。陈璧君也是个精明人,这个要求她是不会答应的,就敷衍说要看汪精卫的意思。于是,陶夫人又提出,自己只带2个小点儿的孩子去香港,3个大孩子都留在上海。这下陈璧君总算动心了,她立即去找汪精卫商量。

汪精卫坚持不让陶希圣的家属离沪。恰好这时仆人送来一封陶希圣的亲笔信,说若汪精卫不保全他的家眷,他就要走极端。这下汪精卫可慌了手脚,赶紧派人护送陶夫人和2个孩子上船去香港。

连哄带吓,陶希圣的家眷总算逃出了3人,可还有3个孩子留在上海,这令陶家人忧心忡忡。这下,只能靠杜月笙出马了。

救孩子的事情,杜月笙早与陶希圣商量好了。陶夫人一抵港,就立即发电报给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上面写着:“希圣好,可偕返上海。”以此来令汪精卫等人放松对陶家3个孩子的监控。

汪精卫成立伪政权后,事务也非常多,哪有精力一天到晚盯着陶家的几个孩子。陶夫人的电报一到,他的心就放下了大半,于是,又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情上去了。当时像他一样成立伪组织的还不少,王克敏在北平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梁鸿志在南京成立了“维新政府”。三大伪政权都要争利益,于是日本人决定在青岛召开三方面会议,协调三方利益。因此,汪精卫就带着几个心腹去青岛开会去了。

汪精卫离开上海后,监视陶家人的特务也松懈下来,正好给杜月笙救人制造了最佳机会。

此时陶公馆门前正在修路,整日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于是,陶家的公子小姐们,就以此为借口,到姑母家小住几日,这位亲戚就住在沪西,几个孩子去那里住,也合情合理。

陶家子女离开了监控严密的愚园路,万墨林等人行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万墨林原来住在法租界华格臬路杜公馆里,上海沦陷后,他就搬进了杜美路的那幢大厦去住。大厦旁边,正好有个煤球厂。厂子里煤尘弥漫,即使是对面的人,也不易看清面孔,这正好便于万墨林行事。

一日早上,陶家3个孩子照常乘车去上学,几个特务们也照常开车跟随。不料3个孩子被送到煤球厂后,就消失了踪影。原来,他们分乘3辆车,驶向不同的方向,最后都到了轮船码头。

按照事先的约定,孩子们装作互不相识,各自上船,即使有1个被抓住,其他人也不能关照。幸运的是,3个孩子都成功登上了意大利邮轮。直到邮轮开到公海上,孩子们才重聚到一起。

1940年1月20日,陶家的3个孩子顺利抵达香港,与父母弟妹团聚。1月21日,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陶希圣就在香港公布了“日汪密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