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杜月笙全传
  4. 英勇战斗
设置

英勇战斗(1 / 1)


英勇战斗

淞沪会战期间,杜月笙与戴笠一起负责组建的苏浙别动队也开赴了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搏斗。

1937年9月才组建完成,后来进行训练也不到1个月。1937年10月,这支杂牌武装队就走上了战场,他们分布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对日作战。

按说这支队伍的作战能力是比较差的。他们被仓促武装起来,几乎没有接受过什么作战训练,根本不会打仗。可事实上,他们的战斗力大得惊人,令杜月笙和戴笠都特别意外。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也就并不会觉得奇怪了。

首先,虽然别动队是杂牌军,人员情况复杂,三教九流的都有,但队伍中从大到小的所有领导人,都是杜月笙和戴笠等安插的“正规军”,比如黄埔军校的军官、久经战场的老兵等。有这些人的领导,别动队就不会是一盘散沙了,兵力自然强了不少。

其次,虽然许多别动队员连作战武器都不大熟悉,机关枪、大炮等重型武器根本不会用,但他们配备的基本上就是操纵简单的手枪,这个用起来很方便。而杜月笙的那些帮会会员,平日里经常参与帮会的“火拼”,都惯用手枪,于是,他们就成了战斗力最强的别动队员。

第三,队员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正规军,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上海市区。这些人大多是上海本地人或在上海生活多年的人,他们熟悉地形,在与日寇的巷战中行动非常灵活。

第四,从整体上看,淞沪战役中,日军占据优势,蒋介石的正规军节节败退,令全国人民都很失望。而战场前沿的上海人,即使是地痞流氓,也有一腔热血,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都愿意上战场打日本人。

别动队参战初期,伤亡不大。队员们满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顽强抗击日军。他们不同于正规军的优势,也充分发挥出来了。比如来自青红帮的队员们擅长巷战,来自上海各工厂的队员们则很会修筑防御工事。来自军统局的队员们手段就更多了,提供情报、设置陷阱等,这些都对抗战很有帮助。

刚开始,武装队主要负责运送弹药粮草、运送伤员等后勤工作。不过很快,他们就正式与日军硬碰硬了。别动队员出现大批伤亡,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1937年11月5日,10万日军精锐部队突袭杭州湾金山卫。这里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日军突袭成功,并顺利登陆,接着就包抄淞沪南线的中国军队。此后,中方在淞沪战役中开始全线溃败,战火彻底蔓延到了上海市区。

蒋介石在淞沪战场投入了六十多万兵力,如今他见形势对己方特别不利,就打算放弃上海,以保存实力。11月8日,蒋介石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苏浙别动队则担负起掩护国民党主力军撤离上海的重任。

其中第三、第五支队配合国民党第五十五师的一个旅,在上海南市掩护撤军。从11月8日深夜开始,至11月11日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全部撤离上海,别动队员们奋战了三天三夜。在这硝烟滚滚的战幕下,在敌寇的疯狂进攻下,别动队人人奋不顾身,顽强抵御敌人的枪炮。有的队员子弹打光了,竟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一批又一批的队员,壮烈牺牲在淞沪战场上。在他们的努力下,日军虽重兵出击,最终也没有攻下上海南市。这一战果是用那些别动队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

南市区位于上海浦东,第一、第二支队也在这里担任掩护任务,伤亡都很大。5支别动分队中,有3支是杜月笙的徒子徒孙们组成的,因此杜月笙的损失最大。他虽做过不少坏事,但对自己的门徒一向优厚,如今他都无颜向帮会和烈士家属交代了,以致日日悲痛不已。此后,直到杜月笙去世前,每逢想起此事,杜月笙都悲痛欲绝,深深怀念那些为国捐躯的门生。

另外,第四支队渡过苏州河去,掩护国民党主力军撤退。这一支别动分队是由军统特工组成的,伤亡比南市更惨重,以致戴笠领导的军统局很长时间都没法恢复元气。

11月11日,国民党主力成功撤出上海。这天下午,一批圆满完成掩护任务的别动队员纷纷奔向法租界。杜月笙早已分派人手,在各个路口等着他们。按照法租界的规定,华人不得携带武器进入租界。于是,在法国兵或巡捕们的监督下,别动队员们挨个交出枪支弹药,恢复自由身,去与家人亲友团聚。这善后的工作,杜月笙早就安排好了。不过看到许多走上战场的门生都没有回来,他神色黯然。

国民党军队撤离后,还有不少别动队员们继续顽强作战。

其中第三和第五支队就撤离得最晚。这两个支队共有五千来人,支队长分别是朱学范和陶一珊,其中陶一珊任总指挥。在陶一珊的领导下,他们又奋战了几天。将士们不分昼夜的作战,可口粮却供应不上,还是戴笠派出自己的侦查组长周伟龙送去了2万个面包,才解了燃眉之急。

11月13日下午,国民党政府发布所有部队撤离上海的命令。别动队也接到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通知,批准他们撤离。不过别动队的直接上级是戴笠,他没有下命令,队员们就坚持不撤。此时,敌众我寡,日军的火力又猛,别动队员又牺牲了不少人。直到11月13日晚上,戴笠发出撤离命令,队员们才全部转移进法租界。杜月笙依旧安排人手迎接他们。

11月14日凌晨,上海南市沦陷。在这场中日大战中,坚守到最后一刻的,不是国民党军队,而是这支不被看好的杂牌军。就是这么一支不起眼的小队伍,连续作战几天几夜,为主力部队顺利撤退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海沦陷后,苏浙别动队第一、第二支队在队长何行健、陆京士的带领下,奔赴浦东,组建成了抗日游击队。他们在8年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支队则分成了两组人马,一组在队长朱学范的领导下撤入租界,成为地下工作者,继续抗日活动;另一组由俞作柏率领,撤离到安徽,参加当地的抗日行动。

第四支队是戴笠的特工队,两千多人几乎全部壮烈牺牲了。偶有幸存者,重新回到军统工作。

第五支队是陶一珊领导的青年学生队,他们也转为地下,继续战斗。

后来,一部分别动队员辗转迁移至安徽祁门、浙江遂安等地,与其他抗日组织整编,组成了忠义救国军。他们在戴笠的领导下,继续进行抗日斗争。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