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张治中
淞沪会战期间,杜月笙异常忙碌,他身上肩负着好几项责任,每一项都是既漫长又艰巨的大工程。这些事情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杜月笙为此已经几个月没有真正休息过了。杜公馆的电话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无数的电话打进来,请杜先生处理这个事情,出任那个职务;又有无数的电话打出去,杜先生吩咐门徒,联系朋友,将一个个承诺变成行动。
在杜月笙的所有活动中,劳军是最重要的事务之一。他曾亲赴前线慰问张治中将军,并为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张治中,生于1890年,是黄埔系的骨干成员,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曾追随其多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因对蒋介石彻底失望,才宣布脱离了国民党阵营,转投人民阵营。
张治中是安徽巢湖人,不过他对上海这座城市很有感情。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之战打响后,张治中主动向蒋介石请战,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第五军军长兼第八十七师师长,于2月16日带兵奔赴淞沪战场。在2月15日深夜,他曾留下一封遗书,信中写到:“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当时他与日寇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时隔5年,淞沪战场再燃战火。张治中任国民党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守卫苏州河以北河口,沿黄浦江至江口以西的地区,再次擎起了抗日的大旗。张治中不仅自己为国效力,而且要求儿女们报效国家。他的女儿张素我,曾就读于南京著名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5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抗战开始后,张治中发出多封电报将还未毕业的女儿召回国,要求她投身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在“八·一三”会战中,国民党政府投入了六十多万军队,其中不乏有名的爱国将领,不过张治中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杜月笙当然对张治中钦慕已久。说起来杜、张二人也很有缘分。张治中于1932年和1937年两次请缨,参加淞沪战役。而杜月笙则两次劳军,为守护上海滩的将士们做好后勤工作。1932年那次,杜月笙去慰问了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人。这一次,杜月笙决定亲自去张治中军营慰问。
如今上海重兵集结,后勤完全跟不上,国民党所有部队都缺乏军需物资,除了食品和衣服鞋袜外,连牙刷、毛巾类的日用品都不足。杜月笙这个上海抗敌后援会的筹募委员会主任,使出了浑身解数,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才好。在他的倡议下,处境也很艰难的上海市民们都踊跃支持抗日部队,他们尽可能地节约出自己的生活用品捐献出去。
没用几天,杜月笙就派人将这些捐助来的物品整体装车,包括部队急需的大米、面粉、毛巾等,共装了满满三辆卡车。然后,杜月笙就带着管家万墨林等人,到张治中的军营慰问。
此时前线的形势非常紧张,张治中几乎是不分昼夜地指挥作战,他和手下将士们都疲惫不堪。不过众将士的士气都很高,虽然军需不足,他们连肚子都吃不饱,但打起仗来还是勇猛无比。
杜月笙带着3大车东西来慰问,无疑是雪中送炭。军营的将士们都齐声欢呼,对这位大名鼎鼎的上海大亨充满感激。张治中早就听过杜月笙的大名,虽然他知道杜月笙是混黑道的,肯定做过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不过他也知道杜月笙一向慷慨好施,在危难关头总会挺身而出,为国为民效力。从这一点上,张治中与杜月笙是英雄重英雄,彼此都很仰慕对方。
杜月笙送来这么多慰问品,赢得了张治中的真心感谢。杜月笙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他一向都想结交张治中这样的人物,如今有了机会,他自然要抓住。于是,在临走前,杜月笙又诚心对张治中提出:若张将军还有什么需要,只管提出来,若杜某人能办到的,一定尽力解决。
张治中目前就有一样急需的东西,不过一般人也弄不来。但他听过杜月笙的能耐,心想:说不定杜先生真能弄来呢?于是,张治中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对杜月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要一批通讯器材。如今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通讯器材不足,严重影响了各部队间的联络,对打仗很不利。所以,这样东西,的确是张治中最急需的。
杜月笙却对张治中的要求傻眼了!其他东西,他都能想办法弄来,可这个东西,如今上海根本买不到,也不可能从外地买。可是他从来都是说话算话的,怎么能在张将军面前失信呢?于是,杜月笙拍着胸脯表示: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帮张将军搞到这些东西。
有了杜月笙的这句话,张治中几乎是感激涕零。
杜月笙回到杜公馆后,就开始发愁了。张治中要的东西是作战用的,需要一部电话总机,十架分机和四部机器脚踏车。这些东西只有政府机构和大公司、大工厂才会需要,所以世面上很难找到。杜月笙抱着一线希望,打了好些电话,派出最得力的门生去四处购买,可惜最终都没有找到。
既然买不到新的,那是不是可以用现有的顶替一下呢?杜月笙在无计可施之时,突然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此时,他的得意门生陆京士正好在旁边,杜月笙就把这个想法说出来。
“这事可不好办。”陆京士满脸为难地说。
是啊,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那些大机构事务繁杂,谁也离不了通讯工具。杜月笙面子再大,也不能让人家做这样的事情啊!
“就拆中汇银行的总机好了。”杜月笙长叹一口气,轻轻地说道。
陆京士大吃一惊,旋即又感动不已。中汇银行是杜月笙自己的产业,平时业务联系很频繁,若是没了电话总机,对一个银行的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
“京士,你马上给银行经理打电话,叫他把总机拆了,马上送到抗敌后援会去。他们暂时就用那几台分机办事,以后我再想办法。”杜月笙语气平和却又坚决地吩咐道。
陆京士见杜月笙已经下定了决心,只好照做。中汇银行方面,经理虽然万分不情愿,但这是杜先生的吩咐,他只好服从了。
就在银行那边忙着拆总机时,陆京士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或许能解决问题。陆京士说的人叫杨志雄,也是杜月笙的老朋友,他曾在西门子上海公司担任过总顾问,如今虽然离职了,但在公司里的还很有影响。
陆京士建议去找找杨志雄,杜月笙也认为是个好办法,于是,两人立即驱车赶往杨家,面见杨志雄。杨志雄见杜月笙如此重视这件事,就是再为难,他也要想想办法了,就马上出门去拜访西门子洋行的老板。
不过洋行老板也没办法,他的仓库里只有一件现货,这是别人早就订购的,最近几天就会取走。杨志雄既然来了,就不想空手回去。他告诉老板,这是“军务急需品”,今天他必须买回去。这个时候,还有谁的事比军务更重要呢?洋行老板无法,只好将那套通讯器材卖给了他。至于老板如何向订购者交代,杨志雄可不管,他用最快的速度将这批器材送到了杜月笙那里。
杜月笙如获至宝,他一边吩咐手下马上准备车辆送货上前线,一边打电话给中汇银行,吩咐他们“不用拆总机了”。
这天深夜,杜月笙亲自将通讯器材送到了张治中的军营。张治中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后来无论政治局势如何变化,杜月笙的这份情谊,他都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