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杜月笙全传
  4. 杜祠落成,一生高潮
设置

杜祠落成,一生高潮(1 / 1)


杜祠落成,一生高潮

杜月笙自幼对于家族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认同感,总想为家族做些事,故发迹之后,就在自己浦东高桥的家乡建造了一座家祠。

从形制上说,杜家宗祠并不特别,同一般的祠堂一样,也是五开间三进,第一进为前厅,第二进为正厅,第三进则为供奉杜氏列祖列宗之牌位的地方,而大门前两侧也分别雄踞着一个几乎有一丈高的大石狮子。

1931年6月,祠堂已全建成,而杜月笙早在数月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杜家宗祠的落成庆典了。

鉴于杜月笙显赫的身份,杜家宗祠的落成庆典很自然地就成了当年上海的一件盛事。杜月笙接连举办了三天的盛大庆祝活动,而值得人们注意的并不是庆祝活动本身有多么热闹,而在于参加活动的人物当中有很多人的身份都非常显赫。当时的政界名流如张学良、于右任、孔祥熙、何应钦、金树仁等纷纷赶来参加杜家宗祠的落成庆典。另外,曹锟、徐世昌、吴佩孚、段祺瑞等旧派军阀虽然已经隐退,但是在社会上依然享有很大的名望,他们也纷纷前来参加这场盛会。庆典上也不乏外国人的身影,法租界的总领事、领事、巡捕房总巡,公共租界的代表以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等纷纷赴会。当然,相比这些人来说,出现在庆典现场的更多的还是那些帮会界的人士,黄金荣、张啸林自然是少不了的,另外,王晓籁、袁履登、庞京周、杨度等人也纷纷前来,而上海商界大鳄虞洽卿不仅参加了这场庆典,还亲自担任了这场庆典筹备处的总务主任,为这次活动的顺利举行献了不少力。这些人的到来,无疑向世人彰显了杜月笙的声威之赫。

与杜月笙交情颇厚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也前来参加杜家宗祠的落成庆典,并且还依杜月笙的请求,献上了一篇洋洋千言的《高桥杜氏祠堂记》。章太炎的大手笔“祠堂记”一出,便又引出一大堆名流将一些篇幅更加恢弘的祠堂记送来,例如,胡汉民、刘芦隐的《高桥杜氏祠堂记》,汪精卫的《高桥杜氏家祠记》,郑考前的《杜氏家祠记》,虞和德的《杜氏宗祠记》,杨度的《杜氏家祠落成颂》,何成波、谷正伦、贺耀祖,杨杰、叶开台等人的《杜氏家祠记》,冯云初、王西坤的《杜氏家祠颂并序》等。这些“记”、“颂”,全都是翠墨金泥,极尽文华之能事,将杜家之渊源和杜月笙之懿德赞美得淋漓尽致。

但是,在这些和贺词和颂词当中,有一份贺词显得格外突出,这一贺词写的是“孝思不匮”四个大字,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也就是泛泛的颂谀之词,与众不同的是贺词的署名——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蒋介石不仅送了这份贺词,还让杨虎在大会上代他宣读了自己为杜月笙的家祠落成庆典特意呈上的一篇四言体的韵文。蒋介石的祝贺无疑是让杜月笙最感得意的一件事情了。

为了接待好嘉宾,杜月笙令自己的手下在祠堂四周加盖了彩幔席棚一百多间,摆设席面达350桌。庆祝活动的3天当中,每天开七八百桌酒席,由38个厨子侍奉,并且安排了有经验的徒子徒孙共50人专司筵席上的招待工作。在祠堂之外,杜月笙对客人路途上的照顾也非常周到,他在金利源码头自备了名为“月宝”与“波涛”的两艘汽艇,还从招商局和其他轮船公司调来了多艘轮船,专门运送贺客来回于上海、高桥之间。从高桥埠头到杜家宗祠,还有十来里路,为此,杜月笙又备了奥斯汀客车十五辆,黄包车150辆。另外,因为浦东高桥一带沿途没有路灯,杜月笙就命人临时安装了木柱,在上面高悬起汽油灯,专供夜间照明之用。此外,杜月笙为了铺张自己的排场,同时也为了表示自己的善意,他想要把高桥一带的农民也吸引来凑这个热闹。为此,杜月笙吩咐帐房预备了大批印有“杜祠落成典礼”字样的毛巾、脸盆、灯笼和纪念章等物品,并且派人到乡下四处张贴海报,宣布凡是前来送礼致贺的人,不论礼品送多少,一律发给一个纪念章,凭这纪念章,在庆典进行的三天内就可以在杜家宗祠随便吃酒、看戏,而送礼重一点儿的,每人还加发一只脸盆、一条毛巾和一个灯笼。这样一来,杜家宗祠落成大典上可真得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

杜家宗祠落成庆典中最为精彩的段落是堂会戏的演出。这次堂会戏于6月9日、10日、11日接连演出3天。当时,上海的《申报》隆重登出了这三天的堂会戏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