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杜月笙全传
  4. 第十四章 进军实业界
设置

第十四章 进军实业界(1 / 1)


第十四章进军实业界

中汇银行开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杜月笙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被授为海陆空军总司令顾问、少将参议,从而跻身政界、军界,显赫一时。这一层光坏,加重了杜月笙在上海滩的砝码。法租界的阔佬名流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于是捧他做了租界最高权力机构公董局的首席。此时的杜月笙成了上海滩名副其实的大亨,四面玲珑,八面威风。然而,有一件事却如附骨之疽,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那正是他“白相人”的身份。虽说身上已经裹了一层“少将参议”的外衣,但杜月笙仍觉得在那些达官贵人的眼里,自己仍很低贱。尤其是在那些金融家、企业家看来,杜月笙经营赌场、开烟馆,虽然财源广进,但终非“正道”,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得台面。时代在变,赚钱的方法当然也要变,杜月笙下定决心,一定要创办实业,开辟正当的财源。

但是,该如何去做呢,杜月笙满脸茫然,没有丝毫的头绪。虽然开赌场、贩烟土、经营三鑫公司,让杜月笙积累了不少的生意经,但是,创办实业毕竟是另一番天地,他当初的那一套,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杜月笙即使有心涉足金融业,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1928年春节的时候,杜月笙迎来了他在金融界的第一位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钱新之。

钱新之,字永铭,浙江湖州人,早年曾经留学法国,学习财经学。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和北京等财政、工商部门担任要职。1917年,钱新之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之后几年,连任经理、上海银行公会会、交通银行总经理等职位,蒋介石政变夺权之后,钱新之被任命为国民党财政部次长,还兼任了北四行——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储蓄会经理及四行联合准备库主任,是当时上海乃至于全中国的金融巨头之一。本来像他这样的一位金融界精英,是不屑于和杜月笙这样的黑帮人物打交道的,但四·一二事变中,杜月笙的锋芒毕露,令他对这位黑帮大亨印象深刻。他觉得像杜月笙这样的一个人物,有雄心、有韬略,胆识俱佳,组织能力强,如果能把才干用在创办实业之类的“正事”上,那么他的成就一定不止于此。所以,他决定“点拨”一下杜月笙。

见到杜月笙后,钱新之单刀直入地对他说,经营赌场、烟馆生意,虽然获利丰厚,但毕竟不是正途。真正的长远之计,是创办实业,进军金融界。钱新之还向杜月笙建议,以目前形势,开设银行最为有利。原因有二,一则杜月笙为人诚信,交际广泛,很适合开银行。其二,银行借本生利,生生不息,既是发财的门道,也有利于杜月笙改头换面,打入上流社会。

这些话都正中杜月笙下怀,但他也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开银行需要的资本非常巨大,万一银行开张,又没人存钱进来,岂不得关门大吉。钱新之听他这么说,便知道他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心里不禁得意,便滔滔不绝地给杜月笙讲起一些金融财经方面的知识。

他告诉杜月笙,在金融界有一个颠扑不破的规矩,无论是哪家银行开张,同行同业者都要存一笔钱进来,表示祝贺,这叫做堆花。上海滩有十几家银行,这十几笔的款子存进来已经是一个不菲的数目。另外,在上海滩,来银行存钱的大都是那些经常上烟馆、下赌场的富贾豪绅和达官贵人,而这些人又和杜月笙关系密切,因此根本就不用担心银行没有资金存进的问题。

杜月笙听他这么说,内心热了起来。他恍惚已经见到自己踏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那里不再是烟云缭绕,不再是众声杂沓,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那么的和谐,出入于那里面的也不再是那些眼神呆滞,精神委靡的烟鬼、赌鬼,而每一个人都是西装革履,精神奕奕,显得气度不凡。

送走钱新之后,杜月笙开始琢磨开办银行的大计。为了保险起见,他首先让人请来了苏嘉善和田鸿年。这两人一人是杜月笙的经济顾问,一人则负责杜月笙资金调度,和各大银行都有往来。杜月笙现在打算开银行,自然也得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这两人也大力赞成杜月笙开银行。他们的意见和钱新之基本相似,都觉得开办银行是一个既体面、又能赚钱的好事情。至于杜月笙担心的资本问题,他们也觉得不用担心,上海滩有不少的金融巨头、富商大贾,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杜月笙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杜月笙办银行,他们肯定会鼎力相助的。

听他们也这么说,杜月笙立时拿定主意,开办银行。他和苏嘉善、田鸿年两人详细讨论了筹办银行的种种事宜。最后,几人商定给银行起名为“中汇”,定于1929年开张。

事情果如钱新之等人所料,中汇银行非但没有出现杜月笙所担心的银根不足问题,反而资本充裕,节节拔高。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其一,杜月笙赌台、烟馆的收入本来已经不菲,再加上黄金荣、张啸林、“小八股党”等人相助,已经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资本。其二,杜月笙平日交友广阔,赌场、烟馆里的朋友亦多豪富,现在听说杜月笙办银行,自然慷慨相助。至于一些不是朋友的“朋友”,也希望藉此机会,好好表现,变成杜月笙的朋友。

除此之外,杜月笙还通过了另外一个途径集资。这个途径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但在当时富豪多如过江之鲫的上海滩却非常的有用。这就是挖。所谓的“挖”,是指先去窥探那些豪绅的隐私、花边新闻、家庭纠纷等,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出面帮他们解决此事,从而使他们欠下“人情”债。等到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俯首贴耳,乖乖地向杜月笙贡献他们的力量。

当时,上海滩有一个著名的纱业大王徐庆云,劳累半世,积累了两千多万的家资。徐庆云死后,围绕着大笔遗产,其子徐懋棠和小老婆发生了纠纷。小老婆要求均分家产,徐懋棠自然不愿意。但小老婆却威胁说,如果徐懋棠不答应要求,就要上诉法庭。徐懋棠顿时觉得有些为难。他时为大英银行买办,如果因为争夺遗产问题对簿公堂,未免有失身份。而且,就算最后可以打赢官司,但这一场官司打下来,天知道要多长时间,要花多少钱财。恰是在这时侯,杜月笙的一个门徒适时地出现了,他对徐懋棠说,杜先生在上海滩神通广大,为什么不去请杜先生帮忙?徐懋棠闻言,像看见了指路明灯似的,忙跑去请杜月笙出面相助。在杜月笙威逼利诱之下,小老婆乖乖低头,最后得到了50万元,算作补偿。守住了大笔遗产,徐懋棠对杜月笙自然是感激不尽,现在听说杜月笙要办银行,二话不说,当即出了一笔巨资,成为了中汇银行的大股东之一。

另一位通江信托银行经理朱如山也曾经受过杜月笙恩惠,此时亦应杜月笙之请,将大笔款项存进银行,成为了中汇的另一大股东。至于上海滩那些不打算“进贡”的银行或商号,杜月笙也有办法。当时中汇银行的北面是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杜月笙见对方生意如此之好,竟然没有表示,十分生气,就隔三差五地指示小流氓、瘪三去捣乱,致使交易所被迫停止营业。交易所无奈,只得寻求杜月笙庇护,一笔几十万的款子也随之存进了中汇银行。杜月笙正是通过这些手段,汇集了大笔的资本。1929年,中汇银行正式在爱多亚路97号开业,杜月笙自任董事长,田鸿年做经理。1934年,杜月笙斥巨资在最为繁华的维多利亚143号建起一幢银行大厦。中汇银行迁入新址,生意日渐兴隆,杜月笙在金融界声名更显。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