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做人】香港大学的荣誉院士
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学将“荣誉院士”的称号授予了一位外号叫“三嫂”的82岁扫地老太太袁芳妹。“三嫂”并未受过学校的教育,她一生只会写5个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它有什么含义。她在自己的一生中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香港大学的学生们做饭、扫地。但是,正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太太,当其站在颁奖台上时,被当众表彰为“对高等教育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与她同台领奖的,还有汇丰银行的前任行政总裁柯清辉、曾获铜紫荆星章的资深大律师郭庆伟以及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与这些政商名流相比,三嫂的履历就显得过于单薄了,因为她连小学都没有读过,除了自己的姓名以外,她几乎不会写任何字。而且,她在29岁到73岁这44年间,一直都在香港大学的大学宿舍和食堂做着普通的后勤工作。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却能44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学校后勤工作的第一线。她不仅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经常“加班”为考前“半夜刨书”的学生熬汤补脑,为生病的学生花几个小时煎凉茶祛病,为有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不过,自从三嫂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之后,因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而离开了厨房,转而在食堂做起了清洁工。当时经常有男生在饭堂开派对,而且大多要狂欢到凌晨两三点钟才散去。对此,三嫂总是等到他们的派对结束之后,才去清理。现在,有许多毕业的学生,每当想起那个在凌晨的饭堂里独自拖着地的驼背老人时,无一不感慨良深。
后来,由于年纪大了,她被安排在宿舍做管理员,即便这样也经常有学生找她聊天。男孩子多会向她倾诉自己的苦闷,如不知如何讨女友的欢心之类,女孩子则经常向她抱怨自己的男友对自己不够好。很多时候,三嫂就像是他们的妈妈一样,只是耐心地听他们讲完,然后再告诉他们一些朴素的道理。虽然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让她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尤其是每年到了毕业的时候,都有很多毕业生特意跑来与她合影留念。而每当有人说她“好”的时候,她只是淡淡回应道“我只是拎出个心来对人而已”,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体现了其思想的纯粹和待人以诚的情操。
如今的三嫂早已退休,但她却从未真正离开过大学堂。每年她都会回来制作一些美食给同学们享用,为大学堂的传统节目“拜齐天大圣”准备香火,甚至还在迎新会或开放日,为学生们制作一些他们最爱吃的马豆糕和大西米红豆沙。
而这位从没摸过教材的老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大学堂里“迎新教材”的一部分,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大学堂的“三宝”之一,更没有料到自己会获得如此殊誉。当由三百多个历届毕业生联合起来,在大学堂为其庆祝荣获“荣誉院士”时,她所回赠给大家的只是一张张自制的小卡片,上面则是由她口述、女儿执笔的字字真诚、句句发自肺腑的祝福文字。
不过,在大多数人为这位老人胸怀大爱而感动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对香港大学为其颁发此称号是否匹配而存在质疑,并认为港大有作秀之嫌。其实,名誉对于这位82岁的老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可期待和收获的实用价值。而这些人也没有看到事情的重点并不在于港大授予三嫂什么荣誉称号,而在于荣誉的评价标准,旨在强调她如何身体力行地将平凡的工作作出成就。更何况三嫂为人性格淡泊、清心寡欲,即便是被授予了荣誉,她也只是淡淡说道:“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一个人做好分内的事情,叫做尽职尽责的话,那么一个可以竭尽自身之力而帮助他人的人,就应算得上是积德行善了。至于香港大学对“三嫂”作出的“对高等教育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生的生命”的评语并不为过,因为这项殊誉包含着人性的良知,既是对人们追求美好德行的一种提醒,也是对其思想境界趋于至诚的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