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魏孝文帝顺天应人成大业
设置

【中庸政道】魏孝文帝顺天应人成大业(1 / 1)


【中庸政道】魏孝文帝顺天应人成大业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而拓跋部则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后来,拓跋部不断南迁,并在西晋时建立了代国,不久代国被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部趁机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此后北魏的几代统治者都致力于统一、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大夏、北燕和北凉,统一了北方。

但是,由于北魏前期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民族矛盾不断激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贪官污吏日益增多,农民起义也时有出现。直到北魏中期孝文帝即位,在实行了一系列顺天应人的政治改革之后,以上诸多问题才有所缓和,并逐渐使北方恢复了曹魏、西晋时的繁华。

孝文帝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如484年,孝文帝率先下令整顿吏治,并颁布诏令官吏的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官吏不得自筹,使得吏治贪污腐败的现象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485年,孝文帝又联合冯太后颁布了均田令,即按照统一的标准,把国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按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而且这些土地不得买卖,在其死后土地应归还官府。他还下令,每对夫妇每年只须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即可。这一系列的土地改革不仅改变了原来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孝文帝也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不过,在其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中,迁都洛阳则是孝文帝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功业之一,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消除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还能进一步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加强自己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稳固北魏政权。

鲜卑贵族眷恋故土,大多数不愿离开平城,孝文帝对这一点很清楚。为了消除守旧大臣们的反对,孝文帝采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一次上朝的时候,他对大臣们说道,自己准备御驾亲征南齐。

众大臣听后纷纷反对,其中以任城王拓跋澄的反应最激烈。对此,孝文帝佯装发火道:“整个国家都是我的,难道你想阻止我用兵吗?”

拓跋澄则不畏惧道:“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作为国家的大臣,不能眼看着陛下涉险啊!”

孝文帝听后什么也没说,只是立刻宣布退朝,然后又单独召见拓跋澄,对他说道:“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刚才之所以向你发火,只是为了做个样子而已。我真正的用意是想迁都洛阳,因为平城不利于国家统治。你也只知道,若想移风易俗,就非得迁都不可。我之所以说要出兵伐齐,只是为迁都中原找个借口而已。”

接着,孝文帝又向拓跋澄讲明汉化、迁都对北魏的重要性,拓跋澄听后才恍然大悟,随即便同意了孝文帝的主张。

493年,孝文帝亲率大军及文武百官抵达洛阳,正赶上连绵的秋雨,道路泥泞不堪,行军极为不便,而孝文帝仍下令继续进军。众大臣本来就不想出兵伐齐,便纷纷借这场大雨再次出来阻拦。

孝文帝则严肃地说道:“我们这次兴师动众,若是半途而废的话,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假如你们不想南征的话,不如把国都迁到洛阳算了,诸位以为如何啊?”

众大臣听后一愣,并没有人答话。孝文帝看到此景后立刻说道:“不要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此时一个贵族说道:“只要陛下同意不再南伐,我们就同意迁都洛阳。”

其他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在听到这样可以阻止孝文帝南伐之后,也都纷纷表示愿意迁都。

在完成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如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为汉姓等。而这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不仅加速了鲜卑族和北方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还在极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赢得了北方各族人民的拥护。

孝文帝在执政期间,深知笼络汉族地主对于巩固北魏统治的重要性,所以并没有产生过民族歧视的念头。不仅如此,他还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即便是从南朝投降过来的官吏,他也会待之以礼,毫不怀疑地加以任用。正因如此,他才能将拓跋部族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与汉族的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具有多元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以适应当时北方汉、胡各族杂居的社会环境,取得了南北朝各国均所不及的辉煌成就。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