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第二十章 为政在人,治国九经
设置

第二十章 为政在人,治国九经(1 / 1)


第二十章为政在人,治国九经

【经典再现】

【元典】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②。其人③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④。人道敏政⑤,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⑥也。故为政在人⑦,取人以身⑧,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⑨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⑩,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11]!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12]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13]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14]也。或生而知之[15],或学而知之[16],或困而知之[17],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18],或利而行之[19],或勉强而行之[20],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21],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22],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23]群臣也,子庶民[24]也,来百工[25]也,柔远人[26]也,怀诸侯[27]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28],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29],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30],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31],贱货而贵德[32],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33],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34],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35],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36],既禀称事[37],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38],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39],治乱持危,朝聘以时[40],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41]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42],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43],道前定则不穷[44]。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45];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46],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47],不顺乎亲矣[48];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49];诚之者,人之道也[50]。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51]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52]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53];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哀公:鲁哀公,春秋时鲁国的君主。

②布在方策:记载在方册之中。布,布列,排列。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古时,由于造纸术还没有出现,人们记事多写在木板或者竹片上。

③其人:指文王、武王。

④息:灭,消失。

⑤人道敏政:人的天性对于政令的反应是灵敏的。人道,这里指人的天性而言。敏,迅速,灵敏。

⑥蒲卢:即芦苇,一种草本植物,生命力旺盛,遇水则生,韧性强。这里以芦苇来比喻政事,说明施政者必须要得到贤能之人的辅佐。

⑦人:指贤臣、能人。

⑧取人以身:意思是君王要得到贤臣的辅佐,就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⑨亲亲:亲近亲人。第一个亲为动词,亲近。第二个动词为名词,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⑩亲亲之杀:亲近亲族要根据血缘关系的亲近,有所区分。杀,减少、减退。

[11]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该句与第四段重复,疑为衍文,当删。

[12]达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13]昆弟:兄和弟的合称,也包括堂兄、堂弟。

[14]一:诚心实意为一。

[15]生而知之: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资质颇佳,生下来就懂得某些道理。

[16]学而知之: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道理。

[17]困而知之:因产生困惑,向别人询问后得知某些知识、道理。

[18]安而行之:安然去做,自然而然去做,顺天应人。

[19]利而行之:在利益的诱导下去做。

[20]勉强而行之:在别人的勉励下去做。

[21]知:通“智”,智慧。

[22]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大凡是治理国家,其纲领大致有九条。为,治理。九经,九条准则、纲要。

[23]体:体察。

[24]子庶民:把庶民当做子女。子,作动词用。

[25]来百工:招徕各种工匠。来,招徕、招致。百工,有各种技艺的工匠。

[26]柔远人:以怀柔手段对待从远处来的客人。

[27]怀诸侯:安抚各路诸侯。

[28]尊贤则不惑:尊敬有贤德的人,就不会感到疑惑。

[29]不眩:没有疑惑。

[30]劝:劝勉。

[31]去谗远色:远离那些专门在背地里说人坏话的人,远离美色的诱惑。

[32]贱货而贵德:轻贱财货而看重道德。

[33]官盛任使:官员众多,多给他们设置足够使用的人员。盛,多。任使,足够使用。

[34]忠信重禄:以厚禄奉养忠信之士。

[35]时使薄敛:役使百姓,不可以误了农时,并且应该尽量减少赋税的负担。薄敛,赋税轻。

[36]日省月试: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视察考核。省,视察。试,考核。

[37]既(xì)禀称事:派发的利禄应该与其工作业绩相称。既,同“饩”,赠送别人的粮食,此处指利禄。称事,符合工作成效。

[38]嘉善而矜不能:嘉奖善行,体谅失误。矜,怜悯,体谅。

[39]继绝世,举废国:延续已经中断的家族世系,复兴已经没落了的邦国。继,延续。举,复兴。

[40]朝聘以时:诸侯定期地朝见天子。聘,指的是诸侯、大夫觐见天子。古时,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大聘,五年一见叫朝聘。

[41]豫:同“预”,计划,准备。

[42]跲(jiá):原意是走路绊倒,此处指说话不通畅。

[43]疚:愧疚。

[44]不穷:不陷于困境,即通达。

[45]民不可得而治矣:不能得到人民的归附并将其治理好。

[46]顺乎亲:顺从父母亲人的心意。

[47]反诸身不诚:反省自身的不真诚。

[48]不诚乎身矣:对自身就不可能真诚了。

[49]诚者,天之道也:真诚,是自然之理。诚,真实无妄。天之道,即自然之道,自然规律。

[50]诚之者,人之道也: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掌握自然之理,遵循自然的法则,诚实地做人。

[51]固执:执着。

[52]笃行:坚定地履行。笃,一心一意。

[53]弗措:不罢休,不停止。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政治措施,都记载在方册之中。他们在世的时候,这些政治措施都能够推行,可是当他们去世后,这些政治措施也就废止了。贤明的君主治理国政的方法在于勤于政事,使得政治迅速昌明起来;懂得耕种的人治理土地的途径在于多种树木,使得土地变得肥沃。说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种植芦苇一样,芦苇只要得到了地利之便,就能够迅速地生长起来,而国君治理天下,只要得到了贤明的臣子,国家就能够迅速昌盛起来。国君要得到贤臣的辅佐,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必须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的大道首先要从仁爱之心做起。所谓的仁,是做人的根本,就是说人应该有爱人之心,而亲爱亲族就是最大的仁。所谓的义,就是说事事要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亲爱亲族要有亲疏之分,尊重贤人要有等级之别,这些都是礼仪产生的根源。所以,大凡有德的君子,不可以不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就不可以不亲近亲族;要亲近亲族,就不可以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就不可以不知道天道。”

普天之下人们所共通的伦常大道共有五项,而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主要有三种。五项伦常大道分别是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以及朋友之间的交往之道,这五项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人们生而为人都应该做好的;智慧、仁爱、勇敢,这三种是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至于践行这三种德行五种伦常关系的关键,就在于诚实专一。好比说,对于这些道理的了解,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有了疑惑,向别人请教之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这些道理,每个人的收获也就是一样的。又比如说,对于这些道理的践行,有的人自然而然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在别人的勉力之下才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每个人的成效、收获也就是一样的。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慧,努力行善就接近了仁义,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敢。明白了这三个道理,就知道该怎样修养自己;知道了该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去管理他人;知道了怎样去管理他人,就知道了怎样去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大凡国君治理天下和国家的原则与纲领大致有九条,分别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各路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为天下人树立典范;尊崇贤人就能够得到贤人真心的辅助,也就不会迷惑;亲爱亲族,那么长辈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敬重大臣,他们就会忠于职守,遇事的时候也不会手足无措;体恤群臣,群臣就会心怀感激,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更加努力地耕作;招纳、善待各种工匠,他们就会努力工作,使得国家的财货充足;优待远方的客人,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各路诸侯,诸侯真心归附,那么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些都是修养自身的准则;驱除那些专门在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人,远离美色的诱惑,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劝勉贤人的正道;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予他们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么做是为了使亲族之间团结友爱;多给部署臣僚们设置可供驱使的人员,这是为了敬重大臣;对待士子臣民要真心诚意地厚待他们,并给他们较多的俸禄,这么做是为了体恤群臣;役使百姓,不可以耽误农时,并且尽量减少他们的赋税,这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对于工匠要经常性地视察考核,按劳付酬,使他们付出的努力能够和薪酬相符合,这么做是为了勉励工匠;对于远方来的客人,要热情地欢迎他们的到来,欢送他们的离去,嘉奖那些有才能的人,关照那些能力差的人,这么做是为了优待远客;对于诸侯,要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邦国,替他们平定国内的祸乱,帮助他们渡过危难,按时地接受他们的朝见聘问,赠送他们丰厚的礼物,接受他们的贡礼则要微薄,这么做是为了安抚诸侯,让他们诚心归服。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虽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一个“诚”字。

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之前,先做了准备,就不会语塞中断;做事情事先有了准备,就不会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挫折;行动之前,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就不会心里不安;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处于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要想获得在上位的人的信任,是有一定的办法的:首先得到朋友的信任,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要想获得朋友的信任,也是有办法的:孝顺自己的父母,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要孝顺父母也有办法的:待人要真诚,如果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应该明白善的意义,一个人假如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让自己变得真诚起来。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契合大道,顺天应人,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是圣人。真诚的人,选择美好的目标,并且能够坚定地追求、坚持下去。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地践行。要么不学,学了却没有学会就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却没有弄懂就绝不罢休;要么不思考,思考了却没有想通就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却没有明确就绝不罢休;要么不践行,践行了却没有成效就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自己就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可以变得聪明起来,柔弱的人也一定可以变得刚强起来。

【名家感悟】

☉君行善政,则民从之,故欲为善政者,在于得贤人也。君欲取贤人,先以修正己身,则贤人至也。欲修正其身,先须行于道德也。欲修道德,必须先修仁义。行政之法,在于亲偶,欲亲偶疏人,先亲己亲,然后比亲及疏。若欲于事得宜,莫过尊贤。五服之节,降杀不同,是亲亲之衰杀。公卿大夫,其爵各异,是“尊贤之等”。礼者所以辨明此上诸事。

——孔颖达

☉群臣虽贱,而君厚接纳之,则臣感君恩,故为君死于患难,是“报礼重”也。

——孔颖达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故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欲尽亲亲之仁,必由尊贤之义,故又当知人。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皆天理也,故又当知天。

——朱熹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未至于圣,则不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不思而得,生知也。不勉而中,安行也。择善,学知以下之事。固执,利行以下之事也。

——朱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