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政道】叔孙通制礼
叔孙通为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人,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任博士,待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又被汉高祖刘邦任命为奉常、太子太傅等职。他自幼喜爱儒学,精礼义,且善于应变,后从师于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后来,正赶上西汉初年制度未定,再加上汉高祖及汉惠帝的信任,才得以为西汉定下礼乐制度,为汉朝的礼仪奠定了基础,被司马迁称之为“汉家儒宗”。
叔孙通最初为秦国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眼见秦将要灭亡,便弃官归隐。之后,他又伺机出山,归附了盘踞在薛城的项梁。在项梁战败死于定陶后,他又跟随楚怀王效力,后又辅佐项羽。最后,才于公元前205年,在汉高祖刘邦率军攻取彭城后转投汉军,深受刘邦重用。
早在西汉立国伊始,汉高祖刘邦便废除了秦朝制定的繁苛的礼仪,用简单的仪制法令推行全国。不过,让刘邦没有想到的是,在失去礼仪的管制之后,其手下众将自恃功高,竟公然在朝廷上争功邀宠,甚至还有部分人在醉酒后大声喧哗,全无君臣之礼。对此,刘邦很不高兴,但又无计可施。
叔孙通见此情景,便建议汉高祖制定礼仪法度,以明体统。同时他又对汉高祖说道:“朝中的那些儒生虽然很难与那些武将一起带兵征伐天下,但是,这些文武大臣却能待在一起保守既得的天下,但前提是要有一套适合的礼仪制度。故此,我愿意前往鲁地征召贤德的儒生,一起为陛下制定出一套合适的礼仪规则。”
汉高祖有些疑惑地说道:“你将要制定的这套礼仪制度不会很繁杂吧?”叔孙通听后便立即回答道:“陛下,五帝所定的乐制不相同,而三王所定的礼制也不一样。古时的礼制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人情的变化,而对人们的言行所制定出的规范。现如今,这些古礼显然已不再适用,我只是想借鉴古代的一些礼制以及前朝的一些经验,重新制定一套适合我朝的仪法制度。”
汉高祖听后说道:“既如此,那你就试着做做看吧。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这套礼仪制度要能够轻易地被人们理解,否则将与前朝礼仪制度无异,你明白了吗?”叔孙通听后欣然允诺,随后便开始着手制定汉初礼仪。
首先,叔孙通先到鲁地征召了三十多位儒生参与这项计划。当时有两位儒生不肯受叔孙通的征召,同时还言道:“你至今侍奉过的君主快有十个了,而你所得来的地位,恐怕都是靠阿谀奉承得来的吧!现如今天下初定,战死的人还未得到安葬,伤残的人伤还未痊愈,你就想着制礼作乐了。请你不要玷污了我们,我们是不会帮你做这件事情的,你还是回去吧!”
叔孙通听后淡然道:“你们可真是一群迂腐浅陋的儒生啊,做人做事根本就不懂得要顺应时势的发展变化!”
说完之后,他便带着征召来的三十多位儒生西行入关,又邀请自己的弟子和汉高祖刘邦身边多位有学术修养的近臣一道,在郊外编练礼仪。
由于条件所限,他只能在郊外用绳索圈出演习的场所,并在地上插上茅草以示尊卑位次。经过一个多月的斟酌、讨论、修改和演习之后,拟定了一套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礼仪制度。
随后,叔孙通便上奏汉高祖道:“陛下,礼仪制度已经初步制成,请您检阅。”汉高祖在看过他们的礼仪演练之后极为满意,还当即命令群臣进行练习。
公元前200年,当长乐宫初建成,诸侯百官全都前来朝贺之时,汉高祖便利用这个机会,向百官颁布了叔孙通新制定的宫廷礼仪。据载,当时天刚亮,就宣朝贺者依次进入殿内,共计数百人。
其中,列侯、将军及其他军官在西边列队,向东而立;而文官,包括丞相在内皆在东边列队,向西而立;至于其他来宾则依爵位的高低依次上殿朝贺。待百官站定后,汉高祖才接受诸侯、百官的奉贺。这套朝贺礼仪虽是初次应用,但在那次朝贺典礼之中,诸侯百官自始至终都无人敢大声喧哗,也没有一个人的行为不合礼节。
在这套礼仪制度颁行之后,朝中果然再也没有了喧哗的失礼行为,朝堂秩序变得谨然、肃穆。对此,汉高祖非常高兴地对叔孙通说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之处!”随后,便升任叔孙通为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