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礼制的破坏和鲁国的衰落
设置

【中庸政道】礼制的破坏和鲁国的衰落(1 / 1)


【中庸政道】礼制的破坏和鲁国的衰落

武王伐纣,灭掉商朝以后,随即实行分封制,最早受封的重要诸侯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其封国就是鲁国。因需要在朝辅佐天子,周公未能就封,由嫡长子伯禽代替。由于周公的特殊地位,和周朝厚同姓、薄异姓的传统,鲁国获得了“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特殊待遇。也正因为如此,鲁国成为诸侯国礼仪最完备的国家。由于礼制在鲁国治理的重要作用,其兴衰与礼仪的兴废密切相关。

西周时期,鲁国依靠周王支持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对礼制的严格遵循,所以一直非常强盛,史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可谓威震东方。在春秋前期,鲁国周边的曹、滕、薛、杞、邓、邾、牟、葛等诸侯,仍然经常到鲁国朝觐。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朝日趋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在这种大趋势下,鲁国的礼制也受到冲击,越礼、非礼现象时有发生,后来更为恶劣的僭礼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伴随着礼制的破坏,鲁国也迅速走向没落。

鲁惠公在位时,因宠爱美妾仲子,想立她生的儿子为太子(非礼),但是,直到去世也没确定下来。鲁惠公去世后,仲子的儿子允年龄尚小,无法执政。而年长的公子息姑很有德行,在国人的支持下,学当年周公那样,摄行君位,历史上称他为鲁隐公。同时,他又立公子允为惠公太子,说等他长大后归政于他。这样做实际上不合礼制,最恰当的做法是自己做执政,立公子允为国君。后来,这个漏洞被阴谋家羽父利用,酿成鲁隐公被杀的惨祸,严重影响了最上层的凝聚力。

另外,史载鲁隐公多有失礼之举,比如,他曾以尊贵的身份观看捕鱼,春秋讽之曰“公矢鱼于棠”。再如,他为太子之母主持丧礼(不该他主持,失礼);以诸侯身份“初献六羽,始为六佾”(诸侯只有使用四佾的资格),严重僭越礼制。

之后,太子允做了国君,这就是鲁桓公。鲁桓公被荒淫残暴的齐襄公害死后,他的儿子太子同继位为君,这就是鲁庄公。鲁庄公有三个强势的庶出兄弟,分别是庆父(孟孙氏)、公子叔牙(叔孙氏)和公子季友(季孙氏),这三人便是鲁国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桓之祖。鲁庄公死后,因为国君人选意见上的分歧,季友毒死叔牙,立公子般为君;庆父杀掉鲁君后,改立公子开为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季友被迫出逃陈国。后来,庆父担心闵公妨碍自己与文姜(闵公之母)私通,弑君自立。庆父的残暴荒淫引发众怒,季友拥立公子申,驱逐庆父。庆父被迫出逃,后来在莒国自杀,鲁国才恢复安定。这件事,史称庆父之难。庆父之难中,鲁国的宗室不要说遵守礼制,连基本的人伦道德都丧失殆尽。因内斗残杀,鲁国实力大不如前。

鲁僖公时期,因季友辅佐,相对稳定。鲁僖公去世后,鲁文公即位。当时,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襄仲,担任要职。他与鲁文公的宠姬敬嬴关系非同一般。敬嬴请求襄仲协助自己,立自己所生的儿子公子馁为储君。公元前609年,鲁文公去世,襄仲杀死了文公正妻所生的公子恶与公子视,强行立庶出的公子馁为鲁侯,这就是鲁宣公。因为襄仲居于曲阜东门,故称东门氏。东门氏专权,“禄之去公室”,鲁国礼制基本被破坏。

东门氏执政,引起势力强大的三桓的不满,双方展开激烈的权力争夺。宣公八年,襄仲将死,安排儿子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这时,以季文子为代表的三桓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东门氏则日渐衰微。鲁宣公开始依靠三桓的力量,由季文子执政。很多百姓都自愿依附于季氏,出现了民不知君而只知季氏的现象。鲁宣公一度试图收回权力,但最终失败。季文子把持国政后,揭批当年襄仲杀嫡立庶之罪,彻底肃清东门氏势力。随着三桓势力的雄起,鲁国进入了“政逮于大夫”的时代,礼制遭到彻底破坏。

季氏掌权以后,藐视公室,独断专行,僭越礼制的行为比比皆是。翻看《论语》就会发现,里面到处是孔子斥责季氏越礼的言论,比较著名的有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也就是说,三桓以大夫身份,竟然使用天子礼仪。并且,鲁国国君也不遵礼法,主持只有天子才能举办的祭礼,孔子说过:“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由于礼制的破坏,鲁国统治者内部陷入混乱,争斗不断,实力严重削弱。礼制的破坏,伴随着信仰的丧失,鲁国上下离心,没落加剧。到春秋后期,鲁国已经从原先的一等大国,沦落为不入流的小国。到了战国中期,衰弱不堪的鲁国,被强大的楚国灭掉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