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商道】香港的“道德标杆”邵逸夫
设置

【中庸商道】香港的“道德标杆”邵逸夫(1 / 1)


【中庸商道】香港的“道德标杆”邵逸夫

邵逸夫是香港的“影视大王”,由他一手缔造的邵氏电影(SB)主宰亚洲电影市场长达半个世纪,“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的品牌更在东南亚街知巷闻,旗下影城物业是全亚洲最大的商业电视电影城,被称为“东方好莱坞”。此外,邵逸夫又进军电视业,入股香港无线电视(TVB),四十多年来香港无线电视制作的节目蜚声国际,至今仍然长盛不衰。有一句话形容得十分贴切:“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逸夫旗下的邵氏电影(SB)和香港无线电视的电视剧。”

邵逸夫功成名就之后,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是香港最慷慨的企业慈善家之一。然而他并非从创业开始就热衷慈善,早年他甚至被称为“铁公鸡”。有这么一则笑话来描述邵逸夫的吝啬:1970年,有一家养老院的老人,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地写了一封信给他,请这位电影大亨随缘行善,赞助一下。结果,养老院很快收到了邵逸夫寄来的一张支票,上面的数额是区区500元港币。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回给了邵逸夫。

这件事令这位影视大亨在香港被很多人嘲笑。邵逸夫心中颇不是滋味。两年后,也就是1972年,邵逸夫66岁。民间认为,66岁时是人生的一个“关口”,俗话云“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对邵逸夫来说,更有一层含义,他在家中排行老六,按照迷信说法,66岁是他的劫难之年。

幸好,这一年并没有什么灾祸发生,邵逸夫顺利越过66岁的关卡。为了感谢曾经指点过自己的好友李迪,邵逸夫特意约李迪上九龙最豪华的半岛酒店吃饭。席间邵逸夫询问对方自己寿运如何?

李迪说:“依星相、骨相,六叔可活过百岁,不过你心机太重,恐怕会折阳寿。”

邵逸夫听了这话,连忙询问李迪如何化解。李迪告诉他,做事业的人同对手讲不得仁慈,但在别的地方可以大讲仁慈。“上海的犹太人哈同是个吝啬鬼,可他做慈善尤其是资助落难的犹太人,在西方圈子里头颇有好名声。”李迪这番话令邵逸夫幡然醒悟,他明白自己过去锱铢必较,活得太累,寿命自然难长,而做善事,花钱不多,美名却不少,人活得愉快,自然会长命百岁!

自那以后,邵逸夫不时进行捐赠,逐渐洗脱了“悭吝”的名声。几年后,三哥邵山客中风病逝。邵山客的死令邵逸夫彻底认识到,人生苦短,钱财再多也不过是身外之物,与其没完没了地拼命赚钱,不如在生命健全时,发财立品,积德行善。从此,邵逸夫步入了慈善家的行列。

就在邵山客去世前后,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为慈善基金。其中730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同年,他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护工程,为当时的壁画安上了玻璃屏风。敦煌研究院为感谢邵逸夫这一善举,特立碑予以纪念。

次年,邵逸夫再次大手笔捐出了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给香港中文大学,用来兴建“逸夫书院”,1000万港元捐给浸会大学,1000万港元捐给仁济医院。除此之外,邵逸夫还捐助了香港医疗及社会服务机构,如联合医院、浸会医院、香港心脏基金会、香港肾脏基金会等。

邵逸夫对内地的捐助,更是不遗余力,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44亿元,捐助项目超过5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受惠学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他的慈善义举令人感动。2008年,他获得民政部授予的“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

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我国台湾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因为诸多慈善义举,香港媒体也不再对他苛刻,而是一致高度评价他为香港富豪的“道德标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