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精解】因材而笃,栽培倾覆
设置

【中庸精解】因材而笃,栽培倾覆(1 / 1)


【中庸精解】因材而笃,栽培倾覆

孔子说:“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孔子这里是说,上天生养世间万事万物,必定会根据它们的天性去厚待它们,以便让它们都能够得到健全的发育与成长。然而,那些真正能够成材的,上天就会用心去培育,而那些注定不能成材的,上天就会把它淘汰掉。

孔子的这种思想,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西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来,这要比它的提出早得多。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是多么超凡。西方的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本意是说在自然生物界,生物之间相互竞争,能适应自然者才被选择存留下来。如今这一理论被普遍用于人类社会,而且也被人们所广泛认可,可见真理之为真理,似乎无论任何界域,其普适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然而,虽然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学说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生长、优胜劣汰的原因及其规律,对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是孔子的思想还是与之有些差别的。也可以说,孔子是站在道德立场的人文角度思考这一问题,他想改良社会风气,认为人类社会有“善相感通”的同情心、“天良”而互助,团结以“保群”,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生物界。人类社会的伦理关系,也不同于自然法则和生命过程。自然界遵循“物竞”和“天择”的原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人类则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能够相亲相爱、互助互敬。正是由于这种天性,人类才不同于动物,社会才不同于自然,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才不同于进化论。

可以说,孔子说“栽者培之,倾者覆之”的深层用意,是在劝勉那些品行低下、不求上进的人加倍努力,不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他其实要强调的是只有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也就是说,要想不被社会淘汰,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人生的成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品行,向古代那些圣贤看齐,做一个大孝大德之人。同样,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提高自己的德行与才能,才能够得到上天赐予的机遇,才能够成就功业,赢得世人的尊重和认可。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成才,想要不被世间诸多方面的竞争而“覆之”,就必须经历无数磨难,这也正是上天对你的一种考验。其目的是为了让你的人性更为完美,品行更为高尚,人格更为成熟,智慧更加丰盈。只有经历过了重重磨难,才能够担当得起上天降于自己头上的重任,才能够在以后的各种人事中从容应对。然而,更多的“小树”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就很容易被一阵狂风、一场暴雨所击倒,也就是孔子所担心的“倾者覆之”。

人生也一样,正如西方一位智者所说的那样:“没有经历暴风雨洗礼的人生,不能算是完美的人生。”人生想要完美,就首先要经历“不完美”,成功总是从一次次失败中走出来的,冠军也一定是从一次次被击倒后站在领奖台上的。我们其实也能想象得到,没有“一番寒彻骨”,哪里会有“梅花扑鼻香”呢?所以,让我们也像高尔基那样勇敢地说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读《中庸》一书,我们一定要体会到孔子这句话的良苦用心和他对后人的劝勉之意,要努力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一个拥有人生智慧的人,一个永远在进步、永远在完善自我的人,一个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的人。“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八个字是圣贤对我们的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牢记心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