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朱棣防微杜渐,治理朝政
设置

【中庸政道】朱棣防微杜渐,治理朝政(1 / 1)


【中庸政道】朱棣防微杜渐,治理朝政

孔子总结中庸之道,认为其具有“费而隐”的特点,意思就是说,中庸作为一种处世智慧既广大无比,又精细入微。仁人君子在做事情时,要想达到登堂入室的效果,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须把工夫做细、做深,万不可好高骛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明成祖朱棣在当上了皇帝后,励精图治,尽心竭力地治理国家,使明朝国力发展到了巅峰,开启了“永乐盛世”。

朱棣自从北平起兵,历时4年推翻了建文帝,夺取了皇位。在坐稳皇位、巩固政权后,朱棣经常和亲信大臣们在一起探讨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希望能够从中总结、摸索出治国的大道。朱棣认为,作为一国之君应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事事都应过问,以免出现失误、纰漏。因此,朱棣对于朝政之事,事无巨细,一概亲自过问。事情管得多了,都有些应接不暇。

朱棣在右顺门批复从天下各地呈递上来的奏折,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将御案上的一个镇纸金狮碰到了案边,险些掉到地上,站在一旁的给事中耿通连忙上前将金狮往里边移了移。

朱棣这时候才发觉,立刻同刚才阅览过的奏折中的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对身边的人说道:“一个小小的东西,放在不稳妥的地方就危险,放在稳妥的地方就安全。”他指着那尊镇纸金狮感慨道:“天下是最重要的‘大器’,更应放在安全的地方。怎么可以放置在一个危险的地方呢?即使天下太平,也不可忘了危险。所以在小事上必须谨慎,小事上如果不谨慎,长此以往,就可能招致大的祸患。”

作为一国之君,朱棣能够从一尊小小的镇纸金狮领悟天下之治的大道,可谓难得。朱棣为了天下这一“大器”,处处克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有臣子向他献上《大学正心章讲义》,他反复读了很多遍,从中修养自身,培养情操。他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静心寡欲的道理,认为做皇帝尤其不能有太多的欲望,应该尽量做到心静。虽然,作为一国之君,尤其是雄心勃勃的盛世之君,经常需要杀伐决断,有太多的时候难以做到静心寡欲,但他总是尽量静思,反省己身。

上朝的时候,忙于政事,没有时间静思,所以在下朝后,他往往会用一段时间打坐静思,回想这一天的决断可曾有不得当的地方,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朱棣认为,皇帝作为天下之主,个人的欲望常和江山社稷联系在一起。如果欲望太盛,心地不正,只知享乐,奢侈无度,必然会给百姓带来苦难,必然会危及江山社稷,所以他能时时警觉,克制自己的欲望。他曾经总结道:“为人君,但于宫室、车马、服食、玩好无所增加,则天下自然无事。”朱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他派宦官前去山西采办天花(平菇,唐宋时的宫廷菜,称为“天花菜”或“天花蕈”),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口舌之欲,但是从京城到山西,长途奔波,耗费极大,朱棣事后稍加思忖,觉得太过奢侈,感到后悔,就下令立即停止采办了。

朱棣明白,作为大明的皇帝,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必须慎之又慎,这样才能给臣民立下好的榜样,同时也可以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知难而退。明朝自朱元璋始,就以节俭为美德,到了成祖年间,开国已经数十载,大臣们生活安逸,丧失了进取之心,很多人开始贪图良田美宅、锦衣玉食、娇妻美眷的享受了。朱棣见到这种情况,非常忧心,担心宫中奢侈,百姓生怨,致使天下不稳,于是带头做起了榜样,以俭朴为乐。他身上穿的是很简洁的衣服,旧了脏了洗洗补补再穿,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看见皇帝如此俭朴,都称颂其“圣德”。

明朝在成祖时期,国力鼎盛,发展到了巅峰,幅员万里,海外众多属国纷纷来朝。朱棣明白,作为宗主国的皇帝,个人的所作所为常会影响与他国的邦交,所以在接见这些外国使臣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有外国的使臣朝贡玉碗,朱棣拒而不受。对于平日不用、府库中又有的东西,尽量限制,以免令人察其所好而争相进献。

朱棣当政的二十多年里,勤于国事,很少有时间休息。他每一年只有正月有10天的休息时间,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国家大事。朱棣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极大地壮大了明朝的国力,在他当政时期,明朝的经济、军事、文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