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王导主和安天下
设置

【中庸政道】王导主和安天下(1 / 1)


【中庸政道】王导主和安天下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东晋大臣。王导在世期间,扶植琅琊王司马睿立足江南,一手缔造了东晋王朝,也缔造了“王与马共天下”,即豪强与皇室共享权力的神话。在错综复杂的乱世里,王导能够协调南北士族之间、皇室与王氏之间的种种矛盾,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并巩固其统治,与他坚持儒家的“中和”思想是分不开的。

自两汉以来,琅琊王氏一直都是天下有名的世家望族。王导的祖父王览曾官至光禄大夫,父亲王裁也在晋朝出任镇军司马。王导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儒家经典,成年以后,自然步入仕途,出居要职。“八王之乱”后,东海王司马越成为了西晋王朝实际的掌权人。司马越为了巩固政权,命令王导偕同琅琊王司马睿南下江东,坐镇建康(今南京),以确保皇权永固。

王导与司马睿的私交甚笃,两人常在一起谈诗论画,探讨军国大事。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奉命前赴建康,王导随行南渡。这一路上,司马睿对王导真可谓是言听计从,王导也积极为司马睿出谋划策。

司马睿刚到江南时,并未受到江南士族豪强的重视。这是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士族与中原士族一直隔阂颇深。见到这种情况,王导和名将王敦商议,决定组织一次活动,以增强司马睿的声望。三月三日这天,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精心安排下,乘坐肩舆风光出巡,王敦、王导以及北方名士骑马随从。

南方的世家望族见到这种阵势,无不震惧,纷纷下拜行礼。司马睿具备了一定声望后,王导趁机建议司马睿招揽俊杰,礼遇江南名士。司马睿于是命令王导去招揽江南士族首领顾荣、贺循。在王导的劝说下,顾荣、贺循应命来见,分别被任命为军司马和吴国内史。江南士族见状,纷纷归附司马睿。

建兴四年(316年),匈奴入侵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名存实亡。王导、王敦等人趁机上表,劝司马睿在江南称帝。建武二年(318年),司马睿在南北士族共同的支持下,在建康称帝,史称晋元帝。王导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位极人臣。王氏的势力达到极盛,司马氏王朝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借重王敦,很多重大职位也为王氏家族控制,司马睿徒有皇帝之名而已。这也是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的主要原因。

晋元帝称帝后,为了巩固皇权,采取手段消弱王氏势力。他引用刘隗、刁协等人为心腹,暗做布置,并逐步疏远了王导。王导对此仍能保持常态,不做计较。王敦军权在握,野心勃勃,乘机以“清君侧”之名,举兵杀入建康,斩戴渊、周颤、刁协等人,刘隗逃奔石勒。当王敦进一步想谋夺政权时,王导坚决表示反对,出面维护东晋皇室。王敦无法实现野心,只得退回武昌。

经过王敦之乱后,晋元帝忧愤交加,没过几年就一命呜呼了。在临终之前,他托孤于王导,以王导为辅政大臣。晋明帝继位后,王导受遗诏辅政。王敦以为有机可乘,再次兴兵进击,图谋篡位。王导坚决抗击,派兵将叛军杀得大败。王敦一气之下,命丧黄泉。王敦虽然谋反有罪,但是王导大义灭亲,保卫皇室,立下了大功,因功进太保位,其从弟、子侄等人皆加官晋爵,琅琊王氏声名不堕,仍然是江东第一名门望族。

晋明帝英明神武,可惜天不假年,年仅27岁就与世长辞了,幼主晋成帝司马衍继位,王导和外戚庾亮受命共同辅政。庾亮不顾王导劝阻,执意解除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军权,明升暗降,任命为大司农。苏峻大怒,起兵攻入建康,大肆杀戮并专擅政权。王导等人守护晋成帝。由于王导声望很高,苏峻也不敢肆意妄为。

随后,荆州刺史陶侃、江州刺史温峤起兵勤王,联手平息了苏峻之乱,收复建康。平息叛乱后,朝廷有人认为建康破败,建议迁都,王导认识到苏峻之乱,刚刚平息,天下思治,如果贸然迁都,必然会危害东晋政权的稳定,于是力荐晋成帝,驳回了大臣的进言,稳定了局面。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因病去世,终年64岁。

纵观王导一生,辅佐三朝,殚精竭虑。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王导能够始终身居显位,屹立而不倒,这与他奉行中庸之道的执政理念是分不开的。王导形容自己的执政方针为“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他执掌朝政,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使得皇权和琅琊王氏,乃至于江南士族之间能够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当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等人,削弱王氏权力时,他对王敦“清君侧”的举动不闻不问,而当王敦杀掉了刁协等人,赶跑了刘隗之后,他又积极阻止王敦染指皇位。至于之后的庾亮、陶侃等人也是如此,王导能忍让,也能够力争,长袖善舞,以自己的雅量和智慧协调矛盾,维持着南北士族利益均沾的局面,维护了东晋王朝的统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