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做人】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
设置

【中庸做人】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1 / 1)


【中庸做人】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

伯夷和叔齐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们是殷商末期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国君的儿子。伯夷是大儿子,叔齐是三儿子,两人都是不图名利、言行一致的君子。孤竹国国君最喜欢三儿子叔齐,有意立他为太子,将来继承君位。但当时的规矩是长子做太子、继君位,国君觉得很为难。就在这时,国君生病死了。大臣们尊重他的意愿,请三儿子叔齐继位。叔齐心里非常不安,不愿意做国君,他说:“如今长兄健在,按照规矩,应该由长子继位,我怎么能破坏祖传的规矩呢?”大臣听叔齐说得很有道理,就拥立伯夷继承君位。伯夷也不肯继承大位,说:“父亲生前的意思是让三弟继位,我绝对不能违背父亲的意志。”就这样,两人推来推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肯继位。最后,伯夷为了让三弟叔齐安心继承国君之位,便悄悄地离开了孤竹国。

叔齐还是不肯继位,他认为大哥离开了,按照规矩应该由二哥继位,自己是老三,不能够僭越。为了避免矛盾,他也悄悄地逃走了。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好拥立老二继位暂时代理国政。

叔齐东奔西走,吃了不少苦头,总算找到了大哥伯夷。他劝说大哥伯夷回国继位,可是伯夷坚决拒绝,反而力劝三弟回去继位。两个人争执不下,仍然没有结果。争到最后,还是叔齐想到,国不可一日无君,两人离开家乡这么久了,大臣们肯定已经拥立老二为国君了,如果两人回去,势必又要带来新一轮的变动。最后,两人商定,谁也不回去了,好让老二安心继承大位。

两人就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后来,两人听说西伯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素有贤名,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很快,于是决定投奔姬昌。两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终于到了周国。姬昌知道了两人的身份和来历,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伯夷、叔齐两人于是就留在了周国。不久,姬昌病逝,周武王姬发继位。周武王决定要出兵讨伐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一听就急了,认为臣子造反,这是犯上作乱,不符合祖宗的规矩,有违上天的意志,匆忙去找周武王说理。

周武王此时正在孟津举行伐纣的誓师大会。伯夷、叔齐两人不辞疲劳赶到孟津,见到周武王正要出征,慌忙上前一个拦住马头,一个拉住车子,不让武王出发,进谏道:“父亲死了不好好埋葬,却要去打仗,这能说是孝吗?你是臣子,却去打君主,这能说是仁吗?”周武王的部下见到两人如此无礼,拔出刀要杀掉他们。姜太公说:“他们虽然反对出征,但作为纣王的臣子,他们算是尽了义,还是放他们走吧。”

周武王觉得两人虽然迂腐,但到底也是有贤名的人,也不和他们计较,驱使着驷车从他们身边绕过,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后来,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成河,商纣王的奴隶军阵前倒戈,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新朝建立,正是用人之时,周武王非常敬仰伯夷、叔齐的贤名,请他们出来做官,但他们却自认为是商朝的臣民,周武王伐纣灭商大逆不道,不愿意在周朝做事,就逃到首阳山隐居起来。周武王曾经几次派人去寻访他们,让他们回朝,即便不愿意做官,也可以过安稳日子。但两人始终不为所动,甚至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每天在首阳山上挖野菜、野草充饥,日子相当艰苦。兄弟两人越来越瘦。一天,两个人正在山上挖野菜,遇见一位妇人。妇人见两人面黄肌瘦,就劝他们说:“冬天快到了,野菜挖不到了,你们不如下山找东西吃吧!”

伯夷、叔齐听了连连摇头:“我们宁愿吃山中的野菜,也不愿意吃周人地里长出的粮食。”

妇人笑说:“我听说你们二位都是贤人,为了大义而耻于吃周朝的粮食,只吃山中的野菜。可是普天之下,有哪一块土地不是周天子的土地呢?这里的野菜不是也长在周人的山里的吗?”伯夷、叔齐听了这话,羞愧难当,无话可说,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身体日渐瘦弱,自此以后,每当去采野菜时,耳边就回荡起那位妇女的声音。正当两人日渐羸弱的时候,有个名叫王摩子的士大夫进山游玩,看见伯夷、叔齐正在那里采野菜,也用同样的话诘难他们:“两位先生既然不肯吃周家的粮食,但为什么隐居在周家的山上,吃着长在周家山上的野菜呢?”伯夷、叔齐听了气愤地说:“那我们连野菜也不吃了!”不久,两人就饿死了。

毫无疑问,伯夷、叔齐是贤者,他们恪守祖制,誓死效忠商朝,在暴虐无道的商纣王朝,没有为了权势、地位的争夺而兄弟相残,反而相亲相爱,互相谦让,推辞国君大位,请对方继承君位。这是相当难得的,值得赞许。但后来,周武王顺应天意,灭掉殷商,这两人却又顽固地认为周武王大逆不道,并且表示不吃周粟,最后被活活饿死。伯夷、叔齐可以辞爵禄、让君位,却没有做到中庸。他们的悲剧正说明了中庸之道的难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