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孙权晚年昏庸
设置

【中庸政道】孙权晚年昏庸(1 / 1)


【中庸政道】孙权晚年昏庸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东吴的君主,统治长江以南长达半个世纪。但孙权早年与晚年的表现,判若两人。早年的孙权英明神武,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赏罚分明,故此成就了东吴的鼎峙之业。但晚年的孙权,骄奢淫逸,独断专行,猜疑成性,为所欲为,这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为什么孙权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这值得后世之人深究,并引以为鉴。

孙权早年的时候颇有作为。孙策死后,孙权就成了江南之主。当时,军阀混战,南方的刘表、黄祖,北方的袁绍、曹操等人皆对东吴虎视眈眈,希望能吞并江南这块肥肉。孙权袭位之后,首先结好荆州刘表,击败黄祖,为东吴的发展、壮大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孙权招揽贤士,操练兵马,使得东吴的实力日益增长,令天下群雄侧目。曹操为了消灭东吴之患,实现自己的霸业,当时统兵南下,结果在赤壁惨遭大败。孙权名动天下。

曹操虽败,但实力受损不大,仍然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孙权审时度势,同刘备联合,共同抗击曹操。孙刘联手,果然令曹操极为棘手,从此再也不敢轻易发兵南下了。后来,曹操为此派兵进击合肥,但始终被孙权所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遣吕蒙袭击荆州,擒杀关羽。随后,刘备大举报复,出兵攻入江南。孙权大胆启用年轻的将领陆逊为大军统帅,抵抗刘备。陆逊避敌锋锐,据守不出,有人向孙权打小报告,认为陆逊不会用兵。孙权却用人不疑,给陆逊提供了坚实的后方环境。

陆逊坚守数月,终于觅得战机,在夷陵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遣使求和,孙权调整策略,继续执行联合蜀国、共抗曹魏的战略。

没过几年,诸葛亮统军伐魏,六出祁山。孙权抓住机会,进军交趾,南拓疆土上千里,又大力开发江南,开垦屯田,兴修水利,作了许多利民的好事。

蜀国灭亡后,东吴唇亡齿寒,强魏压境,孙权不得不对曹丕这样一位后生小子俯首称臣。但这绝非懦弱,而是其英明睿智的体现。要知道,以魏国之强,要灭东吴并非不可能,而恰是孙权的隐忍,使得东吴政权一直在蜀亡、魏亡后二十多年才降于晋。有一次魏主向东吴索要珍珠、玳瑁、孔雀、象牙等贡品,逾于常规。东吴的大臣都认为魏主太过分了,应该予以拒绝。孙权却道:“这些珠宝财物,相对于我东吴的安危来讲,何足道哉!既然魏主喜欢这些,追求这些,不正说明他昏庸无能嘛!”

可到了晚年,他性情大变,言行举止恍如昏庸之君,极度敏感,猜疑成性,令吴国政治极度黑暗。史书记载,嘉禾元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叛魏,向吴国遣使称臣。此举令孙权十分得意。他打算派遣使者前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更打算派兵北上为援。东吴的文武大臣纷纷表示反对,认为公孙渊反复无常,今叛魏归吴,明显是要利用东吴对付魏国。可是,孙权一意孤行,派了使者又派了援兵。结果,不出众臣所料,公孙渊杀掉了使者、援将,献首级于魏廷,重新归附魏国。孙权大怒,声称要御驾亲征,亲自斩下公孙渊的人头。这个愚昧的决定最终因为众臣的集体反对而作罢。

老臣张昭因为反对孙权遣使辽东,赌气装病在家。孙权闻知之后,非常生气,就叫人从外面弄来泥土,将张昭的家门口堵住。张昭是东吴元老大臣,怎咽得下这口气,干脆就不出门了。后来,孙权亲自登门道歉,这一场君臣风波才得以化解。虽然此事得以解决,但可以看得出,孙权和他前期的虚怀若谷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了。

嘉禾三年,孙权设立中书校事,引用亲信担当此职,这么做是为了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人恃宠弄权,作威作福,使得朝廷众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便是重臣陆逊也不敢向孙权直谏,常为国事涕泪湿襟。几年后,太子孙登早逝,东吴朝政陷入太子之争。孙权听信谗言,有意废黜新立太子孙和。陆逊数次上疏劝阻,并请求前往建业面抒意见。但孙权不仅不许陆逊回建业,还以亲附太子之名将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放外地。除此之外,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去责骂陆逊。陆逊一代名将,因为此事忧伤过度,最终怨愤而死。

尽管群臣议论纷纷,但孙权还是固执己见,废黜了太子孙和,不久又赐死了四子鲁王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并立孙亮之母潘氏为皇后。孙权的这个决定实在是不明智。潘皇后生性妒忌,野心又大,孙亮年纪太小,政令不由己出,内有母后的压制之苦,外有权臣威逼之祸,这为日后的东吴政变埋下祸根。孙权听不见别人的意见,最终祸及后世。

孙权后来还喜好神仙之术,妄想长生不老,一度派遣兵将乘船出海,寻找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几次大规模的航海,再加上孙权本人的骄奢淫逸,导致吴国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由此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百姓起义此起彼伏。朝中大臣建议轻徭薄赋,施行仁政。孙权却说:“国家设置法令,就是为了惩奸除恶,哪里有不靠刑罚就能让小人服从的道理?”此言此行,哪像个明君?

孙权的前后转变,恐怕和他身处的政治环境的改变有关系。早年的时候,他作为一方诸侯,内忧外患不断,所以能够保持清醒,而到了晚年,政局安定,他从诸侯变成了皇帝,权力急剧膨胀,所以心理产生变化,变得刚愎自用,为所欲为。孙权早年为政奉行中庸之道所以国家政通人和,人才济济,晚年权利熏心,欲望太盛,导致他不能守道,以致朝政黑暗,对吴国历史走向产生消极影响。孙权一代英雄尚且“择乎中庸而不能守”,可见守道之难。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