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做人】元稹不能守道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才华出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但在政治上却不能坚持操守,趋炎附势,所以遭到了后世之人的谴责。《旧唐书·元稹传》对他有这么一句评语:“稹以素无检操,人情不厌服。”政治上不能坚守节操、认敌为友,这是元稹的人生污点。
元稹和历史上大多数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不同,他几乎在少年时代便已经踏上了政治之途。贞元九年(793年)春,年仅15岁的元稹通过明经考试进入仕途,21岁入仕河中府。所谓学而优则仕,封建社会的士子儒生埋首苦读,莫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高中皇榜,光耀门楣。元稹的这些耀眼表现,令当时的一些读书人望尘莫及。
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时参加了吏部的考试,两人同时考中,同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两人又同时参加了皇帝主持的制科考试,又同时被录取,元稹成绩第一,名列众人之首。这段时间,元稹和白居易交往密切,政治操守坚定,皆有匡扶社稷、抱效朝廷的决心。这从他们两人酬唱的诗文中可以看得出来。如白居易在诗中写道“誓酬君王宠,愿使朝廷肃”,“只要明是非,何曾虞祸福”,这些珠玑字句正是当时二人政治情怀的写照。
当时,唐朝藩镇、宦官势力很大,十分跋扈,这些人把持朝政,打压异己,令朝堂极为黑暗。元稹对于这些现象大胆揭露,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多次向皇帝上疏弹劾权贵大臣,惩治贪官污吏,无所避讳。这些举动遭到了权贵的嫉恨,他们向皇帝屡进谗言,致使元稹一再贬官。
有一次,元稹在河南因为得罪了地方官,被罚减俸三个月,召还京师。途中,元稹到驿站休息,本来是他先到的,可后到的宦官刘士元非要元稹将厅堂给让出来。元稹自然不肯,同对方起了争执。刘士元颇为跋扈,高声怒骂,竟然踹开了元稹的房门,鞭打元稹。元稹仓惶逃走,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但仍然被刘士元抽中一鞭,正中面部。后来,此事闹到了皇帝那里。唐宪宗李纯忌惮宦官的势力,明知是刘士元的错,也只能不顾是非曲直,将元稹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这件事情在朝廷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对皇帝重宦官、轻士子的做法不满,认为这样处理不公,会令天下读书人寒心。元稹的好友白居易更上书朝廷,叙述己见:“中使(宦官)凌辱朝士,中使不问,而稹先贬,恐自今中使外出益横暴,人无敢言者。又,稹为御史,多所奏举,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这些话虽然都是忠言,却丝毫没有改变皇帝的心意。就这样,元稹被贬出朝廷长达十年之久。
政治上的不公正遭遇,令元稹的政治信念和处世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元稹认识到,朝中的宦官势力很大,皇帝都难以压制,更遑论自己这样的芝麻绿豆小官了。所以,他改变了以往与宦官、藩镇、权贵等恶势力不共戴天的态度,转而卑躬屈膝,和对方握手言欢,与敌为友。
元稹为了能够飞黄腾达,想方设法攀附权贵。有个名叫崔潭峻的宦官来江陵任监军,元稹便主动和他打得火热。崔潭峻附庸风雅,元稹就献上自己的诗作。这果然起了作用。崔潭峻回京后,就向新君唐穆宗推荐元稹。穆宗就提擢元稹进入中书省,负责起草朝廷的各种诏令和文件。元稹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书省,令朝中很多政治大臣甚为鄙夷。有一次,中书省的官员在官署里吃瓜,一只苍蝇落在了瓜上。中书舍人武元衡用扇子赶走苍蝇,并指桑骂槐地说:“从哪里来的脏东西,居然到了我们这里。”
令狐楚为当朝宰相,很赏识元稹的诗文。元稹为了巴结上这位权势人物,精心挑选了许多大作献给令狐楚。但令狐楚只是欣赏元稹的诗文,在政治上没给他任何的好处。元稹怀恨在心。不久,令狐楚犯事被贬,元稹立即落井下石,起草诏书指斥令狐楚依附奸党,嫉贤妒能,恨不得立即置对方于死地。
令狐楚去职后,元稹又打起了宰相的主意。他勾结宦官,弹压朝臣,处处和新任宰相裴度为难。裴度当时正在镇压藩镇叛乱,元稹等人处处掣肘,令他不胜愤慨,遂上疏皇帝,请求肃清朝堂奸佞。唐穆宗采取折中的办法,将两人都降级任用。没过几月,穆宗就提拔元稹为宰相。不久,裴度也官复原职。元稹和裴度同为宰相,相互争斗不休。元稹千方百计想要剥夺裴度兵权,为此,他甚至指斥裴度拥兵肆虐,诛戮有功之臣。此种行径为穆宗所不齿,就将他罢官贬往他乡。元稹并不死心,多次上书,希望回京复职。
元稹出任地方官后,放浪形骸,除了每日游山玩水,作诗酬唱,还不时地积敛财富,名声很差。后来,又被召还朝廷,他积极活动,想要有所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元稹在历史留名主要是因为他的文学。他在文学上笑傲当世,但在政道上却鲜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他前期正直敢言,忠肝义胆,后来因为政治上遭到打击,就背弃了自己的理想,抛弃了为官的原则。“择中庸而不能守”,说的正是元稹这样的人。他不能守道,最终令自己一生蒙上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