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置

【中庸政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 1)


【中庸政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朝崇尚法家,秦始皇在位期间曾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严酷打击、镇压异己学说。儒家、墨家一度衰落。汉朝建立以后,废除了前朝的苛政峻法及禁书政策,使得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尤以儒家、道家两派为盛。汉朝初期的文帝、景帝主要奉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经济繁荣,财富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

西汉中央政府崇尚黄老之道,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但在政治建设方面却陷入了困境。中央政权薄弱,地方诸侯势力强横,导致国家政权不稳。景帝年间,出现了七国之乱,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也令统治者意识到需要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来巩固皇权统治。

汉武帝即位初年,当时学者还是各尊各道,没有统一的思想,道家思想仍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在她身边围绕的一些朝臣也始终把道家的无为而治视为治国大道。汉武帝即位的第一年,魏其侯窦婴当上宰相,联合权臣卫绾、田蚡等主张尊崇儒术,贬抑法家,同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展开斗争。窦太后这时仍然有极大的权力,就解除了窦婴、田蚡的职务,两人只得闲居在家。窦太后窃弄权柄,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不满。

汉武帝得知赵绾、王藏等人深明儒学,就将两人召至内宫探讨儒家学术,并让两人举荐品德贤良方正且通晓经学的文人学者。赵绾推荐了他的老师,已经80多岁的申培公。汉武帝派使者隆重地将申培公迎进宫中。在申培公等人的影响下,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的儒学大师。赵绾又建议汉武帝,有些事情自己做主即可,不必禀明窦太后。这引起了窦太后的极大不满。赵绾、王藏被罢官,后关押监狱,因无法忍受酷刑的折磨,双双自杀。申培公也请假回家。

几年后,窦太后去世,支持儒家的官员重新得势。汉武帝雄才大略,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所以“无为而治”的观念显然不合乎时宜。所以,当窦太后逝世不久,汉武帝就下诏求贤,征求治国安邦的良才。他让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们每人写一篇政论文,由他亲自审阅,从中选贤任能。于是,法、墨、道、儒,诸子百家的学者纷纷上书阐述观点,渴望能够打动汉武帝。

当时有一位大儒,名叫董仲舒,很有才华,见到汉武帝下诏求策问,认为这是自己晋身之机会,也作了对策,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在这第一次对策中,董仲舒主要阐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观点,认为如果君主有道,就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国君无道,天就通过自然灾害来对统治者发出警告。这些新颖的观点,很合汉武帝的心意,但他觉得董仲舒言犹未尽,就作了第二次策问。

董仲舒在第二次对策中,着重阐述了选拔人才、任用官吏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提出了一系列选用官吏的方法。这些建议对于汉武帝整顿官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不久,汉武帝又作了第三次策问。在这次策问中,董仲舒系统地论述了“天人感应”的观点,并且提出了“王者受命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等理论。他还强调应该用儒家的思想巩固统治,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希望以此达到“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之目的。

这几道对策,正合统治者的胃口。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尤为汉武帝所欣赏。汉武帝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培养他们忠君的封建理念,以强化专制统治。儒家思想从此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虽然不利于中国思想界的兼容并蓄,共同发展,但在当时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自汉高祖刘邦以来,皇权衰微,诸侯势大,严重地威胁了中央皇权的统治。

汉武帝自小目睹七国之乱带给汉王朝的灾祸,自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所以当他即位以后,亟待处理的就是想方设法加强中央集权,凝聚朝廷的向心力。董仲舒的这些理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专制主义思想的绝对统治,故此受到了汉武帝的欢迎。

随后,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尊儒的措施。他命令在各地修建孔庙,礼遇孔子后人,同时诏令各地,推荐当世的鸿儒入朝为官,或尊为博士,为汉武帝出谋划策。他还大力兴办太学,培养人才,效力朝廷。当时,很多精通儒学的人都被委以重职,如董仲舒、公孙弘等人。

国君在治理国家时,经常会面临着种种的选择,有些时候,一个选择、一个决定很有可能决定国家兴衰的走向。聪明的君主会恪守中庸之道,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策略,做贤君明主。汉武帝即位后,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专制统治,选择了儒家思想为统治的主导思想,并推行天下,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发挥了重大作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