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商道】中智药业集团的发展史
在商道上,中庸的“辨别众理以求道”思想可以理解为企业家根据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制订灵活多变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策略。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智填从创业开始,就牢牢地把握市场行情,根据公司现实状况,转变思想,接连几次的改变使得企业的发展步入正轨。截至目前为止,中智药业集团已成长为一家颇具品牌竞争力的大型民营科技企业。
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9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十余年,民营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赖智填本身并不精通医药技术,之所以选择进军中药市场,是因为当时市场上对于中药的需求很大。赖智填认定中药市场有利可图,于是就毅然投身于中药企业之中。
最初,赖智填和很多的民营药企老板一样,主要是将中药品销售给各大医院。赖智填经过五六年的经营,生意红火。1999年,赖智填感觉做医院的业务非其所想,他有更大抱负,于是转做中药连锁。
多年后,谈到自己为什么做这个改变,赖智填回答:“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中,赚钱不能成为做药企的最终目的,更不能为钱而丧失原则。医药是健康事业,自古就讲用良心做药,是造福患者、造福员工、稳定社会的高尚工作。做这行要对自己的理想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这样才有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之下,赖智填果断地转型了。
赖智填把原来的医药商业交给副手来打理,他自己则把重点放在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上。2000年,赖智填首先通过一系列的认证获得牌照,还聘请专业的广告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万事俱备之后,以珠三角核心地区为大本营的中智连锁药店终于剪彩开张。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开了近30家。
在连锁药店成功站住脚跟,并且得到相当不错的发展之后,赖智填的商业敏感性令其心态再次转变。他感觉到要做百年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特色。赖智填没有蛮干,知道自己对企业的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于是就到北大、清华等名校听课。在给自己充足电之后,赖智填更加坚定自己发的想法。
2003年12月,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起作了10年企业规划,制定了“3610”中长期发展战略,即3年成为广东省知名品牌企业;6年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企业;10年打造精粹国药旗舰工程,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产值实现30亿元。这个计划听起来好像很遥远,但赖智填和他的团队们信心百倍,认为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赖智填再次调转船头,带着他的团队做中药生产,逐渐建立起一个从生产到销售面面俱到的中药王国。2007年,在对医药行业大趋势的充分分析与了解后,赖智填和他的团队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全资收购中山市恒生药业有限公司。恒生药业有限公司是现代化高新制药企业,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企业的运作和技术等各方面相当成熟,在南方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较大。
赖智填表示中智收购恒生,看中的是恒生的潜在优势,恒生药业可以与中智药业集团进行互补,特别是产品线的互补,这能为中智集团快速发展赢得时间和节省成本,更能为实现中智药业集团的理念——“打造精粹国药旗舰”夯实基础。并购恒生后,中智药业集团进一步强化产业布局,成功打造出符合国家GAP、GMP、GSP标准的药品生产经营产业链,形成了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的科研、生产与销售,以及医药批发、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强大而完整的企业构架。赖智填和他的团队们逐渐将打造中药产业帝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中智药业集团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赖智填适时调整观念的英明决策外,还在于他们能够准确给自己定位,始终坚持发展中药这个版块。当别人争先恐后地做起西药产品时,赖智填没有盲从,而是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劣势,认为如果做西药产品自身并不具备品牌优势,单纯地依靠仿制“大路货”是难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可是如果自主研发,无论是资金还是时间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而中药不同,一来,中药源起中国,中国人做起来知根知底不会有过多麻烦;二来,随着中医在全世界的走俏,中药也越来越得到外国人的欢迎,做中药生意有着很大的前景。出于对这些方面的考虑,赖智填将打造中药产业链作为未来企业的主要发展策略,不涉足西药领域。
2009年,国家全力推行新医改,这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赖智填以其独特的商业敏感性嗅出:如果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中智集团的发展将完成质的飞跃。为此,他经过慎密的调研,全力策划了中智“网通工程”,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将营销的重心下移至县城、乡镇、乡村等基层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智系列产品的销售额节节攀升,拿广东市场来说,中智产品销售业绩喜人,增长几乎翻了一番。赖智填抓住机遇,又一次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