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宋太宗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设置

【中庸政道】宋太宗推行“重文轻武”政策(1 / 1)


【中庸政道】宋太宗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总结前朝经验,认为唐朝的灭亡,五代十国政局混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藩镇割据、武将跋扈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巩固王朝统治,就必须削弱武将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和丞相赵普商讨国家长治久安之道。赵普认为五代十国政局混乱,臣子弑君层出不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藩镇势力太大,君弱臣强。若要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削夺大将之权,收其钱谷精兵,强化君权统治。赵普的看法和宋太祖不谋而合,于是没过几天,宋太祖就一手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在解除石守信等禁军大将的兵权后,宋太祖又将禁军一分为三,分设为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并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三衙首领。为了强化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宋太祖还进一步推行了“重文轻武”的策略。

首先,宋太祖完善科举制度,选拔大批有才华的儒生、文人,使他们进入朝廷的统治集团,让他们担任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吏以此来打破武人专权的局面。接着,又以枢密院掌管军政。军队的将领皆无权调动军队,只能由枢密院调动。枢密院则全部由文官担任。皇帝对于枢密院的官员有任免大权,这样也就等同于皇帝牢牢地将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宋太祖还处心积虑,使兵将分离。禁军各军轮番守卫边防重镇和内郡要地,既减轻了京师的供应负担,又使得将领手中无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从而不可能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宋太祖的“重文轻武”政策,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后世继任者沿袭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这在强化君权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事实上,这一策略也造成了宋朝国力积贫积弱、财政拮据、军队战斗力削弱等种种问题。宋朝立国之时,外敌主要有辽国、西夏、金国和蒙古。尽管宋王朝耗费大量银、绢向他们缴纳岁币,屈辱求和,却始终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屡战屡败,签订了许多屈辱的条约。

宋太祖作为一国之君,为了强化君权,抑制武将,推行“重文轻武”之策,这显然是不符合中庸思想的。自唐中叶以来,文武关系畸型,武臣独擅政权,导致朝代变更频繁,政局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采取措施抑制武将权力是无可厚非的,但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将所有的统兵大将尽数解甲归田,又把“重文轻武”作为一项国策来推行,就做得过头了。君主治理国家,文与武不可偏废其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并行不悖才是上策。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