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清十二帝
  4. 除奸平乱守乾坤
设置

除奸平乱守乾坤(1 / 1)


——清仁宗 颙琰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1760—1820年)

№★和珅抄灭得珍金,北狩西巡显侈心。

天理教徒攻帝阙,隆宗门上箭痕深。

嘉庆元年元旦,即正月初一,太上皇弘历与新任皇帝永琰,共御太和殿举行授受大典,弘历禅位,原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登上宝座,成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禅位之事亦有所载,除尧传舜、舜禅禹外,尚有几例,一例是唐高祖李渊,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后,被迫禅位。一例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禄山兵迫长安时,逃难四川。急不可待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李隆基被迫禅位。宋朝还有一例,宋徽宗赵佶在金军大兵压境、开封危在旦夕时,将烂摊子扔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做了太上皇。明朝景泰年,曾出现一个太上皇朱祁镇。但他和皇帝朱祁钰是兄弟关系,也是被迫做太上皇。而嘉庆皇帝不同,他的父皇弘历是真心实意禅让给他的,因而永琰是幸运的,得来全不费功夫。“嘉庆”这个年号,是弘历定的,他希望儿子 “嘉”亲王为皇帝后能永远吉祥喜“庆”。为了让臣民避讳方便,弘历将儿子的名字改为 “颙琰”,因为“永”是常用字,避讳不便。“颙”是怪僻字,可占为独有。这比雍正帝胤禛强迫他的兄弟将 “胤”字改为 “允”字,不仅高明而且通情达理。

颙琰即位,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普免天下钱粮,大赦天下。并在宁寿宫召开 “千叟宴”,让1000个老头陪父皇美美玩了一天。真是皇恩浩荡,更是孝顺有加。清朝的皇帝以孝治天下,从顺治起,历代皇帝个个是孝子,颙琰更甚。他做了皇帝,大事先禀报太上皇而后决,唯太上皇马首是瞻。弘历御殿,颙琰侍立其侧,颜色温和,恭顺敬谨,毫无倦态。在太上皇训政期间,颙琰甘作摆设,表现了孝顺之心。

【镇压白莲教】起事。正当普天同庆太上皇禅位、新皇登基之时,湖广总督毕沅报来湖北枝江、宜都白莲教暴动的消息,当时正是正月初七,颙琰大为扫兴,忙下旨派兵进剿。谁知又过数日,警报如雪片飞来,暴乱已波及全省。颙琰大惊,急禀告太上皇,太上皇毕竟老练,指示一番,颙琰赶快部署派兵进剿。派西安将军恒瑞率兵赴当阳,都统永保,侍卫舒亮、鄂辉率兵赴襄阳,鄂督毕沅专剿枝江教变。

白莲教是个宗教组织,可谓源远流长。相传元朝的韩林儿、明朝的徐鸿儒,都以白莲教名义起事。到了清朝白莲教不绝如缕,在民间秘密存在100余年。乾隆中期安徽人刘松打起白莲教的旗号,在河北鹿邑传教,发放咒符,为人治病,教徒渐多。官府以妖术惑众将其逮捕,充军甘肃。但他的弟子刘之协、宋之清继承衣钵,在湖北、四川、陕西一带,继续传播白莲教。时值乾隆末年,官府腐败、民不聊生,百姓以宗教慰藉心灵,纷纷加入,教徒发展为300万之众。刘之协等人又说,“清风已去,日月重来”,清朝又将变作明朝。又让一个小孩冒充朱家后裔,称为明朝真龙天子,准备起事。官府侦知此事,派兵围剿,将小孩和刘之协拿获。小孩被押至京城,弘历帝见是个孩子,于是开恩释放。而刘之协半路逃逸,清廷下旨缉捕。鄂、川、秦当地官府得了圣旨,派了大批衙役挨家挨户搜捕刘之协,乘机勒索。有钱的交钱,便可无事。无钱者便被诬为白莲教教徒,捕入狱中。武昌同知常丹葵更是严酷,将无辜百姓捕了几千,硬说是刘之协的教徒。百姓怨愤至极,恨官府凶狠,索性加入白莲教,一呼百应,跟着造反。这就是白莲教发生、蔓延的原因,总之是官逼民反。

几路官军奉旨进入湖北清剿,从正月到四月,不分良莠,屠杀了几万教民。湖北各地逐渐被官军扫平,唯有襄阳一带义军更为壮大。义军头目是个女英雄,名叫王聪儿,原是白莲教首领齐林之妻,齐林被官军杀死,她义愤填膺,发誓要为夫报仇。代夫为首领,率兵与官军对抗。她武艺高强,智谋超群,连败官军数次,威信更高。湖北各地教徒兵败后,大多逃进襄阳,义军势力更大。另一个首领姚之富,英勇善战,原是齐林之徒,现跟随王聪儿为义军副首领。两个人采取的战术与其他义军不同,其他义军就地与清军激战,往往是兵败城陷。而王聪儿、姚之富采取的却是灵活的流动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再乘机突袭。都统永保率兵追击,义军则进入深山老林,官军望尘莫及。官军稍一松懈,义军又反戈袭击,杀个措手不及。永保只能追随着义军兜圈子。这是襄阳义军不但没被剿灭,反而壮大的原因。王聪儿曾率军攻至武昌城下,武昌是湖北首府,令官军大吃一惊。幸而连月阴雨,王聪儿率军退去。颙琰闻襄阳久久难以剿平,下旨将永保逮回治罪。另命提督惠龄代替永保为帅,专剿王聪儿、姚之富义军。再命内大臣额勒登保到湖北助剿,荆州将军明亮赴四川清剿以徐天德、王三槐、冷天禄为首的白莲教暴乱。

此时,清廷听从明亮建议,对义军采取 “坚壁清野,各村寨设团练防卫,圈地围剿”等战略。义军兵源、粮食无法补给,惠龄一军与王聪儿义军接触了几次,连打几个胜仗。王聪儿、姚之富被迫进入河南,仍采取流动战术,等河南官军堵防,早进入陕西。颙琰严旨切责惠龄、恒瑞纵敌,防范不严,革职令其戴罪效力。命陕甘总督宜绵总理进剿大权,川、陕、鄂均受其节制。这是颙琰第三次换帅。然而王聪儿、姚之富厉害得很,摆脱官军,攻破周至、郿县,又向省府西安进发,距西安20里遇到官军阻击。王聪儿见事不可为,率军退去。义军兵逼西安真把清廷给吓坏了。当各路官军云集西安时,王聪儿率军又渡汉水,由陕南进入四川。四川义军遭官军猛烈围剿,损失惨重,几万人被官军屠杀,只剩2000余人在苦苦支撑。王聪儿、姚之富入川,与四川义军会合,声势大振。清廷闻报,又派黑龙江索伦兵及察哈尔兵助剿,各路官军进入四川向义军猛攻。然而王聪儿、姚之富又率军返回湖北,在襄阳、郧阳一带,与官军周旋。由于官军势大,王聪儿、姚之富率义军退入深山老林,官军无可奈何。官军统帅明亮认为王聪儿智勇超群,不除掉她,官军难以获胜。命刺客潜入山中,刺杀王聪儿。结果王聪儿命不该死,逃过一劫,但被刺客砍掉一足,成为残废。官军乘此机会,大举攻山。义军绝粮已久,兵力疲惫,抵不住官军猛攻,被迫撤至山顶。官军四面围定,大炮猛轰,又轮番攀攻。王聪儿、姚之富等见大势已去,跳下悬崖而死。官军将王聪儿、姚之富头颅割下,传首三省示众。女杰王聪儿之死,标志着湖北白莲教起义彻底失败。

然而,四川的白莲教军,乘官军围剿湖北时,又东山再起。王三槐、冷天禄、徐天德凶猛得很,率领义军在川东、川北纵横驰骋,官军节节败退,几十个州县告急。颙琰帝接到四川警报,十分震怒,严斥宜绵不善办理,将其撤职。另派勤勇侯勒保为督军大臣,兼任四川总督,严令限期剿灭义军。这是清廷第四次换帅。勒保以剿苗获军功,他调各路大军入川围剿,只打了几个小胜仗,便屡向朝廷上报获得大捷。颙琰下旨嘉奖。但是勒保在四川已处于进退不得的狼狈局面。王三槐等义军,不与官军硬拼,钻入川陕边界深山老林,据险固守,一有机会便袭击官军。勒保真是头痛,便想出改剿为抚的办法。于是便命建昌府道台刘清前往招抚王三槐。刘清此人是四川第一清官,深得民心,百姓呼为刘青天。他在南充做知县时,曾招抚过王三槐。他已将王三槐带回清营,但清统帅宜绵待之不善,王三槐又逃脱反叛。这次刘清接到命令,左右为难。勒保连哄带骗,说什么胜败决于刘清一身,上慰朝廷,下安黎民。刘清无可推托,硬着头皮,凭着老脸,带了都司一人进入山寨去见王三槐。王三槐见刘青天入山,出寨欢迎。但是刘清说起招降事,王三槐大为反感,说前次随大人归降,受到百般欺辱,若今再投降,恐头颅不保。刘清百般劝导,保证朝廷既往不咎,还要封官赐赏。愿留在山寨为质,让随行都司领他入清营归降。王三槐是个实在人,见刘清诚心实意,便答应随刘清出山归降。留下都司某作为人质。

谁知,刘清带王三槐进入清营。勒保翻脸不认人,大喝一声,令左右拿下王三槐。刘清大惊急劝阻道:“人家既已投诚,又何必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何况大帅的都司留在山寨为质,恐性命难保。”勒保冷笑道:“他是白莲教匪首,朝廷要犯。我岂敢容他归降。现解往京师,要杀要赦,全凭朝廷定夺,至于那个都司只能委屈他了,我也顾不了许多。”刘清叫苦不迭,只得承认上当。随即辞别勒保,返回建昌府。勒保捉住王三槐,又派兵攻打义军山寨,义军杀死被作为人质的都司某,奋勇抵抗,但因实力悬殊被击败。副首领冷天禄假意乞降,夜间奇袭勒保大营,然后从容逃逸。

王三槐被押至京城,颙琰亲自坐殿审问,王三槐倔犟不屈,只供认四个字:“官逼民反。”颙琰厉声问道:“难道四川一省就没有一个好官吗?”王三槐道:“建昌府道台刘清便是清官,若官员都和刘清一样,我等何必起事。”颙琰听了,大为羞愧。命押下王三槐,暂不加刑。其实颙琰心中早已知晓,百姓舍太平之民不做,铤而走险,完全是官府逼迫压制的结果。他心中对逼民造反的贪官恨之入骨。他向天下连颁几道谕旨,其中有几句说得十分沉痛:“百姓生长太平,非万不得以,谁肯不顾身家而铤而走险,皆因官府压迫而致。自古唯有用兵敌国,从不闻用兵于吾民。即便真是白莲教教匪,亦我大清赤子,本是良民。”颙琰很清醒地看到,白莲教之乱是官府为发财,压迫剥削百姓而造成的。他镇压白莲教,是把屠刀砍向大清属下的老百姓。颙琰还悲愤地写了一首诗:

№★内外朝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

玉杯饮遍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平时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此诗可译为白话:京城内外的官员都是高官厚禄,但没有人为我分担忧虑和劳苦。你们饮酒的玉杯盛满了千家万户的血,你们家中点燃照明的银烛是用百姓的膏脂做成的。你们压迫百姓,老天爷流泪,老百姓也流泪。你们笙歌达旦享尽富贵,但百姓的哭声超过了你们的歌声,你们平时都说皇恩浩荡,其实辜负皇恩的就是你们这一班人。这首诗痛斥贪官污吏,不顾国家,不顾君恩,不顾百姓,只顾享乐,其实他们的荣华富贵,全由老百姓的血泪脂膏铸成。痛恨贪官,同情百姓之情跃然纸上。如果出于真情实感,颙琰真是太伟大了。自古帝王谁曾写过这样的感情炽烈、切中要害的诗句。当然他把罪责全部推给下层官员,这是封建专制君王的特点,也不必过分苛责。

于是他下旨表彰刘清、赵华、吴桂等清官,严厉惩办了一批像武昌常丹葵、达州戴如锽等逼民造反的贪官,均是旌清官、惩贪官、平民愤的意思。

然而剿除王三槐一股义军,仅是官军暂时取得胜利。湖北的义军失败后涌入四川,与四川义军结合一起,声势更为浩大。由于勒保诱捕王三槐,义军反抗情绪更加炽烈。除了徐天德、冷天禄、王廷诏几股部队之外,又出了一个冉天元,更是勇猛善战。几股义军纵横驰骋于川、鄂、秦边界一带,连败官军。统帅勒保围追堵截,招数用尽,效果甚微。颙琰很是震怒,逮勒保治罪。另派额勒登保为川、鄂、秦经略大臣,德楞泰为参赞大臣。这次总算用对了人。额勒登保、德楞泰都是身经百战、智勇双全的名将。额勒登保手下有两员汉将,一是杨遇春,二是杨芳,更是勇力过人,韬略超群。额勒登保率领将士,仍用坚壁清野、团练防御等战术,边剿边抚,又用了五年时间,才将义军扑灭荡平。白莲教教主刘之协也被活捉。其中战争过程,笔者不再赘述。但要特别指出的是,颙琰颁布了一道特旨:“只治从逆,不治从教。”意思是参与反清叛乱,官军必坚决剿灭,但加入白莲教,官府不予追究治罪。这一宽大政策,瓦解了义军,使官军最后获得胜利。

清廷为了镇压白莲教,连续用兵九年,死伤了十余万将士,屠杀了几十万义军,耗费国库之银达二亿两之巨。造成官民两困,加速了大清的衰弱。白莲教头目以复明反清为号召,旨在推翻清朝统治。任何一个国家政权都不能容许。将白莲教视为邪教,予以打击,也不过分。然而,清朝官员以搜捕白莲教为借口,株连无辜,残杀百姓,而大发横财。老百姓忍无可忍,加入白莲教,参加反压迫起义。如此性质就变了,因此后来的白莲教举事,便不能视为暴乱,应是人民的反压迫大起义。清军镇压起义,罪责难逃。另外,我们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事件。白莲教起义发生于嘉庆元年,完全是乾隆末年官府腐败造成的恶果。责任不在颙琰,而在弘历。颙琰虽镇压了白莲教,但能认清这是 “官逼民反”,同情百姓的遭遇,在进剿中施行宽大政策,这也难能可贵。同时,颙琰身在庙堂,心在前线,全神贯注前线作战动态,先后撤换了五个碌碌无为的统帅,最后任用额勒登保促成大功,确有知人善任之明。他的指挥才能也略见一斑。

【诛杀和珅】是颙琰在位期间的最大功绩。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因年老衰弱至极,寿终正寝,崩于养心殿,享年89岁。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南越王赵佗曾活了100岁。但他是地处粤桂的小邦之主,不是一统华夏的皇帝。因此弘历可算为在位时间最长、享寿最高的中国皇帝。在太上皇病笃期间,颙琰日夜侍奉在旁,太上皇崩世,他抚棺号哭,服丧三年,真是个大孝子。并谥弘历为纯皇帝,庙号高宗。埋葬于遵化县东陵之裕陵。裕陵是弘历亲选的万年吉地。他死后不埋在易县西陵,而埋在东陵,可看出他不愿追随父皇胤禛,而更崇拜祖皇玄烨的意愿。

谁也没有想到,在国丧期间,颙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出击,将和珅逮捕入狱。

颙琰在嘉邸期间,便痛恨和珅贪污腐败、专权误国的行为,更鄙视和珅媚主的无耻丑态。只是因太上皇在世,宠信和珅至极,至死不悟,他也不愿拂怒太上皇之心,因而隐忍不发。颙琰极为明智,他登位之后,对和珅采取欲擒故纵之计,国家大事往往让和珅办理。有大臣提出异议,颙琰说:“朕尚要重用和珅。”以此稳住和珅,以防他变。太上皇崩世,他下旨让和珅与尚书福长安在乾清宫为太上皇守灵柩,这名义上给和珅极高的荣誉,实际上将其软禁于宫,不能擅自出入。须知和珅当时是内阁领班大学士、军机大臣,更是步军统领 (九门提督),掌控京师治安大权,就像雍正朝隆科多一样,隆科多就是凭借步军统领的权力,帮助胤禛登上宝座。但和珅被软禁在乾清宫,实际上解除了其兵权。颙琰这一招,真是高明。

朝中大臣已窥破颙琰要惩治和珅的意图。御史广兴,给事中广泰、王念孙首先上疏弹劾和珅偷改朱谕、擅娶宫女为妻、私藏禁物、贪赃枉法等罪。颙琰闻奏,立即派侍卫将和珅逮捕入狱。太上皇正月初三崩世,正月初八和珅便被逮捕。之间只隔了五天。颙琰行动可谓迅速,可见蓄谋已久,迫不及待。同时入狱的还有和珅死党、军机大臣福长安等。

颙琰下旨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负责审讯。经过几日审讯,列出和珅20项大罪。按律应凌迟处死。颙琰又下旨抄没和珅家产,抄得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颙琰与朝中大臣都大吃一惊。和珅的儿媳十公主,慌忙入宫,向颙琰苦苦哀求,将头磕得流血,颙琰才答应免去和珅磔刑,赐其自尽。同时不杀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和次子丰绅殷绵,并留下一点财产让额驸丰绅殷德和十公主养老。正月十八,颙琰下旨赐死和珅。和珅在狱中以白绫三尺悬梁自尽,军机大臣福长安被押至狱中,观看和珅自尽的全过程。这相当于陪斩之刑。福长安吓得魂不附体。福长安是傅恒之子,颙琰的姑舅兄弟,不诛杀他,算是给功臣傅恒一点面子。群臣上疏请诛杀和珅党羽,一网打尽。但颙琰却适可而止,只将少数亲信伊江阿、吴省兰、吴省钦、李潢、李光云等革职,其余概不株连,望其悔过自新。和珅之弟和琳,曾任四川总督,好在死于和珅之前,只追夺职爵了事,真是早死早幸运。

那么抄出的和珅财产到底有多少呢?当仪亲王永璇率侍卫入和家抄查时,都惊得目瞪口呆。和珅的府第宛若宫殿,又似人间天堂,亭台楼阁、池沼榭廊、雕梁画栋,规制如宁寿宫,华丽如圆明园。锡晋斋全用楠木建成。其他珠宝古玩不计其数。在夹墙中抄出黄金32000余两,都是1000两一锭的大元宝。在地窖中挖出白银200余万两。另有淑园一座,田庄1300余顷,房产1000余间。还有京城百余家当铺、商号。有人估算和珅家产有2亿两白银,甚至有人估算为8亿两。当时清朝一年的收入才七八千万两白银。和珅的财产,相当于清朝十几年的总收入,真将人骇杀。内务府存有抄查清单一份,仅仅罗列和府的珠宝玉器杂物。计:赤金首饰3657件,大东珠894颗,珍珠179串,散珠五斛,红宝石顶73个,祖母绿翎管11个,翡翠翎管825个,奇南香朝珠698挂,赤金大碗50对,玉碗10对,金壶4对,金瓶2对,金匙480个,金盆1对,金盂1对,水晶缸5对,珊瑚树24株,玉马1匹,银杯4800只,珊瑚筷4800副,镀金象牙筷4800副,银壶800个,翡翠西瓜1个,猞猁狲皮80张,貂皮260张,青狐皮38张,黑狐皮120张,玄狐皮10件,白狐皮10件,洋灰鼠皮300张,灰狐趾皮180张,海虎皮30张,海豹皮16张,西藏獭皮50张,绸缎4730卷,纱绫5100卷,绣蟒缎83卷,哔叽30匹,猩红洋呢30匹,各色布49捆,葛布30捆,各色皮衣1300件,绵夹单纱绢衣3200件,御用纬帽2顶,绣龙黄马褂2件,酱色缎四开襟袍2件,白玉玩器64件,西洋钟表78件,玻璃衣镜10架,小镜38架,铜锡器皿7300余件,铜钱6000吊。和珅财产抄查清单在世流传几份,不知哪份是真,哪份是假。另外和珅的家奴刘全获罪抄家,也被抄出白银20万两。和珅在家乡蓟县修建坟墓,下有地宫,上有享殿,民间称为 “和陵”。

和珅庞大的财产,用 “富可敌国”比喻,犹嫌不足,真是 “天上神仙府,人间和珅家”。晋朝的石崇、王恺堪称豪富,与和坤相比,却如沧海一粟。乾隆爷最爱奢华,但桂圆大的珍珠,皇宫无有,而和珅府倒有几十颗。和珅可为古今第一豪富,当然也是古今第一贪官。那么和珅的财富从何而来,怎么聚敛起如此巨大的财富?和珅的祖先曾做过官,但到他手里却 “少贫无籍”,因而祖先并没有给他留下可观的遗产,巨大的财富全由他一人聚敛。和珅当大学士就20年,还做过户部、刑部、吏部、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崇文门监正等官。这些官职大多既有 “权”,又有“利”。只要想捞钱,都可以说是肥缺。笔者分析:清廷给和珅罗列的20大罪状,大部分是僭越、违制、大不敬等虚罪名,除此之外,便是罗列他的巨大的财产数量,至于用什么非法手段攫取巨财,20大罪状中只字未提。可见清廷仅以财富巨大、来源不明来论罪,并没有掌握他犯罪的过程。其实和珅极为聪明,他不会在账目上做文章,直接贪污公款 (即便现在的贪官也不会干那种傻事)。和珅的财富主要是通过受贿而来,你送我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无凭证。譬如户部尚书有向各地各部门拨款的权力,各地督抚、各部官员,便要孝敬。刑部尚书有审判定案的权力,如网开一面,犯官必要报效。吏部尚书有考铨的权力,几句话可让你升官也可让你降职,不送银子,休想升官。至于崇文门税监是清朝几百年来人人皆知的肥缺,全国各地的货物要进入京城,非到此报税不成。各地富商要想少报税,多赚钱,必先用钱打通关节不可。乾隆六次南巡,大小事由和坤一人筹办。巡行中,他是开路使者,各地督抚以下官员,若要见驾,非听他安排不可。因而六次南巡,他获得的馈赠多得惊人。另外,乾隆帝还将督造宁寿宫及花园之类的差使,也交给了和珅,其中回扣也大得惊人。和珅还在京城和蓟州、通州投资开了百余家当铺、银号、商店,垄断了市场,凭权势与民争利,真是一本万利。其出租房、出租田每年都有可观收入。总之,得之收贿也罢,垄断营利也罢。羊毛出在羊身上,归根结底是民脂民膏。大贪官和珅如此,更多的小贪官也如此,只有苦了老百姓。前人有 《贪官离任诗》:

№★来时萧索去时丰,财宝金银一扫空。

独有江山移不动,临行描在画图中。

正是大小贪官的写照。可见乾隆末年,吏治腐败之烈。因而颙琰不杀和珅无以清吏治,不杀和珅无以谢天下。

然而,巨大的财富没有被和珅带入坟墓,反为财富所累,自己先进了坟墓。钟鸣鼎食、妻妾如云、奴仆成群的生活他只过了几十年,皆化烟云而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争名图利一场空。无论豪富盖世,到头来都化成几根枯骨,要钱何用?古联曰:“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了便成灰。”这是一副咏煤炭的对联,很是贴切,也蕴涵着 “盛极必衰”的道理。和珅的兴起与覆灭,不是这样吗?

颙琰诛杀和珅,从稳其心、发动、逮捕、审判、抄家、赐死,先后只用10余天,出手快速,有理有节,干脆利索,真是传奇般的大手笔、大杰作。善后,不株连、不扩大,适可而止,一石入水,波澜不惊,亦可见手段睿智高明。为国除奸,为民除害,割去一颗大毒瘤,剪除了中国历史上天字第一号大贪官,真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颙琰在位25年,如果什么事不做,仅诛杀和珅,则可名播千秋,功存青史。更遑论其他。笔者赞赏颙琰的魄力。

【平靖海疆】颙琰杀了和珅,平了教乱,满想励精图治,造就个太平世界。但他是个多灾多难、命运蹇舛的皇帝。从嘉庆五年起,东南沿海海盗横行,劫夺商船,抢掠海岸,海疆无一日安宁,真使他日夜难眠。

中国海盗问题由来已久,明朝中期日本海盗横行,经常登陆抢掠,明朝费了百年时间,才将倭寇荡平。到了明末清初,海上盗徒不减,又出现郑芝龙、李魁奇、刘香老等海盗在浙、闽、粤海上横行。受官府欺压的渔民也加入海盗行列。清朝康熙年间,海禁稍稍开放,大批西洋传教士涌入中国,这与康熙帝重用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有密切关系。传教士先行,西洋贸易货船也接踵而来,其中以葡萄牙、荷兰居多,均以澳门为基地。印度被英国占领后,英国大量商船在外洋行驶,又经常闯入中国内海。外国商船的频繁航行,给海盗造成发财的机会。最可叹的是乾隆末年,安南国王阮光平为解决国库亏损,竟公然组织海盗上海抢劫,并供给海盗船只,封海盗官爵,抢来的金银财宝各分一半。中国海盗见有如此好事,也纷纷加入。抢劫的目标以外国商船为主,有时也上岸抢掠。嘉庆五年,海盗在台州登陆抢劫,被定海总兵李长庚击败,捉住几个海盗头目,都挂着安南国总兵官衔。清廷为此多次行文安南,严斥安南养盗为害。后来安南内乱,广南王后裔阮福映灭了阮光平王朝,建立新的阮氏王朝。多次上书清廷,言养盗为害系阮光平父子所为,与己无关,并声称要消灭海盗,又派使进贡,请求清廷册封。颙琰见阮福映很是恭顺,便封他为越南国王。从此海盗失去越南保护,声势减弱不少。但是海盗吃惯了海上利市,让他洗手不干,比登天还难。大约在嘉庆六年,浙江、福建海上出现两股海盗,一是以蔡牵为头目,一是以朱为头目,两人都是福建人,出没海上多年,由于勇猛善战,渐渐吞并其他海盗,独霸闽浙海面。而蔡牵势力最大。他们各拥有百余艘战船,纵横外洋内海,遇到外国商船,一艘船须交通行税400银元,进港加倍。中国渔船、商船出洋,也须交保护费若干,方得通行,否则武力劫夺。这和现在亚丁湾的索马里海盗行径几乎一样,只要财,不伤命。可谓盗亦有道。英国政府多次向清廷交涉,愿出兵平海盗,但以通商为条件,均被颙琰一口拒绝。于是清廷下令剿灭海盗,平靖海疆。

由于定海总兵李长庚熟悉海上形势,曾剿海盗有功,颙琰对他很是赏识,擢拔他为浙江水师提督,让他担负剿灭蔡牵的大任。浙江巡抚阮元素有文名,兼通武略,对李长庚极为倚重。李长庚献策,若要平海寇,必须造船铸炮。阮元极为赞同,筹款10万两,让长庚造船铸炮。不消几月,造成大船30艘,名为 “霆船”。又铸成巨炮400门,配备霆船。官军有了大船巨炮,出巡海上,果然航行平稳,再兼大炮助威,连打几个胜仗。蔡牵船小,无法抵御官军。蔡牵愤懑至极,到定海普陀山进香,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被李长庚探知,放出霆船,将普陀山包围,击沉海盗船几只。蔡牵驾小船逃遁。

蔡牵逃至海岛,再三寻思,认定连吃败仗是因为官军船大,自家船小。他有的是金钱,派人潜入沿海港口,让当地船商为他制造大船。造船商只为赚钱不顾法纪,竟给蔡牵造了十几艘大船,又贿通官府,佯称运货出海,把一艘艘大船交给海盗。这些巨舰比官军霆船还要高大宽敞。蔡牵有了巨舰,有恃无恐,重新纵横海上,劫夺台湾运往内地的大米数千石,很是猖獗。嘉庆九年春,蔡牵会合朱,进犯温州,温州总兵胡振声仓促出海截击,在浮鹰洋,被海盗大船轰击,全军覆没,胡振声被击伤,落入海中淹死。海盗登陆,官军四散溃逃。

颙琰接到警报,将闽浙两省水师大权委以李长庚一人,命他出海剿敌。李长庚升了官,感恩图报,誓灭海寇以报圣恩。是年仲秋探得蔡牵海盗驻屯马迹洋某海岛,立刻率领水师袭击,蔡牵未加防备,被官军击败,两艘战船击沉。蔡牵所乘之船风帆被炮击破,但因风顺,逃出马迹洋。这年冬季,李长庚又败蔡牵于甲子洋,再败于青龙港。然而蔡牵无愧海上英豪,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嘉庆十一年,竟然率舰队进攻台湾。他攻破鹿儿门,沉舟塞港,以阻官军来援。然后率军深入内地,攻克凤山。台湾当地居民不堪官府压迫,乘势加入海盗队伍,声势浩大。乘胜又进攻台湾府城 (今台南市),官军拼死守卫,府城尚得保全。蔡牵率兵在台湾纵横驰骋,官军根本不敢出剿,遂自称 “镇海王”,长驻台湾。

蔡牵攻入台湾,府城被困,清廷大为震动。颙琰急派成都将军德楞泰率川兵4000火速渡海清剿。又命李长庚亦带水师到台湾担当主攻大任。川兵未到台湾,李长庚已先入台湾。他见鹿儿门被沉船堵塞,官军船队不得靠港登陆,派人探路,得知有一小港安平港,可直通府城,便令总兵许松年、王得禄率兵驾小舟潜入。自己守住南汕、北汕,堵住蔡牵遁北之路。许松年、王得禄均是智勇双全、擅长水战的猛将,从间道驶入安平港。蔡牵毫无防备,仓皇迎战,五战五败,被官军击沉30余只小船,毙伤海盗1000余人。蔡牵早知大陆援军必来,台湾难以久据,便率舰队从北汕突出遁逃。刚至北汕海口,便遭到李长庚舰队的截击。此时后有追兵,前有伏兵,蔡牵叫苦连天,只得拼死苦战。李长庚豪情万丈,下令全军奋勇冲锋,必要生擒蔡牵。然而天不助官军,忽然狂风大作,浪潮涌涨几丈,被塞滞的鹿儿门,沉船漂起,顿时成为畅通水道。蔡牵急忙夺路而逃,李长庚率舰追赶,但因船小,经不起狂风巨浪,战船颠簸摇摆难以前进。而蔡牵船大,却乘风破浪而去,一入大海,辽阔万里,早不见踪影。

台湾之战,蔡牵逃逸。李长庚总结一条,欲灭海盗,必须再造大船,不能先从装备上输于海盗。他立刻将造船计划呈报闽浙总督玉德。玉德本庸碌无能,更嫉贤妒能,回复说:造船需时需银,岂可立就。朝廷严旨速剿,应尽快出海剿匪,不可拖延,违者军法从事。此时李长庚进退两难,欲出海攻剿,船小难比敌军。欲不出战,玉德催促不已。幸好提督有专奏权。李长庚无奈,向朝廷报奏实际情况。颙琰果然英明,阅毕奏章,知长庚事出无奈,下旨将玉德革职,另派阿林保继任闽浙总督。谁知阿林保更刁滑,他到任后,立即召来李长庚密议,他说,蔡牵在海上,进剿如大海捞针,徒费时力。不如斩一敌首,说是蔡牵之首级,报捷朝廷。蔡牵是何模样,朝廷哪里知晓。你我也不穷年累日在海上奔波,省心省力,岂不美哉。李长庚固执至极,声言愿战死海上,不愿作假虚报。两人话不投机,李长庚拂袖而去。阿林保见他不从,恐道出实情。恶人先告状,一月之内连奏三本,弹劾李长庚恃才骄傲,又说怕死怯战。颙琰接到奏本,不免怀疑,密命浙江巡抚清安泰调查。清安泰是个正人君子,经过调查,上奏颙琰,将李长庚忠君爱国,剿敌两年,几过家门而不入及倾家资造船等事迹一一奏明。并说李长庚熟知海上形势,擅长海战,平海灭敌,舍长庚别无他人。颙琰接奏长叹一声,连说险些冤枉功臣。下严旨斥责阿林保:“阿林保莅任旬月,专以去长庚为事,朕若误听谗言,岂非自杀良将。嗣后剿盗事宜,责成长庚一人,阿林保不得掣肘。若再忌功诬告,必革职严办。”阿林保诬告不成,却遭圣旨严斥,心中更恨李长庚,立即传下羽檄,催李长庚出海征战。

李长庚刚刚休战一月,正积极准备出剿。万事未备,却接到总督十几道催战文书。固然朝廷责成他专剿,但阿林保毕竟是顶头上司,不愿再次失和。于是李长庚不甘示弱,拼了老命,率军出海。嘉庆十二年,李长庚在海上追踪蔡牵数月,连打了几个胜仗,另一盗首朱 也被击败。蔡牵此时只剩战舰三艘,逃入黑水洋。李长庚率水师驶入黑水洋,亲自擂鼓,围攻蔡牵。蔡牵被围,拼死力战。两军大战黑水洋,十分激烈。蔡牵船帆被击破,李长庚下令纵火烧敌船,敌船一艘已被烧着。李长庚亲自驾舵,直逼蔡牵之船。突然蔡牵船后吐出一团烈火,接着一声巨响在李长庚头上炸开。李长庚被炸得血肉模糊,顿时身死。主帅已死,官军人心大乱,遂率船队退出黑水洋,蔡牵率破船三艘逃到越南海内。

李长庚战死,颙琰大为震惊,追封李长庚为壮烈伯,谥号忠毅,建专祠永久纪念。又下旨任命李长庚部将王得禄、邱良功两人都为水师提督,率队出海,为李长庚报仇。

蔡牵逃到越南,休整两年,又卷土重来。他是个死不服输的主儿,若他长居越南,官军也无可奈何。但他发誓要报仇,要与官军作战到底,又率舰队到达黑水洋海面。王得禄、邱良功等蔡牵已久,一闻此讯,火速赶来。这次官军船大势众,将蔡牵包围在黑水洋海面,两军枪炮互轰,真是一场激战。战了几个时辰,王得禄突然发现,海盗射来的枪弹,竟是白花花的银元,其中大多是墨西哥鹰洋。他突然醒悟:海盗弹药已尽。于是指挥全军猛攻。炮火像暴雨一般向敌船猛射,蔡牵所乘大船,风帆破碎,桅杆击断,在海面上滴溜溜乱转。忽然一声巨响,蔡牵之船爆炸,顿时沉入海底。原来蔡牵感到此时真正陷入死地,便下令塞住炮口,燃放自炸。船上200余名海盗与 “镇海王”蔡牵都葬身鱼腹。官军都惊呆了,对蔡牵顽抗到底、炸舟自沉的行为,产生敬意。

蔡牵之死,标志官军剿除海盗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颙琰大喜,祭天告庙,庆贺平靖海疆。因为海盗为害,从嘉庆五年到十五年,已历10年。损伤了多少兵力,耗费了无数钱财,真让他伤透脑筋。他突然认为,海盗为患,是西洋商船在沿海频繁活动的结果。他素来痛恨洋人在内地传教,又恨洋人通过澳门向内地输送鸦片,伤害国人。于是下了一道御旨,一、严禁洋人在中国传教,现存传教士一律驱逐出境;二、严禁鸦片输入。国人贩卖及吸食鸦片者严惩不贷。此旨一下,各地禁教禁烟,把传播福音的圣使都驱逐出境。西洋人德天赐不知厉害,又在广东私刻 《圣经》,被官府捉拿,充军热河为奴。另一个西洋人兰目旺又潜入湖北传教,在耒阳县被查获,有旨传下,处以绞刑。英国军舰13艘由舰长度路利带领,登陆澳门,占据炮台。又投书两广总督吴熊光,要助剿海盗,以通商为报。吴熊光称海盗已平,不劳费力,并拒绝通商要求。颙琰闻奏报,传旨吴光熊。“英舰如再纠缠,当出兵剿办”。英国舰长度路利见清廷强硬,赶快溜之大吉。不久英国政府又派使臣墨尔根直接到北京,要求觐见清朝皇帝。礼部及理藩院官员,让他觐见时行三叩九拜大礼,墨尔根倔犟得很,坚决不允,又让他仿照当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觐见乾隆时单腿下跪之礼,墨尔根也一口拒绝。颙琰闻报,十分恼怒,下旨将墨尔根驱逐出境。

总之,此时的颙琰认为海寇已除,天下太平。便频繁出京巡行,今年到关外谒陵,明年到五台山巡游,后年再到热河木兰秋狝。真像个升平世界、太平天子。岂知一场大祸又悄悄临近。

【紫禁城变乱】是清朝开国200年来最惊骇的大事件。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北京天理教教徒攻入紫禁城,使天下震动。提起这个大事件,还须从头说起。

颙琰一生命运多舛,倒霉之事在他身上频频发生。刚即位便遇上白莲教起事。教乱甫平,海寇又起。嘉庆八年二月某日,他从圆明园返回大内皇宫。刚进顺贞门,忽有刺客手持钢刀向他扑来。幸亏定亲王绵恩等在侧,奋力将刺客制伏。皇帝遇刺,在大清朝还是第一次 (雍正遇刺仅是传说)。那个刺客名叫刘德,是京中无业游民,因饥寒交迫,气愤至极便想杀皇帝消气解闷,没有多大背景,将他磔死了事。到嘉庆十六年,京师上空出现彗星,俗称扫帚星。钦天监上奏说,彗星出现应有兵灾。这可把颙琰吓坏了。当即询问钦天监官员,看如何能禳解避灾。钦天监奏报,兵灾应在嘉庆十八年闰八月。并建议将闰八月移改在十九年闰二月,或许能消弭兵灾。颙琰立即准奏。并戒了几天斋,让百官提些批评意见。又赦免犯人,停止秋后处决犯人。紧张了几个月,渐渐将此事忘却。

然而,皇帝下旨将十八年闰八月,改十九年闰二月。这真是件天大的怪事,自古至今,闻所未闻,顿时在天下引起骚动,老百姓也惊慌失措,生怕大祸将至。但是,在直隶、河南一带活动的天理教头目,认为这是老天赐予他们发难起事的良机。天理教原是白莲教的分支,亦称八卦教。清廷取缔镇压白莲教,他们便以天理教名义活动。天理教有两个大首领,一名李文成,在河南掌教。一名林清,在北京掌教。当时直隶、河南两省大旱数月,滴雨未下,庄稼不收。百姓饿得恐慌,纷纷加入天理教,以慰藉心灵。因而教徒越来越多。于是李文成将教徒分属八个教区,如同八卦形式,分布直隶、河南两省。当朝廷宣布改移闰月时,李文成和林清都认为起事是天意,不可违背。于是合编出几句谶语:“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八卦已算定,清朝将要垮。移改也无效,天理不容它。”这几句话确有不小的煽动力,直隶、河南两省的教会大小头目,都认为改朝换代的日子到了。为此李文成亲自两次到京城与林清商议大事。两个大头目认为天意难违,良机不可失。于是歃血为誓,约定嘉庆十八年闰八月中秋,直隶、河南二省同时举事,然后李文成从河南率兵入京会师。李文成回到河南滑县,秘密进行布置。但是事出突然,有个天理教教徒竟向滑县知县强克捷告密,将天理教欲起事尽行抖出。强克捷一听,惊得目瞪口呆。惊魂甫定,立即派差役火速密报卫辉府知府郎锦麟和河南巡抚高杞,要求省、府发兵剿除。谁知高杞和郎锦麟都认为强克捷是神经过敏,小题大做,骇人听闻,将密报扔在一边,不予理睬。这可把强知县急个半死,连连叫苦。他又想,李文成是滑县人,他如真要起事,知县难逃干系,朝廷问罪首当其冲。巡抚与知府如坏了良心,毁了密报文书,反说我知情不报,到那时,有口难辩,唯有死路一条,不如先发制人,捕了李文成再说。计议已定,连夜召集三班六衙、捕快、差役等百人,佯称出外夜巡。半夜时分,到李文成住宅,强克捷命衙役包围李宅,然后亲自叩门。李文成当时已入寝,忽闻知县半夜登门,心中惊疑万分,见前后门已被封锁,只得强作镇静来迎知县,强克捷大喝一声,众衙役一拥而上,将李文成缚个结实,拽回县衙,强克捷当即升堂审问。李文成坚决不招,昂首挺胸,反质问官府胡乱捉人,冤屈良民。强克捷下令用刑,众衙役上前,挥着大板一阵乱打,打得李文成皮开肉绽,血流遍地。李文成是个硬骨头,越打嘴越硬,就是不吐半个字。强克捷也是固执,不招刑法更重。急呼衙役夹棍伺候,扳倒李文成,套上夹棍,用绳猛拉,李文成哎哟一声,昏厥不醒。冷水喷醒,开口又骂。强克捷火冒三丈,连喊打打打!一个衙役上前,用脚猛踩夹棍。只听啪地一声,李文成小腿骨双双被踩断,顿时两眼翻白昏死过去。强克捷命拖入牢中,用镣铐锁死。

李文成被逮入狱,天理教徒气愤至极。九月初七,3000余名教徒各拿家伙,攻入县城,滑县衙门只有几十个衙役,瞬间逃得净光,只留下强克捷一家老小。众教徒恨之入骨,一拥而上,千刀齐下,一阵乱剁,全成肉泥。众教徒又砸烂监狱,救出李文成。李文成对教徒头目说:“我与林清约定九月十五起事,然后到京城会师,现在提前起事,官军必然防备,到京城会师,恐不能实现。事已至此,岂能罢休,索性插起大旗造反罢了,只是怕误了林清大哥的大事。”李文成腿骨已断,不能动弹,命教徒兵分两路,一路攻山东,一路攻直隶。

颙琰正在热河狩猎,玩得正痛快,忽闻滑县天理教徒起事的警报传来,大为震惊,以600里加急谕旨,命令直隶总督温承惠、山东巡抚同兴、河南巡抚高杞配合围剿,并布置重兵沿黄河防御。滑县天理教军被阻滞黄河以南,不能北上。唯有直隶长垣、山东曹州的教徒发兵响应,杀了县官,占据城池。

在京城的天理教大首领林清,也在京加紧布置起事。眼看九月十五临近,河南方面半点消息也没有,也无来人接头。林清决计单独按约发难,以应闰八月的天命。他真是个乱世豪杰,早已制定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乘皇帝不在京城,攻入紫禁城,闹个天翻地覆,乾坤倒转,即使鱼死网破也不枉活一生。他已经用重金买通宫内几个太监,里应外合,成功大有可能。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即原历书嘉庆十八年闰八月十五)林清命令头目林爽率领200余名教徒潜入京城。傍晚时分由太监带路,攻入紫禁城,教徒们头缠白布,呼啸前进。100人由太监刘进亨带领,攻打东华门。100人由太监高广福引导,攻打西华门。东华门侍卫关门及时,将教徒堵在门外。西华门侍卫猝不及防,被教徒冲入,一路呐喊,一路乱砍,侍卫、太监一个个被砍倒,胆小的四处躲藏。但是紫禁城内,宫殿林立,像进入迷宫一般。要找乾清宫或养心殿谈何容易,在宫里转了几圈,迷了方向。有一伙转到隆宗门,又有一伙转到养心门。见宫门紧闭,用刀乱砍,用箭乱射,高声呐喊。此时,皇次子绵宁、贝子绵志在宫中夜读,听宫内喊声大作,知有非常之变。提起火铳冲出宫外,见有一人爬墙,开枪击倒。又有两人攀树而上,欲跳墙而入,绵宁、绵志一齐开枪,再击毙两个。教徒再不敢翻墙,只在外面大喊大叫。大约有半个时辰,诸王大臣率火器营、健锐营士兵1000余人先包围皇宫,再冲入宫内,一阵清剿,活捉70余人,其余均被打死。内应太监刘进亨、高广福、闫进喜也被抓获。一场激变终于平息。次日,兵部尚书托津英和率兵冲入黄村,将大首领林清逮捕。绵宁派快马将平乱捷报送达颙琰。当时,颙琰銮驾正在途中,接到报告,惊喜交加。传下圣旨,封皇次子绵宁为智亲王,那杆毙敌的火铳也封号 “威烈”,封绵志为郡王,对率军入卫的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加双俸奖励。左思右想,认为自己上干天怒,下激民怨。于是在途中颁发罪己诏,诏书中写道:

我大清立国一百七十余年,厚泽深仁,爱民如子。朕未能仰绍先祖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遭此突变,实不可解。总因德凉愆积,只能自责罢了。但众臣 “因循怠玩”,实为大弊,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较之明季梃击一案,有过之而无不及。惟有反躬修省,改过自新,上报天怒,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忠良,则当赤心报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如自目卑鄙,则应挂冠致仕,了此残生,切勿尸位素餐,以增朕罪。笔随泪洒,通谕知之。

罪己诏,说白了就是皇帝向臣民检讨罪过的道歉书。大清开国以来,下诏罪己除顺治皇帝外,就数颙琰了。说起来也难能可贵。诏书承认自己“德凉愆积”,要反省,要改过自新,算有点诚意。可最后又将罪责推在臣下,说他们 “因循怠玩”,尸位素餐。自责少,责人多,检讨极不深刻。这是颙琰的老毛病。然而,诏书说对了,这次紫禁城变乱,确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有史以来,闻所未闻,骇人听闻。发生在颙琰身上,真是命运乖舛,倒霉到极点,但笔者认为,大臣玩忽职守,京城防卫不严,这是表面现象。天理教徒舍命攻入皇宫,并非仅仅是应 “闰八月”的天意。官吏腐败,抚民不善,逼民造反,才是真正原因。各地官吏不得辞其咎,皇帝颙琰更不得辞其咎。笔者咏诗而叹:

№★祸乱横生紫禁城,千秋奇变实堪惊。

官家逼得人民反,嘉庆何须怪众卿。

平时不防火,现在火燃眉睫,防只能是以后的事,再喊也无益,目前唯有灭火。对如此严重的冲击皇宫事件,颙琰当然不会仁慈,镇压是唯一的手段,否则大清江山就要毁于一旦。颙琰亲自在瀛台审讯林清及刘进亨等几个太监,然后凌迟处死。对负责京师治安的步军统领吉纶,左翼总兵玉麟,予以革职处分。(老实说,这个处分太轻了)同时对河南滑县、山东曹州、直隶长垣的天理教也采取大规模清剿行动。山东曹州的教乱,被那个劝降王三槐的青天老爷刘清带兵扑灭。直隶长垣的教乱,被兵部尚书托津英和率兵镇压,然后托津英和所带的东北索伦兵又入河南助剿。清剿河南的清军统帅是陕甘总督那彦成,他是前内阁大学士阿桂的孙子。阿桂是征金川、征缅甸的名将,那彦成才智远逊乃祖,他率军到卫辉,畏天理教势大,逗留不前。而他手下大将杨遇春却英勇得很,率军攻破天理教据点道口镇,那彦成才壮着胆子率军直趋滑县。滑县是天理教的发源地,大首领李文成便在城中,他虽然双腿残废,但颇有指挥才能,率教徒拼死抵抗,再兼滑县城池坚固,那彦成围攻10余日,滑县城岿然不动。副将杨芳献计:只攻三面,留出北门,逼敌出走,然后掩杀,方能得手。那彦成、杨遇春连称好计。果然,李文成知滑县不能久据,由教徒护卫,从北门突围。杨芳率兵一路追杀,李文成逃入辉县山中。杨芳跟踪追进山中。将李文成包围。李文成陷于绝境,举火自焚而死。李文成死后,官军攻占滑县,天理教头目牛亮臣、徐安国被生擒。天理教被彻底剿灭。在平定过程中,颙琰仍执行 “只治从逆,不治从教”的政策,只杀首犯,胁从不问,屠刀下尚有一点仁慈。那彦成首成大功,被封子爵,杨遇春被封男爵,杨芳也恢复总兵职位。被教徒杀死的前滑县知县强克捷,追谥为 “忠烈”,在滑县和其原籍陕西韩城建专祠纪念。【嘉庆仁政】是笔者新立的论题。读者或许会问,颙琰手提屠刀镇压白莲教,剿灭海上渔民暴动,扫荡天理教,岂有仁政可言?反过来说,颙琰不镇压行吗?白莲教与天理教都以颠覆国家政权为目的,蔡牵、朱 在海上以打劫中外商船为营生,都危及社会与国家稳定。颙琰继承先祖大业,他只能维护大清朝统治,尽自己皇帝的责任,当一个较好的皇帝。如果他把大清江山拱手交给白莲教、天理教与海盗,情况不一定更好,也决不会产生一个平等富裕的新社会。颙琰能认识到官逼民反,能认识到大清朝官吏腐败,已经有很高的觉悟。官吏腐败是清朝历代遗留的顽疾,积重难返。即使比颙琰强数百倍的救世主出现,也不可能解决贪官问题。颙琰诛杀大贪官和珅,无论主观目的如何,确实在客观上取得惩治腐败的效果。这一点他已经很不错了。从历史上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都出现过大规模的社会暴乱,清廷都毫不犹豫地予以平息,但也不影响历史对福临、玄烨、胤禛、弘历的客观正确评价。如果因嘉庆朝出现过民变,而全盘否定颙琰,也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平心而论,颙琰是一个人品端正的皇帝,也是个文化素养极高的皇帝。他接受儒家思想熏陶,懂得仁义治天下的道理。孔子的 “仁”,孟子的 “义”,“民为贵,社禝次之,君为轻”等都在他思想上打下深深烙印。他的性格是仁慈的,他施行的政策也是比较仁慈的。他在位25年,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多次普免全国钱粮,多次普免全国逋税,多次截留江南漕粮发往灾区赈灾。如遇有自然灾害,每一次都及时发粮发款或减免赋税予以救济。有官吏劝阻他,说国家无法承受大规模的减免。他说 “损上益下,朕之愿也”。每到冬季,他能感到贫民的寒冷,多次向贫民发放棉衣。礼亲王昭梿以严刑逼庄田佃户交租,他愤怒至极,将昭梿革去王爵圈禁。又下严旨禁止王公贵族纳民女为妾。这些都体现了他仁慈的性格。嘉庆年间,中国人口激增至3亿,又大多集中在关内,人口多,土地少,引起人民生活困苦,不但汉民苦,连吃铁杆庄稼的旗民也难维持生计。颙琰看到东北三省地广人稀,土地又特别肥沃,鼓励旗民到关外开垦,甚至违反祖制允许汉民出关营生。于是很多旗民和一部分汉民迁移到关外垦田谋生,解决了民生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仁政。颙琰曾作过一篇 《勤政爱民论》,颁布天下官府,让官吏认真学习,这不一定是官样文章,如果他不勤政爱民,也许不敢公开颁发。他还作过耕织诗,也颁布天下,让官吏体谅耕夫织妇的劳作之苦,多少也有体察民瘼的思想。他 “一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每逢灾变及天象异常、地震等,都引咎自省,让臣下提批评意见。曾作 《谏官论》,让科道御史忠于职守,犯颜直谏,匡君之失。这也很值得称赞。

总之,颙琰的政治是宽仁的,他崩世后,庙号定为 “仁宗”,基本符合他的政治和性格。

【颙琰之崩】结束了嘉庆王朝的历史。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颙琰照例到热河木兰秋狝。所谓木兰秋狝,就是皇帝在木兰花开的秋季到热河行围狩猎。狩猎并非单纯为了消遣放松,而是清室特定的家法制度,使皇帝保持祖宗 “骑射尚武”的风气。秋狝按国事缓急而定,不一定年年都去。而颙琰年年都要秋狝。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南苑、东北盘山等地行围。另外他还经常出外巡行,仅五台山就去过三次。这点好像模仿先皇弘历的风度。因此后代史家批评他巡行太多,有好奢华爱张扬的嫌疑。其实颙琰出巡排场小多了,很注意节俭。繁华的南方,他一次都没去。

此次到热河秋狝,王公大臣大多扈从保驾。其中包括智亲王绵宁,瑞亲王绵忻,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那木,军机大臣托津英和、戴均元、卢萌溥、文孚,内务大臣禧恩和世泰等。七月二十四,颙琰一行到达热河行宫。当天他还到城隍庙上香,再到永佑宫行礼。他虽然身体肥胖,但步履仍矫健。午后他突然感到不适。过了一夜,病势加重。随行太医百计诊治,统归无效,当晚已呈弥留之势。但头脑尚清醒,召集诸王公大臣到榻前,传下口谕说,嘉庆四年已密立皇次子绵宁为储君,着即皇帝位。说完龙驭宾天,时在七月二十五日。从身体不适到崩逝,仅仅两天,算是猝死暴亡。现在有些学者推断,大概是患了脑溢血或心肌梗死之类的疾病。

由于是暴亡,后世野史对他死因另下定论。说颙琰是遭雷劈而死。一说在行围途中,突然乌云密布,电光一闪,一声霹雳将他击倒马下。另一说是颙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正与小太监调情 (世传颙琰好男风),一道电光射入殿中,轰隆炸响,颙琰与小太监被雷击死。两说起因不同,结果相同,都认为颙琰因雷击而死。野史上还说,由于雷击死得太惨,而且迷信的说法只有作了大孽才会遭雷劈而死。因而清代官方史书讳莫如深,不敢泄露半点机密。这话也是,真的让人知晓,清皇室的面子就丢失殆尽。有些史料说得更真,说民国初年,某个清朝皇室成员说他先祖当年曾扈从热河,亲眼看到嘉庆帝被雷击死,真是言之凿凿。假如,雷击之说有朝一日被证实,那么颙琰确是命运乖舛的人。有史以来,他便是被雷击死的第一个皇帝。笔者对颙琰颇有好感,但愿此说是假。

颙琰在位25年,享年61岁。死后被谥为睿皇帝,庙号仁宗。不知什么原因,他生前选万年吉地,却选择在河北易县清西陵,因而死后埋葬在西陵之昌陵,而不是追随父皇弘历而葬在遵化清东陵。有些史料说乾隆皇帝曾有 “父子分葬,各分东西”的规定。这点笔者认为有研究的必要。

关于颙琰的立身行事,政绩个性,上文议及很多。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不妨再作简评。颙琰在太上皇训政期间,恭谨无违,唯上皇马首是瞻,仅为摆设陪衬而已。但在亲政之后,蓄势爆发,天威一怒,斩了大贪官和珅,魄力可谓大矣!仅此一笔,便可长昭史册。继而白莲教起事,海疆动乱,天理教攻入帝阙,确是国事多艰,社稷飘摇。他处庙堂之上,遇事不惊,力握要枢,从容指挥,决胜千里,一次次动乱,次第平靖。他的睿智及指挥才能的确不同凡响。清室将他追谥为 “睿皇帝”,恰如其分。另外,他屡屡反躬自省,多次下诏求诤言,匡己之失,反映了较高的文化涵养。他虽然没有康乾时代开拓疆域的功绩,但作为守成之主,是称职合格的。有些书籍,评价他是 “平庸天子”,笔者期期不敢苟同。如果不按马列主义的标准衡量,他应是清朝较好的皇帝。

后世史官说他频年用兵,税赋减免力度太大,即使有和珅巨大家产的补贴,国库银两也被他消耗殆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