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清十二帝
  4. 楔子
设置

楔子(1 / 1)


——华夷之战五千年

中国的历史,从民族这个角度看,是一部民族斗争史,或者说是一部华夷战争史。华族是聚居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自称是正统的民族;夷族是聚居在华族周边的人数较少、“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华族的先圣孔子曾提出 “华夷之大防”观点,说明华族与夷族严重对立的情况。华族自称是炎黄民族、华夏民族、汉族,而视周边的少数民族为未开化的民族,给这些民族冠以蔑视性的名字,如夷、胡、狄、虏、蛮、戎、番等。华族为了扩大领域,从远古时候就不断对外扩张。对夷族进行战争,并输出 “革命”,每征服一个民族,便施以 “王化”教育,统称为 “王化”。没有被征服的民族,被称为 “化外之民”。所以在中国古代地图上曾出现过许多带 “化”字的地名,如归化、迪化、顺化、宣化等。而被称为夷族的民族,自然不甘被华族 “王化”,便奋勇反抗华族的侵略。同时,夷族对华族地盘的丰饶物产、美丽风景、繁华都市也垂涎三尺,不断发动掠夺性的战争。这时华族也不甘欺凌,同时奋起反抗。基于此种原因,便形成了华夷战争。中国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时间有5000年之久,在漫长的5000年之内,华夷战争连绵不断地进行,从未停止过。我可以举一些具体的史例加以说明。在华族形成的远古时代,就发生过黄帝与炎帝的战争。那时黄帝代表华族,炎帝代表夷族,战争的结果,黄帝战胜了炎帝,促成了华夏民族的第一次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我们现在自称是炎黄子孙,就是源于那场战争。之后黄帝又和蚩尤开战,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凶猛异常,会呼风唤雨、喷烟吐雾。两军激战于河北涿鹿,最后夷族蚩尤被打败,黄帝将其杀死,肢解于盐池。一说蚩尤失败后,逃奔南方成为苗族、瑶族、黎族的先祖。炎黄之战、黄蚩之战是华夷战争最早的记载。夏商时期,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肯定民族部落间的战争不会停止。到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战不绝于书,华族对 狁、犬戎、狄、匈奴等民族发动战争,同时也遭到反击。最著名的例子是周幽王为博爱妃褒姒一笑,遭到犬戎的进攻,失掉了王位。秦汉时期,华族受到北部匈奴的不断进攻。于是秦始皇筑起了万里长城,并派蒙恬屯兵30万,以阻挡匈奴的铁骑。刘邦与匈奴大战于平城,兵败后被围,生命垂危,由谋士陈平密献和亲之策,以美女击退强悍的匈奴。有汉一代,华夷战火在中国蔓延,华族败多胜少。唯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出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战胜匈奴,宣扬汉威,才为华族出了口恶气。至于昭君和番,如今称为佳话美谈,在当时则是华族的耻辱,因为男子打仗不行,只有拿女子笼络夷族。三国时期,有曹操征乌桓、诸葛亮征南蛮、七擒孟获等多次华夷战争。晋、南北朝时期则是华夷战争最激烈的时期,整个中国乱成一锅粥,五个最强悍的民族侵入中国,它们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另有一些民族也乘虚而入,凭借强壮的兵马,将懦弱的华族赶到长江之南。它们在中原建立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如北魏、东魏、西魏、北齐、成汉、后赵、南燕、前秦、后秦、凉、北周等,当时北方中原是拓跋、慕容、宇文氏的天下,所谓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就是这个时期的代名词。华族偏安南方,只有挨打的份儿,真是屈辱至极,最后华族建立的宋、齐、梁、陈一个个被夷族打败。幸好尚有谢安指挥的淝水之战取得胜利,才使 “投鞭断流”、狂妄的夷族首领苻坚尝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滋味。还有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北伐中原,攻进长安,也使华族保留了一点脸面。隋朝统一了中国,隋文帝杨坚虽是华族,但血管里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液,他的儿子杨广是个冷血动物,他弑父弑兄登上宝座后,便患了 “大头症”,穷兵黩武,东征西伐。西伐战胜了突厥,东征则屡败于高丽。最后导致天下大乱,而具有胡人血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乘势取得天下,建立了华族的大一统王朝——唐朝。唐朝一开国便陷入民族战争的旋涡。李世民亲征高丽却无果而返,接着向雄踞北部、西部的突厥开战,结果取得胜利,被各族拥为 “天可汗”,算是华族的光荣。后来唐朝各代的几百年中,同样跌进华夷战争的泥淖,华族不断征伐夷族,夷族亦不断侵扰华族。除了突厥,吐谷浑、回纥、吐蕃、沙陀等相继成为华族的战争对手。长安、洛阳等多次被回纥、吐蕃占领。唐朝也多次向回纥、沙陀借兵平叛。为了息战,唐朝也曾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当然现在可以将此作为民族团结的例证。最后唐朝在华夷战争的消耗下,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寿终正寝。代之而起的是残唐五代,可以说是五胡乱华的历史再现,五个由华族和夷族建立的梁、唐、晋、汉、周王朝,又进行无休止的战争,后起者相继灭掉前者,中国经历了蛇蜕皮式的改朝换代。另外还有十国也参与了混战。而称雄东北方的契丹族也趁火打劫,美美捞了一把,接受了 “儿子”石敬瑭送来的幽燕十六州。在五代的开国皇帝中,朱温和郭威可说是正统的华族,而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则全是沙陀族,夷族算是风光一时。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代周而起,就遇到强大的辽国契丹族的挑战。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被迫签了澶渊之盟,此后又不断遭到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进攻,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徽、钦父子被金朝掳到东北五国城。在此之前,金先灭掉辽国。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与金继续进行战争。金朝女真族占据中原百年之后,又遭到蒙古成吉思汗的进攻。愚蠢的南宋与蒙古组成联军灭掉了金朝,但又被蒙古军队灭掉,先是蒙古已灭掉西夏。史无前例、雄悍无比的成吉思汗与他的儿孙们以摧枯拉朽之势踏平中国,又西征欧亚,欧亚各国在 “黄祸来了”的惊呼中一一被消灭,建立了以元朝为中心、四大汗国为屏藩的横跨欧亚大陆的空前绝后、幅员至极的大帝国。这时是夷族无与伦比的辉煌时代。现在蒙古族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所以现今中国人提起成吉思汗的功绩,则感到无比自豪,这当然是正常现象。然而那时蒙古人高高在上,华族 (汉人、南人)则被压在最底层痛苦地呻吟。蒙古人占领中原以后,忽必烈还向高丽、日本、越南进攻,显示英武气魄。而他以后的皇帝迷恋华族的生活方式,荒淫腐化,一代不如一代,逐渐走向衰落,终于造成元末的大动乱。牧童与和尚出身的华族杰出英雄朱元璋揭竿而起,扫平群雄直捣大都,把元顺帝赶回大漠深处的老家,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只维持了90多年。明朝是华族驱走夷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前代史家评论朱元璋说:“自古君王得国之正,莫过于明祖。”而其他朝代则是华族内战的嬗替。这当然是坚持 “华夷论”的史家的结论。明朝建立之后,华夷战争继续进行,先是对安南的征讨。明成祖派大军征服安南、交趾,将其辟为行省,划进版图数十年。明宣宗又将它轻轻抛弃。这是华族与越南民族的战争。但明朝最重要的威胁是来自北元及其延续者瓦剌、鞑靼200余年的侵扰。瓦剌也先曾掳走明英宗,鞑靼俺答曾包围北京,这都是华族的大耻辱。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崛起辽东,他和他的子孙不断向明朝发起不可阻挡的进攻,终于又瞅准机会,乘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殉国之机,由华奸吴三桂、洪承畴引导,挥军入关,灭义军、破南明、杀桂王,定鼎燕京、统一华夏。满族成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华族又一次沦为被统治者。清统一全国后,民族问题更为复杂,占领台湾的郑成功与满族誓不两立,与清朝对抗了几十年后才降服。而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由明朝的叛徒又变成清朝的叛徒,以光复汉族天下为号召,向满族进攻。三藩之乱虽被荡平,但延续10余年,多少损伤了清朝的元气。清朝的前几位皇帝包括关外二帝,关内顺、康、雍、乾四帝都是雄才大略、踔厉风发的君主,他们不断开边扬威,对周边不臣之族进行征讨,先后对蒙古、准噶尔、大小和卓、大小金川、廓尔喀、缅甸等发动数十次战争。奠定约1300万平方公里中华金瓯,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强大帝国。这不能不说是满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的杰出贡献。老实说清朝的所有皇帝都是勤奋之君,没有一个怠政的懒汉。只是后来世界文明大进化、科技大发展,而清朝依然闭关锁国,妄自尊大,造成相对的落后。列强都将中华当作肥肉来吃,长矛大刀抵挡不住巨舰利炮的轮番轰击。因此,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便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瓜分。北京两次被占,圆明园被焚,中英 《南京条约》、中日 《马关条约》、北京 《辛丑条约》等一系列条约都强加在中国人头上。国门洞开,租界遍地,辽东被占,胶东被占,西北被占,台湾被割。大清成了见了洋人就发抖的虚弱王朝。再加上以兴华灭满为号召的太平天国、捻军的大起义,使清王朝内忧外患遭受双重打击,早已摇摇欲坠。最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以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发动武昌起义,再加上袁世凯背叛大清,清朝这个 “巨人”便轰然倒地。延续了5000年之久的华夷战争基本结束。民国几十年虽然号称 “五族共和”,但仍有民族畛域,共和徒具形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强盛,外国异族再不敢觊觎中国。现在56个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起组成了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无论何种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华夷之别,包括笔者的 “华夷战争”论,也被扔进历史的废纸篓。只有在谈论历史时,才会提起 “华”与 “夷”这两个过时的名词。纵观5000年的华夷战争史,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华族虽然人多,文明程度高,但不能独霸天下,反而形成华族、夷族轮流坐天下的局面。可是夷族也有优点,起码是身体素质、作战勇猛强悍远远超过汉族。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堪称奇怪。无论哪一个夷族入主中原,都被汉族高雅、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进而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被同化,这就加速了民族的大融合。据历史确凿记载,入主中原的夷族统治者对孔子的崇拜程度远远超过汉人的统治者,到曲阜朝圣、加封孔子谥号的历代君主长长的行列里,人数最多的却是夷族君主,而其中以元朝、清朝的君主最甚。现在的有些汉人自称是炎黄嫡派,说不定就是匈奴后裔、鲜卑遗种。而现在的满族人也与汉族几乎没有区别,用汉姓,纯讲汉语,很少人会讲满语。辛亥革命后,满人大多改汉姓,爱新觉罗氏姓金、佟佳氏姓佟、瓜尔佳氏姓关、富察氏姓傅、叶赫那拉氏姓岳,等等。只有少数皇族后裔,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敢说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借此炫耀他尊贵的出身。所以说,民族融合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对文明的追求、对文化的追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各民族互相学习、相互融合优点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而换个角度说,民族斗争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在5000年的民族战争中,或者是民族交流中,造就了许多优秀民族中优秀的人物。笔者可以列举一大串,如蚩尤、呼韩邪单于、拓跋珪、拓跋焘、苻坚、元宏、石勒、宇文邕、颉利可汗、松赞干布、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忽必烈、努尔哈赤、皇太极、玄烨、胤禛、弘历等。其中尤以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是两位惊天动地的开国之君。我的 “华夷战争论”洋洋洒洒几千言,作为叙写清朝诸帝的开篇之序,读者也许感到奇怪,读得厌烦。开门见山便是,何必如此?但我说这是创举,也是一种风格。这篇序言是我研究民族战争史的心血,单独列出无疑是一篇论文。我确实是想通过这个楔子,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民族史,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因为清朝的历史也是一部华夷斗争史,把清朝诸帝放在漫漫5000年民族史中,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刻理解这些人物独特的性格。我的解释读者是否认可,我也不顾了。下面,满族开国之祖努尔哈赤及清朝诸帝便在我笔下逐一登场亮相。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