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侯景把梁武帝萧衍围困在皇宫里日夜攻打时,萧衍的儿孙萧绎、萧纶、萧纪、萧誉、萧察等人,是完全有实力和能力消灭侯景,解除宫城之围的,但他们却坚定不移地见死不救。他们或拒绝出兵勤王,或故意在路上磨叽拖拉,或干脆就在宫城外围纹丝不动地作壁上观。
其中,尤以萧绎的军事力量最为雄厚,从后来他一个人就轻松击败侯景的事实来看,作为儿子,萧绎是多么狠心、黑心。生养他,给他带来荣华富贵的老父亲身陷囹圄,苦苦呼救,甚至以风筝发出SOS求救信号,他依然无动于衷,不肯出手相救,这得拥有一颗强大到多无良的心脏呀!
对萧衍的见死不救和萧家兄弟的内斗,我们下一章再说,本章简单说下萧绎和他的正妻以及他们之间悲催的婚姻生活。
萧绎是萧衍的第七个儿子,后来在江陵称帝,成为正史承认的南梁第三任皇帝,史称梁元帝。他的弟弟萧纪虽说在侯景之乱结束后也曾称帝自立,但正统的史序并不承认。还有萧纲之后被从菜地里拖到皇宫黄袍加身的萧栋,在南梁的正统帝王世系里也找不到他的名字。
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同为被侯景控制的傀儡,萧纲是被承认的,紧随其后的萧栋却被历史干净彻底地除了名,这似乎有点狗眼看人低的意味。
萧绎虽然没有遭到狗眼看待,但他这一生数不清的自卑与苦恼、婚姻生活的不幸福,真的都跟眼息息相关。
萧绎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瞎的,用民间俗语说,他就是个独眼龙皇帝。说来也巧,今天大家特别熟悉的“独眼龙”一词还真的是因为一个皇帝而诞生的,五代时期后唐皇帝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就是“独眼龙”这个词汇的首个关联人。《旧五代史》里有“武皇既收长安,军势甚雄,诸侯之师皆畏之。武皇一目微眇,故其时号为‘独眼龙’”的文字记载。就是说李克用军力强大,别的部队首长都怕他,又因为他只有一只眼睛,所以大伙给他取了个“独眼龙”的绰号。可见,“独眼龙”这个词语最初的意义是完全褒义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慢慢变得偏贬义,正面人物从来不叫独眼龙,只有土匪、汉奸、坏蛋、黑社会才会有这样的绰号。你看影视剧里,好多汉奸和山大王出场时,都是一只眼睛上绑着一小块圆溜溜的黑布,绑带从脑门上斜扎到脑后,滑稽的样子告诉你,这人必须是坏蛋。
以萧绎的做派,也算得上是个坏蛋,不过他的眼睛是先天性的,一出生就有毛病。萧衍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亲自给他医治,结果医瞎了,把他一只眼睛医成了全盲。因为眼睛的残疾,萧绎从小到大受到了很多嘲笑与讥讽,他一生都为之自卑,内心对此特别敏感。尤其是当权以后,谁要是在他面前提到盲人、瞎子这些词,那可不得了。那些敢公开嘲笑他眼睛的人,一旦落到他手里,会死得无比凄惨。侯景的军师王伟就是典型的例子。
王伟被俘送到江陵后,在监狱中写了一首五百言的长诗献给萧绎。他知道萧绎是个才华出众的人,看到他的这首长诗一定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意。果然,萧绎看完后拍案叫绝,因欣赏王伟的文学才华,打算对他特别赦免,不治他的罪了。
不料萧绎身边有嫉妒王伟的人故意补刀,对萧绎说:“前日伟作檄文甚佳。”原来侯景率军西上荆州时,王伟曾主笔写了讨伐萧绎的战斗檄文,发布全军,鼓舞士气。萧绎十分期待地叫人找来王伟版的檄文,看看写得到底如何才华横溢、慷慨激昂。
这一看不得了,萧绎从文章里没看到王伟的才华,倒是看到了王伟的死期,原来他火冒万丈地看到了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这句话对萧绎只有一只眼睛的缺陷极尽嘲笑,而且为了达到文学的对偶效果,还特意把项羽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的帝王异相挑出来跟萧绎的独眼龙做对比,说项羽一只眼睛中有两个瞳仁,还是避免不了乌江溃败的下场,而萧绎只有一只眼睛,这样的独眼盲人怎么可能会使天下归附!
王伟这句卖弄辞藻的语言刺痛了萧绎身上最敏感的神经,把他气得暴跳如雷,“王大怒,钉其舌于柱,剜腹,脔肉而杀之”。前一秒钟还因王伟的出众文采想对他网开一面,后一秒在看到王伟揭自己的瞎眼伤疤后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立即酷刑伺候,叫人拿来铁钉把王伟的舌头钉在柱子上,然后剖开他的肚子,挖出内脏,再把他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比凌迟处死还惨。
也不怪萧绎这么生气,大约每个有生理缺陷的人面对别人的嘲笑和羞辱时,都会反应强烈的。不过,无论萧绎怎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瞎眼始终都是一个客观存在,而这个存在也实实在在影响到了他的婚姻生活。他的王妃徐昭佩就特别嫌弃他的瞎眼,并为此给了他比王伟更大的心理打击。
徐昭佩出身名门,爷爷徐孝嗣是南齐重臣,还是齐明帝萧鸾临终时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古代政坛人物子女的婚姻,都是政治因素大于感情因素,婚姻是门当户对的权力联合,徐昭佩和萧绎的结合也是如此,没什么爱与不爱,只要双方家长同意,就必须捆绑在一起,至于以后的日子幸福与否,那就是碰运气,碰得好就如胶似漆,碰得不好就是同床异梦。萧绎和徐昭佩属于后一种情况,两个人对彼此都不满意。
萧绎不喜欢徐昭佩是因为她“丑而妒”,徐妃不仅长得很丑,而且是个醋坛子,对萧绎宠爱的侍妾,她总是打击刁难,有时看到怀有身孕的侍妾,甚至直接拿刀砍死。徐昭佩不喜欢萧绎,当然是因为他是个独眼龙。她觉得自己好冤,一个大家闺秀,怎么就嫁给了只有一只眼睛的男人?所以这夫妻俩自打成婚以后,关系一直势同水火,虽说生了一儿一女,而且儿子萧方等还是世子,但婚姻生活中连形同路人的关系都不如,因为即使是陌生路人,也不会无缘无故互相伤害的,但这两人的婚姻史,就是一部伤害史。
萧绎对徐妃特别冷淡,两三年才去她那里一次。面对这种婚姻冷暴力,徐妃选择了大杀伤力的无情还击。当得知萧绎要来看她时,她立即坐在梳妆台前描眉涂粉,精心打扮自己,等着丈夫的到来。看到这里,很多人一定会觉得,当萧绎看到专门为自己打扮得整洁精致的徐妃时,一定会心花怒放地送上一个熊抱吧!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当萧绎看到盛装打扮的徐妃时,“心花怒放”四个字中只剩下了一个“怒”字。
原来徐妃的精心打扮,真的是特意为萧绎量身定制的,“妃闻绎当至,以绎目眇,为半面妆以待之”。徐妃的化妆简直是一种对萧绎羞辱至极的行为艺术,她别有用心地只画了半面妆,半边脸隆重地画眉、扑粉、涂唇,另外半边脸却素颜朝天,一点儿也没收拾。徐妃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嘲笑萧绎的独眼,反正你眼睛只有一半能看见,那我就只画一半的妆给你看,省得费力费时去画另外半张脸了。这就是“半面妆”典故的由来。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为这个典故写了一首七绝:“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半面妆这种直戳萧绎最在意、最敏感的心灵伤疤的做法,怎能不让萧绎气得发狂。他也采取了火力强大的反击措施,“疏其秽行,榜于大阁”。萧绎干了件对丈夫来说很匪夷所思的事,他把自己的妻子徐妃跟别人通奸的情事写在纸上,前年跟哪个男人私通,去年和哪个男人媾和,今年新换的情人是谁,一条一条写得比打印出来的开房记录还详细,然后张贴在大厅里,广而告之。
看到这个情节,大家一定觉得很雷人。怎么王妃还跟别的男人私通呀?哪个男人那么胆大不要命,敢跟当今皇子的女人发生婚外情?这事确实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又确确实实是历史事实。
徐昭佩作风放荡,各种男人通吃。她先是跟荆州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后来发现贺徽长得很帅,便邀请他跟自己一起免费旅游,云雨过后还写情诗相赠,也不怕留下通奸证据和把柄。最厉害的是,她连丈夫的左右亲信都不肯放过,窝边草吃起来格外香甜过瘾。暨季江就是和徐妃偷情的萧绎的身边人物。
暨季江几乎每天都跟萧绎见面,因为他每天都要读书给萧绎听。萧绎特别喜欢看书,无奈眼睛不给力,看书有点麻烦,他便想了一个办法,挑选出许多知识渊博的学者文人专门朗读各种图书给自己听。看书不行,他就听书。想听哪本书,就叫人读哪本书。
萧绎听书的劲头儿特别足,不分白天黑夜。白天一班人读完了,晚上换一拨人继续读,经常通宵达旦,从掌灯时分读到黎明时刻。每天晚上五个人值班,轮流为萧绎朗读图书,每人负责读一个更次,从一更到五更,不停歇,不间断。一个更次是两个小时,嘴巴嘚啵嘚啵不停,精神高度集中地连续高声朗读,其实是挺累的活儿,更何况是在容易犯困的深夜时分。
萧绎在听书的过程中犯困了可以随时睡觉。不过奇怪得很,他即使睡着了,也还在听书,别人想糊弄他都不行,“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读失次第,或偷卷度纸,帝必惊觉,更令追读,加以槚楚”。别人在呱唧呱唧朗读的时候,他在那里睡得鼾声阵阵,呼噜打得盖过了朗读声。那些值夜班的朗读者一看领导睡着了,心想咱也趁机偷懒一把吧,于是朗读时声音降低,口气平缓,不再抑扬顿挫,充满感情,想顺便省点儿精力。也有时候偷工减料,一本书刚读了十页,趁萧绎闭眼睡觉的空当,翻到三十页,想省去二十页的工作量;有的读完第一卷,偷偷跳过第二卷,直接开读第三卷。他们都想着,反正这家伙睡着了,不会知道我读了多少,读的什么。没想到萧绎跟有特异功能似的,只要有人态度不端正地变了语调,他马上就醒了,而且还知道谁谁谁哪一段没读,谁谁谁故意跳过了哪一卷,然后用木棍把这些糊弄他的人狠狠地抽打一顿。
暨季江自然也少不了被萧绎打。有时候二更被打,三更天下班的时候,他就跑去跟下令打他的人的妻子滚床单去了。这事想想挺滑稽,一顶绿帽子天天在萧绎面前晃来晃去的,他都不知道。
还有他更不知道的呢,暨季江跟徐妃私通后,不但不瞒着众人,反而出于虚荣经常向别人炫耀自己跟王妃的风流韵事,以抬高身价,“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暨季江的这句话说得相当难听,意思是柏直这个地方的狗品种好,即使老了也不失为好猎狗;萧溧阳的马即使老了,也还是高大骏逸;徐妃虽然老了,但仍然含春多情。
后来从这句话衍生出了两个大家超级熟悉的词汇: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两个词现在是用来夸赞40岁左右中年妇女的专用词汇,当年这两个词很风骚,随着词义的演变,今天已经变成了褒义。不过,这两个词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年龄界限的,只适用于40岁以上的女人,即使对一个三十九岁半的女人说她风韵犹存,她也会对你怒目相向的。
徐妃当时是在40岁左右的时候被情夫暨季江这么热辣点评的。从暨季江这句调侃戏谑话的来看,他跟徐妃只是身体之交,在心里从来没有重视过她。一个男人,而且是文化素养精深的男人,在描述自己的情人时,不说女神,也不说仙女,不说花儿、心肝儿,却将其和狗、马相提并论,足见她在他心中的位置和分量,不过是玩弄而已。
对于徐妃公然和别的男人有染这件于男人而言是奇耻大辱的事,不知道萧绎为什么那么能忍。作为镇守一方的郡王,他有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随便处置任何人的权力,更何况作为王妃,本应品行端正的徐昭佩却荒淫轻佻,给萧绎戴了好几顶绿油油的帽子,萧绎完全可以因为徐昭佩的出轨而对她进行处罚,但这种令萧绎无比尴尬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萧绎都没对徐昭佩有过任何兴师问罪的行为,以萧绎那种小心眼及歹毒心而言,这事让人非常难以理解。
直到侯景之乱发生的那一年,萧绎很宠爱的一个侧室突然死亡,他认为是徐昭佩害死的,便逼令徐昭佩自杀。徐昭佩没有办法,投井而死。萧绎叫人把她的尸体从井里捞上来,然后再把尸体送到徐昭佩的娘家,对她娘家人说,这是“出妻”,就是休妻的意思。休妻都是在婚姻存续期间,人都死了,从何休来?萧绎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大概是他觉得太愤怒、太委屈,才故意弄出这一招,让徐妃的娘家人难堪难受的,由此可见萧绎对徐妃的憎恶之深。
这两人也是奇葩,在一起半辈子,没有相爱,只见相杀,婚姻的战争甚至到死后都没有结束。徐妃死后,萧绎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写了一篇《荡妇秋思赋》,暗讽徐妃放浪形骸,还编写了《金楼子》一书,讲述徐妃的淫荡行为。
这个萧绎的行为也真是醉了,哪有把自己妻子的风流韵事满世界大喇叭宣扬广播的?如此大张旗鼓地羞辱妻子,只会让人看笑话,只会让人觉得这个男人心眼儿不大。
从许多史实来看,萧绎这人气量真是太小太小,根本不配拥有天下,怪不得刚称帝没多久就被人给灭了。他猜忌、多疑,还是一个嫉妒狂,“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他身边的人,只要比他有才学,他都嫉妒,会以各种借口进行打击迫害。
南梁著名学者刘之遴,博学能文,曾经做过萧绎的长史。侯景进入建康拥戴萧正德做皇帝时,特地选派品德、学问都属顶尖的刘之遴去向萧正德呈上皇帝玺绶。刘之遴表面应承,背地里却剃光头发,穿上袈裟,化装成和尚跑了,他想跑到江陵去投靠老领导萧绎。
萧绎当时正想成就天下霸业,按理说应该遍纳全国人才为自己服务出力才是,但他却不是这样想的,他的理念是武大郎招聘——个头比自己高的一律不要。当他听说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的刘之遴要来江陵时,急坏了,这样才学出众的人来到江陵,不是盖了自己的文化风头吗,不行,得阻止他来。他阻止的方法不是派人直接告诉刘之遴别来江陵,而是斩草除根,肉体毁灭式,“忌刘之遴学,使人鸩之”。仅仅是嫉妒刘之遴比自己的学问高,萧绎就主动出击,派人带着毒酒赶到刚从建康逃到夏口的刘之遴的歇脚处,强迫他喝下毒酒,制造他自杀身亡的假象。
刘之遴死后,萧绎假装很悲伤,亲自给刘之遴撰写碑文,满怀深情地进行悼念,还给刘之遴的家属送去了一大笔丧葬金,让外人觉得他是一个很仁义、很念旧、很惜才的人。其实呢,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嫉妒狂和伪君子。
因为才高学深被萧绎以权祸害的不只是刘之遴,“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遍被其祸”,跟刘之遴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许多人,即使是同门骨肉,也免不了被他屠杀的结局。
关于萧绎的善妒,最搞笑的历史桥段是,他竟然连自己的表兄弟都嫉妒不误。萧绎的姑妈嫁给王琳为妻,生的八九个儿子都因诗书才学负有盛名。萧绎特别讨厌这群表兄弟,要是一两个有才,咬牙忍忍也就算了,八九个弟兄,个个都那么才华横溢,有意思吗?恨死你们了!
为了化解心中的恨意,萧绎突发奇思妙想,“帝妒害其美,遂改宠姬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萧绎给自己最宠爱的王姓小妾的哥哥王珩改名,王珩这个名字不要了,改成跟姑父一样的名字——王琳。你王琳不是有许多很牛的儿子吗,神气啥,不照样整天被我使来唤去的吗?王琳,把我拖鞋拿过来;王琳你怎么这么笨啊,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这么一来,萧绎心里舒服多了。看来阿Q精神并非鲁迅先生的首创,而是一直埋藏在历史中。
再说传统文化方面,萧绎算得上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罪人了,他的自私、偏激、阴暗、不计后果等极端心理与行为,使中国文化遭受了一场浩劫,损失重大到无法用具体的程度去衡量。有关原因和情节,将在下一章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