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这里已经围了不少人,跟着贺宣上京的都在这里了。
想着里面有没有家里的只言片语,哪怕听到些消息都很高兴。
贺宣把信封拿出来,应该是贺二叔写的,最上面一封是族里写给自己的,第二封是余叔他们写给自己的。
后面依次有于五郎的,有粮的,小竹小兰一封,贺青小秋都有,周美芳也没落下。
拆开信后,贺宣先看了族里这封。
大致意思是,族里人过的都不错,有了贺宣捐献的书籍,能上学的小郎更用功了。
族里贺六叔他家老二,以前在城里读过书,现在回家做农活,觉得这些书籍都很有用,等看完之后,想再试试科举。
顾川泽考上了秀才,借去的书已经还了,还说如果以后贺家有事,可以去城里找他。
贺二叔转述族长的话,让贺宣不用担心,大家都知道这是贺宣留下来的恩惠,无事不会打扰到顾秀才。
不知道是哪个兔崽子去城里吹嘘,说三里村有京城的典籍,城里的学子跑到村里来借。
不借又不行,贺二叔就采用贺宣的建议,让他们抄书,抄完的才能带走。
贺二叔插话道,你带来那些,我都收好了,只给亲近之人看。
外边来的人,看得都是我写的手抄本。
贺宣看到这一段哭笑不得,不过无碍,无伤大雅。
后面是贺家老宅的兄长写的,关心了下贺宣在京城的生活,表示自己已经跟母亲沟通好了,只要贺宣愿意,随时可以在族谱上记成嫡子。
还说等贺宣在京城站稳脚跟后,能不能带几个侄子去外面开阔下眼界,毕竟血浓于水。
贺宣心境无波的跳过这两句,继续看下去。
最后面贺二叔偷偷写了两句,说是三爷爷过冬的时候,感染了风寒,躺了十来天才慢慢好起来。
病好之后,身体差了许多,作坊很多事情都交给贺成和茂才了。
不过这之后,大家都提醒三爷爷注意身体,让贺宣不用太担心。
随着信看下去,贺宣仿佛再一次回到那个小村庄,弯弯曲曲的盘溪,两岸的稻田,三爷爷留给自己的野果。
看完一封,还有余叔写的信。
余叔的字比贺二叔要大许多,信里写了脚店的生意,去年挣得银钱,年节都给贺家老宅和后沟子村送节礼。
祭祀贺父的事情余叔没法代办,不过每回的节礼,纸钱都准备充足,特意挑了人多的时候送去老宅。
贺宣一看就知道余叔的小心思,事情做得兴师动众的,老宅的人就没法挑理。
家里的牲口都健健康康的,红烧油炸两只,一开始还好,后面见家里人都不回来,日日去盘溪边上守着。
却只等来余叔余婶,胃口都不好了。
余叔只能把两只带回家,一遍遍的摸着背,告诉他们公子以后会回来的,要好好吃饭,帮公子把家守好了。
梁舅舅也来过村里两回,八成是想着贺宣当了官,又不在村里,打着帮外甥照顾老宅的主意想住进来。
一回是被于姑母和于族长他们赶走的。
第二回,余叔直接就去三里村找贺族长,放了狠话,这两人以后都不许再来三里村和盘溪村。
这才消停下来。
贺宣看完两封信,还好有忠心的余叔守在村里,不然自己这些产业也保不住多少。
哪怕不是梁虎,也有其他人图谋,毕竟贺宣鞭长莫及,一年两年还好,时日久了,总有人眼红。
心里百转千回,回过神来。
屋里这些人眼圈红红的,几个妇人都低声啜泣。
应该是想家了,离开村子都半年多,家信里面都是父母的关怀,家人的叮嘱,怎么能不感伤。
只有于五郎边哭边笑,嘴里喃喃道,“我家里的快生了,算算日子,说不定就是这几日,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儿。”
去年出发前于五郎家里的怀上有两月了,这才没有跟来,半年的时间,确实快生了。
贺宣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到自己屋里。
前院这个氛围,真是太让人想哭了,贺宣不想丢面子,还是离开的好。
跟小竹交代好,让大家都写封回信,等贺青小秋把自己从书院带回来的书抄好,就一起寄出去。
白鹿洞书院旬考的日子,酒店在三月十四,考完之后,正好休沐,贺宣得知这个消息,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明明开学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时间就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这个月学子们都在适应书院的节奏,还沉浸在选修课的挑选中,一些刚接触马匹的学子,上了几次骑术课,还不能单独上马。
旬考就要开始了。
周夫子这个消息说完,下面一片安静。
但是每日下课后,大家明显用功许多,四个学堂里时时都有人在复习。
贺宣觉得学堂里声音嘈杂,还不如回斋舍关上门用功来的清净。
书院的旬考跟贺宣之前的有所区别,几位夫子会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两个题目来出题,学子们只要开始考试后,选一个题做一篇八股文章即可。
这个考核的难度比科举会降低很多,但不要以为很简单。
这反而更能看出学子的真实水平。
文章会由四位夫子阅卷,山长和其他先生辅助,评价出名次。
光是阅卷这个过程,就要耗费先生许多时日。
所以,只有刚入学的学子有这个待遇,等明年,书院对于老生就会宽松许多,旬考变成季考。
到了第三年,就会变成学子主动找先生出题,才有考试,因为三年一轮春闱,这时候要是学子自己还不知道用功,也就没必要逼着学。
很明显科举无望的,就可以回家自己看书,或者外出游历一段时间积累底蕴。
书院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子们没心思关心其他事情,可能大家对于排名都有些在意。
水房食堂排队的队伍都短了些,贺宣还有些奇怪,后面看到几个同窗,在学堂里啃着馒头包子看书。
这用功程度,不佩服都不行,人家能考上秀才,还是有真本事的。
贺宣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却动了个小脑筋,抄书的时候,总会遇到几个典故,把这些写在一边,平日里多背背,写文章的时候能用上一个两个,就不会言之无物。
跟傅晶孟长生他们写同一个题目的文章,然后从结果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孟长生有空还会把自己的破题思路跟贺宣探讨下。
不同的思想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贺宣听完后,自己重新写,比第一次总要好上不少。
经常锻炼制艺,贺宣有点摸到门路的感觉,首先要把握题意,然后提炼中心思想。
用现代语文的方法来做,结合典故,哪怕不算非常优秀的时文,也称得上完整。
在想往上进一步,就要加深思想,从宏观上看,从大局上看,总得来说就是升华主题。
辞藻华美些,韵律协调,文章读起来就朗朗上口,算的上一篇绝世好文。
以贺宣这点墨水想做到三四点,难度不小,能把合适的典故用进去,就算不错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旬考这一日,四位夫子拿着纸张进入学堂。
为了让学子适应科考,书院组织的考核都是用科考用纸,样式跟平常有些不同,也可以防止学子作弊。
毕竟四书五经的内容就这么多,有些题目出来出去,很容易遇上相似的,更换纸张,学子就只能当堂书写,跟平日修改过的文章总有些区别。
贺宣拿到纸张后,先把上面两道题目分析一遍。
打好腹稿,不然写到一半写不下去,重来浪费的时间更多。
旬考只做一篇文章,快的人一个时辰,就已经交卷,慢些的,会拖到午时,在夫子的围观下交卷。
贺宣大约写了两个时辰,前面一个时辰,把文章写在自己的纸上,修改语句,查看自己的典故是否合适,有没有错字。
确定无法用更好的词代替,通读一遍后,誊写到纸上。
每个字都写的非常用心,毕竟每人一张纸,卷面整洁,也是夫子评判标准之一。
抄完之后,贺宣再次核对,确定没有遗漏。
这时候,学堂里已经有五个人交卷了,傅晶就是其中之一。
贺宣看了眼孟长生,他也写好了,只是等墨迹干,跟贺宣轻点下头。
两人几乎是前后脚出来的,在外面等了会儿丰叔明。
三人往斋舍的方向走去,边走边讨论自己的文章是如何破题,用了哪些好句。
考完之后,有种虚脱的感觉,应该是短时间用脑过度,大脑一直活跃消耗能量。
贺宣回屋拿出老杨他们准备好的点心,甜的有酥糕,咸的有撒子,去隔壁跟两人分着吃。
丰叔明胃口好些,两人买的吃食,两三日就吃完了,还有一日才休沐,可不得靠贺宣接济一二。
等吃完了这些点心,傅晶也回来了。
“怎么没给我留一口啊!”
这人跟个猴一样,日日在斋舍里待不住,要不是早晚,还有上课时能见到人影,贺宣都以为他消失了。
“你日日都见不着人,我还拿着点心满书院找你不成。”贺宣眼带笑意调侃道。
眼见着没有点心吃,傅晶瘪了瘪嘴。
“我出去可是有正事,你们都不知道吧,选修课的人数是按旬考排名来决定的。”
这是什么意思?
三人都等着傅晶解惑,这家伙却拿乔了,强烈要求下次吃点心一定要留他的份。
明明自己放在桌子上,他平常都不吃的,偏偏吃的时候要算他才行。
等到三人都同意了,傅晶才开始说。
选修课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每个先生带的人数是有限的,比如大家都想学琴,可是一间屋子能放下的琴也就十张,那么先生会从旬考名次高的学子里面选。
没选上的,只能等下半年。
所以啊,本次旬考关联到很多,最直接的就是选修课,贺宣还没定好要选哪些,要是一个都报不上可咋办。
“这你也不必太担心,每人最多选两门,名次不好,选剩下的总能上。”
傅晶这安慰的,跟风凉话没啥区别。
贺宣头一转,招呼孟长生他们。
“走走,去吃饭了。”
考完试之后,真的有种不想动弹的感觉,贺宣呈大字躺在床上,脑袋放空,一点都不想抄书,哪怕这书是免费的。
等上完早上的课,大家都赶着回家。
贺宣打算把自己的汤婆子带回去,这几日天气暖和不少,已经用不上了。
来接的是小秋和余有粮,家里人轮换着接送贺宣,已经把这条路都摸熟了。
小秋嘴快的跟贺宣说起,于五郎在城里找到了一处宅子,各方面都很不错,就是急卖,错过了就没有了。
“公子,你要不要去看看?”
因为贺宣每五日就休沐半日,于五郎直接联系好了房主,在城里等着。
要是公子有意向,可以去看房,节省些时间。
既然都安排好了,贺宣没有不同意的。
牛车赶到外城,于五郎就在广安门这里等着。
两方汇合,于五郎先跟贺宣介绍了下这间宅子。
消息是谢泰给的,宅子的来路这些都很可靠。
牛车到了宅子门口,是一条街的背面,过去一间宅子就是街道。
于五郎去敲门,开门的是个妇人,大约四十余岁,面色愁苦,动作却很标准,一举一动都可以当做典范了。
交涉一番后,贺宣进屋看看。
这座宅子两进,前院比较小,主院建造的还不错,房屋主架这些都没问题,妇人买来也就三年多时间,修葺过才住进来的。
因为现在有人居住,有些屋里,贺宣也就不好进屋参观。
一圈下来,妇人认真介绍,实际上已经偷偷打量贺宣好几回,毕竟于五郎已经见过,这群人中做主的是年纪最轻的这位。
贺宣还算满意,这处宅子离广安门不远,闹中取静,地理位置不错。
剩下的就是谈价钱。
宅子是七架梁结构,一共十一间主屋,八间小屋,还有厨房马棚。
八百五十两,要求现结,人家就是急卖,不然这宅子放出风去价钱还能涨一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