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再造汉明
  4. 第695章 郑成功西行(22)
设置

第695章 郑成功西行(22)(1 / 1)


郑森从蓬州赶到新政镇时,用大炮轰平了大西军的防御工事,驻守新政镇的大西军纷纷逃进了小东山。郑森为了等曾英,就率舰船停泊在新政镇码头。

逃进小东山的大西军残兵见官军舰船停在码头不走了,又见明军水军进山搜索,于是连忙逃到了北部的金鱼山,然后继续逃跑,跑到了50里外的南部县。

驻扎在南部县的大西军得知明军舰船已到了新政镇,为防止明军沿嘉陵江继续北上,于是一边加固城墙,一边派人去保宁府城报信。

驻守在保宁府城的大西军将领就是左军都督马元利,他曾是高迎祥手下的战将,也是张献忠手下的悍将。他不仅是神箭手,也是著名的造弓师。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要兵器,它的制作工艺,远比刀、剑、矛等复杂,弓臂、弓弦、角片、弓附、箭杆等都十分讲究。一把好弓箭并不是几天就能做成的,往往要花费一年时间。

马元利造弓,一律选用拓木,这种木材柔韧度、抗弯强度比其它木材要高得多,辅以牛筋、牛角,用鱼胶粘合,再根据四季气候干湿及材质的特点,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粘合诸材,冬天定弓体,次年春天再装弓弦。经他造出的弓箭,张弛有力,射出去的箭呈一条微弧,不偏不飘,力道十足。在他加入农民军之前,就在老家被称为“拓弓天王”。

马元利身材不高,是个壮实的汉子,两笔粗壮,他自己使用的特号拓木强弓,一般大力士都很难拉开。普通弓箭的射程通常在50-80米之间,马元利的强弓有效射程就在80米左右(平射),最大射程200米(抛射)。他还训练了一批弓箭手,个个箭法精准,说射左眼绝不会偏射鼻梁,战斗时作为他的“特种兵”使用。

张献忠于八月初九占领成都后,听说马科已进入了川北、川东,甚至占领了绵州(今绵阳),就派艾能奇北上进攻川北。谁知艾能奇在绵州被马科打败了,张献忠就亲率大军北上,打败了马科,马科率主力退守汉中。十月,李定国攻克保宁府,令马元利守保宁。

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封马元利为左军都督。

马元利一听官军的舰船到了新政镇,心想明军水军是怎么闯过重庆的?难道重庆失守了?他把驻守在重庆的刘挺举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然后想着该怎么消灭这几艘明军舰船?嘉陵江在保宁府段的江宽大多在1里左右,普通弓箭发射的箭矢根本够不着停在江心的舰船,除了用火炮对付江中的舰船外,余下的手段只有自己的水军。

于是,马元利将驻守在保宁府的100多艘水军舰船全部派了出来。为保险起见,他令驻守南部县的大西军派出2000步军协助水军全歼明军舰船。水军出发后,尽管马元利心想自己的100多艘舰船、2000余步军对付3艘官军的舰船,应该绰绰有余了,但还是下令加固保宁府城动南河溪关、城东北梁山关、城南南津关的城墙,并向3个炮台增派了炮兵。

大西军的水军除了有火铳手、弓箭手、火炮手外,还有火攻手、大刀兵。他们从保宁府城出发后,浩浩荡荡顺水而下,来到南部县,与驻扎在这里的大西军汇合。

水军头目从逃到南部县的大西军士兵那里听说官军的大炮射程远,炮弹爆炸威力猛后,心想自己的火铳、火炮也对付不了官军舰船,唯有采取火攻。于是,大西军水军准备了大量火药、火油后,直朝新政镇冲来。南部县的2千大西军步军也沿江而下。

嘉陵江在新政镇北10里有个90°的拐弯,湾口叫“打渔湾”。拐过打渔湾,嘉陵江的东岸是燕窝山,西岸是度门山(今称达门坎山)。

大西军水军到了新政镇地界,刚拐过打渔湾,就看见前边的码头上真停泊着3艘比他们的舰船大很多的官军舰船。于是,他们在船头点起了火堆,火炮手将子炮填进炮腹,点炮手点起了火把,待靠近敌船后就开炮;弓箭手将缠有棉布的箭头浸泡在油脂中,然后拿起箭头,搭在弓上,只要抵近敌舰船,就点燃箭头,然后发射“火箭”;火攻手在船舱里准备好了火药,一旦弓箭手失利,他们就准备撞击明军舰船,然后点燃火药,与明军舰船同归于尽。在岸边,沿江而下的大西军步军也发现了明军舰船,于是加快了脚步,准备靠近明军舰船后,用佛朗机炮、“火箭”攻击。

在后世,我们在电影《朱元璋》中看到明军的舰船从侧舷开炮后,将敌方的甲板炸成粉末,敌方士兵的尸体也随着爆炸飞到空中,其实这是导演对电影的戏剧化加工。真实的情况是,明军在引进西方大炮前,内河水军的舰炮只有150斤左右,炮身很短,长度只有40厘米,口径倒是有11厘米,称为“碗口炮”。这种炮由于炮身短,口径大,射击精度并不高,射程也只有100米左右,而且还不能发射开花弹。后来引进了佛朗机炮、红夷大炮,但红夷大炮太重,一门炮至少要1吨重,还不够灵活,在内河水军舰船上很少使用,因此内河水军装备的大多是佛朗机炮。佛朗机炮的优点是射速快、散热快、可连续射击,但缺点是由于炮腹与子炮之间缝隙公差大,容易泄气,射程也只有300米左右。

张献忠的水军装备的就是这种佛朗机炮,他们本想先用佛朗机炮攻击,再用“火箭”攻击,如攻击还是无效的话,就使用最后手段——撞击、爆破。

郑森率舰船停泊在新城镇码头后,在燕窝山、度门山设有哨兵,他们早就发现了大西军的水军、步军,于是“石柱号”、“垫江号”、“丰都号”离开码头,来到江心,也做好了迎战准备。“丰都号”负责向两岸开炮,“石柱号”、“垫江号”负责摧毁大西军水军。

待大西军水军距新政镇只有8里时,“石柱号”、“丰都号”向江中的大西军舰船开炮了,一下子击沉了几艘敌船。

大西军水军见明军舰炮果真能隔这么远就开炮,于是操浆手奋力划桨,加快速度,冒着炮火向下游冲去,舰船上的火炮手、弓箭手、火攻手已各就各位,随时准备向明军舰船发起攻击。

岸边的大西军步军也加快速度朝前奔跑着,突然,“丰都号”的大炮响了,炮弹落地后,一下子炸死了十几个大西军士兵。余下的大西军愣了一下,然后继续冒着炮火向前跑着。

这时,曾英率部赶到了新政镇,他见情况危急,就下令炮兵架炮,向江中、江岸的大西军开炮,其他士兵上前拦住江东岸的大西军步军。

在明军强大火力的反击下,来进攻新政镇的大西军水军在被击沉了50多艘舰船后,其它舰船全部举手投降。江东岸的大西军步军被打死了500多人后,余部也全部投降。江西岸的大西军步军只有200多人逃进了度门山,他们又被从山上下来的明军哨兵攻击后,如同惊弓之鸟,逃往西部的山林。

根据俘虏交代,南部县现在只有5百多大西军,对于郑森、曾英来说,几乎成了空城,于是郑森、曾英决定立即进攻南部县。

曾英在新城镇留下200名士兵驻守后,部分士兵乘坐缴获的舰船逆流而上,其余士兵沿江两岸而上。

郑森将俘获的舰船拖在了船后,起航向上游驶去。被俘的大西军水军见不需要他们划桨就能轻松上行,这下他们彻底服了,从这天起他们知道张献忠终究成不了气候,于是死心塌地跟着明军了。

南部县在西汉时期属充国县,东汉时分充国县地置“南充国县”,治所就在南隆镇。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改“南充国县”为“南国县”,梁天监二年(503年)改“南国县”为“南部县”,县治还在南隆镇。南宋年间,为抵抗蒙元,县治曾迁至跨鳌山。进入明代后,知县汪允铭才把县治迁回南隆镇。成化二年(1466年),知县蒋矩建木栅栏城墙。弘治年间知县陈伯龄始筑土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知县童福重修了土城墙,并在四门建了城楼,将原来的东南西北四门改名为“迎旭”、“临江”、“神武”、“拱宸”。万历年间,知县饶一中改砌石城,城周441丈、高2丈,南城墙增开“跨套门”,西城墙增开“状元门”,北城墙增开“灵云门”。进入崇祯年后,南部县也经常遭到摇黄军的袭扰,不过由于县城靠近保宁府城,因此城池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大西军来到顺庆府、保宁府后,马科率大顺军主力退出了顺庆府、保宁府,驻南部县的大西军很快修复了稍有受损的城池。

留在南部县的5百多大西军还不知道他们的水军、步军已被明军歼灭,更不知道明军已从水、陆两路而来。当曾英的部队包围了县城后,起先还想负隅顽抗,但遭到了来自明军的一阵炮击后,活着的大西军只得投降。

郑森、曾英在南部县留下200名士兵后,继续沿江而上,准备进攻阆中城。

阆中县的历史极为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巴后,就设置了阆中县,县治就在阆中城。此后,阆中县名、县治基本没变过。唐代设阆州,州治也在阆中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阆州为保宁府,府名来自于《逸周书·尝麦》中的“保宁尔国,克戒尔服”,意为“保有并使之安宁”。此后,保宁府治一直在阆中城。

阆中城位于由嘉陵江河曲形成的长约10里、宽约5里的阆中半岛,在明代以前其城墙还是土城墙。明洪武四年(1371年),千总滕贵扩建旧城,城周九里,高二丈五尺,内外砌石条,开有4门,东为“富春门”,南为“锦屏门”,西为“澄清门”、北为“威德门”,四门均有瓮城。成化年间保宁卫指挥使田仪筑城楼。弘治年间,知府张仪重建城墙,又开凿宽二丈五尺、深一丈五尺的护城河。

沿嘉陵江左岸行军的明军很快来到了河溪关。

拱卫阆中城的原有四大关隘,分别是南津关、河溪关、锯山关、滴水关,崇祯十年又修筑了土地关、梁山关,这样拱卫阆中城的关隘就有了六个。

南津关就在阆中城南的锦屏山下,与阆中城隔江相望,它枕山面江,雄伟的城墙、高耸的城楼上设有炮台,与江北城墙上的炮台共同拱卫着阆中城。成化年间,在南津关与阆中城建了浮桥,沟通了两岸的联系,使南津镇与阆中城成为一体。

河溪关位于阆中城东南20里嘉陵江左岸支流构溪河(也称枸溪河)的河口,河口南岸有个高30米左右的小山,距嘉陵江约460米,山顶比较平坦,历朝历代都在此建有炮台,称为“河溪关”,以守护河溪渡口。

锯山关在阆中城北5里的盘龙山、锯山(今尖子山)山谷间的垭口。

滴水关在阆中城西北8里,嘉陵江东岸的沙溪场(今滕王阁公园)。

崇祯十年(1637年)李自成率农民军自汉中、宁羌州(今宁强县)进入川北,直下龙安府、潼川府,引起保宁府震动,保宁府知府梁应龙、阆中县知县成友紧急在城北二十五里的瓦口隘修筑了“土地关”,在城东北十里的梁山修筑了“梁山关”。

在后世,阆中有护城七大关,即南津关、河溪关、锯山关、滴水关、土地关、梁山关、五吉关,其中的五吉关是清嘉庆年间建造的。

明军到了河溪关后,为了防止阆中城内的大西军得到消息后逃跑,没用大炮炮击河溪关,而是由曾英的部下用燧发枪拿下了河溪关。燧发枪的枪声在170分贝左右,通常可传出5里远,但河溪关四周都是山岭,因此20里外的阆中城几乎听不见枪声。

拿下河溪关后,嘉陵江左岸的明军渡过了构溪河,再前行14里,就是阆水河(今称东河)河口。

阆水河也是嘉陵江的左岸支流,它发源于米仓山南坡。它有二个源头,二个源头在双河场(今旺苍县双汇镇)汇流后成为阆水河干流,干流全长约264公里,自双河场以下可通航5-8吨的船舶。河口东2里的嘉陵江北岸就是“梁山关”,梁山关东5里就是阆中半岛。

在嘉陵江右岸,曾英率明军翻越严家山、对门山、灰包山、寨子山,来到了阆中城对岸的锦屏山。

驻锦屏山的大西军发现明军来攻后,一边迎战,一边燃起了烽烟。顿时,锦屏山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剧烈的枪声。

马元利得知明军在进攻锦屏山后,心想这股敌人是哪来的?是明军残军还是大顺军残军?要是锦屏山落入敌军之手,他们就能利用浮桥进攻阆中城,于是忙下令城内1千名大西军增援南津关,城内的其他大西军也做好了迎战准备。

集合起来的大西军刚走出南门“锦屏门”,马元利又得到急报,城东北的“梁山关”也燃起了烽烟。

马元利忙来到东门“富春门”城楼,果然看见城东北冒起了一股黑烟。他又心想,进攻梁山关的敌人又是谁?要是梁山关失守,敌人就能很快抵达阆中城。城内还有4千大西军,于是他又派出1千大西军去增援“梁山关”。

增援梁山关的大西军还没集结完毕,就听见城东北传来了隆隆的炮声。

驻“梁山关”的大西军首先发现的是从嘉陵江下游来的明军舰船,于是点起的烽烟。

郑森率舰船拐过嘉陵江的赵家湾,就进入了宽近2里,长约15里的嘉陵江直线江段,他站在甲板上,在望远镜里也看见了前方的“梁山关”。郑森看到关上燃起烽烟后,下令加快速度。舰船向前航行了5里后,他下令向“梁山关”开炮。

“梁山关”遭到十几发炮弹的炮击后,城楼倒塌了,关上的大炮也被摧毁了,关上的大西军死伤了一半,余下的大西军已失去了士气,纷纷逃离了关城。

郑森率舰船到梁山关后,派水兵登陆占领关城。此时,沿嘉陵江左岸行军的明军步军已到了阆水河河口,“垫江号”、“丰都号”进入阆水河后,将步军分批渡过阆水河。而“石柱号”拐过江湾,炮击从锯山关过来增援“梁山关”的大西军。

这股大西军从北门“威德门”离开阆中城,刚刚经过锯山关来到垭口外就遭到了炮击。他们一边躲避着炮火,一边继续向“梁山关”方向跑着,跑了一段路后,遇到了从“梁山关”逃回来的溃兵,他们才知道关城已失守,于是又掉头向回跑,等跑回锯山关时,发现锯山关也被炸塌了,于是不顾关城上伤员的哭叫,一路跑回了阆中城。

他们回到城里后,得知城南的“南津关”已失守,因为增援南津关的大西军有500多人也逃回了城内。现在南津关已没有了枪炮声,敌人不仅占领了对岸的南津关、渡口、浮桥口,还占领了城西对岸的炮台山、任家山,在山上架起大炮后,开始轰击西城墙、滴水关,并封锁了城西嘉陵江边的码头(今鱼翅码头)。

马元利见到从梁山关逃回来的溃兵后,才知道是明军来进攻阆中城了。他明白了,派出去的水军被明军舰船灭了,南部县城也失守了。一旦明军占领了城北的锯山关、滴水关,自己就被困在了城内。

正如马元利猜测的一样,渡过阆水河的明军迅速进入了盘龙山、锯山间的山谷,占领了锯山关,在穿越了山谷后,又北上进攻滴水关。

驻守在滴水关的大西军在被对岸的敌人摧毁了炮台后,本还在想着你们摧毁了炮台也没用,只要你们过不了江,你们就没办法占领关城。谁知从关城南冒出了几百名明军,他们不仅有“火铳”,也有像对岸一样厉害的大炮,于是不得不投降。

明军占领盘龙山制高点后,与占领锦屏山、炮台山、任家山的明军一起开始炮击阆中城。“石柱号”、“垫江号”、“丰都号”也来到阆中城城东江段,用舰炮炮击阆中城,并掩护锦屏山的明军通过浮桥,来到了南城墙下。

郑森用喇叭大声喊道:“城内的大西军弟兄们听着,我是大明朝四川巡抚秦良玉秦大人手下的郑森。你们现在已被包围,你们要活命的话,唯一的出路就是打开城门向我们投降。”

马元利听后,心想秦良玉是我们大西军手下的败将,她什么时候升为四川巡抚了,她手下的“白杆军”怎么有了这么先进的舰船、火器?这个郑森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以前好像就没听说过。我要是向这种无名小辈投降的话,传出去会被人笑掉大牙的,于是下令继续抵抗。

郑森、曾英见城内的大西军不想投降,就下令攻城。

当数千明军从被炸塌的城门、城墙冲进城内后,与大西军展开了巷战。巷战中,城内的大西军在明军的手掷弹、燧发枪、刺刀、火铳、弓箭、大刀、长矛面前一点也没占到便宜,半个时辰后,城内大西军全部被歼。

郑森、曾英来到府衙,马元利正坐在椅子上,四周被十几个明军围着。

马元利问道:“你们谁是郑森?”

郑森说道:“我就是郑森”,然后指着曾英,告诉马元利:“他叫曾英。”

马元利对曾英说道:“我们占领涪州后,曾追杀过你。没想到你却追到这里来了。”

曾英说道:“你没想到的多着呢。我们不仅收复了宜宾、泸州、富顺、合江、江津、重庆,还收复了整个顺庆府。”

“我们大顺皇帝会带领我们大西军重新占领这些地方的。”

郑森听后,问道:“你认为在我们的大炮面前,你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吗?告诉你,朝廷已开始全面实施土改,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分配土地。即使张献忠能逃出生天,今后农民都有饭吃了,他们还会跟着张献忠走吗?”

马元利听后,沉默了一会儿,问道:“能给我一根上吊的绳子吗?”

郑森说道:“对不起,你连自尽的资格都没有,你必须接受朝廷的审判。”

曾英对边上的士兵说道:“把他押下去。”

马元利成了明军俘虏的第一个大西军高级将领,后来被判死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