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再造汉明
  4. 第686章 郑成功西行(13)
设置

第686章 郑成功西行(13)(1 / 1)


从万县县城到东乡县城的直线距离有180里,曾英、秦翼明率部离开万县,开始翻越铁峰山、南山、明月山、七里铁山、铜锣山,向东乡县进发。

曾英部、秦翼明部率领的8000中,配备燧发枪、步兵炮的有4000人,其余人持有的武器还是弓箭、火铳、大刀、长矛。

经秦良玉强烈推荐,此次出征东乡县的总指挥由曾英担任。

郑森来四川时,给秦良玉、曾英、秦翼明都留下了电报机、报务员,因此曾英、秦翼明每天都给镇守万县的秦良玉发报,报告行军情况。谭文看到巡抚大人每天都能收到电报,心想这种“顺风耳”是谁发明的?

几天后,曾英部、秦翼明部来到了位于华蓥山东麓的东乡县(今宣汉县)。

东乡县始建于西魏(治所在今普光镇罗家坝),在隋、唐、宋、元时期,县名曾多次变更。明代成化年间复置东乡县,县治设在石鼓镇(今东乡镇)。石鼓镇位于石鼓半岛(今称宣汉半岛),它与重庆城几乎一模一样,北、东临后江(今称后河),南临通川江(今称州河),只有西部陆路可通达州(今达县)。在后世的1987年,因修建“江口水电站”,原东乡镇被淹,县治才西迁2.5公里。

在石鼓镇的西南面是笔架山,主峰海拔800多米,与县城隔通川江(今称州河)相望。摇黄军为了防止县城内的军民突围,也在笔架山部署了几百名士兵。

曾英部、秦翼明部悄悄占领了南岸的笔架山,对俘虏进行了审讯,得知围困东乡县城的摇黄军有2万多人,首领是杨允胤、马朝(也叫马超)。摇黄军的主力1万多人部署在石鼓镇西部的金榜山(今称项山),另外,为了防止石鼓镇军民渡江逃跑,不仅在笔架山部署了军队,在镇正南面的高冠子山、正东面的青龙咀山、正北面的小湾梁山都部署了军队,也就是说东乡县城内的军民除非投降,否则插翅难飞。

通川江自东乡县城(即石鼓镇,今称东乡镇)以上有2条支流,一条是溉江(今称前河),它发源于太平县(今称万源县)光头山(今属城口县),流入东乡县境后,横贯东乡县东南部,在县城东南汇入通川江。另一条是后江(今称后河),它发源于太平县(今称万源县)大横山白龙洞,从东北部流入东乡县后,纵贯县境北部,自县城东北部与溉江汇成通川江。

曾英通过审问俘虏,了解了通川江、溉江、后江的水文情况。俘虏交待,石鼓镇段通川江、溉江、后江的江宽在200-300米之间,水深在0.7-1.2米之间。为了证实俘虏说的是不是真话,曾英派出几个斥候对通川江、溉江的江情进行实地侦查,石鼓镇段通川江、溉江的水文与俘虏交待的情况基本一致,估计后江的水文情况也与俘虏交待的差不多。

曾英心想,通川江、溉江、后江的水并不深,完全可以涉水渡江。他与秦翼明商量后,决定由秦翼明率部占领高冠子山后,兵分二路,一路向北渡过通川江,从南面进攻被摇黄军占据的金榜山(今称项山);一路向东渡过溉江,消灭占据江东青龙咀山的摇黄军,防止该部摇黄军东窜大巴山。曾英自己率部从笔架山渡过通川江后,也兵分二路,一路从西边进攻金榜山,一路渡过后江,消灭占据江北小弯梁山的摇黄军,防止该部摇黄军逃入华蓥山。

曾英率4000人马渡过通川江后,立即派出1000人马渡过后江去占领小弯梁山,然后对摇黄军占据的金榜山发起了攻击。

摇黄军头目杨允胤正站在石鼓镇西的金榜山上,望着山脚下的石鼓镇沉思着。

杨秉胤,湖广利川人,崇祯六年(1633年)与太平县铜城寨参将张正化一起起兵,后加入张献忠部。崇祯七年,张献忠退出四川后,他率几百名残兵留在了四川,活动于川北、川东地区,到了今年他的手下发展到了1万多人。今年张献忠入川后,张献忠的义子张文秀(也叫刘文秀)派人与摇黄军的盟主袁韬取得了联系,摇黄军为了配合张献忠进攻四川,在川北、川东进攻由明军驻守的阆中、巴州、通江、太平、达州、东乡。

杨允胤、马超奉袁韬的命令进攻东乡,可东乡县知县赵德麟带领城内军民抵抗。尽管杨允胤、马超手下有2万多人,但没有大炮、投石车之类的重武器,有的大多是弓箭、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火铳、小炮之类的热武器也很少,因此攻了几十次也没能攻下石鼓镇。杨允胤、马超为了逼迫东乡县的军民投降,就将县城团团围住,本想着等城内弹尽粮绝时,就进城接收县城,谁知围困了这么久,城内的军民也没投降的迹象。杨允胤站在山上,望着山下的石鼓镇,想着城内什么时候会断粮。

杨允胤正想着时,副将马超跑了过来,指着西边,告诉他:“石鼓城来援军了。”

杨允胤听后,忙转过身来,朝西望去,只见有几千名官军直朝金榜山冲来。驻扎在山下的摇黄军见官军来攻后,立即摆开阵势,向明军冲去。

谁知来援的明军架起大炮,朝冲来的数千摇黄军发射了炮弹,几十发炮弹炸开后,摇黄军一下子被炸死了几百人。

其余的摇黄军一下子都愣了,心想明军是怎么把大炮运过来的?他们发射的开花弹竟然能射这么远,炸开后威力有这么猛!

楞过后,活着的摇黄军冒着炮火继续朝前冲,待冲到距明军约500米远时,明军发射了霰弹,几万颗铁钉、铁箭、铁珠飞来,又击倒了几百名冲在前边的摇黄军。

这下,摇黄军又愣了,心想明军的“一窝蜂”怎么可以射得这么远?

后边的摇黄军在督军的催促下,继续朝前冲。只见前边的几百名明军站成4排,敲着鼓,踩着鼓点朝前走着。

摇黄军终于冲到了距明军300步远处,明军的枪响了,一轮一轮的子弹射来,摇黄军又倒下了几百人。几十个躲过子弹的摇黄军冲到了距明军80多步远时,又被明军扔来的手掷弹炸死了。

经明军的数轮打击后,阻击明军的数千名摇黄军一下子只剩下了几百人,他们从没遇到过这种打击,这下摇黄军彻底崩溃了,活着的摇黄军纷纷掉头向后跑。

站在山顶的杨允胤、马超看得目瞪口呆,心想这股官军是哪来的?他们的火器这么厉害,自己一下子损失了几千人。照这样下去,带来的2万摇黄军能经得住他们的几次打击?

杨允胤、马超正想着时,突然南边也传来了一阵炮声。他俩看到约2千多名明军在炮火掩护下,正在渡过通川江,进攻金榜山。

杨允胤、马超醒悟过来了,官军是从南、西两边攻击项山的,他们有如此猛烈的炮火,自己无论如何是顶不住的。杨允胤不得不下令,向江北突围。

几千名摇黄军离开金榜山,朝北边的后江冲去,只要渡过后江,与驻扎在小弯梁山的摇黄军汇合后,就能退入华蓥山。

谁知摇黄军渡江到半途时,对岸站起了几百名手持“火铳”的官军,几轮枪响后,几百名摇黄军倒在了江里,江水都被鲜血染红了。余下的5000多名摇黄军继续朝对岸冲去,可涉水过江的摇黄军速度太慢,成了待宰的羔羊。

杨允胤、马超明白了,对岸的小弯梁山也被官军占领了,现在要逃跑,只有顺水而下,逃到江东的青龙咀山,然后逃进大巴山。

于是几千名摇黄军顺着后江向下游“走”去。之所以说是“走”,一方面江水很冷,冷得使人哆哆嗦嗦;另一方面水深近1米,步子不能跨得大,否则会被江水冲走。

摇黄军正冒着炮火、弹雨在江中向青龙咀山“走”去时,突然石鼓镇的北门打开了,城内几千名军民冲了出来,他们手持大刀、菜刀、斧子、铁耙、长矛、棍棒,跨进了后江,拦住了摇黄军。

起先,正在城墙上严密防守的石鼓镇军民听到城西传来的炮声、枪声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见城南的通川江有数千名明军渡江后,才知道援军来了,于是迅速派人报告了知县赵德麟。

赵德麟,浙江绍兴府上虞人,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崇祯十年(1637年)来到东乡县,做了知县的衙官,成了一个“绍兴师爷”。崇祯十三年(16si0年),张献忠进攻开县时,赵德麟预料到张献忠接下来会进攻东乡县,就号召城内的乡绅捐钱加固城墙。

成化年间设东乡县时,石鼓镇还没有城墙。后来,来自南直隶的知县吴信给县城构筑了土城墙,接着来自江西的知县倪洪在土城墙外加砌石条。到了崇祯年间,石鼓镇的城墙已具规模,城周长5里,墙高一丈六尺、宽二丈,外有深一丈三尺的护城河,有5个城门,东门为“东安门”,正南门为“南宁门”,东南门为“迎熏门”,西门为“西胜门”,北门为“北固门”,只是年久失修,城墙有点破旧。经赵德麟劝捐银两,加固城墙后,石鼓镇成了固如金汤的堡垒。当时的知县见赵德麟很有能力后,就任命他为乡勇统领,与城内的东乡卫官军一起守卫石鼓镇。等到张献忠攻下开县,来进攻石鼓镇时,被石鼓镇军民打败。张献忠败走后,赵德令被任命为东乡县知县。

今年,赵德麟听说张献忠率60万大军攻破夔州(即奉节县)后,此时,驻守石鼓镇的明军大部被调往了达州城,他就亲自赶到达州,请求达州卫指挥使让东乡卫士兵返回石鼓镇。谁知,达州卫指挥使车博文对他说道:“夔州一毁,我们和朝廷就断了联系。现在的情况,兵不知有将,将不知有兵,朝廷不知有我们,我们也不知朝廷。我们也根本抽不出兵力来增援你们,你们还是自保吧。”

赵德麟失望地回到石鼓镇后,只得号召城内军民自保。

有的乡绅就问道:“贼军有几十万人,我们只有几千人,能保住县城吗?”

赵德麟望着这位乡绅,说道:“我们县城四周都是高山峻岭,贼军没法把大炮运进来。我们凭着坚固的城墙,完全可以像上次一样,打败张献忠。”

于是,石鼓镇的军民一边继续加固城墙,一边紧急采购粮草、木材。这时,传来北京被李自成攻陷的消息,城内军民顿时不知所措。赵德麟为了鼓励城内军民,就对他们说道:“贼军破了北京城又如何?大明还有江南半壁江山,还有我们,大明绝不会亡。”

有的乡绅说道:“大人,恐怕到时我们得孤军奋战了。”

赵德麟又说道:“即使我们孤军奋战,我们也要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得到鼓励的石鼓镇百姓纷纷加入乡勇,城内的工匠也天天加班加点,制造武器。不久,传来确切消息,西边达州城和东边的太平县城被贼军攻陷,东乡县已被贼军铁桶般围住,成了一座无人可救的孤岛。

在全城惶惶不安时,有人建议赵德麟率家人逃跑,谁知他引用孟子的话,说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