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再造汉明
  4. 第670章 暗流涌动(7)
设置

第670章 暗流涌动(7)(1 / 1)


在九江总督府,袁继咸正与左良玉在聊天。

袁继咸,江西宜春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崇祯三年(1630年)任御史,崇祯十年(1637年)任湖广参议,分守武昌。崇祯十三年(16si0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勋阳,因襄阳失守,谪戍贵州。崇祯十五年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等处军务。

崇祯十五年,张献忠进攻武昌前,左良玉在武昌城劫掠一番后,拥兵退往九江、芜湖一带。张献忠攻下武昌后,袁继咸亲自与左良玉见面,劝说左良玉收复武昌,于是在张献忠退出武昌后,左良玉趁机“收复”了武昌。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部席卷湖广时,江西袁州的丘仰寰也组织了农民起义,并攻下了袁州城。张献忠西进后,袁继咸令左良玉部收复袁州城,于是左良玉派副将吴学礼率5000人马从九江进入鄱阳湖,然后沿着赣江、袁江杀向了袁州府。

丘仰寰的部队都是农民出身,并没有多大战斗力,遇到左良玉的正规军后一触即溃,丘仰寰不得不率余部退入武功山。吴学礼顺利收复了袁州城后,并没有安抚百姓,反而在袁州城内趁机大肆劫掠。吴学礼退出袁州府,路过临江府又劫掠了一番。要不是南昌城守备森严,吴学礼还会进入南昌劫掠。吴学礼劫掠袁州城、临江城后,仅运回武昌的金银就装满了一船,另有几船珠宝、粮食。左良玉把从袁州城、临江城抢来的财物占为己有后,袁继咸并没有追究左良玉部在袁州城、临江城烧杀抢掠的责任。

左良玉有了从武昌城、袁州城、临江城抢来的财物后,就以武昌、汉口为基地,肆意扩充军队,军队数量达到了20万,比朝廷给他的5万编制整整多出了15万,成了大明国拥兵自重的大军阀。可以说,没有袁继咸的默许,左良玉不可能如此顺利的成为“大军阀”,因此左良玉对袁继咸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左良玉这次亲自到九江,是来探口气的。

左良玉问袁继咸:“袁大人,你对朝廷的新政是怎么看的?”

袁继咸说道:“我认为朝廷实行的新政很好,特别是土改,李自成、张献忠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自江西实行土改后,去年被你部打败的丘仰寰余部竟然在武功山销声匿迹了,说明丘仰寰的手下都回家种地去了。”

“可听说南京很多官员、士绅反对朝廷的新政。”

“那是他们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我看这些人也是想不通,朝廷又不是没收他们的土地,是赎买。他们把地交给朝廷后,完全可以把朝廷给的钱用于投资,比如开矿、开厂、开店,即使不想搞实业,买朝廷的债券也行呀。”

“这么说,大人是完全赞成朝廷新政的。”

“那当然。当今皇上有高手指点,推行的新政只会让朝廷更富有、更强大,我看要不了多久,李自成、张献忠就会灭亡。”

“我也赞成朝廷的新政。可有那么多官员、士绅反对新政,南京会乱的,我们是否该做点什么?”

“南京的事,范阁老、张国维、史可法会处理好的,不用我们操心。听说你在武昌调兵遣将,可有点危险呀。你给我记住,你的任务是给我守住武昌。”

左良玉一听,渗出一头汗来,忙说道:“没你的命令,我哪敢擅自离开武昌?”

“你知道就好。”

......

左良玉离开总督府后,心想袁继咸是坚定的“保皇派”,今后路过九江时,说不定得武力拿下九江,才能安然无恙地去南京。

袁继咸望着远去的左良玉,皱着眉头,想了一下,着人去把九江总兵阎养正叫过来。

阎养正是原苏州卫的千总,随郑瑄去天津救回朱由检、朱慈烺后,被擢为九江总兵。他听说总督大人召见,立即从营地赶到了总督府。他见到袁继咸后,问道:“大人,你找我有事?”

袁继咸说道:“嗯。你在石钟山一共布置了几门大炮?”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湖口右岸,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它的面积并不大,约0.2平方公里左右。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石钟山”。别看石钟山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它是扼守鄱阳湖湖口、长江的军事要塞,号称“江湖锁钥”。阎养正就任九江总兵后,将石钟山炮台上原有的将军炮、佛朗机炮全部更换为新式的“加农炮”。现在,阎养正见总督大人问起石钟山炮台的事,忙答道:“大人,我在石钟山布置了10门大炮。”

“现在炮台的守兵有多少?”

“不多,只有200人。”

“马上再增加200人。”

“是。”

“你得派可靠的人负责炮台的防守。记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得给我守住炮台。”

“知道了。”

阎养正离开后,袁继咸坐在案台前,给兵部尚书郑瑄写了一份信。

而左良玉回到武昌后,他的儿子左梦庚向他报告,斥候已对九江——池州段长江防线的炮台进行了侦查。于是父子两人开始策划如何夺取这些炮台。

在济宁,史可程在运河码头上岸了。

史可程离开北京后,坐上了一艘货船南下。一路上就听船员们说,济宁被南直隶的明军占领了,于是船到济宁后,就上了岸。他来到济宁州府,见到门口的2个守卫后,对守卫说道:“我是从北京来的,要见你们的知州。”

守卫看着史可程一副商人的打扮,问道:“你找我们知州有啥事?”

“我有重要事情报告。”

“那你等会儿。”说完,守卫就入内去禀报了。

一会儿,济宁州知州朱光来到门口,见到史可程后问道:“你找我有事?”

史可程反问道:“你是济宁州知州?”

“是的,我叫朱光。”

“我叫史可程,是史可法的弟弟。可以到里面去说话吗?”

朱光一听是史可法的弟弟,忙说道:“请。”

史可程随朱光到了内殿后,向朱光自首。

朱光这才知道史可程此次南下,是奉多尔衮之命到南京策反史可法的。于是忙派人护送史可程到淮安。

路振飞亲自护送史可程去了南京。

在北京,多尔衮正在犯着愁。

秋收后,清军从北直隶、山东及山西大同一带征收到了很多粮食、税赋,军粮倒是够了,军饷也马马虎虎能凑合着用,可军队数量不足了,明军在长城一线每天都要杀死近千名清军,照这样下去,每月仅长城防线就要消耗3-4万人马,现在他倒是能理解大明的苦衷了,当年为了防备蒙古人、满人,大明国在长城设置的九大边镇,每年就要消耗近千万两银子。山西的战事久拖不决,叶臣那里连个消息都没有。最可恨的是衮布、硕垒、素巴第,说是来帮大清灭了贼寇的,可竟然留在长城外放牧了,他们究竟是大清的盟军,还是明军的盟军?

多尔衮犯着愁时,一个亲兵进来报告:“冯铨来了。”

多尔衮心想冯铨独自前来,肯定有要事禀报,于是说道:“让他进来。”

冯铨进了大殿后,对多尔衮说道:“禀摄政王,陈洪范从南京来了一封急件。”

多尔衮一听,忙问道:“是什么事?”

“陈洪范联系上了南京的王铎。”

“王铎是什么身份?”

“王铎是天命七年(1622年,即天启二年)大明的进士,曾任当今大明皇帝的讲官、南京礼部尚书,现在是大明国的大学士,他的弟弟王镛、儿子王无党都是南京锦衣卫的指挥使。”

多尔衮心想,王铎曾做过朱慈烺的老师,现在是大明国的大学士,他的弟弟、儿子又是明廷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人的身份确实不简单,于是问道:“陈洪范的信呢?”

冯铨把陈洪范的信递给了多尔衮。

陈洪范在信中告诉多尔衮,南京的王铎说只要清军在江北能搞定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福王朱由崧愿与大清隔江而治。他读完信,心想大明国的皇帝不是朱慈烺了,与大清隔江而治,这么大的事是福王能做主的吗?于是问道:“大明国的福王想干什么?”

冯铨顿了顿,说道:“福王想做皇帝。”

多尔衮明白了,南京福王要篡位。如真这样的话,大明必将陷入一场内部的腥风血雨,大清可趁机占领长江以北。待自己在江北养精蓄锐后,就能渡江南下,拿下整个大明。陈洪范自然不知道自己已与刘良佐建立了联系,也与高杰、黄得功手下的部将取得了联系,于是说道:“你去告诉陈洪范,我们会摆平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的。”

“是。”

冯铨走后,多尔衮立即给豪格、多铎写了一封信,令豪格在平定山东后立即南下;令多铎在收复济源、孟县后,立即渡过黄河占领孟津,收编李际遇的20多人人马,然后兵分二路,一路西进进攻潼关,一路东进接应许定国。

南京城福王府内,朱由崧在听着韩赞周的汇报,左良玉已同意投靠福王。

范景文、张国维、史可法等从苏州回南京后,带回了义兴帝朱慈烺的圣旨,让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轮流监国,还决定从十月一日起全面推行“土改”。

钱谦益被抓后,他的小妾柳如是四处活动,竟然联系上了朱由崧,朱由崧很想释放钱谦益,但遭到朱聿键的反对。朱聿键的意见是,钱谦益因反对朝廷新政被抓,还没把他砍头,朝廷对他已经够宽容的了。如果把他放了,今后全国会有更多的地主、豪绅、藩王抵制“土改”新政,朝廷还怎么推行“新政”?于是,钱谦益不得不继续待在监狱里。

魏国公徐弘基因贩私盐被抓后,不仅被剥夺了爵位,连在凤阳老家的田地也被朝廷没收后分给了无地、少地的农民。前一阵子,徐弘基的长子徐久爵向刑部申诉,称父亲年老有病,要把父亲接回家养病。刑部尚书孟兆祥受到朝廷内一些徐弘基亲信的压力,也不敢作主,就在朝堂上上了奏折。在廷议时,朱由崧表示可以让徐弘基回家养病,但朱聿键把孟兆祥的奏折驳回了。唐王说道,徐弘基为害南直隶盐政几十年,致朝廷损失了数千万两银子的盐税,如允许他回家养病,朝廷的法度何在?那些被抓的参与贩卖私盐的盐商、盐帮怎么办?今后还怎么推行食盐的统购统销、专卖专买?

为了这几件事,朱由崧、朱聿键就这么扛上了,凡是朱由崧赞成的,朱聿键就反对;凡是朱由崧反对的,朱聿键就赞成。

范景文、张国维、史可法也不管他们,心想也许这就是朱慈烺需要的“平衡”。遇到真正棘手的事情,就发电报给在辽西、漠南的朱慈烺,由朱慈烺定夺。

不过,自朝廷决定从十月起全面推行“土改”后,南京的很多官员在上朝时,纷纷向监国的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上奏,要求停止推行“新政”。朱由崧建议暂缓推行“新政”,朱聿键却说再不推行“新政”,南方的老百姓也会走上李自成的道路。当然,他们的奏折也被范阁老、张国维、史可法驳回。

于是南京那批反对新政的官员自称为“本土派”,本土派中,有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张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等。这些人的家中,少的有几千亩田地,多的有几万亩田地,自然不愿把土地交给朝廷后再分给穷人。“本土派”官员把随朱由检、朱慈烺从北京回来的官员称为“南渡派”,如范景文、张国维、倪元璐、李邦华等,又把拥护朱慈烺的官员称为“保皇派”,如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

朱由崧听完韩赞周的汇报后,说道:“好,城内有赵子龙,城外有左良玉,事情就好办多了。”

韩赞周说道:“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事成之后,我来向少帝提议,由你出任司礼监提督。”

“谢福王。”

韩赞周离开后,阮大铖从后厅转了出来。

阮大铖是南直隶安庆府怀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天启帝时投靠魏忠贤。朱由检登基后,阉党被铲除,阮大铖被罢官为民,居于南京,虽潜心于创作戏曲,但一直期望着能复出做官,不过遭到了东林党、复社成员的阻扰。福王监国后,阮大铖投靠了朱由崧,成了朱由崧的座上宾。

阮大铖看着远去的韩赞周,问福王:“事成之后,你真让他出任司礼监提督?”

福王说道:“他并不像你一样忠于我,他忠于的是朱由检、朱慈烺,我怎么可能用他。”

“可他知道的事太多了。”

“这又何妨?事成之后,让他随朱由检、朱慈烺一起走好了。”

“还是您英明。”

“王铎那里怎么说?”

“大学士王铎说了,到时由赵志龙派人封锁将军山、封锁南京城,不许京卫军知道城内的情况,不许城外得到城内的消息;赵之龙将亲率大军,进攻包可弘的总督府,干掉范景文、张国维、倪元璐等南渡官员。”

“锦衣卫那边呢?”

“锦衣卫由王铎的弟弟王镛、儿子王无党负责解决,他们控制了锦衣卫,就能控制朱慈烺。”

“左良玉将怎么行动?”

“左良玉已联系上了金声桓。他们将从西、东两个方向进逼南京,配合刘孔昭干掉霍玉书的镇江水师,然后进城与赵子龙会师,一起进攻将军山。待安定南京后,再东进苏州,活捉朱由检。”

“左懋第、刘云龙会让我们轻易去苏州?”

“刘云龙在苏州的铁血军大部被改编为征西军了。”

“铁血军在镇江府、常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徽州府、池州府还有部队呢,别看他们人少,可战斗力惊人。还有,在江南训练的新军,都是朱慈烺的嫡系,一旦被他们知道,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正因为我们考虑到了这些,所以王镛、王无党控制住朱慈烺后,不能马上杀掉朱慈烺,我们要胁迫朱慈烺给铁血军、新军下令,听从我们的指挥。”

福王听后点点头,目前也只能这样“挟天子而令天下”,不然60万新军杀到南京,自己的老命会搭进去的。于是说道:“就这么办,你和王铎商量一下行动时间、具体细节。”

“是。”

阮大铖走后,朱由崧来到内室,他的妻子杜虹影问他:“我什么时候能做皇后?”

朱由崧说道:“你还得耐心等一段时间。”

“还要等多长时间?”

“至少半年吧。”

“还要等半年?在淮安的时候,你就说登基后封我为皇后,可到了南京,我才知道你只是监国。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我父亲也把所有家产交给了你,用于筹备粮饷,你却还要我等半年?你不会是外面又有女人了吧?”

“你嚷嚷啥?你以为做皇帝很容易吗?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在没把握之前,你必须得忍。”

“好,我忍,我再忍半年。”

“半年后,我一定封你为皇后。”

朱由崧在内室安抚杜虹影时,回到家的韩赞周在考虑着今后如何向义兴帝解释。在韩赞周看来,只要把“南渡派”的人全部抓起来后,义兴帝就不会受他们的蛊惑,朝廷就能安定了。

可韩赞周根本没料到自己只是朱由崧、王铎、阮大铖、赵之龙等人手中的一枚旗子而已,等朱由崧夺得皇位后,自己也会被杀掉。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