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佤山的面积很大,孟定府、孟琏司、孟艮府南部,那一带怒江以东很大一块区域都称为卡佤山(今缅甸佤邦的占地面积就达3万多平方公里),均为傣族世袭的土司封地,境内居住的除了傣族外,还有大量卡佤人(即佤族或阿佤人)、苦聪人(即拉祜族),也有少量汉人。
过了南衣河,向导让大家戴好斗笠,用带子系紧衣领,扎紧裤管、袖管。
一个队员不解地问道:“干嘛要扎紧裤管、袖管?”
向导就说道:“这边的蚂蟥很多,它们不仅蛰伏在草丛里,连树枝、树叶上都有蚂蟥。尽管你们都穿着雨衣、雨鞋,但蚂蟥会无孔不入,所以要让你们做好一切防备措施。”
在江浙地区的十二月份,蚂蟥也进入了冬眠,可这里是亚热带内陆地区,晚上最冷时的气温也在10℃以上,因此在白天蚂蟥还是很活跃的,它们会随时钻入人体、动物体内,吸取血液。
待大家扎紧裤管、袖管后,向导就带着大家,去往辺卢山。
现在雨季已过,北方已进入冬季,可这里的天气还是很闷热。整个卡佤山都被笼罩在云雾中,基本上在中午之前看不到太阳。
路边长满着各种树木,史彬除了认识松树外,其它的树种都不认识。经询问向导,才知道这些树是柚木、美登木、香油木(即黄花梨)、胡桃木。
史彬知道柚木非常耐水、耐火,是造海船的主要木材,黄花梨是一种红木,可以做家具,胡桃木尽管没花梨木那样珍贵,但也是做家具的好木材,但美登木能派什么用处就不知道了,估计只能做普通木材。
史彬见很多美登木大多在1人多高,于是问向导:“这个美登木能长多高?”
向导就告诉史彬:“美登木长得不高,最高能长到一丈三尺(4米左右)。”
“这种树能派啥用处?”
“做药。”
“做药?”史彬心想原来美登木不是做家具用的,于是看了看随队郎中蓝志庆,继续问道:“治什么病的?”
向导说道:“治胃病。”
随队郎中蓝志庆听后心想,《神农本草经》、孙思邈的《千金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都没记载美登木,更没说这种木材可以治胃病,于是接过话头,问向导:“治什么胃病?”
“具体治什么胃病我就不知道了,哦,对了,有人吃饱后,过一个时辰觉得胃里反酸,肚子开始疼,喝了这种美登木做的药水后就能好。”
蓝志庆一听症状就知道这种胃病是胃溃疡,于是继续问道:“用它的花入药,还是用它的叶子入药?”
“用它的树茎、树叶入药。”
蓝志庆默默地把它记了下来。后来蓝志庆回到孟定府后,向当地郎中打听,才知道用美登木的茎、叶治胃溃疡是一种有效的偏方。
大家正走着,前方突然传来一阵熊叫声,大家吓了一跳,刚刚在河里遇到了鳄鱼,这里怎么又出现熊了?
向导听了一阵熊叫后,说道:“不用怕,这是熊临死前的叫声。”
史彬就问道:“熊被猎人打中了,还是被套住了?”
向导说道:“不清楚,我们去看看。”
大家循着熊叫声,向前走去。
走了50米,发现前方一头黑熊被一条蟒蛇紧紧缠住了。
卡佤山的黑熊体型比东北、阿拉斯加的黑熊小多了,在后世将它归入马来熊属。马来熊最大体长1.5米,最大体重70公斤左右,小眼睛小耳朵短尾巴,但四肢结实,爬树能力特别强,在缅甸森林的陆地里,除了老虎外,最凶猛的动物就算它了,除了人类,很少有天敌。不过,黑熊遇到大蟒蛇时,也往往会落败。
蟒蛇一般袭击落单的动物,比如单独出来觅食的熊、猴子、麂子、野猪等,极端饥饿时,也会袭击单个在农田里干活的农民、单独进山采药的药农。
今天这头黑熊遇到的是一条4米多长,比碗口还要粗的大蟒蛇。也是该它倒霉,被蛇紧紧缠住后,动弹不得,不得不发出临死前的哀嚎。
向导说道:“今天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待会儿有肉吃了。”
大家听后就知道今天有熊肉、蛇肉吃了。
一个勘探工问道:“现在就把蛇杀了?”
向导说道:“别呀。等蛇把熊吞到一半时,是它最没自卫能力的时候,到那时我们再上前,把蛇杀掉。蛇皮、蛇胆、熊皮、熊胆还能卖钱。”
“熊这么大,蛇能把熊吞进去吗?”
“别说是熊,蟒蛇还能把一整头小牛吞进去呢。”
大家在远处静静地待着,果然看到蟒蛇慢慢地把熊头吞进了嘴里,然后慢慢地吞熊的胸部。
向导见状,站起身来,掏出刀子,走近蟒蛇,朝蛇头砍去。被砍去了头部的蛇身在地上卷曲地挣扎着,过了一会儿就再也不动了。
向导在剥蛇皮、取蛇胆时,勘探工们用刀子剥熊皮,取熊胆。
干完活,大家在原地休息。趁休息时,大家互相帮忙,把从树枝上掉落到身上的蚂蟥一只只的拨弄掉,不一会儿地上就铺满了一层蚂蟥。尽管这样,还是有好几个人觉得背部、腹部很疼痛,待撩开衣服,就发现有几只蚂蟥已钻入了背部、腹部。
向导在露出半个身体的蚂蟥身上蘸上了点盐巴,蚂蟥在盐巴的刺激下顿时卷曲成一团,随队郎中把卷曲的蚂蟥从背部、腹部拔了出来,然后在他们的伤口处敷上草药。
休息半个时辰后,大家扛着蛇肉、熊肉继续向前走。
史彬问向导:“这么多肉,一下子吃不了,我们也没带多少盐,咋办?”
这么闷热的天气,几百斤鲜肉用不了2天就会腐败发臭,要是盐带多的话,可以把吃不了的肉腌起来,留待以后食用。
向导听后,说道:“不用担心,路上遇到农户时,把蛇肉、熊肉分给他们便是。”
2天后,大家来到了刘云龙图纸上标明的辺卢山。辺卢山是整个卡佤山中的一小部分,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勘查队员在辺卢山下钻后没多深,就发现岩样中有呈铅灰色、暗黑色的矿体,经划痕分析,浅灰色岩样的划痕大多呈灰褐色,暗黑色岩样的划痕大多呈红棕色。勘查人员随后对采集到的几处岩样进行初步化学分析,矿体岩样中除含有铅、锌外,还含有金、银、铜、铁、钒、锑、铋、砷、硫。
十几天后,他们已探明了三条矿脉,最长的矿脉长1.5公里,其它二条矿脉的长度为800米、500米,埋深在20—50米左右,也就是将来开矿时得挖斜井。史彬分别将它们命名为1号矿脉、2号矿脉、3号矿脉。1号矿脉平均宽度30米,含矿层平均厚度3米,即矿石量约56.7万吨(注:普通岩石的比重一般为2.4吨/立方米,铅锌矿的综合比重一般为4.2吨/立方米)。经对1号矿脉进行初步分析,矿物中的铅含量为19.8%、锌含量为3.5%、金含量为0.35克/吨、银含量为114.3克/吨、五氧化二钒含量0.0024%、锑含量0.75%、铋含量0.0059%,铁含量9.81%、砷含量为0.65%、硫含量为16.77%。也即1号矿脉的铅储量为11.2万吨、锌储量为1.98万吨、黄金储量为198.45公斤、白银储量为64.8吨,冶炼铅锌时,理论上还可以综合回收9.5万吨硫、3685吨砷、13.6吨五氧化二钒、4200吨锑、33.4吨铋、5.5万吨铁。
史彬看着三条矿脉的数据,心想这三条矿脉都是富矿。仅开采这三条矿脉后,即使按90%的回收率,就至少能回收18万吨铅、3万吨锌、320公斤黄金、105吨白银,回收的硫足够办一个小型硫酸厂了。他望着茫茫森林,心想不知道辺卢山能勘查到多少条矿脉?
史彬他们勘查的铅锌银矿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茂隆银矿”的一个矿段。历史上,南明将领李定国于1662年退入卡佤山后,发现并开采了这里的铅锌银矿。矿区沿南衣河延绵30公里,后来被统称为“茂隆银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银矿。1800年,清廷下令封闭了茂隆银矿,晚晴时期又恢复了开采。1940年茂隆银矿70%的矿区被英国人占领,中国只占有了30%的矿区(今沧源县老厂山、老厂后山一带)。由于这里正好处在印支成矿省思茅-大叻铁铜铅锌金铝钾盐成矿带,因此史彬他们发现的铅锌矿中,锑的含量达到了0.75%。
今缅甸佤邦境内的芒古弄金矿、西所村金矿、西古铅锌矿、曼相锡矿、邦养锡矿(也称糯巴锡矿)、臭水铅锌矿、王冷铅锌矿、龙里铅锌矿、金厂铅锌矿、小邦朗铅锌矿都位于原“茂隆银矿”所在的矿带中。
史彬在勘查了辺卢山的铅锌矿后,将赶往西偏南130公里的木邦南渡(今缅甸Namtu)。在刘云龙提供的图纸上,南渡拉河西岸有可露天开采的煤矿,拉河右岸有可露天开采的铜矿,南渡西10公里的波弄山有铅锌银矿(今缅甸包德温铅锌矿)。待勘察了波弄山的铅锌银矿后,再到波弄山东南120公里的当阳(今缅甸Tangyan),勘查那里的铅锌矿,然后再到当阳东南方向65公里的波坎河,勘查那里的铜金矿(今佤邦永孔铜金矿)。在勘查了波坎河的铜矿后,再去当阳东90公里的南桑河(今属佤邦勐能县南抗伍地区)勘查金矿。
历史上,流过南渡的拉河两岸及西部的波弄山,从十五世纪起,就一直有汉人开采银矿。拉河两岸的银矿称为“班雍矿场”,波弄山的银矿称为“波竜银厂”(也称波弄银厂、波隆银厂)。十九世纪英国人占领缅甸后,从汉人手里夺取了开采权。后来在南渡发现了煤矿,英国人就从包德温修筑了一条铁路,将波弄山的矿石运到南渡冶炼,因此包德温铅锌银矿也被称为“南渡银矿”,南渡也成为了木邦(今称掸邦)的工业重镇。
在后世,缅甸当阳的铅锌矿位于当阳镇东4.6公里,称为“曼马铅锌矿”,是个露天矿,冶炼厂就设在当阳镇。佤邦永孔铜金矿位于怒江(缅甸人称为萨尔温江)大拐角的北岸,波坎河在那里与怒江交汇,由云南某公司替佤邦勘查到了这个铜金矿,是佤邦禁毒后开采的第一个大型铜矿,矿区面积5平方公里,被波坎河分为东西相距3公里的二个矿段。因该铜金矿附近只有一个永孔村,因此被称为“永孔铜金矿”,也是个露天矿。由于永孔铜金矿不仅含有铜、金、银,还含有锌、铅、镍、钼,佤邦没有综合回收这些矿物的技术,就把开采的矿石卖给中国。佤邦勐能县南抗伍地区有金矿田,黄金储量在100吨以上。南抗伍金矿田长20多公里,宽2-4公里,目前在开采的一共有20多个矿点。南抗伍地区的金矿,上部是氧化金(包括砂金矿),矿层厚度在0.5-5米左右,黄金品位很高,大多在5克/吨以上,个别富矿黄金品位可达10—20克/吨,但是下部是锑金矿(含砷),佤邦人采用硐采方式开挖出矿石后,由于没有从锑金矿中提炼黄金的技术,因此无论如何也取不出金子来,只得继续开采上部的氧化金矿。后来,不少中国老板来到佤邦南抗伍地区,与佤邦人合作开采地下的锑金矿,他们给佤邦人带去了浮选技术,提取出了黄金,这些老板也成了富豪。